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朝秦不暮楚 >

第64章

朝秦不暮楚-第64章

小说: 朝秦不暮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一身华服的吴王妃已经进来了,秦节急忙站起来向吴王妃行礼,吴王妃忙道:“秦大人免礼!快请坐”
几人重新落座之后,吴王妃问道:“秦大人,恕我失礼,方才过来的时候走到门口,正听到您在说话,所以便没有打断……还望不要介意我偷听才是!”
秦节忙道:“王妃哪里话,这本就是王爷的书房,您过来正好碰到也是凑巧。”
吴王妃一笑,不再提这个话题,而是扭过头对吴王说:“王爷,我听说今年的国子监招学生,咱们家分到了两个名额?”
吴王不知道妻子为什么提到这个,但还是老实回答:“是啊,两个!我正愁让谁去呢!本来想着让九郎跟十郎过去,可是十郎病了这么一场,别说千里迢迢去开封了,连门都不敢随便出。上头的几个忙着筹备亲事,下头的几个年纪又太小……我正想跟王妃商量要不要把八郎的婚事推一推,让他去呢!”
吴王妃摇摇头:“喜梅病的七死八活,就盼着看八郎成亲,我让太医尽量给她吊着,说是能拖个一年半载,争取能看到媳妇进门。你现在让八郎推迟了婚事去上学,这不是让她死都闭不上眼么?”
吴王早忘了八郎的生母病重的事情,闻言尴尬地一笑:“还是王妃想得周到,唉,实在不行,就只让九郎一个过去吧!”
秦节听这俩人拉起了家常,觉得很是不妙,这王妃,该不会是想要
吴王妃没有在意吴王脸上的尴尬,就是因为他从来对这些姬妾薄情寡义不放在心上,她才压根不在乎吴王有多少姬妾呢!这会儿她脸上带笑,冲吴王道:“国子监一年就那么几十个名额,咱们好不容易才弄来这么两个名额,这次不送人过去,人家该说咱们家的孩子不爱读书,下次再想争取那就难了。依我看,不如便让十二郎过去吧!”
吴王顿时愣了:“王妃,十二到明年才十一岁,您舍得么?再说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便是不去国子监,我也会想办法给他安排好出路,何必非要糟这个罪呢!”
吴王妃正色道:“九郎去得。十二郎怎么就去不得呢?玉不琢,不成器!不事先磨炼磨炼,便是王爷替他走动好关系,他能做的好么?在江宁这块儿,他有王爷疼着,我宠着,兄弟姐妹们都让着他,长此以往,待人接物上能有什么长进?”她说着便擦起眼泪来:“想想玉贞,小时候不也是个伶俐的孩子么?但凡我能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多管管她,她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一说起这个话题,吴王也不好受:“这不关王妃的事儿,是我太惯着她了。”夫妻两个两两相望,恨不得立刻抱头哭一场。只把一边的秦节弄得坐立不安,心里别扭极了。
这个话题点到为止,吴王妃接下来便问吴王:“那王爷是同意了?”
吴王这时候也隐隐猜到了妻子的想法,便点点头:“只要王妃舍得,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吴王妃听他这么一说,满意地点点头,扭脸看向秦节:“秦大人,我方才听您说,您不舍得令爱远嫁,是吧?”
秦节这个时候哪里还不知道吴王妃打的什么主意?心中又是懊恼又是佩服,只得硬着头皮道:“正是。”
吴王妃微微一笑:“秦大人志存高远,回开封的日子指日可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也不会离开开封了,这样的话,您一定也是希望女婿就常年住在开封的,对吧?”
秦节一脸僵硬,点点头:“正是。”
吴王妃好像没看到他那一脸的苦逼一般,笑吟吟地转头对吴王道:“王爷,当日出嫁的时候,我父亲送了我一座宅子当嫁妆,那宅子虽然不算大,却挨着皇宫,跟几位王爷在一条街上。我想着这次十二郎去国子监念书,索性把那宅子收拾出来,平日里就让他住那儿了!我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说,这宅子早晚都是他的,我想着这次就直接转到他名下吧!日后他从国子监出来,在开封弄个差事,有个像样的宅子,成家也方便。”
吴王虽然不靠谱,脑子可不笨,一听这话十分配合地说:“我想起来了,那是个四进的大院子呢,是王妃的嫁妆里最值钱的东西了!那地方好得很,就让十二住过去吧!”
吴王妃笑的越发开心,她转过头对秦节道:“秦大人,你也听见了,十二郎日后是一定会在开封定居的。我知道您疼爱女儿,想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可这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家十二郎您也是经常见到的,虽然不算多聪慧,但也绝对不是朽木,上进心是有的,待人接物也不算差。他现在年纪小,等过几年,王爷是一定能给他活动个差事,不会委屈了令爱的。”
“以令爱的条件,想给她找个门当户对夫婿容易得很,可想找个能跟她谈得来的却并不容易;想找个敬重她把她当佛爷供起来的夫婿容易,可想要给她找个她当如珠似宝地爱的夫婿却并不容易……秦大人,我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他是很喜欢令爱的。青梅竹马的情分,怎么说不比结婚后才开始处的感情深厚?”
“我跟王爷是诚心想要替十二郎求娶令千金的,这里头固然有我们的私心,可对令千金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好选择。这件事儿秦大人不用急着答复,您慢慢地考虑,过几日答复也不迟。


、第九十四章

如果说一开始吴王的求亲只是让秦节头疼怎么拒绝比较好;而现在吴王妃的建议则让秦节不得不去认真考虑这门婚事的可行性了。
凭心而论;杨艳辉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虽然年纪小了一些,但确实跟秦昭非常合得来;而且他脑子挺聪明;读书也认真;待人接物挺是回事儿的;关键是人品也端正。
俗话说;三岁看老。杨艳辉现在已经十一岁了,性格基本已经定型了;虽然是吴王的儿子,却并不像他父亲那么不靠谱,至于调皮,正常情况下,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有不调皮的么?可以说,秦节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估计也未必比他稳重多少。
而且吴王跟吴王妃确实已经释放出来了相当的诚意:就像吴王说的,杨艳辉怎么说都是他的嫡子,便是不去国子监,吴王也能想办法给他安排个出路,这样狠下心来把他远远地送去国子监,这个诚意是满满的了。
秦节当然知道,即使不为了求娶自己的女儿,吴王妃恐怕也会相出儿子上国子监的主意,继母难为,吴王岁数又大了,她必须要为自己的儿子寻出路。但秦节同时也相信,如果不是急着跟自家说亲,吴王妃一定不会舍得几个月后就把儿子送走——杨艳辉过了年才十一,大可以等到两三年后再说。
秦节心中烦乱,他过去不肯答应这门婚事,对吴王说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女儿嫁的远;可没说出口的,最大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吴王家实在太混乱了?更有一层隐忧:这杨十二郎,现在看着还好,可万一懂了人事之后也变成他爹那样的风流种子呢?
秦节想来想去,依然是找了穆维商量,这下穆维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他叫了杨艳辉这么久,说不喜欢这孩子那是假的!在他心里,杨艳辉比连瑜可爱多了……之所以上次提起来不同意这个,也是出于跟秦昭一样的担心:他虽然喜欢杨艳辉,但喜欢归喜欢,杨艳辉在他心里也是不能跟秦昭比的,当然是要先考虑秦昭的幸福啊!
两个中年男人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这么拖了三天,秦节忍不住把自己的女儿叫来,问秦昭的意思。
秦昭一听他父亲问这个话题就傻了:“爹啊,杨十二还是个小孩儿呢!你让我嫁他?”
秦节也觉得尴尬极了,要按他的意思,再过几年再讨论这个问题,那时候秦昭也大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现在……嗨,别说杨艳辉了,连秦昭都是个毛孩子呢!不过这也是没办法,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摆在眼前了,他总要给吴王还有王妃一个交代,想到此处他清清嗓子:“又不是现在就要你嫁他!只是吴王妃现在就提出这个事儿了,不管同意不同意,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
秦昭平日里再爽快,也毕竟是个女孩子,闻言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想嫁人嘛,爹爹,我才十四啊,我还想再等几年,先推了好不好!”
秦节叹气:“我是问你正经的,不要说等几年的问题,等几年就不是杨艳辉了,你得说清楚,你能看得上杨艳辉不能!”
秦昭想到杨艳辉那个捣蛋相,嘴角抽了抽:“爹啊,他还是个小屁孩儿,你问我能不能看上他?跟他定亲的话,说起来多丢人啊,一个小屁孩儿,还没我高呢……”
秦节听她话里话外只是嫌弃杨艳辉小,倒没什么反感,便解释道:“他总会长大的,唉,毕竟还是小了些,便是定亲,等成亲起码是五六年以后的事儿了。”
秦昭很想把这事儿推出去,闻言却忍不住开起了玩笑:“嗳?我怎么忘了,夫婿比我年纪小的话,我就可以晚几年嫁人了,多在家里呆几年了啊……”
秦节差点一头栽倒:我的宝贝女儿啊,你就算再不想离开爹,也不能以这种理由找夫婿啊?这简直是——听起来还不错。
在秦昭这边得不到什么准信儿,秦节又跑去跟穆维商量,言语里不小心就把那个念头透了出来:“其实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阿昭可以在家多呆几年……”
“好个屁啊!”穆维翻了个白眼:“等成亲的时候,一个是十六七的小屁孩儿,一个是二十岁的老姑娘……你这是什么破理由啊!”
秦节怒道:“既然这么不好你怎么不早说?”
穆维道:“哎呀这其实年纪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的是专喜欢年长女子的人呢!我是听你说了你的傻念头才也说说这个年纪的问题的……”
两个人乱七八糟地胡扯了一通,还是没讨论出来什么所以然。
要说这俩人脑子都清明的很,别的事情上很清楚,可到了秦昭的事儿上,两个人就毛爪了。
其实说穿了,还是关心则乱,太过在意秦昭的缘故。况且这年头,在婚姻市场上,男女的待遇差异实在太大了:一个男人要是不小心娶了个十分糟糕的老婆,但凡不是老婆娘家惹不起或者老婆本人彪悍过头,男人只要能下定决心,大部分还是有机会从头再来的;可女人一旦嫁错了人,想要离婚什么的就难了,法律上首先就偏向男性,更别说要命的社会舆论了。
杨十二优点很多很多,可是一想到他那个风流多情的父亲,秦节就觉得头大——才十岁的孩子,他能看得出天赋,勤奋,还有本性是不是善良之类,却唯独不能确定,这孩子日后是不是会变成跟他爹一样的花心大萝卜。而这一条,恰恰是女儿幸福的关键。
秦节心烦意乱了几天,最后还是没法下决心,可是吴王家来请他的人已经又上门了。事已至此,秦节心一横,想着干脆就告诉吴王妃自己暂时不想给女儿定亲。
秦节骑了马,不多时来到吴王府,才走到吴王待客的小院子门口,便见吴王一脸笑容地迎了过来。秦节越发为难,吴王对这门亲事的态度,真的相当认真了,人家把能做的努力都做了,这让他觉得开口拒绝实在太难。
吴王领了秦节走到花厅门口,只见吴王妃也笑吟吟地迎了上来,秦节顿时头大无比:这规格实在太高,他吃不消啊!
几人寒暄几句,分别落座,还没等秦节开口,吴王妃变笑吟吟地提起了婚事的问题。
“秦大人,我跟王爷这几天一直惦记这件事儿,想来想去啊,觉得现在定亲或许确实不太合适,所以又有了个念头,您听听看可以不可以。”
秦节一愣,现在定亲不合适,这是什么意思?
吴王妃笑道:“国子监读书是明年的事儿,四月份开课,还有小半年呢!这会儿若订了亲,两个孩子恐怕想在一处玩儿都不那么方便了!其实有什么呢?十二这么小,便是令千金,也才十四岁,她又天真活泼,跟个小孩儿似的呢!便在一起玩耍又能如何……只是大规矩摆在那里,总不好太逾越。”
秦节咳嗽了一声:“殿下,我还没答应这门亲事呢!”
吴王妃也乐了:“我可不是设了套让你钻,我只是打个比方罢了!想必您也会有这个顾虑,我之所以觉得我家十二郎最合适,还不是因为他能跟令嫒玩到一起去,若是定亲之后就不能见面了,这么拖上六七年,那跟那些聋婚哑嫁的有什么区别?咱们两家呢,就私下里把事情定下来,也不用请什么冰人,就这么口头上约定一下,再不然呢,交换个信物也成。等过个二三年,那会儿十二郎也大了,好坏也看得出了。说句难听的,要是那会儿你看十二不顺眼,把阿昭许了旁人,我也说不出什么来!再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您觉得十二好呢,偏您没去开封,实在不舍得的话,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话说到这个地步,秦节是真的动容了。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只要不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就算只是口头上的约定,又有谁会随便违约呢?可是人家摆出这个态度本身,就是相当大的体谅了。最关键的还是,多了几年的缓冲期,自己的女儿可以多与杨艳辉相处一阵子——秦节是有相当自信回到开封的,他虽然远在江宁,离开封很远,但是开封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清楚的,如今以两位宰相为首,孔党与洪党掐的天昏地暗,看皇帝的意思,应该已经对这种情况忍无可忍了,只是前阵子一直忙着对西蛮用兵,实在不想大动干戈地处理大臣。而现在,长达三年的拉锯期结束,西蛮人节节败退,也就是因为现在入冬了,不好继续深入草原,要不然的话,那位骁勇善战的卢将军恐怕已经打到西蛮人的老巢去了!
尽管被北地的风雪所阻,但形式大好,不出意外的话,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是卢元达荡尽西蛮人残军的时候!而卢元达班师回朝的时候,恐怕也就是皇帝抽出手来整顿的时候。
两党掐了这么久,闹到这个地步,绝对不是倒台一个半个的问题,两个丞相全都当权多年,再加上门生故旧众多,认真查起来,谁都干净不了!这种情况下不管谁倒台,都一定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结果,朝中一定会空出许多位置来。
秦节来到江宁已经快三年了。他当初过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任期,而是因为上一任江宁知府死在了任上,他过来接任的,当时那个任期只剩下一年。他到任第二年顺利成章地继续任江宁知府,一任是三年,如今已经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