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 >

第118章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第118章

小说: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是我与他最后的希望。这一百人,是用来救他性命的,不是用来征战的,所以不要让他知道。〃

〃已经到了晋都城外,小姐这次还是不进城吗?〃

〃我说过,离开晋都城之后,我若再回去,就必要给赵氏一击,现在不是时候,不入城。宋安你们五兄弟继续留守在晋都,打理好生意,将晋都城中的一切撑握住。妓院和赌城的生意继续扩大,对那些朝中官员和官员的亲眷都盯着些,收集把柄。前几天李氏家族的李元会被升了禁军校头,现在他是李家的当家主人,赵氏外戚那边的人肯定不服气,回头你们动点手脚,让在赵家人的头上洒点油,添点火,这赵李二族肯定也就有一阵不能消停,这两家在京城争斗,将来对我们有好处。8〃

〃嗯,我们明白。〃宋安拱手行礼应下。

〃那就辛苦你们了。〃夏镜花扯马远远望一眼浩瀚繁华的皇城,扯马转身,急驰离开。

小分割线

三年时光,荏苒而过,似乎是眨眼间的功夫,但也是漫长的等侍和煎熬。

建安十六年的冬天格外沉长,晋都城中传来消息,独孤宏政病危,赵皇后着令晋都城卫都统赵长年带兵入宫驻守,以皇帝静修为名,谢绝任何人员觐见,所有政务交由太子独孤燕处理。赵氏的势力,明日张胆的将大晋皇宫控制。

同时,山西传来消息,民间干旱发生瘟疫,山西大大小小的山寨匪贼趁火打劫,百姓苦不堪言。有一直盘据于山西,素有天下第一寨之称的凌风寨为首,竟在当时自立旗号,杀了当地的官员,随后组成了一支队伍,长驱入主了山西的衙门。

由独孤燕下旨,着令远在南方的夏青城赴山西平乱。而谁都知道,山西匪徒之乱,已经历经数十年,盘踞根深,乃是恶战。夏青城作为统领大晋十万大军的侯爷,接下此战,就意味着将要从南方奔赴山西,会长久的被困于山西进行持久维和,而十万大军,按照规矩,镇守边关的军队,能调遣的不可超过三千。

以三千人马,从西北边关远赴山西进行平乱,是一场极不理智的安排,但独孤燕却坚持发下了这样的文书。又或者说,是赵皇后坚持要独孤燕发下了这样的文书旨意。明眼人都看出来,赵皇后是要削弱夏青城,将他从南方支走,以便赵氏之人有能力夺回在西北之地的占据优势。

冬天依旧继续,南方遇上数十年不见的大干旱,南方的寒风呼啸,饥饿和寒冷折磨着受灾的人们。朝廷征调十万石粮食入南方,但对于长达四个月的干旱,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朝廷再征调两次粮食入南方,但却都如泥牛入海,灾民越来越多,全国的粮食不约而同的开始涨价,而南方之地的粮食的价格更疯涨到一两银子一升,让普通百姓想都不想去想。

而作为时值南方之地最大的粮食大商号的拥有都夏镜花,她也悄然亲自去了南方最严重的灾区,带去了十万石粮食,但却不是振灾,而是让所有商号继续涨价,一直看着粮食的价格涨到了一两半一升;而全国各地的粮食,也被她迅速的收入仓中,然后开始涨价。

在所有人最绝望无助,官府急于无策之际,夏镜她知道机会来了。站在搭建起的高台之上,夏镜花临风而立,任由南方高原上的寒光自他的脸颊上如细刀一般细细划过,鬓角的青丝被吹得拂动,迷入她的眼睛,她眯了眯眼睛,将身上的白色狐袭大敞朝后撑挡了一下,望着高台之下那些因饥饿而无力地垂着脑袋靠近围站在台下的人们。

〃你们都听着,现在朝廷已经没有办法再帮助你们了,而远在晋都城中的皇上已经病得支不起身子,临朝的太子他根本不知道你们现在的痛苦,皇后和她的家族只想要在这个国家的顶端获得无上的地位。没有人是真正关心你们生死的,你们在那些达官显贵的眼中,不过就是蝼蚁一样的存在,根本就不重要,就算你们饿死了,渴死了,对那些远在晋都城的贵族老爷,夫人们来讲,不过就是一纸奏章上的数字,南方的灾难,只有你们在忍受着,你们想要活下去,就要靠自己。〃

〃怎么靠自己。〃人群之中有人发问。

〃相信一个人。〃

〃谁,什么人。〃

〃一个正真将你们放在心上,一个能真正为天下百姓主持公道,为你们谋取福址的人。〃

〃天下间,竟会有这样的人?〃

〃有的,我今日就是替他而来,为你们送来粮食,还有让你们活下去的机会。只要你们愿意,你们不仅都会得到粮食,还有自己的尊严。〃

夏镜花冲人打个眼色,旁边的随行侍卫立刻会意,自高台之上举起装满白面馒头的大竹筐朝下面的人群倒下。

高台之下的人群中发出各种争抢的声音,人们锋拥着抢食馒头,如闻到了血腥的鲨鱼,不到片刻所有的馒头被抢食一空,高台之下的人都眼睛放着亮光,如看到金子一般仰望高台之上的人,希望再有食物投下。

高台之下,有门打开,准备好的粥和馒头被抬出来摆上台,在侍卫的维持下开始排队的领取。那些终于在长久的寒冷饥饿后得到热食入口的人,有的竟嘤嘤的哭了起来。长长的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不断有百姓前来,恢复了一些体力的百姓就围在高台之下竟然朝夏镜花跪下行礼。

〃姑娘,你到底是谁,又是谁让你给我们送来了这些粮食,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呀。〃有老人在高台之下人询问,随后是许多人一起附和询问。

〃记住,救你们的人就是当今圣上的四皇子,独孤锦衣。四皇子虽被贬居于南地,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关怀天下百姓,朝廷不管你们,但四皇子没有放弃你们。〃

〃早就听说四皇子是大好人,他是真的是大好人呀……〃

〃四皇子是好人……〃

〃姑娘那你又是谁?〃

夏镜花抬起下巴,迎着凛冽的寒风眺目远望向南方,她看到浩瀚起伏的天地轮廓,绵延无际的四川起伏,半晌后慢慢微笑,一字一句地道:〃我是他的妻子,夏镜花。〃

建安十六年的冬季,夏镜花第一次以独孤锦衣的妻子的身份站到了人前,以一种有些奇怪的表现方式,但却真实的姿态,站在高台之上,向众人宣布自己是独孤锦衣的妻。

这是夏镜花第一次正式的登上大晋的政治舞台,开始介入并左右天下大局和历史走向,在后世的史官笔下,她的出现是依附于独孤锦衣的,但她也是个独体的出现,历史上从不缺少传奇女子,但对于夏镜花,她的传奇之处的起始点,在后人的记录中是独孤锦衣的妻,永久的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于涔涔光阴之后,成为永刻在青史之上的身份。

短短的半个月内,夏镜花急调了全国近三十石粮食和数百军药材入南方,安抚民众,暂时稳定了南方之地的情况。而百姓们,感恩于受惠来自独孤锦衣,将独孤锦衣视为了这天底下最富有仁心仁意之人,夏镜花则被称为镜花夫人,他们夫妻二人,被南方所有灾区百姓视力心目中的活菩萨一样的存在。

在建安十七年的春天将来来临前,朝廷终于意识到了夏镜花在南方大肆行救的存在,开始了防范之心,官员征调都护部队前来镇 压驱赶,要夏镜花离开,停止如此的救助,要将官府的声威重振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的驱赶,只是他们走向死亡的起始。

建安十七年的第一天,面对调征而来的军队的驱赶,夏镜花坦然面对,立于街头看着那些马匹军队近来,她着一身灰色的裘衣,细绒的边在寒风和晨雾中随风拂动,雪花在纷纷洒落,寒风凛冽间,转身望向那些还巴望着等侍今日振济的灾民,她脸上是凝重和肃然。

〃各位,你们看,官府终于来了,但是他们并不是来帮助你们的,而是来驱赶帮助你们的人,这就是朝廷的官员,这些就是朝廷给予你们的。我可以离开,但是你们还想回到一个月前,那样的饥饿寒冷中去吗。你们与其这样在这里等着朝廷的救济,等待那些大家族老爷们的施舍一般的调度,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夺。自己活着,家人活着,你的母亲和孩子妻子丈夫都活着,这才是你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而你们真的甘心就这样在这里等死,在绝望中闭上眼睛,或是看着你的亲人们闭上眼睛吗。你们还没有死,为什么要放弃。〃

〃对,不能就这么等下去了,我们要反抗,我们要粮食。〃

〃要粮食……〃

……

一场暴乱始于南方,独孤燕下旨征调前来驱赶夏镜花等人的一千军队在进城之后被灾民围住,上万的灾民蜂拥而上,将那些官兵扯下马背,发泄着长久以来的愤怒。夏镜花,成功的煽动了一场乱事。

随后,她一不做二不体,所性开台设营,开始了征兵之事;以四皇子独孤锦衣的名字在南方放出消息招兵,只要能通过年龄和体能检测被征收入队伍,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而所有入伍者的家人都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抚恤金。

饥饿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畏惧的感觉之一,因为饥饿和寒冷,人们可以为生存下去而选择任何奋斗,而在这个时候,有人微笑着招手,提供粮食,衣服,清水,那么为了生存下去,也为了能让家人生存下去,也为了自己的一腔愤怒可以宣汇,乐于投入的人不在少数。

夏镜花承认,她从一开始,就在酝酿这一切,是她让这些人忍受饥饿,饱受寒冷,然后再假惺惺地以仁善的姿态出现,将人逼上绝境,没有退路。这样的招兵实在是有乘人之危,是在借用天灾起势,是在变相性的引 诱挟持,是卑劣的伪善,欺骗,如果有人知道真相,将这一切公布,她就是那些灾民的最大敌人,把她撕碎了都有可能,但是夏镜花并不介意,短短的三个月,夏镜花的军队数量由一万,变为成三万。

三万人,势力已非一般,甚至说已经声势浩大,京城之中的人,终于发现,帝国迎来了一场不容小觎的危机。

远在南地,从一个叫平州的小城里开始,早已不知在何时形成了一股军事力量,像是突然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赵氏一族感觉到了威胁,在一批赵氏外戚的上书中,他们严厉指责独孤锦衣私自拥兵之事,要求独孤燕下旨召回独孤锦衣回晋都城,所有私军立即解散。

对于这样的下发召书,递到独孤锦衣手中时,他只略略扫过一眼,便顺手丢进了燃烧着通红火焰的炉子里。

大量的的银财,粮食源源不断地汇入南方,夏镜花以富可敌国的财富支撑起自己的队伍,最终在平洲附近的江陵,平湖,鄂州三大城分别扎下大营,从水路和陆路上都挑先出易守难攻地地,以天险之资守关于东,朝廷于一时间也只能防不能攻,一边操练军队一边继续等侍时机。

建安十七年三月,身在平城的夏镜花朝南方给夏青城写过不记得多少次信后,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夏青城的信。

当时夏镜花正在翻看收帐的情况,接过宋安递上来的信,她的手有点颤抖,挑开火漆,夏镜花发现信封里只有一张纸雪宣纸,上面写着几个字:离开他,马上!

安夏夏衣城。

开学季到了,开学的同学们,加油哦

。。

第150章:三年之后

雪宣纸自夏镜指间垂下,夏镜花脸上的笑容消退,她有些疲惫的闭上眼睛。

独孤锦衣进屋,缓步走近她,挑起桌案上的雪宣纸看了看,又顺手放下。

〃他为什么就是这么固执,为什么就非要我离开你,却又没有理由。〃夏镜花无奈而又气愤地将手撑在桌案之上。

独孤锦衣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揽了夏镜花的肩膀,道:〃将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保证。〃

三年前,夏镜花与独孤锦衣离开晋都城,而公孙亦留在了晋都城中,时隔三年后,公孙亦也从京城赶到了平城。独孤锦衣与公孙亦在书房小议,一直到深夜才离开。

夏镜花端着热过几次的宵夜入屋,扫眼看过桌案上的一些文书,道:〃现在朝中情况十分玄妙,公孙先生这时候来找你,是有什么事。〃

〃皇后把持朝政,左右太子的决策,前日在早朝上,有赵氏一族的人上书奏请皇后监政。〃

〃太子又不是小孩子,他们还要皇后监政,这就是摆明了想乱政专权,再这么下去,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想着改朝换代了。〃

〃是呀,赵氏一族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这江山谁属,也到了紧要关头了。〃

〃是时候了。〃夏镜花上前,目光沉明地看着独孤锦衣。

独孤锦衣伸手,轻牵了她的手腕,看着她的脸,竟然有一种难言的不舍叹息,道:〃三年了,一眨眼就三年了,可真快。〃

〃三年了,这三年你韬光养晦,闭门谢客,已经够了。我累计的钱财已经够支持起一场战争,我们招收练养的兵力已足够精锐,马匹足够强壮;虽说北边有赵氏统领的大军,但我们在南边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优势,宋衣桧现在是岭南的刺史,那边的官员也全是我们的人,就算真要与赵氏正面打起来,我们以南方为根据,也不用怕。我们到了要报仇的时候了,皇后和赵氏一族当初害你吃过的苦,这次我会全部还给她。〃

〃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好,为我做这样多。〃

〃这种事情,哪来为什么。〃夏镜花笑说着,拿起夜宵的瓷碗递到独孤锦衣手上,转身走到桌边替他收拾桌上散乱的书卷,书卷之下,压着一张地图,夏镜花收拾地图,便听得哗哗的作响。

独孤锦衣拿着瓷碗,却没有吃,只有些出神地打量着低头收拾桌案的夏镜花,看着她比从前要清瘦了许多的背影,在桌案前忙碌着,半晌后悠悠开口道:〃我爱你。〃

夏镜花一愣,停下手中的动作,回身看独孤锦衣,道:〃你刚说什么?〃

〃没什么,夜宵很好吃。〃独孤锦衣笑了笑,低头吃碗里的滑粥,吃过几口又放下碗,抬头道:〃我刚才说,我爱你。〃

〃哦,我知道,我也爱你。〃夏镜花有点脸红地笑着,转身继续收拾桌上的东西。

独孤锦衣站起身,放下瓷碗走到桌案边,伸手拉住了夏镜花正在张罗的手,从背后将她圈揽住,让她靠在自己的胸膛上。

〃怎么了?〃夏镜花正收叠地图的手停下,微微侧过头询问。

独孤锦衣自她身后拥着她,将下巴贴在她的脸颊之侧,微瞌着眼眸,长长的眼睫在眼下投出一弧阴暗,他嗓音缓慢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