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 >

第93章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第93章

小说: 侯门庶女,特警王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即便你是我结拜的三哥,是我的执教好友,我不会放过你。”夏青城留下后面的半句话,自独孤锦衣身侧走过,立在前面廊下的婢女赶紧上前扶了他的胳膊带他离开。

独孤锦衣负手立在廊下,没有说话,很久之后才回身离开。

—华丽的分割线—————————————————————

自锦王府回到定远侯府,已过了早膳时辰。

夏镜花一进门,立刻就有丫环上前来迎上,回禀一应的事物,告诉夏镜花大娘被安置在了侯府主院,是当初大娘在这府里时住的地方,而夏水月也安排到了当初三夫人的院子竹芳馆。

夏镜花先去看夏水月,夏水月正在由蕊儿伺候着用早膳,见到夏镜花进来,赶紧起身行礼。

夏镜花上前拉了夏水月的手腕仔细打量她,许是赶路辛苦,也瘦了许多,但一切都似安好,她便放心了。

蕊儿眼尖,立刻让人再加了一套餐具,留了夏镜花下来一起与夏水月用早膳。

用过早膳,夏镜花才自竹芳院离开,刚出去没走一阵儿,就看到前面有个眼熟的背影,唤住一看,竟然是沧州时定远侯府的妞子。

妞子一直想见识晋都繁华,便随着定远侯府一行人也来了晋都城的定远侯府,见到夏镜花就乐呵呵地行礼请安。

夏镜花想起,自己身边正好也差一个婢女,就让妞子去收拾一下,以后就留在自己身边,不用再干的粗活了。

“五小姐。”正在夏镜花与妞子说话时,宋安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宋副将,这么急找我,是有何事?”

“宫中来人宣旨,正在前厅呢。”

一听是宫里来人,夏镜花也不敢耽搁,赶紧点了点头随着宋安快步朝前厅去。

前厅里,大娘已经身着正合宫装行跪礼在地,夏镜花也赶紧前行行礼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夏门三女夏妍,端慧柔佳,璋德敏思,受封太子妃位,为表其母夏门蒋氏教女有方,特封二品诰命夫人,承俸禄,受天佳之慧。钦此!”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娘恭敬地叩首行礼,双手捧上接过诏书卷轴。

“夫人,皇上还有个口喻要奴才带给您。”

“公公请讲。”

“侯爷与夫人一生伉俪情深,如今突逝,望夫人节哀。刺杀一事,朕必会追究此事到底,以慰爱卿在天之灵。”

“谢谢圣上挂心,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娘再次叩首行礼,眼睛泛起了红意。

宣完旨,也传完了喻,那公公便颇为客气地亲自伸手扶了大娘起身,夏镜花自己也从后面起身。

“夫人,皇后娘娘也让奴才带了些话给您,娘娘说若是夫人方便,想见三小姐,可随时入宫,皇后娘娘也是记挂着夫人您呐。”

“劳公公回去替我谢谢皇后娘娘。”大娘说着,冲旁边的嬷嬷一打眼色,立刻就有人上前朝那公公的袖下递了孝敬的荷包。

送走传旨的公公,大娘回身入门,见到立在厅院中的夏镜花,面色便冷了下来,没有说话,领着身边的一众嬷嬷与夏镜花擦肩而过。

夏镜花倒也不在意这些,转身冲宋安吩咐,道:“让人准备梯子。”

“梯子?小姐这是要……”宋安有些不解。

“让人去把大门外的定远侯府的牌匾取下来。”

“你想干什么。”大娘闻声转头,惊诧地看着夏镜花,厉声喝问。

夏镜花回身,迎视大娘的目光,微笑着上前,自大娘手中取过圣旨铺展开,道:“大娘仔细看看这旨意,可有半个字提到定远侯府?夏门蒋氏,二品诰命夫人,但却不是定远侯夫人。皇上也从未有下旨要府中的男嗣继任侯位,这般的意思,大娘还不明白吗?”

大娘盯着夏镜花,眼睛睁大着,没有说话,夏镜花便笑了笑,将圣旨合上递还给他,道:“从今往后,再没有定远侯府了。”

下人麻利的抬来了梯子,夏镜花带着人到大门外,让阿东阿西亲自上去将牌匾取了下来,大娘站在旁边,眼睛都要瞪着溢出血来,但却也没有办法。

牌匾一取,昔日开国大将夏远威的定远侯府连带着侯府的荣耀就此落下,再没有侯府,有的只是一户普通的大府院。

华丽的分割线————————————————————

建安十三年,九月二十,晴。

九月二十,乃大晋国开国记念日,就是三十年前的今天,独孤宏政正式登基为帝,站在大晋皇宫的门楼之上向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宣布,一个新的皇朝诞生,宣布自己成为这真北镜大陆之上新朝廷的君主,从此开启了大晋朝这长达三十年的统政岁月。

评论过两百,或推荐票过500有会加更一章~

第127章:入宫伴嫁 加更求推荐打赏

这三十年,百废重兴,百姓自战火中一点点走出来,忘记那段乱战的血腥残忍,顺应新政,渐渐安居乐业,对独孤宏政也从一开始的起义乱政的身份转换成了开国帝王,一代明君的转变。

秋检阅兵是独孤宏政自开国以来的一个习惯,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处驻军都会在这一日汇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进行演习,全国上下,精兵们的呼喝声,骑军的铁蹄声会在大晋国的各个地方响起,如一场不约而同的盛世狂欢。

过去的三十年,独孤宏政都会亲自主持秋检阅兵之事,主要检阅的一是晋都皇宫的皇家禁卫军,另一支则是负责晋都城镇守的龙虎营,也就是帝都中央集权军。禁军负责皇宫安全,龙虎营负责晋都城的安全,皇家禁卫军与龙虎营,这两大部队,一内一外守护着皇帝,也保护着大晋朝最重要的人们。是两支最靠近大晋朝心脏,也是对大晋朝所有身处都城的人们最直接起保护作用的军队。

锦王独孤锦衣代皇帝秋阅检兵之事自在早朝之上被宣布后,在朝中,在晋都城中,甚至在消息灵通的全国各地迅速散开,直到秋阅检兵开始之日,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消息。

据西南边传来消息,有村中百姓听闻锦王得皇帝重用而闻息起舞,原因早些年锦王路过西南边垂之地时曾遇到过那个村子,当时那里百姓受瘟疫疾患之苦,官员用无,也没有医者敢入村,甚至是附近村子的百姓为了自己不被传染,建起了栅栏将那个村子围起,要村中受病的人自生自灭。

后来是锦王路过,得知此消息后不顾危险,领人入村为百姓医治,救了全村上百性命。自此,村中有便合力凑钱,请了最好的雕刻师傅,挑最好的石料在村口雕碑刻记传,以感念独孤锦衣的大恩。

也不知是谁将这样的故事传了出来,随后便有那碑文的拓本自西南之地传开了,也将独孤锦仁心爱民的口碑传开。而与此同时,这样的口碑之事也似乎并不只此一件,反而如被缭燃的火星,渐渐全国各地都传出了各种关于独孤锦衣行走天下时的轶事,都是关于他对为百做事,为百姓谋善却不求名,不惊动地方的好事。

从前,独孤锦衣不过一介闲散王爷,不经办朝政,只油走天下,自然也无人来巴结汇集此事,加之他也不刻意惊动地方,不上奏,所以没人知道,而如今这一件件一桩桩传出来的事,却没有经任何朝廷官员上奏,乃是由百姓口口相传而来,没有官方的支持,但却得到了比官方更为有力的支持——百姓。

不出一个月,独孤锦衣的仁贤美名传遍天下,任是他从前没有经办过大的朝中政务,但他却在百姓心中,得了满分,也将那一派总念叨着以百姓为本的文官老臣在无形间收服。对于皇帝把秋检阅兵这样的重要事务交与锦王,百姓没有任何质疑,甚至替锦王终于受到皇帝的重用而高兴。

独孤锦衣不做任何事,不说任何话,只保持一贯的姿态站在那里,就得到了自己迈向政治舞台的第一股支持力量。

场景分割线————————

大晋皇宫,东宫。

“啪……啪……”两声瓷器落地的碎响传来,让正领着一行宫人前行的赵皇后微微蹙眉止步,旁边领着一小队人随行于赵皇后身侧的禁军都统赵长年也眉头微动。

赵长年唇角动了动,随后侧身冲赵皇后行礼,道:“皇后娘娘,下官忽然想起,尚有些事没有处理妥当,要在检阅大礼前再去看看,便不陪娘娘用进去了。烦劳娘娘与太子谈上一谈,若太子还打算去观礼,便也该动身了。”

赵皇后点点头,道:“长年,劳烦你特意抽空来找本宫,否则本宫都不知这太子竟任性到连检阅之礼都不打算去。还有上次之事,本宫知道,是你在暗中帮了太子。”

赵长年微微笑着行礼,道:“皇后姑母客气了,下官姓赵,自当为姑母分忧,太子能得天下诸人爱戴,下官也喜于乐见。”

“太子若能如你一般识大体,懂全局进退就好了。赵家出了你这样的后代,父亲和大哥在天之灵,也定感欣慰。”

“皇后姑母过奖了,下官先行告退,在皇城楼上恭候太子殿下。

赵皇后点点头,赵长年行了一礼,随后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东宫。

“啪……”又是一阵儿瓷器被摔落到地上碎裂的声音,打断了赵皇后望着赵长年离开而有些出神的背影,转身望向那东宫的大殿门口,面上升起些怒意,旁边随后的嬷嬷眼尖,立刻会意,示意太监唱话。

“皇后娘娘驾到。”

东宫大殿中摔东西的声音停下来,随后衣衫有些凌乱的太子独孤承一路小跑着到了殿门口,行礼迎接赵皇后。

“今日代是秋检之日,太子不去皇城门楼上观礼,窝在东宫干什么?”赵皇后端拢着双袖领宫人径直入殿。

殿中,几个太监宫女正跪在地上急忙收拾着满地的残碎物件,那些精致的瓷器,把玩的玉件,都被摔的七凌八落。16628286

“太子不去观礼,就是躲在这殿中发脾气,好志气呀。”赵皇后冷语说着,径直入殿上前,那边的嬷嬷则赶紧铺置了垫子让赵皇后在东宫大殿中的席榻上坐下。

太子走过几步,冲赵皇后行礼,道:“就算父皇身子欠安,不能出行亲为,儿臣身为太子,那也理应由儿臣代劳,哪里轮得到他锦王代父皇行秋检阅兵之礼,儿臣不想去城楼观礼,否则那就太给锦王面子了。”

“是吗?这就是太子的心里话,说的好一个道理。那你的意思就是,你不去观礼,就不给锦王的面子了,那你父皇的面子呢,你是不是也一起不用给了。”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不想见锦王得意,如今这天下皆传他如何仁善,儿臣就是见得不他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

“现是你是太子,却连秋检阅兵都不去观礼,你要大臣和百姓怎么想,怎么看你,你不想见锦王得意,却不知想想,你若不去这正是那锦王最得意之事。由他一手操办,独领了此次的功劳,而你这个太子连面都不露,这传出去,你以为别人会赞你一句有骨气吗,别人只会说太子心胸狭隘,太子忌妒锦王,你从前就不招那些老臣们的好,现在锦王正得他们的意,难不成你还要再帮锦王垫块石头。”

“母后……何必弄得这样麻烦,儿臣……儿臣真想现在就让人一剑杀了他。”

“杀了他,中秋宴前你办的事还不糊涂吗?你以为本宫不知道,是你私自让人扮太监挟持锦王的事,好在事情最后没闹大,否则便是本宫也救不了你。”

“若不是那个夏镜花插手,儿臣就成功了,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了他……”

“闭嘴。”赵皇后打断独孤承的话,起身一步步走向他,脸上尽是恨铁不成钢的神色,指着他的额头,道:“儿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长长心智,除了杀,你就不能动动脑子吗。杀一个人容易,可你杀人之后的善后之事,你可有想过?此次若不是赵长年暗中帮你把你的人在宫中藏起来,不是他暗中帮你牵制了宫中的侍卫,你可知道你就要闯下大祸了。一旦让你父皇知道你对锦王有杀心,便是有本宫,有赵氏一族的势力,也保不住你的太子之位。”

“那儿臣再想别的法子,别的时机,让人在宫外动手……”独孤承辩解着再提方案,赵皇后却是听得阵阵心灰意冷,不禁闭目,叹息着摇头。

“太子,你真的是已经无药可救了,愚不可及,愚不可及。”

独孤承脸上的兴奋渐渐退却,面对赵皇后的摇头叹息,他感觉到了害怕,赶紧跪下,道:“儿臣失言了,儿臣知错,儿臣全凭母后安排,这就让人准备着去皇城楼上观礼。”

赵皇后没有多说什么,留下一声叹息,转身扶着宫人嬷嬷的手出殿离开。

“太子,你好自为之吧,别再做蠢事。”

望着赵皇后的凤驾离开东宫,太子也不敢再耽搁,赶紧的起身吩咐殿中的人准备朝服,备驾前往秋阅检兵的大晋皇城门楼。

小场景分割————————————————

独孤锦衣代皇帝秋检阅兵,地点在大晋皇城前的承天广场之上,而观礼的皇亲大臣则都立于城楼之上,为显国威,可允百姓于阅兵广场外十丈后观看阅军,场面极为的热闹。

晋都城大半的人都赶去围观,想亲见阅兵的气势,也有的是想见一见那些皇亲大臣的长相,虽然因相隔太远,根本看不到,但围观百姓的热闹并没有受到影响减少。

夏镜花昨夜睡的晚,所以今日就睡了懒觉,起来时已经日上三杆。夏水月昨日就说了想去看热闹,所以清早便由蕊儿带着出门去了承天广场,夏镜花不放心,怕人多挤着夏水月,就又让阿东随身保护夏水月。

用完妞子备好的早膳,夏镜花例行的去夏青城那边看他。

夏青城住在府里一处很清幽的地方,叫竹苑,苑如其名,种了许多竹子,四季都有着碧翠之色,就算是现在初冬时节也依旧,一进苑,看在眼里都觉得舒服。

夏青城坐在廊下的摇椅上,胳膊搭在椅边,摇摇晃晃地望着廊檐下的天际,显得有些无聊,看夏镜花进院,也不客气,就道:“你来的正好,我刚觉得口渴了,想喝茶,快去给我沏一壶来。”

“你这少爷脾气还真是欠揍,我又不是你的丫环,你身边的丫环呢。”

“不知道,她们……好像是走了吧。”夏青城撇嘴。

“走了?你是不是又调戏人家,把人气走了。这都是你回府后的第五拔儿丫环了,不是被你调戏就是被你折腾,就没一个肯留下来,你到底想怎么样。”夏镜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