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醉 >

第321章

唐醉-第321章

小说: 唐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李显,他们只是委婉地向武则天表示了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身为一国之储君的太子,一直没有代为监理国事的经历,这是万万不行的,要是某一天,李治真的驾崩了,那没有处理国事经验的太子,如何能负起皇帝的责任,因此就在了这次在武则天准备前往华清宫泡温汤时候,多位大臣站出来提议让太子监国,李显自己也自请命的事发生。
武则天并不想给李显这个机会,李弘多次监国,在朝堂上声望很高的教训她可记忆犹新,她希望李显不会处任何朝事,即使是当皇帝后也是如此,那样她可以继续代为理政。她恼怒于群臣的再次“逼宫”,但大臣们的提议却是合情合理的,她甚至找不出理由来反驳,李显的请求也是很合理,很孝义,她除了称赞,没有其他处理办法,最终只能以身体染小恙为由不去华清宫,继续自己处理朝事。不过大臣们的建议并未就此停歇,他们以皇后一人代皇帝处理朝事,任务太过于繁重,理应让太子帮忙代为处理,一些不重要的奏折可以让太子在东宫属官的协助下,代为批阅,最后再交由皇后过目就行了。
支持让太子涉足处理朝事的大臣很多,可以说政事堂的大部宰相都是不反对的,即使如李敬玄、裴炎这样被武则天倚为亲信的大臣也是如此,武则天有点顶不住压力,被迫同意让李显代为批阅一些奏本,处理一部分朝事。但她对此却是很恼火的,当然法不责众,朝中大部大臣都支持此议,她不能将所有大臣都责怪,因此怒气发泄的对象只能是一个,当然就是太子李显,她自己的儿子。
李显请求替自己的母后分担政事,以免母亲太累,如此孝义之举自然也不能指责,太子在皇帝身体不好时候,代为处理朝事,也是非常合理的举动,武则天也不能在这方面予以责怪。
要让李显有教训,让这个一向表现乖巧,但这次有点过分的儿子知难而退,武则天不能自己指责、降罪李显,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让朝中大臣站出来,指责李显的许多不是,要是坐实了李显的不是,武则天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责罪。
而指责李显的事武则天就交由贺兰敏之去做了。这件事让陈易去做当然很不合适,如今的陈易虽然在朝中任要职,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资历与声望都不够,与李显不是在一个重量级上的;而贺兰敏之就不一样了,作为武家了子嗣和继承人,他身上戴着太多的荣耀和光环,周国公、工部尚书、太子左卫率,母亲又是韩国夫人,外祖母是荣国夫人,是武则天的亲外甥,备受荣国夫人与武则天的宠爱,又是李显的表兄,几重身份让他很有资格对李显的所作所为做出指责。也就在某一次的朝会上,贺兰敏之开始对李显发难了,指责的理由就是李显代为批阅的奏折中回复的意见。
那是一份一位户部郎中所呈,建议在江南道、江淮道一带进一步推广多季稻种植的提议,建议所有的水田都种植水稻,以进一步促进增收。
如今的大唐,从林邑国引进的占城稻虽然已经大面积种植,但主要在岭南道、江南道一带推广,其他地方并没有广泛种植,这位户部郎中的意见就是在未推广种植占城稻的地方,应该以官府的名义强制百姓种植,有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官府提供稻种,强迫百姓种植加以推广,也是必须的。
这位户部郎中的提议虽然有点过激,不过还算合理,其他地方多年的种植下来,证明占城稻的产量远胜于其他作物,又极易种植,所费的jīng力也少一些,强迫推广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李显批阅的意见是,不能强迫百姓做事,那样会起民怨,还批驳了这位户部郎中几句。
武则天将这份奏本交给了贺兰敏之看,贺兰敏之看了后,马上心神领会,并在朝会上当着众大臣及李显的面发难了。虽然有点强人所难,但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理由,也只能用这事来发挥了。
“天后娘娘,臣觉得太子殿下在处理吴郎中所呈,提请在江南道、淮南道所有水田都强制推广种植占城稻的意见上非常不合适,臣觉得太子殿下如今并不适合代陛下和天后娘娘处理朝事!”贺兰敏之一顶大帽子盖下来,让李显及许多朝臣为之吃惊。
第三十三章意外的人
站在殿首的李显根本没想到贺兰敏之会当殿向他发难,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愣在了那里。他是料到自己这位表兄对他越来越看不顺眼,此前有过几次小的口舌之争,但没想到在没有任何的征兆之下,会当殿向他发难,要知道几次口舌之争只是因不大不小的事,并无实际利害冲突,让他懵了。
而贺兰敏之话刚说完,丘神勣马上站出来,对陈易的奏议表示了附议,认为太子如此处理户部吴姓郎中所提奏议,实在是欠妥当。丘神勣站出来后,又有几次不同级别的官员先后站出来,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那就是李显的才能与经验不足以代皇帝和皇后处理国事,需要再磨砺一番才可以做事,央求皇后武则天,收回太子代为处理朝事的权力,以免出现乱事,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祸害天下百姓。
看到先后多人站出来就贺兰敏之所指责的事表示了附议,而且这些都是被武则天引为亲信的人物,许多官员已经明白了怎么一回事,这根本就是武则天针对太子李显做出的举措,目的就是在气势上将李显打倒,让这位原本表现懦弱的太子殿下自己放弃参与朝事的打算,这件事的本质问题就是皇后娘娘与太子李显之间有了矛盾和冲突,相似有情况在以往,李弘当太子时候已经发生过了。在明白了事儿后,许多人都担心朝堂上再起风波,一些人受到责难,包括太子李显,甚至会危及到李显这位太子哥的位置。大唐的太子命运都是多桀的,听话的李显就表示了一次愿意替父皇和母后分担朝事,在其他人眼中代表孝义的动作,就被武则天不容了,那以后的事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了。
站出来力挺李显的大臣当然有。大多为东宫属官,他们认为李显的处置虽然不是很妥当,但也无大错,强迫百姓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本就是件值得商榷的事。太子年幼,又从无处置朝事的经验,刚开始处置朝事。有纰漏也属正常,反正最后还有天后娘娘把关,不至于酿成大错,只要再给太子以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一定会有长进。成为合格的储君人选的。
众臣一通吵闹,朝堂上乱成一窝粥,但殿上的武则天却没有任何的表态,更没有对李显表示不满,但深知自己母亲xìng子的李显已经被吓坏了,如今是冬末chūn初,李显额头及身上竟然全是汗了。看到殿内一些大臣就他的事在争吵,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在殿下跪倒,向武则天认错,表示在这件事上他是错了,没有去想过更多,以为如今天下大安,粮食充足。不需要再大范围推广什么水稻的种植及稻麦种植技术,特别是以往极少种植水稻的江淮。
那个批复意见也不全是他的,是综合了几个人的意见才批复的,主要是这几个人长于北方,习惯了麦食,不喜欢吃稻米,因此反对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认为应该加大冬、chūn小麦的种植,所以才说动李显,反对这个提议。而李显认为不应该强迫百姓做什么,田地里种植什么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免得惹起民怨。原以为会得一向标榜亲政爱民的母后赞赏,却没想到捅出如此大的漏子,李显是做梦也没想到,贺兰敏之会揪着这件事,在朝会上指责他。
这段时间代为批阅了不少奏本,可以说大多都是斟酌再三他才给出意见的,并且问询多人的看法,几十份奏本批阅下来再交给武则天复阅后,并没被指责,即使被贺兰敏之拿出来说的这份,武则天复阅后也没表示什么,今rì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李显是非常的意外。他也明白了,贺兰敏之站出来指责,以此份奏折所批阅的事指责他,纯粹只是找个借口,想剥夺他参与朝事的权力。谁都知道,这份奏本并未批返,也就是意见可以修改的,即使他所批意见是完全错的,也没太大的影响,只要纠正过来就行了,但要是有人拿这件事“炒作”,指责他无处事能力,那醉翁之意就完全不是酒的问题了。
李显也只想了一会就明白过来,这是母后不满他插足朝事,而对他的jǐng告,他如何敢不站出来表态,在认了错,表示自己确实欠缺处理朝事的能力后,他也马上向武则天请求,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再替父皇和母后批阅奏本,以后他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待母后觉得他有能力了,再来代为处理朝事。李显也为自己错误的决定差点让母后所做让天下百姓能全吃的饱,吃的好举措泡汤的行为表示了多次的自责,并央请母后责罚。
李显如此的知趣,甚至让那些替他说话的大臣不要再说了,这让殿上的武则天很是惊异,她原本以为李显不会退让,至少在她表示意见之前不会自我认错,主动提出来不再插手朝事,朝堂上的争论会再持续一阵,在这件引头的事起了后,还要再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事,也就是李显更多处理朝事不恰当的事揭露出来,李显才会主动认错并放弃插手朝事,却是没想到,事儿刚起了个头,李显就这样表示了。在为自己这个儿子“懂事”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有为这件事可能就此停歇,不能再闹大点而遗憾。不能再闹大点,李显站出来表示自愿放弃插手朝事了,那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坚持,坚持要给李显监国处事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她趁机打击了批人,免掉一些官员的机会。
李显的主动认错及请辞处事的权力不只让武则天吃惊,也让许多大臣意外,原本想站出来,一力为李显请命的人也犹豫了,在几位大臣站出来,陈述了几句,但被李显阻止后,再没有人站出来坚持。太子自己都如此表示,不愿意为父皇和母后添乱了,甚至还斥责为他请命的人,那其他人还跟着坚持做什么?一直不露声sè站着看热闹,没打算出来表态支持还是反对李显插手朝事的陈易,也很意外事情的发展竟然是这样,只能说李显太知趣了,也可以说这位一直表现的乖宝宝样的太子害怕自己遭到武则天的惩罚,他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
事儿这样也好,朝堂上乍起的风波可以说随着李显主动的认错、请辞及他阻止大臣为他的争辩而告结束,无论是想为李显争辩的人,还是贺兰敏之等想再给李显下“绊子”的人,都不甘心地退了下去。武则天也趁机“阻止”了大臣们的争论,表示这件事她会遵照太子自己的意思办的,但太子是一国之储君,以后一定会让他插手朝事,积蓄治国经验,经验总是慢慢积累出来的,让众臣都不要担心。
…………………
贺兰敏之在朝会上表现的近乎“飞扬跋扈”,却是让不少人吃惊,特别是裴行俭这样老谋深算的人。陈易当然也担心,他害怕某一天贺兰敏之当殿向他发难。虽然他们是至亲的婿舅关系,但在权力面前,所有亲情的伪装都可以撕去的,谁也不知道利益冲突之下对方会做什么,从这段时间贺兰敏之对他表现的不满意上来看,陈易觉得不久的以后,他与贺兰敏之之间的冲突会多起来,也会激烈起来,甚至发生根本xìng的冲突也有可能。贺兰敏之的野心不小,这在这几年中陈易已经略知一二了,他要做足对他这位大舅兄的提防,很多时候,至亲的人给予的打击是最致命的,陈易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愿意看到自己遭遇那样的厄运,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他要开始做准备。
意外的事接着而来,就在朝会的第二天,陈易在处完事了后趁机从官衙中开溜,找了一理由回到自己的府中,想一个人躲到书房里好好想一下昨天的事儿,做一下周密安排之时,管家陈忠领着一个陌生人匆匆进了来,直接到书房找他了。
一看此人的打扮陈易就认出来是宫中的宦官,他没敢怠慢,将此人迎进了屋。这个人面孔很生,陈易觉得他应该没见过,认不出此宦官是哪处宫殿中的人,他也判断不出来是什么人派来找他的。不过此人却没什么客套,直接说了有个陈易相熟的人约请,让陈易移驾一见。
陈易听了此人的话后稍想了下,也没拒绝,更没有任何的问询,在稍稍吩咐了一下陈忠后,就带着几名随从跟着来人来到了约会地,一叫凤客来的酒楼。
这是一个装饰风格清悠,但食客并不是很多的酒楼,又过了正午用餐的时候,稍显得清静。抵达酒楼后,陈易跟着引路的小二上到二楼,进到一个外面有多人守着的包厢内。在进到包厢内,看清里面候他的人是谁后,不禁吃了一惊,约请他出来说话的并不是他预料中的人,而他根本没想到的人物。
在此等候的竟然是一个女人…………………太子妃韦氏。
第三十四章妾身可以答应你任何要求
“臣见过太子妃!”陈易不敢失礼,上前对向他迎过来的韦氏作了揖,又马上抬起头,没客套就直接问询韦氏道:“不知太子妃传臣到此来,是有何事要吩咐?”时间太匆忙了,没来得及派下打探是何人约他,要是知道韦氏约他,他肯定要布置一下,以免被什么人打探到此情况,给自己带来麻烦。没有布置的情况下,就不要费那么多的时间客套,直接事,事完就可以走了!
在认出来者是一名宫内的宦官后,陈易揣摩过约请他的人几种可能,觉得最主要的可能还是东宫的人,今天受到惊吓的太子李显约他见面,问询他事儿,没想到出场的却是李显的老婆韦氏!
陈易想到了李显会出马,向他讨主意或者求救之类的,但没想到的是来做这件事的竟然是韦氏这个女人,在见到了刹那间,陈易对这个年轻娇美的女人再次刮目相看起来。
“陈大监,快快免礼,今rì妾身寻你到此,是有一些事想让你帮忙的?”一身男装打扮的韦氏走到陈易面前,矮身福了一礼,强颜欢笑道:“陈大监不要惊奇,此是妾身自己想找你帮忙的,并不是太子吩咐的,与太子无关!我们……我们坐下话吧!好不好?”
“一切尊太子妃的吩咐!”陈易也没客套,顺着韦氏的话坐了下来,端起面前的茶,喝了口,再浮着浅浅的笑看着韦氏,等待她开口,并不主动问询。今天的韦氏身着一身合体的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