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董鄂妃 >

第7章

重生董鄂妃-第7章

小说: 重生董鄂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懿道:“她原先在慈宁宫苏嬷嬷手底下呆过的。”

孔四贞敷衍道:“是吗?我说呢?”淑懿瞧孔四贞的神色,显然是不想说下去,便止了话头不再问。心想她们方才的眼神,一定有什么缘故在里头。

淑懿执了一片蜜瓜,亲自布让,孔四贞看了颔首道:“这蜜瓜是伊犁将军才贡来的,慈宁宫也不过得了那么几个,可见九弟对你的宠爱。”

淑懿叹道:“‘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③,这世态炎凉,有时不过在一夕之间。”

孔四贞笑道:“贤嫔才入宫,怎么就如此杞人忧天?我今日可不是为着你得圣宠来的,只因先父在时,身为汉将,多受人冷眼,只有鄂硕大人却真心与之结交,所以,我今日是来拜谒董鄂大人的格格,却不是来拜谒贤嫔的。”

淑懿这才恍然,笑道:“孔大人一世英豪,家父能与之结交,实乃三生有幸!依嫔妾看,连皇上都倡扬满汉一家,那些口口声声满汉之别的人,实是些浅薄之人!”

提起父亲,孔四贞眼圈微红,却旋即言笑如常,道:“这话不错,皇太后是蒙古人,她嫁给了满人,不也照样对我这个汉人女儿视若己出么?我今日来,是想劝慰你几句,一则别为了娜木钟,便疏远了皇太后,太后是个慈蔼之人,只要你对她尽为媳之道,她也一定会疼你!”淑懿暗忖,太后慈蔼不慈蔼,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你我身份不同,太后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同。这样想着,嘴上却只诺诺称是。

四贞咬了一口蜜瓜,道:“二来,后宫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你的生母是汉人,言辞之间难免受些委屈,可也不必为了这些自伤自怜,你只记住一样,后宫之争,说到底,不是蒙古人与满人争,也不是满人与汉人争,而是权利地位之争。”

淑懿听了四贞这几句话,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真切,感激之意,油然而起,她起身向四贞一福,道:“格格之言,淑懿铭记于心,格格不愧为英雄之后,侠肝义胆,淑懿敬佩之至!”

四贞忙按了淑懿坐下,一壁端起粉彩蝶纹盖盅吃茶,一壁道:“你不必谢我,我也有我的私心。九弟喜欢你,以后你必会宠冠六宫,若是因为娜木钟那起人,与太后起了嫌隙,太后与九弟的母子之情,必然要淡,我这番话,也不知道顶不顶用,不过是身为皇家女儿,为着‘家和万事兴’,尽我的绵薄之力罢了。”

淑懿暗暗赞叹,这位四贞格格的胸襟气魄,竟是寻常男子都比不上的,博果尔的眼力果然不差,若他果然有情,她倒乐意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算是补偿她前世亏欠博果尔的。

淑懿笑道:“格格有胆有识,难怪得皇太后宠爱。想必太后那里,也必要寻一个配得上格格的人做额驸,依嫔妾看,非天潢贵胄英雄少年,难配格格才貌!”

四贞直言道:“你是说博果尔?”淑懿没想到她如此直爽,竟然一语道破,四贞摇摇头,怅然道:“我自幼许配世袭拖沙喇哈番孙延龄,他手握西南兵权,皇太后不会毁了婚约的。”

淑懿宽慰她道:“世事无常,太后若真舍得将格格嫁给她,格格岂能留到今日?格格不必灰心,此事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

孔四贞温文一笑道:“原是我来劝你的,倒叫你来劝我!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们也不过尽人事听天命罢了,我再跟你说一句话,后日便是下九④之期,合宫女眷都会做些茶果,去慈宁宫一聚,到时候你一定要去,你跟太后那点子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淑懿婉声道:“这个自然,只不知太后爱吃什么?”

孔四贞散淡笑道:“不拘什么都好,只要心意到了就成。我也不多扰你,这就回去了!”

淑懿见孔四贞襟怀豁达,又添一重敬佩,恭恭敬敬送她到门口,看着那个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中的玫瑰紫的背影,淑懿不知道,她是难逃前世的宿命依然嫁给孙延龄呢,还是顺着孝庄的意思做顺治的嫔妃,抑或与博果尔有情人终成眷属?

淑懿一路沉思着回了承乾宫,悄悄招了皎月来,写了一张便笺,封好,嘱咐道:“找个可靠的人给阿玛送去。”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贵妃也是找事儿,坏事儿做完了,还有缩在一边低调地看热闹,非要跳出来再立一座牌坊,怎么样,吃瘪了吧~~~~~~~~~

求收藏求收藏!

还没有收藏本文的盆友请不要大意地收藏我一下吧!网页收藏木有用啦,点文案的'收藏此文章'或者这一页上方的'收藏此章节'都可以!收藏了以后我更新都会有提醒哦!泠然先谢谢啦!o(*≧▽≦)ツ

①语出《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②车:中国象棋的棋子,在中国象棋中车(红方棋子可以记作“伡”)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

③李商隐《宫辞》: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④指农历每月的十九日。下九日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正文 第九章 家宴惊魂

慈宁宫在长信门之北,朱栏玉砌,气势恢弘。里面住着的却是先帝遗下的嫔妃女眷,这些昔日的容颜如花,月貌似水,被围在这华贵富丽的囹圄中,人世的斑斓,于她们而言,也不过是镜花水月。

她们素日多诵经理佛,寻找枯寂岁月中的一丝平静,下九是她们难得的欢聚之时,兼之新晋嫔妃入宫,皇太后高兴,特意嘱咐要好生操办,因此一时慈宁宫,变成了后宫欢腾的所在。

淑懿头几日城便精心做了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又配了鸡头、红菱两样鲜果,装在小摄丝盒子里,由云珠和皎月拎了,到慈宁宫去。

到了慈宁宫,正殿中已乌压压坐了一群人,嫔妃们也到一大半了,淑懿向孝庄请了安,孝庄只笑着点点头,便命人招呼淑懿依位次坐下了。

这里几位年轻的嫔妃陪孝庄说说笑笑地正热闹,最抢风头地要数乌日娜与淑惠妃,倒是一贯张扬的娜木钟,冷冷清清地坐在雕花榉木椅上,一副恹恹不欢的模样。

淑懿正心中纳罕,孝庄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坐在主位上静静道:“今儿招呼你们来,一则为了娘们儿热闹热闹,二来要跟你们说一件事,前些日子我想吃莲蓬,皇后大清早的为了给我送来,染了风寒,至今未愈,她又摄六宫事,很是辛苦,我私心里疼她,就叫她先清心几日,宫里的人不多,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看得过来,若有看不过来的地方,就由淑惠妃协理吧。”

孝庄此话一出,满座皆惊,一则没想皇后位子还没坐热,就被太后夺了掌事之权,再则就算皇后不管事了,依位分也应是贵妃最高,却又为何叫淑惠妃协理。

最受宠若惊的莫过于淑惠妃,她才不管长姐心中是何滋味,假惺惺笑道:“于公于私,都该是长姐为尊,太后还是叫姐姐协理六宫吧!”

淑惠妃的满面春风,连在座诸人都瞒不住,如何瞒得住贵妃?贵妃唇角微扬,笑道:“妹妹就别谦让了,既然太后认为妹妹是合适的人选,那妹妹就是最合适的。”

孝庄看一眼沉默肃然的贵妃,笑道:“按理说,是该叫贵妃协理六宫,但贵妃毕竟同众位姐妹们一样,是才入宫的,不比你在紫禁城多年,侍候皇上的日子又长,还是你多辛劳些吧!”

淑惠妃本就是假意推辞,听了这话,还有个不奉承的,也就爽快答应了。

淑懿默默剥着一枚桂圆,心想孝庄还是这样奸滑,她知道自家侄女做错了事,自然要在皇上面前有所表示,也是想要平息顺治的怒气,弥合帝后矛盾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娜木钟,能不能体会她姑母的这番苦心。

眼下让淑惠妃协理六宫,比叫贵妃协理更好,淑惠妃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庶女,再怎么尊贵也坐不到皇后的位子上去,况且她虽然没有娜木钟的跋扈,也是个眼皮子浅,小家子气的任性女子,孝庄还不想让贵妃所谓的温柔大方,抢尽自家侄女的风头。

淑懿偷眼看看兴高采烈的淑惠妃,暗自莞尔,心想她高兴不了几日,孝庄还会把六宫的大权交还给娜木钟的,到时候皇后与淑惠妃相斗,也就是必然的,淑懿倒可以托福过几天清净日子了。

孝庄对淑惠妃道:“还不快把各宫做的茶果,拣几样给长辈们尝尝,哀家今天可要受用一日,就不操这些闲心了。”

淑惠妃巴不得这么一声,娇滴滴地应了声“是”,便穿梭于席间,殷勤布让。

可让来让去,淑惠妃都故意撇下淑懿的茶果,不给呈上去,急得皎月一个劲儿地给淑懿使眼色,意思叫淑懿自己献给太后。

淑懿只岿然不动,孝庄这个老狐狸,人虽老了,眼却半点也不花,淑懿只任由淑惠妃作戏,戏作够了,不用淑懿出手,孝庄也会收拾她的。

可是淑懿沉得住气,殿中有一个人却沉不住气了,孔四贞见淑惠妃才得了协理六宫之权,便以势压人,十分看不惯。偎在孝庄身边,曼声道:“皇额娘,我都闻到贤嫔那边的栗子味了,女儿就先替皇额娘尝尝她的手艺如何?”

淑懿见四贞格格为她仗义执言,盈然走至孝庄跟前,笑道:“臣妾这栗粉糕是用渔阳新产的板栗磨粉,加了御园中所产的桂花所做,请格格尝尝。”说着,亲手端过盛栗粉糕的缠丝玛瑙碟子,孔四贞的侍女青缡接过来,伏侍她吃点心,云珠也极有眼色地端过茶碗来,给她奉茶。

看着孔四贞津津有味地用着茶点,孝庄爱怜道:“你们别笑话她,这孩子就是一副直肠子,想吃什么,从来不忸忸怩怩的。”

孝庄见孔四贞吃得香甜,也忍不住道:“贤嫔,你给哀家也拿一块来,让哀家也尝尝!”

淑懿笑着答应,一面折身去取点心。才端了点心要拿过来,只见孔四贞面上青紫,气若游丝,淑懿大骇,奔过去看时,众人早乱作一团,急着掐仁中,灌绿豆汤,宣太医,因殿中皆是女眷,想把她抬进内室,竟是不能,只好又去殿外召太监进来。

恰好此时博果尔从上书房回来,路过徽音左门时,只见几个太监匆匆向正殿跑,还当是孝庄有事,急惶惶奔进来时,又见孔四贞昏迷不醒,当下更是心急如焚,也不管男女大妨,抱起孔四贞,步入耳房,放在沉香牡丹宽榻上,六神无主地摇着孔四贞:“怎么了?四贞你醒醒啊!”

众人只顾照看孔四贞,哪有工夫理会他,到底还是懿靖大贵妃好说歹说,才把他拉出去。

一时太医来了,望闻问切之后,沉思一瞬,道:“格格是中了虞美人之毒,幸而发现得早,又喝了绿豆汤解毒,臣为格格开些解毒的方子,慢慢调养着,不会有性命之忧。”

太后听罢,稍稍宽心,扬手让太医退下,一双锐利的眸子闪着寒光,看向淑懿道:“哀家看得清楚,四贞自从进了慈宁宫,就只吃了你给的点心,你怎么说?”

淑懿跪在坚硬的金砖地上,沉着道:“格格中毒,与淑懿无关……”

“一派胡言!”一把柔脆却冷冽的声音传来,淑惠妃托着淑懿盛点心的缠丝玛瑙碟子,一步三摇地走了过来,冷笑时露出朱口细牙,“贱人还想狡辩!皇额娘看看这是什么?”

果然,在缠丝玛瑙碟子的底下,撒着一层糖霜似的花粉,淑懿疑惑地伸指醮了醮,又凑到鼻尖上嗅了嗅,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才要抬头辩驳,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垂下头去,低声道:“太后恕罪。大约是臣妾做糕点时疏乎了……”

忽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斩断了淑懿的话,娜木钟在一旁幸灾乐祸道:“一会儿说‘无关’,一会儿又说是‘疏乎’,我看是贤嫔别有用心!这盘点心原该是孝敬太后的,只不过恰好被四贞格格吃下去而已——就算是姑母前几日不许你来慈宁宫请安,你也不必歹毒到如此地步吧!竟敢谋害太后,行大逆不道之事,皇上知道了,也不能容你!”

淑懿泰然道:“皇后此言差矣!这盘点心是臣妾做的,若太后吃了中毒,臣妾如何还能活命?臣妾再笨,也不会笨到在大听广众之下,公然在吃食中做手脚!”

淑懿这些话,显是讥讽皇后了,娜木钟登时气结,另一线清婉的声音却如一线钢丝高高抛起,在静默中分外响亮,“幸亏四贞格格福大命大,今儿人多嘴多,眼也多,大伙儿齐心协力地,还好救过来了!”淑懿不用抬头,也知道说话的是她的嫡出妹妹贞妃,没想到她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踩自己一脚。

淑惠妃机灵,立时领悟过来,难掩兴奋,道:“是啊,今儿来了这么多人,贤嫔一定是以为大家的糕点混在一起,可以滥竽充数,谁想到皇太后英明,偏偏就没吃你的糕点!”

事已至此,淑懿反而冷静了下来,东西十二宫的嫔妃素日没有事,还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更别说她现在掉在这样大的嫌疑里。她并不是没有脱罪的办法,只是牵涉到那个人,孰是孰非还不清楚,她不想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儿,眼下她还没有性命之忧,若是这一把赌赢了,今后她在宫中又多一分胜算。

太后见淑懿不说话,面上又坦然毫无惧色,也知此事不那么简单,她抬头看看殿中嫔妃,她们的心思孝庄岂能看不懂?

孝庄散漫问道:“贵妃一直不说话,你怎么看?”

贵妃向来稳重,没有十足的把握,从不轻易出手,她柔声一笑道:“臣妾愚昧,今日之事又千头万绪,臣妾实在没有主意,还是请太后圣裁吧!”

孝庄却赞许地点点头,她的这位侄孙女果然少年老成,比娜木钟强多了。莫说孝庄还不确定是不是淑懿所为,就算她明白知道淑懿要害她,也不会立时赐她毒酒白绫,贤嫔是福临的新宠,孝庄才不会因为她,坏了与福临的母子之情,想到这儿,她平心静气地下了懿旨:“把贤嫔送到偏殿去,看守起来,等皇上来了再说!”

这个结果在淑懿的意料之中,她干脆爽利地跟着慈宁宫的太监,拐了几个弯,来到偏殿。时过正午,日影西移,偏偏今日顺治接见西藏喇嘛,一时半刻又回不来,淑懿盯着着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里筛落的光斑,一点一点地向墙脚移动,檐下一株金桂,喷清绽玉,醉人的甜香不时扑进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