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朝秦不暮楚 >

第99章

朝秦不暮楚-第99章

小说: 朝秦不暮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算是真正的老人了,他这几年病过几场,都撑了过来,所以有那么两天,秦昭觉得或许这次老人家依然能撑下去,可是这一次,她猜错了。
许先生确实熬过了这场暑热,但是身体却彻底垮了下去,平日里走上几步便累的直喘气,他想要给秦昭上课,可是念上一会儿书便疲惫的要命,一个简单的问题往往需要想上好半天才能说出答案来。
许先生是真的老了,这一次生病跟过去全然不同,很显然,这一次,想要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一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老人,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当一个合格的家庭教师,当即向秦节提出请辞,想要搬回到孙儿那里住。秦节哪里肯答应?蓉娘那边的条件实在算不上好,再加上老人家身体不好,一个月药费就不少花,这种情况下让老人家搬出去,那不是催命呢么?
可许先生是个倔老头,不管秦节怎么说,他下定决心非要搬出去,到最后还是秦昭跟秦明齐齐跑过来哭了一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把您是当做祖父看的,您生病了,却要搬出去,您是不是不疼我们了?
这两个小家伙的杀伤力实在不小,许先生亲孙儿许多个,正经在他身边的只有许继,相比之下,秦昭跟秦明同样在他身边长大,一个比不上许继,两个加一起还真不比许继差什么,再加上蓉娘那边眼见着就快到产期了,那么点儿的地方,就一个丫鬟一个粗使婆子,本就够忙乱的,他要是再回去,这不是添乱呢么?老头子实在为难的要死,这会儿甚至有些后悔不该跟来开封:这不是给大家添乱呢么?
许继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让爷爷在秦家养病,那简直是把他这个当孙子的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可要接回去,家里那个条件确实比这边差太多:若是从一开始,老爷子就是跟他一起生活的,那自然没什么问题,可是这几年老爷子在秦家也是养尊处优惯了的,这会儿为了他一个孝顺的名声,把老人接到他那个小破院儿里,他心里头真的觉得不忍。
这种僵持在休沐日被带着芳姐过来串门的连瑜给打破了。
秦昭一见连瑜便跟见了救星一般,跑去把情况说了:“我跟阿明都求过了许先生,他老人家虽然勉强住下,可总是一副很不安心的样子,还有三哥也是的,每天两头跑,总是一副自己对不起大家的不自在模样,唉唉唉,这样子怎么成?心情不宽松,便是养病也养不好啊!”
连瑜一听这话便冷笑道:“这会子他又想不开了,你等着,我去修理他一顿,他就老实了!”说着又对芳姐道:“芳姐,你先在这里呆着,想去冯先生那里就自己去,我去找许三郎那个蠢货!”说着便走了出去。
连瑜跑去见许先生,正看到许继在院门口儿煎药,大热的天,顶了满脑袋的汗。他走到跟前,正好见许继放下扇子,把药罐子从小炉子上拎下来放到一边儿,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现出一脸的疲惫来。
“你这副样子,是来伺候许先生呢,还是专门过来给他添堵呢?”连瑜刻薄起来,一般人都消受不起,果然许继被他噎的半死,心里堵得慌,可又觉得心虚,又怕惊到老人,故而并不敢争辩什么。
连瑜看他的表情,便冷笑道:“觉得委屈不是?这么孝顺这么辛苦还被我冷嘲热讽!”
许继本就不是什么有脾气的人,听到这话,涩声道:“我没觉得辛苦,只觉得自己没用罢了。”
连瑜哼了一声:“你也知道自己没用啊?那好歹把你能做的做好啊。既然不能把许先生接到身边照料,好歹也整个彩衣娱亲什么的,让先生看了你就开心啊!你愁眉苦脸的,先生心里能好受了?”
许继小声说:“我没在祖父面前愁眉苦脸!”
连瑜道:“相由心生,你心里不快活,便是强忍着不愁眉苦脸,难道先生就看不出你不高兴?”
许继道:“相由心生不是这么讲的!”
连瑜摆手道:“重点抓的不对啊少年,你别跟我抬杠!知道我想说什么就行,斤斤计较这个没啥意思。我算是发现了,你们这些少年犯起二来那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许继苦笑道:“我怎么又成了这些了?”
连瑜道:“前几天十二郎不就是么?把阿昭气成什么样子自己还不觉得,要不是我骂了他一顿,他还觉得自己没错呢?你啊,跟他正好翻了个个,他是只顾着自己痛快,你呢,是专门给自己找不痛快!我知道你是觉得自己没用,可那又怎么样了?你才二十一岁,二十一岁的举人,够优秀的了,你还想苛责自己什么呢?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做不到的就不要纠结!纠结也没用你纠结个屁?觉得欠秦叔叔太多的话,你就好好读书啊,早晚有报答的机会……这么黏黏糊糊的有个屁用!”
许继本就不是个笨人,不需要连瑜多说,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无瑕说的是,是我钻牛角尖了!谢谢你。”
连瑜摇摇头:“你不用谢我,其实道理你都懂,只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他说着叹了口气:“谁不想好好孝顺长辈呢?你有孝顺的机会本来就很幸运了,不要浪费了。我倒是想要做个孝子贤孙呢,可身边只剩下个压根不想在我身边过日子的芳姐。”
许继听他这么说,也忍不住笑了:“你还说,赶紧娶个媳妇,芳姐就乐意在你那里呆着了!长辈们都喜欢热闹,那么大个房子,你平时去衙门,剩下芳姐一个,她不寂寞才怪!”
许继心里放松下来,便开起了连瑜的玩笑,端了药,领着连瑜走到房里探望许先生去了。
********************
许继固然是拿连瑜的婚事开玩笑,可连瑜本人却不能把这件事儿当了玩笑。他如今已经是五品官了,娶妻的事情迫在眉睫:不为别的,就冲整天被人家问来问去这一点就烦死人了!赶紧定下来,也省的自己块过街的肥肉一般总被一群人盯着。
这方面的问题,连瑜必须要靠秦节给他把关。六月中旬的时候,秦节经过长时间多方面考量,正式向连瑜提出了对他婚事的建议。
“我看来看去,这三家是不能随便对待的,先与你说说。”
“一个是王太傅的小女儿,跟你同届的王宝芝是双胞胎,比你大了五岁,你别笑!这个我也觉得跟你不是很配,但好歹是长公主的掌上明珠,我总要让你知道有这回事儿,免得你得罪人了都不知道缘由。她本来是许人了的,许的是汉江冯家的嫡长子,结果那冯大郎因为母亲,祖母相继去世连着守孝,拖来拖去,把王姑娘拖到二十二岁,好不容易定了婚期,结果他自己却得了急病死了。王姑娘跟他青梅竹马,感情挺不错的,所以十分伤心,说一直半会儿没心思嫁人,就耽搁了下来……”
连瑜大汗:“感情这么好,我真不想插一杠子。”
秦节点头道:“我也这么说的,王太傅也没有勉强你的意思,这是长公主的主意,因为王姑娘喜欢美男,昔日冯大郎便是个绝世美男,王姑娘不肯另嫁他人,也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比冯大郎长得更好的。”
连瑜苦着脸道:“秦叔叔求求您,帮我拒了吧!我实在不想以色事人。”
秦节点头道:“我省的,王太傅也觉得不相配的,只是碍着长公主的脸面才过来跟我提了提,你既然不喜欢,那就算了。咱们看下一个,这个是顾丞相的孙女——”
秦节话音未落便被连瑜打断了:“秦叔叔,您说的不能随意对待的其实并不是最适合我的吧!”
秦节看看他:“对,这些都是要想清楚拒绝办法的人家,当然,不管哪一个,你娶进门都对你的仕途很有帮助。”
连瑜点头道:“我明白秦叔叔的意思,这三个放到一边,您还是跟我说说你认为的最合适的姑娘吧!”他经历过福顺县主那样的女子,对这些高门大户的女孩子十分不感冒,甚至在他的心里,豪门女子已经跟刁蛮任性画了等号,便是不为自己那些红颜知己,单为了芳姐,他也是绝对不愿意娶这样的女子回家的。
秦节微微一笑,果然不去提那第三个高门大户家的姑娘,而是认真地讲起了自己的建议:“这三家虽然门第高,但家中的女孩子未必是最好的,毕竟出身太高,骄纵些是难免的,确实不适合你。我本来来担心你如今春风得意,定要娶个高门的呢!”
秦节说这,便又列出三个人选来来:“吏部左侍郎范德之次女”“文渊阁大学士方舟之长女。”“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冯孝先之长女”
这三个人连瑜也都认识,心中稍微忖度了一下,问道:“我听闻文渊阁大学士家中家教甚好,方氏在淮北聚族而居,族中女子温良恭俭,是官宦人家十分乐意结亲的对象?”
秦节点头道:“不错,冯家家教很好,这位方大姑娘,更是她这一辈儿里出了名的贤淑女孩子。”
连瑜问道:“长得不丑吧?”
秦节知道他在这方面格外在意,也不生气,认真地答到:“她也是经常参加京中聚会的,倒没传出来面貌丑陋的名声。”
连瑜点头道:“既如此,麻烦秦叔叔帮我安排相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相亲这种事情其实是蛮苦逼的;尤其是在秦家没有女主人的情况下,好在现在不比在江宁;天子脚下;高级官员多了去了,很没必要非要秦节出面。秦节按照时下地惯例,请了连瑜的上司通政司左通政帮忙,由他家夫人出面;同时请了连瑜与那位方大小姐到家里做客。
连瑜去相看了一回,当场便留了簪子;事情便算定了下来。
秦节对这个结果丝毫不觉得意外;他在连瑜面前;没有提这女孩子的具体长相长相,而实际上;他又怎么会没见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实在生的难看,连瑜那家伙怎么肯依?所以前阵子便溜达到方家做过客,方学士闻弦歌而知雅意,把自己的儿女都叫出来与秦节行了礼。虽然只是短短一个照面,秦节也把那位方大姑娘看了个清楚:姿容秀美,举止大方,一眼看去,便是个端庄的大家闺秀。再联系到方家的家教,再加上私下里让人打听的这位姑娘的名声,秦节早就对这位方姑娘一百个满意了。
这种情况下,家庭条件非常合适,本人的素质也够高,相看什么的其实就是看一张脸罢了,而方大姑娘长得不差,连瑜会同意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其他几家人选,秦节回绝起来也不算麻烦:本就不是正经提亲,像王太傅那样,虽然权倾朝野,但在这件事儿上也不过是随便提提:自家闺女啥样子他老人家心里也明白,本就不是很相配,无非是撞撞运气,二十六七的姑娘,想要找个三十上下的官员做续弦没问题,非要去啃连瑜这颗嫩草,王太傅本人还觉得过意不去呢!大家无非是嘴上开个玩笑,对方有意那就接茬,没这个意思便含混过去。,这中人家,并不是需要女婿撑门面的那个阶层,为女儿的婚事做打算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到各种因素,连瑜虽然是状元,却也还不值得去抢——谁忒玛扯破脸地去抢个整天在秦楼楚馆混的风流种子啊!
文渊阁大学士是正五品,品级一般般,不过是天子近臣,含金量比普通的正五品还是高很多的。当然,细究起来,这个正五品的含金量还真不如连瑜这个通政司右参议的正五品含金量高:毕竟通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这才是正经的机要岗位呢!
在这种情况下,文渊阁大学时的方舟对这门亲事并没有抱了太多期待:在他看来,自己的妻子纯粹是异想天开,连瑜是解元,什么样的高门贵女娶不到?他少年得意,只怕在考虑婚事的时候会尽量找那些门第更高的吧?方夫人杜氏却不这么看,十分坚持让丈夫去试探试探秦节的意思:“连无暇少不经事,可秦节却是只老狐狸!咱们家名声好,女儿的教养也好,没定亲纯粹是咱们挑剔;上头那几家没嫁闺女的,一方面是挑剔,另一方面还不是他们家闺女有问题?但凡秦大人稍微打听打听,就该知道咱家大娘有多好。”
方舟抱了万一的念头随便跟秦节提了提,秦节当时果然没有吭声,本以为这件事情怕就算是泡汤了,谁知道时隔一个月,秦节却忽然提出让两方小儿女相看一下,再后来事情居然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定下来,不禁也对妻子服气了:夫人果然是铁口直断!
其实杜氏还真不是什么目光远大判断事情准确,她的心态,说穿了就一句话:孩子当然是自家的好!什么太傅的千金,什么宰相的孙女,哪能跟我女儿比啊?我女儿端庄大方,知礼懂事儿,不娶她那简直是眼睛瞎了!
杜氏的正确并非来源于她的判断力,而是来源于她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没有折扣的自信,这一点,就连她的丈夫也没意识到。对于方大学士来说,妻子操劳家务,相夫教子,是个贤惠的妇人,但也仅此而已。了解什么的,对他来说全无必要。倒不是说他不喜欢妻子,只是时下风气如此,大部分情况下,妻子去变着法子去了解丈夫的,反过来丈夫去琢磨妻子的,少之又少。儿女这方面也是一样,他三个嫡子两个庶子,一个嫡女三个庶女,加到一起整整九个孩子,他哪里有精神挨个去关心?孩子的教养问题,安排婚事什么的统统丢给妻子便是了,他养家糊口赚俸禄,便算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了。在这唯一的嫡女的婚事,还是他头次参与到孩子的婚事上去,感觉十分新鲜。
对于连瑜来说,婚事什么的真没什么好说的,他的新宅子很体面,具体婚事操办,开封有的是专业的婚嫁机构,这一点跟后世很像:他什么也不需要操心,只需要掏了钱,其他布置安排,自然有专业人员去做。至于聘礼之类,依旧是砸钱,而他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当然,连瑜毕竟是一个现代人,由此而展现出来的许多东西还是蛮不错的,在整个的婚事安排上,他都非常尊重对方的意见,甚至在布置新房的时候,还特地地写了信过去,询问未婚妻喜欢什么颜色的玻璃,院子里的花圃翻修,种什么花儿什么草儿都要先跟方姑娘说一说。
方云清曾听说过连瑜的风流的名声,于她而言,这真不算什么问题:男人有几个不风流?她的父亲还有好几个姬妾呢,可那几个女人,还不是她的母亲想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过就是个物件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连瑜对她的尊重让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