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综]太虚剑意 >

第34章

[综]太虚剑意-第34章

小说: [综]太虚剑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绝师太见到如此情状,知道这个弟子是没法强留了做掌门了,遂喊过纪晓芙交代几句,又和张三丰说了几句场面话。

殷梨亭和纪晓芙若是成婚,武当和峨嵋也就成了姻亲,自然比从前要亲熟几分,两派掌门客客气气地道了别,这件事算是彻底敲定,只差拟定婚期了。

殷梨亭这几个月来的忐忑思念转瞬变成了甜蜜辗转的期待,张三丰将少年那副模样看在眼内,也不说破,由着他神思不属地跟在身后,而殷梨亭那种“不正常”也就一直维持到了回到山上,好几个道童见到他那般模样都悄悄地笑了。

好在殷梨亭还没有彻底陷入君子之思,一回山就记起去看大师兄、小师妹和青书师侄。

这些年来,宋远桥坐镇武当派内处理事宜,少在江湖走动,瑶光以学艺未成不愿下山,俞莲舟等人心道有大师兄和小师妹在山上陪伴师父、教导后辈也是不错,可惜他们却仍有一件事情没想到,结果每个回山来的人都给吓了一大跳。

三年前,宋青书开蒙,宋远桥不敢劳烦师父张三丰耗神,有心自己教导独子,然而武当派内大小事务总要占用他许多时间,一来二去,宋青书的功课倒是慢慢耽误下来,后来也不知怎地,瑶光一日晨起诵读道经时将宋青书也喊了起来,让他跟着念,再后来,等到众人发现,三岁的小男孩早已经跟在九岁的女孩身后一口一个“小师叔,这个字怎么念”、“小师叔,这句话怎么解释”了。

几人原还觉得好笑,觉得这般情形很是好笑,就算是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九岁的孩子又怎能去当别人老师,可他们再稍微细思片刻,竟齐齐愣住,一个个以各种理由明里暗里跟着瑶光和宋青书听了几日后,连劝说宋远桥请个教书先生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宋青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日日随着瑶光背书,别说《三字经》、《千字文》,他连瑶光经常念诵的那些道经都背了不少,哪怕意思未必明白,背起来却已经熟极如流,《论语》、《孟子》、《庄子》里较浅显的那些经瑶光解释过后,他记得十分牢,还很能举一反三,又善思好问,几个大人在旁边蹲了半日,被那些问题弄得一头冷汗,均想若是自己,恐怕对孩童这种天马行空般的思维都难以抵挡,但更令他们汗颜的是,平日里似乎除了习字便不碰纸笔书籍的瑶光竟然能一一作答,旁征博引,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信手拈来、深入浅出,那般诲人不倦的气度直似贤者大儒,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信!

俞莲舟沉默片刻,说不知小师妹的字练得怎样。他如今只担心若是青书随小师妹习字结果写了一手女子般的字,怕要引人发笑。

张松溪闻言,立刻看向俞岱岩,俞岱岩咳了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张药方,墨色犹新。

几人传阅一遍,齐齐沉默,而后各自寻理由,或者去看师父,或者去看大师兄,或者去看徒弟师侄,或者去看山上的青松,一个个全散了。

那张药方上写的是楷体,用笔肥愚,端庄雄秀,字有筋骨,暗藏锋芒,书风大气磅礴,习字之人稍一望便知这是习的“颜体”,而且已经有些火候,深得其中三味。这一手字,别说女气,便是男子也少有写出这般气象的,除去张三丰和如今下落不明的张翠山,武当山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好的。

书法有“颜筋柳骨”,“颜”指的便是“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自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一改初唐结字习惯,从瘦长变为方形,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横细竖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气度恢弘,雍容大度,具有盛唐气象,而他的行草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自成一家。颜真卿文武双全、威武有节,书法人格均堪为表率,故后世称颜真卿的书法为“颜体”,欧阳修曾赞“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苏轼也曾以“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称颂于他,后世习书法之人临摹“颜体”者众,不知几多。

昔年武当五侠张翠山外号“银钩铁划”,他唯恐旁人耻笑,发奋多习书法,屋中多藏名家典籍,自然也不乏颜公字帖,是以俞莲舟等人只道瑶光是从张翠山那里拿了字帖临摹,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瑶光这一手字并非临摹字帖,而是实打实地由颜真卿本人所授!

盛唐之时,颜真卿避入万花谷内,被谷主东方宇轩奉为“书圣”,谷中弟子多从其学书,瑶光远赴万花谷学艺之时,亦曾旁听,颜真卿并不藏私,悉心指点,对众人道学习书法一要苦练,二要领悟,嘱众人勤学不辍,瑶光对当时写下的无数个“永”字记忆犹新,那还是她头一次知道执笔也会有和执剑一般臂如千钧重、累到抬不起来的情况。也就是从那之后,瑶光才开始在书法上下苦功,有时练剑疲惫了,就拿着树枝在雪里写写画画。

死后重生,瑶光并未忘记昔日所学,只是限于年幼,臂上乏力,又多少有些手生,但她练了五六年,力气也差不多恢复,笔头也不再生疏,这一手字说是有二十多年的工夫并不夸张,武当七侠拿普通九岁孩童的标准来评判,自然是立刻就无话可说了,倒是有意无意地去宋远桥那里恭喜大哥给青书找了个好师傅,宋远桥得知这件事后,也是沉默许久,方道,小师妹若是愿意教,青书就由她教吧。

于是这件事也就成了定局,武当山上遂出现九岁女孩教导三岁男童的奇景,而后这奇景一续多年,武当七侠只觉得有些往日记忆又复苏了,遂各自翻出四书五经来暗自用功。

殷梨亭喜滋滋地回来,宋远桥见了他那副模样也知道了结果,恭喜几句后又问了问峨嵋派灭绝师太的意思,最后道:“小师妹带着青书去后山了。”

“多谢大哥!”殷梨亭抱拳一礼,加快脚步往后山赶去。



第49章 与我学剑

   后山陡峭;人迹罕至;去年冬天几场大雪落了厚厚的积雪,如今方才二月;积雪难化,更是寸步难行。

殷梨亭小心翼翼地寻着路往上去;远远地看到前面雪松下似有二人;一个是小小孩童,裹着棉袄皮帽,一个是蓝白道袍的少女,腰上佩着拂尘,头上却已经束发戴了莲花冠,一副道士打扮,殷梨亭不由得愣了一愣;心道下山时小师妹还没戴冠。

瑶光低头看着冻的瑟瑟发抖的小男孩,轻声道:“青书,你若与我学剑,可要比现在苦的多了。”

宋青书吸了吸几乎要冻住的鼻涕,大声道:“我不怕苦!”

瑶光盯着宋青书看了会儿,见他冻得小脸通红却一脸“我一定能行”的坚定志气,不由得笑了起来。

“……好,我就教你学剑。你跪下。”

殷梨亭耳力不差,顺风听到这几句话后更是一愣。

小师妹教青书读书原也不算什么,但若是连武功也一并教了,那就是实打实的师父了,她要青书下跪也不算什么,但是……

殷梨亭仔细想了想,他虽常见小师妹带着那柄木剑,却没见她用过,她如今能收徒了吗?

宋青书早听宋远桥叮嘱过,此刻听到瑶光说要下跪,他也不犹豫,膝盖一弯跪在了雪上,小腿立刻被雪埋了个彻底。但他抬头时却是一愣,他面前竟空无一人!

宋青书急忙转头,这才发现瑶光在旁边几步外,显然是故意让开了他跪的方向,他不禁疑惑地问:“师父……?”

瑶光摇头道:“你不必唤我师父,我也无意收你为徒。师叔教师侄并无不合理之处,只当是代大师兄教你就是。我让你跪,是跪剑道,并非跪我。从今而后,你求学剑道,须持恒勤勉,不负你手中剑,不可滥杀,不可丧志,不可残杀同门,不可助纣为虐。否则,我必断你手中剑。”

宋青书略有些懵懂不明,却还是乖巧地点头应下,看到瑶光示意站起他就站了起来,心里琢磨要回去问问父亲这是什么意思。

瑶光看看手中那柄伴她多年的桃木剑,拔剑出鞘,运气于上,一剑破空。

无形无色的剑气削过雪松树梢,树顶的积雪就像被什么切割过一般,整整齐齐地落了下来,整棵雪松就如被人狠狠摇晃了一般,又是一阵颤动,过了会儿,枝叶间的积雪全都落了下来,露出一片苍青,而枝叶梢头半点未损。

宋青书看着这如同神迹的一幕,呆了半晌,张大嘴巴“啊”了几声。

瑶光还剑于鞘,将桃木剑递到宋青书面前,微笑着道:“这便是我教你的第一课。习剑之人须谨记,剑术根本在人,不在剑。”

宋青书激动地接过桃木剑摆弄片刻,确定这只是木头削的剑,更是以看神仙的眼神看着瑶光,连连点头。

还有什么比瑶光这一手更能说明剑术根本在人不在剑的?

一柄木剑也有如此威力,显然不是因为剑本身,而是因为剑客。

殷梨亭看着这一幕,脚下一滑,跌坐在雪地里,情不自禁地想起四哥曾经说的那句“小师妹还是不要入江湖为好,免得青年才俊俱无颜面”……

这般剑术……

果然还是……

殷梨亭顿时感觉到自己在剑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宋青书拿着瑶光赠予的桃木剑翻来覆去地看,喜滋滋地说:“小师叔,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柄剑。”

瑶光笑了笑,道:“剑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封存的,只要你好好使用它,哪怕它破了烂了断了都不妨事,我再给你找一柄剑就是。等到哪一天你习剑有成,我会再赠你一柄剑,到那时候……”

她望着皑皑雪峰,刹那间眼前一阵模糊,似有氤氲扩散开来,雾气朦胧间,纯阳宫的影子在白雪云雾间若隐若现。

昔年清虚子于睿牵着女童的手将她带回华山,让她拜入纯阳宫,授她剑术,教她道法……

在她初窥剑道门径时,于睿让她在师祖吕纯阳塑像前跪下立誓,而后将玉清玄明剑赐予她。

殷殷嘱咐,切切叮咛。

师恩深重,情意厚博,怎能忘却。

瑶光痴痴地看了片刻,闭目摇头,再睁开眼时,面前分明只有武当山群峰,不复先前。

宋青书虽有些奇怪小师叔为何忽然出神,却很是守礼地没有打扰,静静地捧剑候在旁边,过了会儿,他听到小师叔长叹一口气,对他道“彼时,剑与你便是一体,剑在人在”。

宋青书抬头,只见小师叔静静地看着自己,遂用力点头,大声道:“我记下了!剑与我一体,剑在人在!”

剑在人在,剑折人亡。

瑶光未竟之言如此浅显,任何一个江湖人都能轻易明白。

尚且是孩童的宋青书一时间只觉得这句话很鼓舞人,让人热血沸腾,却还没想到那后半句话的苍凉残酷。

瑶光曾说,若宋青书负了手中剑,她必然断他佩剑,其含义便是取其性命——这般深意,宋青书直到几年后方才逐渐体会到。

瑶光忽然间觉得有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浮上心头,她情不自禁地想,昔日师尊让自己立誓之时,是否也是以同样的心情看着自己,昔日师尊教导自己之时,是否也是这般?时时惦念,担心忧虑,既怕自己误人子弟,又恐学生才具德不备,辗转反侧,当亲眼看着自己的学生有进步之时,那般喜悦和自豪是否也是同样?

瑶光下意识地弯起了嘴角,弯腰轻轻摸了摸宋青书的脸颊,笑道:“这句话你先记着,待你剑道有成,再说不晚。算算时间,师父和六师兄差不多该回来了,我们去紫霄宫迎接他们。”

宋青书欢喜地拍手,笑着应声:“太好了!太师父和六师叔回来,山上可就热闹些了。”

瑶光弯腰掸去宋青书裤腿上沾的雪,牵起他的手往下走,走出几步,看到前方不远处立着一个青年,遂笑着挥手,道:“六师兄,你回来了。”

殷梨亭点点头,暗自庆幸自己已经把身上的雪都弄掉了,笑着招手回应道:“刚回来。大师兄说你们在后山,天冷路滑,小师妹千万要当心。”

“我省得。六师兄这次回来,可带回什么好消息了?”

殷梨亭支吾了好一会儿,才十分委婉地说:“纪伯父同意了。”

瑶光眼珠一转,眯起眼睛笑道:“哦——‘纪老英雄’都成了纪伯父了?果然是个好消息啊,恭喜六师兄。”

殷梨亭面皮薄,立刻羞红了脸,有心板起面孔说几句,却被自己小师妹看得越发不好意思,最后猛一转身,含混道:“小师妹真是……”

“真是”后面的话根本已经低到了听不清楚。

宋青书只晓得太师父和六师叔出远门,对两人到底去做什么毫无概念,现在听小师叔说这是好消息,看看六师叔,觉得他不像是生气,再看看小师叔笑得很开心,本着小师叔一定不会说错的原则,他开心地附和道:“恭喜六师叔!”

殷梨亭愈发不好意思,加快脚步往前走,走出了一段距离才想起自己原本是有些担心小师妹和青书师侄才过来的,急忙转身去看,结果张望几眼后更是呆了呆。

豆蔻少女牵着男童的手缓步而行,步伐不大,脚步却轻,雪上的脚印浅到几乎难以辨认。

殷梨亭早知道小师妹在轻功上造诣很高,却不知道她已经好到了这般地步——青书师侄才刚刚开始练内功,轻功上定不会有半点造诣,可知二人的重量实则全由小师妹来承担,即便带着一个孩子,她也还能如此身轻如燕,而行止之间毫无造作痕迹,一派疏朗自然,就如庭除漫步一般。再细看片刻,他发现青书师侄没有半点惊讶的意思,握着小师妹的手笑逐颜开地低声说着什么,这也就是说青书师侄对此习以为常。

殷梨亭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此一来,恐怕青书师侄的轻功也得要小师妹来教了。

说起来,当年那一套脱胎自八卦的轻功身法小师妹本想取名作“凌虚步”,师父却说此步法似是昔年大理段氏传下的凌波微步,时日久远,大理段氏中这套步法也已失传,只见笔墨记载,却无人练成,他曾听说过这套以八卦为基的步法,却不曾亲眼所见。小师妹丝毫不恼,道古往今来,许多东西原就是反复被人发现、被人遗忘,她今日所创,焉知古人昔时不能创出?既都是以八卦为基,那就唤它凌波微步何妨。当时一众师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