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53章

闲女当嫁-第53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色中,郁小闲实在不愿意。找个小男孩,自己调教?好可笑,是当人家娘,还是老婆?

   现代一直没有恋爱,忙于赚钱养家的郁小闲陷入了苦恼之中。最后她还是决定,为了守护现代的亲人,坚守理想中的爱情,一定要尽全力找寻回去的路。有钱能使鬼推磨,陈安意的前妻能用钱把自己送来,自己也要存钱找厉害的道士送自己的魂魄回现代。

   心意已定,郁小闲的人生就被分成了双城双面,在山城这边要在大明继续当冒牌的黄太太,严守礼法,安顿好现在跟着自己的所有人,而在密道的另一头,她要当以女道士的身份,寻觅能人异士,把自己送回现代。不管如何双城双面,她只要当吸金女王,把所有情缘拒之门外。

01海棠果树

   郁小闲拿定了主意之后,就很快起床了。那时候已经挺晚了,到了上午九点,梅张氏亲自煮了鸡蛋汤面给郁小闲端来,太太是全家最操心的人,实在该吃好点。招娣也起晚了,昨天夜里睡得很踏实,锦娘早起时也就没叫她。她被王小溪扶着出来吃早饭,看见嫡母都比她起得早,赶紧行礼。

郁小闲看见了招娣,连忙说到:“孩子,你的脚不方便,不必行礼,当心摔着。等一个月的时间过了,我和锦姨娘商议一下,看看是不是不要再裹了,半裹脚就成,一样好看,何必一定要是三寸金莲。”

招娣一听自然是高兴,裹脚真是女孩子不得不受的罪,能少受一点,招娣自然愿意。郁小闲又让梅张氏给招娣弄一碗面条,还嘱咐她说到:“舅母,今天要是买了骨头,就给文凤熬点骨头汤,以后每天额外弄些荤腥给她吃,她的脚就好的快。孩子们在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好的,身体的底子会好,以后冰月,文龙,文凤的分例要一样,多加些骨头汤和鸡蛋。”

梅张氏答应了,郁小闲又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问到:“舅母今天派出人去采买,不知道有没有买苦瓜,我和文凤都是一身的痱子,要用苦瓜汁擦身子。”

梅张氏说到:“苦瓜虽好,可价钱比丝瓜,南瓜贵两成,爱吃的人也不多,我十天半个月也难得买一回。太太要是想用些新鲜的苦瓜,就去我们的菜园子,我只种了两棵,现在藤上还能有几个小的。太太住在山里这么久,还没进去过菜园子吧,去看看,也算散心。天热了,身上起了痱子,就歇两天。南坡上的丝瓜,南瓜,我都摘了上百个了,上面的西瓜也该熟了,太太喜欢就摘几个下来,大伙一起吃。”

郁小闲一听这个建议,就立刻笑了,说到:“还是舅母心疼我,我出去两天还真是乏了,今天上午就歇歇,下午再看看山里各处,晚上我还要和舅舅商议些事情。今天所有的车都去拖粮食了,晚上自然要给他们备些解暑的瓜果才好。我去给他们摘菜,摘瓜果,正好成全了我的淘气,我小时候就爱爬山摘野果什么的。”

梅张氏听后就笑了,说到:“太太爱淘气,我就高兴了。从此,老婆子我就不用爬山石,亲自去摘瓜果了。让那些小孩子摘,他们又不懂分老嫩,到糟蹋了好些瓜果。”

大家在笑声中吃过了早饭,招娣被王小溪扶着回了上寨,郁小闲给了一些碎绸缎给招娣,让她自己学习做绣花鞋面,裹了脚就要换鞋子了。一个月之后定了型,半年之后脚就永远是那样的了,早些准备也好。

安置了招娣之后,郁小闲就带着两个大篮子去了菜园子,这半亩菜园子里,种植的品种还真不少。菜地里的空心菜,辣椒,长豆角,茄子,四季豆居多,丝瓜架子也有长长一路,只在篱笆的一个角落里搭了一个小架子,迁藤种两颗苦瓜,上面有五个还有长头的中等大苦瓜,若干新长出来的小小苦瓜仔。

郁小闲觉得两根中等苦瓜的汁液就可以给自己和招娣治痱子了,于是小心地摘了下来,预备明天再来摘另两个。摘完苦瓜,郁小闲又赶紧把地头上成熟的茄子,长豆角,四季豆,辣椒摘了,足足两大篮子,送到了梅张氏的厨房,又嘱咐小溪赶紧把苦瓜的汁水捣了出来,先让小姐洗干净身子涂抹,自己的那一份,等回来再说。

惦记着菜园子里还有大约一篮子的长豆角可以收获,郁小闲赶紧又去了菜园子,这长豆角用开水烫了,晒干烧肉是郁小闲在家时就爱吃的菜,要是有富余的长豆角就可以让梅张氏做些留着天冷时吃。

郁小闲哼着歌,在菜园子里忙着,不一会儿就把菜摘完了。郁小闲打算把菜送到厨房之后就去南坡采些南瓜梢儿,南瓜丝瓜花,让梅张氏加工,今天她要好好吃一顿特色菜,于是很自然往菜园子顶头的山石边走去了,站在那里可以正好观察南坡植被的生长,她也好确定从那边上去采花摘果。

走到山石边,郁小闲顿时笑了起来,心想:“这里居然躲了五颗果树,要不是走过来还看不见。那小小的绿色果实好像是小的青苹果,在大明朝的皖南地区会有苹果树?不对呀,苹果是清末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这些像苹果的果子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我还以为古代的人不会把北方的水果移植到南方来种,魔都的郊区现在就种了不少苹果树,果实直接进入工厂加工果汁,可这里的苹果树是从哪里来的?”

郁小闲仔细观察了这五颗树,结果她发现这五颗苹果树有两颗是老树,其余三颗要年轻多了,树干的颜色都不一样,于是她爬上了山石简单瞭望了南坡的乱石坡,就赶紧去找梅张氏了解情况了。

梅张氏得知郁小闲发现了山石边上的果树,就笑着说到:“苹果是什么,老身不知道,那是海棠果树。太太也喜欢吃海棠果吧,我们家的这几棵树,还是老太爷种下的,不是移来的树苗,就是用海棠果的籽儿种出来的。那最老的两棵树有三十五年了,那三颗树,一颗是二十年的,另外两颗是不到十年,在一起就是子孙满堂,平安福气的意思。”

郁小闲终于明白了那些不是苹果,而是俗称沙果的海棠果,自己认错了,于是她说到:“老太爷是不是也喜欢吃海棠果呀,我知道用种子种出果树相当不容易。我们这边离北方挺远的,海棠果在北方很太便宜,南方人也不稀罕,是不是因为这样老太爷特别喜欢这个味道,才种的海棠果?”

梅张氏听到这些,脸上有了悲切之意,她对郁小闲说到:“海棠果在我们这边确实买不着。可老太爷种海棠果可不是因为喜欢吃这个果子,而是因为老爷自己喜欢吃,还老远给他带来一些,他就想着给老爷种一些。那时候老爷在外面游学,好一阵子都不能回家,老太爷盼着他出息,也盼着他平安,就种了几十颗海棠果籽儿,想种出海棠果树当平安树,盼着老爷平安回家。那一批出苗的海棠果树真正长成结果的就是那两颗老树了。至于那棵二十年的树本来有三棵,是老爷成亲之后,老太爷种的旺孙树。孙少爷出生的,老太爷种的三颗树就在当年全部结出了果子。然后其中两棵树在老太爷病故的那年冬天也被意外枯死了,可见草木也是有情的。”

看见梅张氏想着故主,郁小闲难免要安慰几句,她还故意打岔问到:“那不到十年的海棠果树肯定是舅舅舅母种的,我看过了那两棵树是长得格外的好,这就预示着舅舅舅母,长命百岁,平安有福气,有我和冰月这两个可爱的女儿,文龙文凤两个孙辈孝顺二老。”

梅张氏听完这话就忍不住笑了,说到:“哪有太太你这样自吹自擂的人,你的心好,舅舅舅母都有数,但愿那些带福气的海棠果树能保佑我们整个山的平安就好了。太太是北方来的,肯定爱吃海棠果,那么那五颗树就交给你打理了,看今年的果子会在你的巧手下特别甜吗?”。

郁小闲说到:“好吧,那五颗海棠果树就归我管了,不过甜不甜就要看它们的种了,不知道往年的果子甜不甜?”

梅张氏说到:“小少爷在的时候,每年海棠果才刚红一点,就被他偷摘了去,我们能尝到的就是那酸甜味的。那些侥幸留到霜降时的果子才格外甜。太太可要守好你的果树,不然那些皮孩子准去偷摘,到了秋天恐怕树上只剩叶子了。”

郁小闲点头说到:“舅母说得对,让舅舅给我砍了竹子做篱笆,我会吓唬那几个皮孩子,谁敢偷太太的果子,就打他们的屁股。我倒想看看咱家海棠果树上的果子是什么味,不好吃,我也学着老太爷的法子,弄些种子来种些甜海棠果。说不定几棵树就能赚出一亩地的粮食钱。”

梅张氏无语了,心想:“外甥女呀,你掉到钱眼里了,摸上一根草棍子都想着如何变铜钱,这几颗树上的海棠果最多就是两百多斤,本地人还没人吃过,到时候谁舍得花粮食的价钱把这果子买去,你要是能把这果子卖出去就偷笑了,还想比种粮食值钱,大约是做梦。”

郁小闲可没有小看海棠果,回忆了一下,记起来海棠果是有不少品种的。小的如同大樱桃,一串一串的,可以做冰糖葫芦。大的叫沙果,吃起来酸酸甜甜,口感不错,真的鲜果拿出去卖大约是卖不出价钱的。不过海棠果有着比较耐保存的特点,做果酱和果子干,果子酒都很好。海棠干加蔗糖冲水饮用,口味酸甜,含有浓郁的鲜海棠香气,且清凉泻火,健脾开胃,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这才是海棠果值得开发的优势。

另外海棠树开花的时候可供观赏,红白相间的花非常美,而且树性强健、适应性强,耐涝、耐盐,抗寒力强,种在北山的边角处,肯定能增加收益,最关键是省力气,好打理,能不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就看自己的果子是什么品种了,如果品种好,明年她就带着树上的枝条去扦插,种上一批,不出两年就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想到银子,郁小闲咽了一下口水,心想:“为什么救生包小姐我走到哪里都缺钱花呢,在现代要想办法赚钱养家,在这里不但要想办法养活跟着自己的人,还要存钱找人把自己送回现代。钱呀,钱你为什么总是要我想尽办法才到我手里,我现在整个就是一个财迷了,这不是影响我的淑女形象吗?我也想高雅些,不过没钱的孩子伤不起呀”

02品瓜会后

   郁小闲压制了自己的混乱情绪,心知赚钱的点子不是一下子就能都冒出来的,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于是郁小闲很快就离开了厨房去了南坡的石头山,眼下先要把好吃的采来,中午才能吃上一口鲜食。由于这个石头坡在上寨的下方,郁小闲一直没有抽空去看播种的瓜果。原先超市里卖西瓜,都喜欢打着石缝瓜的噱头,貌似石缝里长出的瓜特别甜,今天非先摘几个尝尝不可。

靠着以前爬山的本事,郁小闲很容易就爬上了石头坡,先摘了些南瓜和丝瓜的雄花,南瓜梢子,然后又摘了几个快熟的西瓜来。郁小闲把这些交给厨房的女人清洗,亲手炒了南瓜梢子,油煎花摊蛋饼,就着放凉的稀饭,吃上了一顿满意的鲜食。饭后,郁小闲先开一个小些的西瓜,尝尝自家西瓜的味道。

切开的西瓜馕很红,咬下去是一口清甜的味道,类似冰糖的甜,真是好味道。郁小闲在古代吃过的几个西瓜都没有这么甜,有的还有些淡淡的酸味,这肯定是和西瓜的品种有关。

现代的农业不仅会出现给西瓜打针的弊端,也会带来科技的优势,选种育种培育出好品种就是其中一大进步。郁小闲决定明年空闲的时候,多花一些精力在这个上面。有好的品种,好的技术,才能获得好的收成。虽然自己不是农家出身,可在不同的乡下亲戚家住过,也看过农业频道的节目,很多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郁小闲吃着美味的石缝西瓜,不忘招呼其他女人也过来尝一尝,梅张氏和王家的三个媳妇都吃了瓜,都说味道比外面买的强。郁小闲很认真地说到:“瓜甜不甜一要看品种,二要看肥力和管理,三就要看选的地方好不好了,我们的石头坡,白天阳光好,晚上风大,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才能养出甜西瓜。等这一季瓜收获了,秋冬二季要多放些发酵过了的肥料,一来给地施肥,便于明年的栽种,而来也不会因为施肥,把小虫和臭气弄得我的上寨住不成人。今年的瓜还是小了些,明年这块地头只种西瓜和甜瓜,自己吃些,也可以卖出些。”

梅管家听得郁小闲说了这许多,还挺有道理,于是打趣地说到:“太太,今年的瓜甜还是有缘故的,那些孩子每天的尿水都基本上对着南坡拉的,太太就没闻到童子尿的味道?”

听到梅张氏的话,三个王家的媳妇都笑了起来,郁小闲更会耍宝,她把一块西瓜皮拿着闻了闻,说到:“听舅母这么一说,我好像真的闻到了西瓜皮上的童子尿味道了。”

郁小闲是家里的主人,她耍宝大家还不敢笑得过分,可这时候偏偏王李氏巴巴地又说了一句冷笑话:“童子尿怎么了,大补还僻邪,这样的西瓜才金贵呢”大家听后立刻笑得前仰后翻,王李氏一愣,也跟着笑起来了。

笑过之后,做事的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山上这么多人吃饭,厨房是闲不下来的。这时王山子的二小子送绿豆汤回来了,郁小闲看见他手里藏了什么东西,就给了他一片西瓜,然后把他拉到竹林里聊天。王小二就是一个三脚蹦不出一个屁的老实孩子,郁小闲最不喜欢这种个性,可也最喜欢逗这种人玩。郁小闲有心想改变这孩子的个性,毕竟沟通是每个人都要拥有的生存能力。

郁小闲问王小二说到:“你手里藏着什么,给太太我瞧瞧。”

王小二单手拿着西瓜不敢吃,脸胀得通红,眼睛也不敢看郁小闲,口中小声地说到:“是一个野鸡蛋,栗子哥给我的,我想让娘煮着吃。”

原来是一个野鸡蛋啊,这孩子弄回一个蛋都想着交给娘,真是个好孩子,可栗子哥又是哪位呢?郁小闲对王小二说到:“太太我没见过野鸡蛋,你能给太太我瞧瞧吗?”。

王小二平时没少被他娘王张氏教育,要记得太太家的恩德,他爽快地把野鸡蛋拿了出来,说到:“太太,这个野鸡蛋就送给小少爷吃吧。”

郁小闲看了看类似土鸡蛋,带着些黑斑的野鸡蛋,并没有要王小二的野鸡蛋而是很和气地问到:“栗子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