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的80年代 >

第36章

重生之幸福的80年代-第36章

小说: 重生之幸福的80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桃儿看来,长子给老人养老当然没什么,但是这个时代早就不是大燕朝那套了,就是分家的时候,高母也说了以后跟着小儿子过。在小儿子不靠谱的情况下,高爱民总不能什么都不管啊。

但是这次这一出事儿,刘桃儿彻底坚定了立场。索性两老现在年纪还小,他们多往回跑几趟,多给钱也就是了。就高母这次骂高爱民的那副样子,再活个一二十年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决心虽然下了,但是钱确实个问题。这次可是花了一千多块呀。说是公司的钱,但是那还不是本应该高爱民得的,高爱民讲义气他可做不出让手底下的司机来赔钱的事儿来,可以说那钱全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同样的本来如果买房就紧巴巴的钱现在更紧了,甚至差出一大截去。所以刘桃儿难免的动上了卖绣品的心思。

前几天高秀儿的夫婿许国强过来的时候,跟刘桃儿提过一句,他一个什么领导看上了刘桃儿的绣品,想要一个麻姑献寿的屏风,只要绣的好,价钱好说。

刘桃儿也不是那拘泥的性子,听许国强这么说也就答应了。自家虽然不缺钱,但是早日存够在城里买房的钱也是好的,再说还能帮二妹夫一个忙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许国强的工作的地方可是相当不错的,既然是他的领导,又开出了价钱好商量的条件,刘桃儿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刘桃儿的刺绣手艺高超,但是她最厉害的却是双面绣。双面绣绣品珍贵,但是也十分累人。可以说刘桃儿这次是费了大心思,还专门请高爱国给她做了一个绣架出来,普通的绣花绷子,可是做不了这个的。

麻姑献寿图,刘桃儿亲自动手设计的图案,又从里面选了两幅最好的,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她绣好了。精美程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要不是高爱民亲眼见自己媳妇绣出来的,都不敢相信这东西出自自己媳妇之手。

而过来拿东西的许国强更是大喜过望,原来他只是存着几分心思,毕竟这个嫂子绣的东西许国强是见过的,的确十分漂亮,自家媳妇那件嫁衣,到现在还总有人来借,就算是冬天,那些人也要不怕冷的穿上一穿才好。

这次突然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说了这么一件事,许国强是及忐忑又激动,没准这件事儿办好了自己就能转成正式工了。现在自己虽说是在城里水文局工作,但是谁能体会到他一个非正式工的心酸呢,没准上面一个不乐意就能把他给炒了。

他这份儿工作可是他爹舍了一辈子的老脸才给求来的,要是被炒了,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所以激动之余他又有几分忐忑,万一要是入不了领导眼怎么办。不过后来想想,反正领导也说了怎么都不会怪他的,因此他就跟丈母娘家二嫂提了一句。毕竟要是二嫂的绣品入了领导的眼,就算得不到什么别的好处,一笔不菲的收入可是免不了的。要知道他们领导家底可是厚实着呢,听说后面的靠山也是实打实的。

不过这些想法也是许国强自己暗地里琢磨的,没见到东西之前也都是瞎想,这蓦地见了刘桃儿的绣品,他甚至可以看见自己心里放礼花弹的声音了,真看不出来自己这位二嫂真是深藏不漏啊,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62章 打算

“二嫂;你这手艺真不是盖的呀。两边竟然还是不一样的图案,这就是双面绣?”许国强惊讶的说道。

刘桃儿也知道自己的手艺的确不错;这种双面绣即使是在大燕朝也不是平常人就会的;更何况现在了;不过她还是谦虚的说道:“也就是多花了点儿心思在上面,不值得你这么夸奖的。”

许国强又不傻;当然知道这是谦词;他在县城里也算见过世面的。他们这虽然只是一个县;但是这个县却是隶属于省会的,而且是经济十分发达的县;真算起来比好多市底气还足。他们局长家老太太又是众所周知的喜欢刺绣;底下的人也不是没从这上面逃过领导欢心。

他们局长家底厚实;背景又硬;虽然只是在水文局这种十分清水的地方,但是在县里也是很有地位的。平时也不是没有人上赶着讨好,但是卓老太太可是过大世面的,一般的东西哪入得了她的眼。所以这次虽然是卓远亲自开的口,但是许国强心底里的忐忑也不少,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样的好东西再不行,他也没办法了。

许国强就跟抱着宝贝似的带着刘桃儿绣得麻姑献寿图走了,刘桃儿看他紧张的几乎同手同脚的样子,几乎哭笑不得。

后来几天许国强一直都没有消息,刘桃儿也不担心,许国强总不能不给她钱吧。所以她现在轻而易举的把心思放在了别的上面。这次秀屏风,刘桃儿心底里的感触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的。就算是这幅麻姑献寿绣图能卖出好价钱,但是也弥补不了她花在上面的心思,要知道她用的可是绸缎,幸亏她平时也没干什么农活,一直以来保养的也勤快,要不然这双手都不能绣那么精致的玩意儿了,手指头粗糙了可是会损坏布料的。

这还是小事儿,关键是太费神。在这上面花的心思,都能做十来件衣服了,如果她像王家嫂子说的那样开一家专门卖绣品衣服的商店,估计比这挣得多多了。

不过光听人说还是不行,抽了一天空,刘桃儿准备叫上隔壁的王桂兰准备一起去县城看看情况。如果要开店,她自己当然忙不过来,再说家里两个孩子都那么小,总不能为了挣钱便把孩子扔家里,她可舍不得。所以找一个帮手在所难免。

刘桃儿本来是是打算从娘家找一个嫂子,但是想想前段时间刘杏儿说的话便又放弃了。一个多月前高爱民出事儿的时候,刘家也来了不少人,刘杏儿也跟着过来了。刘桃儿就顺便跟刘杏儿提了一下开店的事儿,本来是想着让大姐也入一股。但是没想到刘杏儿却拒绝了。刘杏儿知道这是妹妹想拉拔自家,但是她想得开,自家一不缺吃二不缺穿的,没得让妹妹在婆家遭难。

再说拉拔了自家,那三个弟弟呢?要是管吧,没那么大的劲儿,要是不管吧,少不了要落埋怨。亲兄弟之间还是不要掺和这种事儿比较好,毕竟为了点儿东西就是亲父子还有打破头的呢。因此刘杏儿不仅自己不掺和妹妹家的事儿,也不让刘桃儿掺和娘家人。

“要是姐家里缺吃缺穿,你藏着掖着,姐可不得骂道你家门口来,但是姐家里啥都不缺,你姐夫平时还能挣点儿活钱,这日子过得自在着呢。用不着你操心。再说咱娘家,虽然不像你婆家过得这么富裕,但是日子也算过得去,你想拉拔娘家,姐也不拦着,要是你哪个兄弟朝你开口了,你该借也得借,但是这做生意,就别一块儿掺和了,你那仨嫂子,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平时多去看看爹娘拿点儿好吃的就行了。”

刘杏儿的这一番话说的实在,真的是全心全意的为刘桃儿打算。以前刘桃儿把孩子放在娘家,空着手去了几次,她三嫂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为了啥。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也不是没有回娘家空着手的,说到底就是刘桃儿家里条件好罢了。

临走刘杏儿犹豫再三,还是跟妹妹说了一下和高红儿做生意这件事儿。高红儿的点心铺子才几个月就在城里闯下了不小的名声,虽然里面的东西价钱不算便宜,但是确实是实打实的好吃。

城里人不像农村人,除了农忙时节,平时有时间在家里琢磨个吃食,他们可是除了节假日都要上班儿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双职工,家里也不缺那点儿钱,所以这间铺子的生意的确十分好。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果脯。刘杏儿虽然没进去过,但是也从门口经过过几次。

刘杏儿当然知道这家铺子里面的点心,果脯之类的是妹妹的方子,也知道这里面有妹妹的份子,所以她总是担心自家妹妹会吃亏。高红儿虽然是高爱民的亲姐姐,但是正因为是亲兄弟才明算账呢,虽然高红儿人还不错,但是万一捉唬自家妹妹怎么办

见自家姐姐犹豫再三还是把话说了出来,刘桃儿笑了笑。她不是傻子,高红儿当初提出来这件事儿的时候她就犹豫过。方子在自己手里,她自己开家铺子,可比只等着分红赚的多了,但是家里孩子小,高爱民干的又是那样一个活,后来更是成了县里的负责人。在家人和金钱面前她当然选择家人。再说高红儿给的价钱也算不错了,她就是什么都不干,都能挣不少钱。别的不说,每年她琢磨出四五张点心方子来就比高爱民挣得多了。

不过当初和高红儿一家把事情都商量好之后,她们是签了协议的,这样也省得以后事情麻烦。不过这些话不好跟大姐说,只是保证了一番她绝对不会吃亏,才把刘杏儿送走了。

有这件例子在前,刘杏儿也不准备和娘家人整啥分红了,她准备自己弄一个小门店,会请人帮忙,但是却是用雇佣的方式。思来想去刘桃儿想到了王桂兰。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刘桃儿对王桂兰也是十分了解了。王桂兰为人大气爽快,还有一点儿小精明,做事儿也利索,是在合适不过的人选了。而且王桂兰家臭蛋儿已经五周岁了,完全可以出门了。

不过这只是她的初步打算,刘桃儿没有跟王桂兰说。只是找她说去城里逛逛。王桂兰是个热心肠又是个好热闹的,现在地里也没啥活,便把孩子放到婆婆那里跟着刘桃儿出来了。

刘桃儿当然不能把孩子带过去。高童童大了,高浩浩小朋友也买入了四个月大的门槛,整天致力于翻身的伟大事业中。小朋友人很乖巧,只要让他保持干干净净的,他自己也能玩儿的很高兴,所以没什么犹豫,刘桃儿便把孩子抱到了婆婆那里。

高母虽然前段时间被高爱民的事儿急的生了病,但是只是一时气急攻心,她躺在炕上还能把高爱民打的抱头鼠窜呢,现在更没啥大事儿了。过了没几天,不仅能下地,还骂赢了好几个背地里说高爱民坏话的老大娘呢。

见刘桃儿把孩子抱过来,高母也没说什么,不过一贯的没给刘桃儿什么好脸色 “要去哪啊,整天不在家好好看孩子,就会瞎跑。爱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干,你帮不上啥忙就算了,连孩子也带不好。”

不过骂归骂,老太太还是一脸喜气的把孙子接过来,见高浩浩小朋友给了她个笑脸,便一脸高兴的说道:“哎呦,我的大孙子哎,想奶奶了是不,还冲着奶奶笑呢。”

刘桃儿&高童童:······

刘桃儿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老太太的变脸神功,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前一刻还疾风骤雨呢,怎么这么一会儿便春风细雨了呢。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她也琢磨出一套对付老太太的方法了。刘桃儿脸色变都没变的对着高母说:“娘,这不春天了,我打算给爱民做两身好点儿的衣服,现在他也不是普通的司机了,怎么着得有两身上档次的衣服。我看你和我爹的春天的衣服也没开始做,顺便再给两老扯点儿布做一身?”

果然见刘桃儿这么说,高母的神色好了一点儿,她说道:“是该给爱民做两身衣服,不过我的就不用了,你爹也就做件褂子就中,去年有一条新裤子你爹还没上身呢。要是有合适的布头也给浩浩带一块儿回来。他这么点儿的小人,搭个零头就够了。你家前段时间刚赔了那么一大笔钱,要省着点儿花。男人们还罢了,咱们女人家家的哪用做啥新衣服。”这最后一句明显意有所指了。

刘桃儿面不改色的听完应了,然后转身离开了。这一年的相处下来,老太太是个啥人,刘桃儿一清二楚。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重男轻女,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偏心眼。

孙子、儿子、丈夫那都是宝贝,孙女儿、媳妇甚至她自己连根草都不是,只要把话题带到儿子孙子上面老太太就没有不同意的。而如果不是儿子孙子丈夫,就是她自己即使是作件衣服也舍不得。只要说她儿子孙子一句好,就算是老太太骂着人,也能停下来等你夸完,她再继续骂

 第63章 商定

王桂兰和刘桃儿在县城里逛了整整一天;把大大小小的卖衣服的商店全都看了个遍;刘桃儿才做了决定,具体做什么。

说是做衣服;但是到底还是要决定做什么样式的衣服才好。说起来还是做结婚礼服最合适,就算是条件在差的人家;结婚的时候还希望穿件好看的衣服呢。对这件事刘桃儿和王桂兰都是深有体会的,俩人都是从大姑娘那时候过来的;只要家里不是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婚的时候都得作件新衣服;而且他们把店开在县城里;前景就更好一些了。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是城里却没有专门的做结婚礼服的店;也就是县里最大的商店里才有几件结婚礼服。

刘桃儿以手工绣花作为衣服的主打;这就限制了衣服的价格一定很高,如果是常服一定会有很多人舍不得买,但是结婚礼服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价格昂贵,也很多人舍得。

等把事情定了,俩人又去菜市场卖了些肉,这才开始往回走。王桂兰家虽然现在日子还不算好过,但是家里的欠债去年已经还清了,于镇海能干,在县城里找了一份给建筑队当小工的活,虽说是干苦力,但是这一年以来也挣了些钱,所以王桂兰过日子也不像以前那样俭省了,见刘桃儿买肉,她也称了两斤回去。

她家男人可是靠苦力挣钱的,整天搬砖铲泥回家之后都要累瘫了,她怎么也得给做点儿好吃的补补,再说家里的皮小子也馋了。

“嫂子,你就没想着找个活计干干,现在臭蛋儿也大了。”俩人往回走的路上,刘桃儿跟王桂兰闲聊。县城离高家屯不远,也没有公交车,所以俩人是走着去的。

“咋不想,以前是臭蛋儿小,我那婆婆你也是知道的,我哪放心把孩子给她带,再加上有地里的活拖累,就一直耽搁到现在了。你于哥现在挣得虽说不少,但是那全都是靠苦力,每天回了家躺在炕上逗都起不来了,我真是做梦都想着给家里帮把手呢。不过你看我这既得照顾家里丈夫孩子,又得顾着家里的几亩地,还真不知道能干点儿啥。”王桂兰说道。

农村的媳妇子虽说没有正式的工作,但是每天早上一睁眼到晚上躺在炕上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早上一睁眼,把丈夫孩子收拾妥当了,就得喂猪喂鸡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