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42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42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书礼立刻就回了家,然后在家里陪着妻子,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觉得有义务在妻子怀孕期间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毫无疑问赵书礼的行为让傅青荷很高兴。
    “青荷怎么样,今天感觉如何?”
    “哎呀,还早着哩,才三个月能有什么啊!”
    “哦,不错啊,你什么都懂吗。那你今天真该跟我们一起去打猎啊,你不知道草原上那小风一吹,美滋滋的,有多舒服。”
    赵书礼今天一回家跟妻子聊道,他今天去打猎了,还打到一头黄羊,回来后让厨师炖了。
    “美滋滋的!”傅青荷笑着学他说道,手里还拿着阵线,她要亲自给未来的宝宝做衣服。
    她从来只说山西话,学赵书礼说了一句,也一口山西口音,惹得赵书礼哈哈大笑。
    “书礼啊,你不能光顾着家里啊,你什么时候去南京啊。”
    傅伦却很不满意赵书礼就这么在家里呆着,他觉得男人应该以国事为重,而且他总觉得他的女婿现在身兼大任,没有他国家怎么能行呢。
    听到傅伦的话,傅青荷的脸色顿时就不对了。
    到了晚上,赵书礼正趴在妻子肚皮上听声,突然青荷说道:“你还是去南京吧,爹说的对,你不能老呆着家里。”
    赵书礼抬头看着妻子,她不到20的年轻脸上,一副凝重。
    赵书礼调笑道:“啊?啥时候我的小青荷这么通情达理了。”
    “哼,通情达理!”傅青荷嗲着声音又学赵书礼说了句普通话。
    惹的赵书礼又一阵大笑。他在家里从来只说普通话,当初傅伦还奇怪过,他解释说,现在国家鼓励说官话,他作为整府职员当以身作则,才忽悠过去,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他根本不会说山西话。
    得到妻子许可后,赵书礼才得以去到南京。
    此时已经是八月了。
    赵书礼总算赶得上,中执委会议还没有结束。
    此前的会议上,蒋瑞元的辞职如愿没有通过,他继续担任总司令一职。主要原因是,他的部下们不同意他辞职,给整府施压,同时冯玉祥等实力派都支持他继续当军队主官。
    8月中旬,因为左右派的争吵不休,会议暂时结束,但会议通过了蒋瑞元的提案:
    按照孙中山的意愿整府中设立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
    这在纸面上使孙中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权制宪法得以体现。
    会议结束了,但赵书礼在南京的整治生活才刚刚开始,各方势力继续勾连。
    蒋瑞元派人来跟他沟通,想了解他希望到整府中那个部门任职,赵书礼告诉他此前他曾经跟林森达有过口头约定,等北伐结束,将结束军职,进入经济部门工作。但是赵书礼得到的是一个考试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有一种人你想要什么,他偏偏不会给你什么。
    很快在南京赵书礼见到了东北派来的人,他们是来跟南京整府谈判的,张学良虽然名义上已经是整府官员中的一员了,但是事实上东北现在还是一个独立整体,要完成法理上的归附中央,他还得宣布易帜。可是张学良还没有下定决心,他担心日本人的干涉,他得得到蒋瑞元的保证,安全上的保证。
    张学良的代表叫做邢士廉,他来见赵书礼是要跟赵书礼磋商关于热河问题。
    现在热河的态势是,承德守军已经投降,但是赵书礼没有收编他们,而是允许他们回到东北。索伦被十数万大军团团包围,洮南已经被攻陷,第五集团军三十万大家随时可以攻入东北。但是赵书礼并没有命令部队进入东北境内,而是一部分驻守洮南,大部准备对索伦采取行动。
    至于赵书礼为什么没让军队进入东北,原因有二,第一,当洮南被攻陷的时候,蒋瑞元突然以北伐军总司令名义下令,赵书礼军队不许进入东北,这不奇怪,这是蒋瑞元的平衡之术,当初他还下令过冯玉祥军不许进入京津,让晋军进驻这两地,以免某方做大;第二,赵书礼本人也没有进入东北的意愿,主要原因是他不想打内战,尤其是不想跟东北军打内战,原谅他的地域观念,前世的他就是东北人。
    当初之所以他宣布参加北伐,无非是站队和扩张地盘的目的,眼下站队已经站好了,他是中执委委员之一,还是**丝考试委员会副委员长,而扩张地盘吗,热河是个好地方,那里人口六百万,原本是塞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地区,现在已经基本上收入囊中了。
    邢士廉带来了张学良的诚意,他们同意热河地区归属赵书礼,但是要求赵书礼保证不进犯东北,并且军队撤出洮南县。赵书礼当即同意,但是要张学良撤出索伦的奉军,用索伦换取洮南。邢士廉答应下来,双方谈判没多少纠葛就这么结束了。
    10月,中执委会议再次召开。
    会议决定贯彻落实已定下的决议,10月4日,颁布了“中华民国组织法”。
    “训政”时期——即【三民堂】一堂专│政时期——正式宣布开始,但没有说明结束的日期。不久,【三民堂】最高整府机构才正式被命名为“国民整府”,简称国府。
    10月10日,蒋瑞元就任新的国府主│席,其中18名整府委员会成员中包括冯玉祥等实力派,甚至还有张学良的名字,这标志着统一。这是一个妥协和分赃交易的结果,整府高层中包括北方的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等实力派,但作为整府主│席和总司令,此刻的蒋瑞元拥有压倒一切的权力。而且,大家都同意他有权单独接待外国列强的代表,这使他在实际影响上而不是在名义上成为民国的元首。这样经过战争和无数次的整治斗争,蒋终于达到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此时,他只有41岁。
    会议后,赵书礼名义上是整府│高官,但是手里却没什么实权。
    他不干了,当即表示辞职,辞去考试委员会的职务,并面见元老林森,要求到经济部门中任职,否则就要回绥西去。并表示如果能得到一个商务部长的职务,他将出国去,跟各国列强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谈判。
    林森只能是个传声筒,真正的决策人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蒋瑞元,此时他大权在握,俯视众多对手,不管是政治上的汪精卫胡汉民还是军事上的冯玉祥李宗仁等,他都在琢磨着如何对付。此时赵书礼提出的条件他答应了,对他来说,一个要官的地方实力派更让他放心。很快任命他为商务部副部长,并答应他以中国整府的名义,自己组织人手去国外考察。
    接到任命后,赵书礼十分满意,他终于可以进行那个早在宣布北伐前就已经定好的大权术了!这一次他要玩一次大的,大到想想他自己都能激动的颤抖的权术。
    第二卷终于完了,新书榜也下了,感谢一直投票支持的朋友们,虽然票票不多,单是每天也有差不多20票的样子,很想知道都是谁给咱投了票,评论区有一个帖子,可以去顶一下噻,有积分的奖励哦。另外这些天我本人很少给自己投票,否则票票每天能多大概十票的样子,就是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别人给咱投票。现在下新书榜了,我也就不敢那么清高了,票票一定会给自己投了,希望能在推荐榜上有个不错的名次,单是单靠我一个人是连门都没有的,还得靠大家,希望有票票的朋友支持下了,新手q拜求了~~~
    下卷中原大战会更精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绿色小说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六十五节 出访美国
    第三卷开始了,希望朋友们继续支持啊,现在下榜了,你们的支持就尤为重要了,拜谢~~
    ※※※※※※※※※※※※※※※※※※※※※※※※※※※※※※※※※※※※
    赵书礼得到任命后,又再次回到归绥。
    此时以盘踞在索伦的最后一批奉军投降为标志,热河战局已经结束。整个热河已经收入赵书礼帐下,这些都是经过南京同意的,他现在是绥察热蒙四地政治分会的会长,主掌四地一切军政事务。
    顺便说说战局,跟防守洮南的守军一样,索伦的所谓奉军依然是日本人装扮的,名义上是张海鹏的手下士兵,目的自然是防止第五集团军占领这里,并对东北产生威胁,甚至从这里出发攻击东北。但是他们依然选择了投降,因为外有几十万大军围困,内有张学良命令他们撤退,于是他们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赖在这里了,除非日本人愿意开宗明义提前发动侵华战争,于是这些人索性继续扮成奉军,以张海鹏部下的名义和平撤出了索伦。直到战后缴获了日军的机密文件后,赵书礼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军部下令这些士兵撤退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了,死撑在这里没有结果。
    只是日本的撤军让准备在索伦再跟日本人好好过过招,以纠正上次犹豫经验不足而犯得一些错误的陈驰,大为可惜。尤其是当他知道了这批日本人是一直驻守在东北的关东军,还是其中的精锐部队,并且是被上级下了死命令,一旦失败全部玉碎的保有死志的一批死士后,更是觉得可惜。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下这么狠的命令呢,原因很简单,日军穿着中国东北军的军装,在中国的领土上,被中**队消灭了,一旦留下活口,一来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二来在外交上日本将陷入被动的局面,尽管他们一直很蛮横,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在国际上将大大丢他们日本军人的面子,二日本军部是很重面子的。
    索伦守军撤走后,赵书礼的军队则按照跟张学良达成的协议,撤出了洮南。同时赵书礼还大方的把投降的近十万东北军都放了回去,当然其中个别不愿意回去的另当别论,总之赵书礼没有强行收编哪怕一个士兵,这在其他思路军阀中算是个异类了。
    索伦的占领加上此前承德之敌已经投降,至此热河全境被赵书礼收入囊中。热河原本是塞北人口最繁盛的地区,有人口600万,不过由于赵书礼的大力移民,此时河套所在的绥远地区人口已经达到了1200万人,热河只能屈居第二。但是这次将热河收入囊中后,绥远加上察哈尔200多万人,外蒙100万人,赵书礼治下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2000万。
    回来后赵书礼对第五集团军和绥察蒙政务做了一番部署,任命徐新六为绥察蒙热四地秘书长,代自己处理一切政务。又让孔韧的副手姜奎组织人手准备参加今年的中苏商业贸易展览会。孔韧这段时间回家了,因为他父亲病逝了。赵书礼让他节哀顺变,并给了他一大笔路费和治丧费,允许他回家去了(这种事作为上级是不好也不能阻拦的)。
    军队中除了安排了宋远等人后,又根据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了一大批新进军官。并且开始筹建一个军校,教员就在军队中招募,采取自觉原则。报名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有两个人却引起了赵书礼的注意。
    一个是宋远,另一个是郑金声。
    赵书礼想,宋远怕是要避嫌,才想着辞掉军职。而郑金声吗,这个人就是真心不愿意在军中任职了。他本来就厌倦了军阀混战,此时中国已经名义上统一了,而赵书礼也兑现了当初承诺给他加入割命军的诺言。于是他决定辞职,去军校中任职了。
    在赵书礼看来这两个人都是合格的,宋远先后在保定和陆军大学中学习过,而郑金声也是出身东北讲武堂的,都是科班出身。琢磨了一下,赵书礼决定让郑金声出面组建军校,而让宋远继续留在军中。毕竟郑金声的军事经验更丰富不说,资历也够老算是割命元老级人物,关键时刻能镇得住场面,另外一个人做事真心和假意有时候产生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更何况宋远从赵书礼组建新西北边防军开始,就在军中身居高位,他在军中的关系可以说盘根错节,尽管赵书礼这次通过将西北边防军改组成第五集团军,提拔安插了许多新人,但是你是不可能把宋远的影响连根拔起的。军校本是个特殊的组织,如果在让宋远支撑的话,难免会让将来的军中依然出现复杂的宋系关系,要是因此在让他升起心思,就是赵书礼不对了。所以这次不让宋远挑这个担子,既有对他表示丝毫不怀疑的意思,也有保护他的原因,不得不说对这些事情赵书礼看的还是很长远的。
    处理好了军校的事后,接着赵书礼又让组织部在军中按照条件,选出了三十名军官,这些军官多是受过良好教育,又善于带兵打仗的。这个工作并不难做,组织部就是负责军官升迁的部门,因此他们建有每个军官和士兵的详细档案,里面包括年龄学历身高等基本信息外,还有他们参加的战斗,立过的功劳以及指挥的经典战例,还有其他军官和直接领导的评价。依靠严格精确的档案管理,组织部很容易就找出了合格的人数。接着赵书礼让徐新六找了一批得力银行界人手,其中包括赵氏银行中的一些熟悉金融知识的人才,还有股票交易所和债券市场的操作员。最后,终于组成了一个一百多人的文武兼具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出国,第一个目标美国。
    在这之前赵书礼还在家安心呆了了半个月,好好陪了陪妻子傅青荷,也安慰了她一番,告诉他自己这次去美国恐怕得很长时间,也许都赶不上儿子出生了,妻子稍微遗憾了一下后,表示支持自己为国做事。
    到了1928年12月29日这天,张学良与张作相、万福麟联名通电,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东三省“改旗易帜”,即将过去时东北悬挂的五色旗取消,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在这一天,赵书礼给南京发了份电报,然后从天津上船驶往美国。
    不过在此前一天,赵书礼悄悄下了一个命令,命令第二师师长高凤举在自己走后带全师从外蒙进入新疆,因为半年前新疆督军杨增新被军务厅厅长樊耀南谋杀,然后他的心腹金树仁又除掉了樊耀南成为新的新疆督军。
    杨增新这个人自辛亥革命后就主政新疆,他的评价是毁约参半,但是总的来说是有功于新疆的,他以前的新疆财政基本都靠其他省份协饷,但是辛亥后其他省份协饷断绝,虽然杨这个人被认为是封建独裁者,他主政期间新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