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清霸世 >

第137章

强清霸世-第137章

小说: 强清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射进去,一般就不会再有人因感染而死亡了,要说那时的药品质量,是绝对不如现在的好的,可是那时的人身体里是没有那么多的抗药性的,所以效果还是特别的好。
    中华帝国的医疗小分队的人员组成,那绝对都是经过多年学习的,他们是一身的中华帝国的军装,但是他们的旗帜是白底当中一个红色的十字,工作时他(她)们都是白大褂,头上是一顶白色的帽子,他(她)们活跃在战场上,为那些受伤者进行救治,他(她)们代表了中华帝国的形象,那些欧洲人亲切地称呼他(她)们为白衣天使,是他们给他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许多的士兵们当知道他们是被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救活的,心里无不充满了对中华帝国的无比崇敬,说他们是上帝派出来的“天使”。
    一位土耳其的陆军上校名叫奥德尔,他被一发炮弹炸伤了,他被士兵们就近抬入了中华帝国的医疗小队那里,由于失血过多他已经是属于半昏迷状态了,中华帝国的军医经过检查发现必须要输血,但是这里没有合适的血浆,他马上问道:“谁是‘O’型血?”马上就有一名女医生说道:“我是‘O’型的,抽我的。”她马上就开始了消毒,然后躺在了病床上,很快地中华帝国女军医的血就流进了土耳其军官的血管里。
    紧张的手术开始了,细心的医生们先是给他进行清理创伤,腹部一条伤口,经过一番努力,一块弹片被取了出来,医生说道:“把它保存好了,让他以后作个纪念吧。”又经过一番紧张地工作,给他缝合了伤口,又给他注射了一支“战伤一号”。
    这时医生才直起了早已经又酸又麻的腰,对送他来的士兵们说道:“好了,再过几个月就又可能上战场了。”一个军官走上前对中华帝国的医生们敬礼,又特别向那个输血的女军医敬礼,他说道:“我和我的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的,是你们中华帝国的医护人员救了我们的长官。”(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83章 白衣天使的三根手指
     更新时间:2009…9…19 23:36:18 本章字数:2435
    283
    两天后奥德尔醒了过来,他的部下向他述说了中华帝**医们抢救他的情形,让这个战场上的硬汉子流下了热泪,他马上要去亲自去感谢救了他的医护人员,他的下属们不让他去,但是他却立刻发火了,正在这时候,正好是给他作手术的医生来查房了,几个士兵马上向他敬礼,并请医生劝阻一下他们的长官,医生立刻对他说道:
    “你现在还不能动,这对你的伤口愈合是没有好处的。”
    但是他却说道:“不行,对自己的恩人不去感谢,那就不是一个人了,主,是不会饶恕这样的人的。”
    医生一听马上说道:“好了,我来了,你就不要动了,你的心意我是可以理解的。
    ”
    “不行,还有一位,给我输血的医生呢。”他还是要坚持起来。
    医生急忙让护士们去把女医生给叫来了,这才把他给安抚下来。他现在还不能动,只好在病床上给两个人敬礼,他说道:“中华帝国是我的恩人,是你们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从今天起,我是你们中华帝国的朋友,谁要是反对我的朋友,我就要和他战斗到底。”
    很快各国的报纸上都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华帝**人抢救伤员的报道。各国的军中也开始流传着中华帝国医疗小队的事迹,和那神奇的“战伤一号”。
    报纸杂志的宣传越来越多,最有趣的是一篇“神奇的三根手指”,那是说中华帝国的军医们用三根手指一摸病人,再给开上点药就好了,他们说我们的军医都成了神人了。
    还有说我们的“白衣天使”是如何如何的。
    有几张照片是照地我们地医疗队转移时地照片。一张是整齐地德国士兵全体向坐在汽车上地医疗队队员们敬礼地镜头。还有一张是几个法军士兵拉着医疗队员地手在哭鼻子。
    肖峻一看这些报道。对蔡锷和图文轩等人说道:“这些报纸起地作用。有时要比我们地军队来地还要快呀。”
    “这些记者应该得到奖励。”
    “应该告诉我们地记者们他们到一线去。千万要注意安全。”因为肖峻知道世界上很多地记者是死于可怕地战争地。那些子弹是不会因为你是记者而放过你地。战争是无情地。
    蔡锷说道:“我们地医疗队也不能过于地靠近战场了。要让他们注意安全。别弄地我们还没有参战。我们地医疗队伍就打完了那样可不行地。”
    时间进入了八月。德**队强行进入比利时。比利时国王阿尔贝面对强大地德国陆军。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降了。但是他地下面那些军官们却是选择了抵抗。依托列日要塞地热拉尔勒芒将军率领他地两万五千部队。他们根本不理睬国王地命令。继续抵抗德**队地进攻。
    列日要塞由比利时著名的军事工程师亨利里亚尔蒙德将军,亲自设计的,去年一九一三年才完工,它的修建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要塞由十四座钢筋混凝土炮台为主要基础,炮台上设置了可以升降的炮塔,三角形的像小山一样的炮台三角上装备了速射炮,整个要塞共有四百余门大炮,其中还有八英寸的海军大炮,而在设计之初,将军就考虑到要能够抵御敌人的八英寸大炮的攻击。炮台间是深达三十英尺的干壕沟,他们还配备了探照灯和机枪,可以防备敌人的夜间进攻,要是白天敌人进攻就更好说了,宽阔的视野可以让来犯之敌伤亡更大而不能攻克炮台,他们的很多的大炮、机枪都是可以自动升降的,各种通讯、电路都在地下十英尺深,地下都是和我国北方的地道战一样的,交通十分便利。
    炮台的正面就是德国的四条铁路线和公路线,他们一开始就已经把德**队作为了自己的假想敌人,这种设计的远见,对于整个一战来说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在这里耽误了七天的时间,对于他们的“施里芬计划”来讲,那就是一个灾难,因为就是这几天的时间里,英国的远征军已经在法国登陆了。
    德**队的指挥官是奥特冯埃米希将军,他的部队有两个骑兵师和六个步兵旅,德**队开始在这里进攻了,他们在大炮和飞艇的狂轰滥炸下,然后向要塞发起了冲锋,英勇的德**队以成团编制的部队冲锋,但是在要塞的无情打击下,只是丢下了一米多深的尸体,毫无进展,一连五天没有效果,这时一战的明星人物出场了,他就是第二集团军的副参谋长鲁登道夫,他到这里进行视察,步兵二十五旅的旅长刚刚被一发炮弹给送回了老家,他就成了这个旅的旅长了。
    通过仔细地观察,鲁登道夫发现,对方的两座炮台间有一个敌人大炮和机枪的射击死角,只有几十英尺的宽度,这里被德军的炮火已经打烂了,比利时的守军只是用士兵再守卫,他就利用了这一对方的疏忽,用中华帝国的一种战法:“渗透战法”,让德军士兵以小部队穿插过去,很快就攻进去了,占领了列日的市区,但是要塞没有拿下,守军还是在利用要塞在用大炮在对德军进行射击,德军一看没有办法,只好又从国内拉过来一门十六英寸的巨炮,他的威力发挥出来了,一炮就是一座堡垒,很快就把炮台给拿下了。
    但是他们在这里的时间太长了,七天的时间,英国远征军已经在三天前就完成了他们的登陆。在这里德国的总参谋长冯毛奇将军也犯了一个错误,原来的施里芬计划是要用七十九个师的,但是他只是给了西线五十一个师,这样一来德军就少了三分之一的部队。这个开场就意味着德**队在以后的战争中,不能顺利地进行“施里芬计划”了。
    在德国与法国边境一带进行的首次交锋,曾经是欧洲最强大陆军的法**队,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队面前却是一触即败,没有能在边境上打上一场硬仗,马上就开始向巴黎败退,法国的第四、第五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九月初撤退至马恩河以南地区,他们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开始布防,准备向德国人展开进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84章 俄、德东普鲁士之战
     更新时间:2009…9…20 8:18:23 本章字数:3506
    284
    就在欧洲各国纷纷宣战以后,中华帝国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严正声明:“为保持世界的安定,中华帝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我们强烈要求欧洲各国保持清醒地头脑,不要轻易进入战争,世界人民是反对战争的,在这一次战争中我们严守中立,保证不参与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战争。”并任命原驻英国大使唐绍仪为驻欧洲的特命全权大使,负责对欧洲的一切事务。
    因此这一段时间里唐大使就在欧洲各国之间开始了他的和平外交的使命活动,他在帝国皇帝的授意下,向各国提出了中华帝国向他们派出军事观察员的事情,但是各国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像德国、英国他们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就不用派出军事观察员了,但是俄国却是非常高兴的他们觉得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有了中华帝国的人在自己一边,没什么坏处的,那就不如让他们来好了,于是马上就有一批军官进入了俄军当中了。
    为了给中华帝国的军事观察员来个好印象,他们就又要开始向德国进攻了。
    前一段时间里他们顺利地进入了东普鲁士,把德国人给赶回了他们的国内,现在他们又要动一下了,要不他们也是不敢动的,但是前天离开的唐大使说了,今后中华帝国还是要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的战争活动的,一定要给予他们最好的支持与帮助。得到了唐大使的肯定保证以后,他们才想动一下的,要不他们可是不敢动的,要是中华帝国给他们在远东来上那么一下子,他们可是受不了的,对于中华帝国,他们从高级将领一直到基层的士兵,那是没有一个敢说大话的。
    就在西线德军进入法国以后,远在东方的莫斯科,俄国的对德总指挥部里,俄军统帅尼古拉大公、俄军总司令阿列克谢夫上将正在电话里对前线总指挥博罗西诺夫上将下达命令:“命令前线部队开始向德国进攻,支持我们的法国朋友。”
    但是身在前线的阿列克谢夫上将却是深知自己和处境的,前面的俄、德边境除了沼泽就是原始森林,根本就没有路,自己虽然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三个集团军的架子,可是只有七个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新组建的师。还可以称的上是精锐部队,其它的那就是乌合之众了,要是进入了德国,军队是进去了,可是后勤补给怎么办?部队的联系怎么办?那么庞大的军队,那不照样是完蛋吗?这种傻事,我是不干的,你除非是将我给撤了,谁乐意打那就让谁来好了,反正我是不会去进攻的,明知是死,谁去呀。
    作为俄军总司令的阿列克谢夫只好是下命令撤消博罗西诺夫上将前线总指挥的职务,任命库什金中将为前线部队的总司令,库什金他是知道前任的下场地,只好是向部队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东普鲁士战役在一九一四年八月,德军在西线的迅速胜利引起了协约国的惊恐,法国统帅部不断催促俄军在东线发起进攻,以减轻西线的压力。
    俄国早在开战前就已经开始了战争总动员,至八月底,俄军已从一百二十万增加到五百三十万。但俄国交通十分落后,集结速度实在慢得吓人。俄军在八月中旬可立即投入东线作战的只有六十五万人,多数部队还挤在路上,远东的一些单位甚至在三个月后才赶到。鉴于西线的严峻形势,俄军统帅尼古拉大公决定提前发动攻势。其中西北方面军负责进攻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负责进攻奥匈帝国的加里西亚。
    双方的交通状况差距悬殊。德国的铁路系统包括十七条通向东普鲁士的铁路干线,每天可通行五百五十列列车;多条支线从干线分叉到许多边境地区,以迅速调动部队应付突然事件。相形之下俄国从内地到华沙只有六条铁路干线,每天只能通行二百二十三列列车,支线也太少。东普鲁士境内每平方公里有公路七点八八公里,而华沙军区只有四公里,维尔诺军区更是只有零点七二公里。
    八月十七日。俄第一集团军越过国境。
    八月十九日。俄第二集团军也开拔了。俄军在进军中遇到了麻烦事就太多了:食物、弹药和其它补给物资都没有充分准备;俄国地边境地带多是被森林和灌木丛隔断地半荒芜地。未铺砌地道路下大雨时就变成一片泥浆;俄国铁路网不发达。几乎没有延伸到边境地支线;俄国铁路地轨距与德国不同。由铁路运输地物资要经过国境必须“转车”……这一切都把俄军地后勤军官搞得
    额。
    八月十八日。在斯塔卢佩年发生了第一次交战。连宁坎普夫击退了德第一军。开始深入东普鲁士境内。
    八月二十日。德军在古姆宾年发起了对俄国第一集团军地进攻。起初德军打得还是比较顺手地。但俄军发起了强大地反击。先是德国第一军被击退。接着第十七军也遭到痛击。第十七军在此役伤亡军官二百人。士兵八千人。元气大伤。俄军抓了约一千名俘虏。缴获十二门火炮。与此同时德国第二十军在戈乌达普与俄第四军进行了小规模接触。得知主战场失利后也撤退了。但是连宁坎普夫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停在原地休整。错过了一个大败德军地大好机会。
    八月二十八日。俄军开始了反突击。
    俄第十三军和第十五军猛攻德第一军阵地,战斗空前激烈,萨松诺夫亲临前线指挥。但是饥饿又疲劳的俄军已经达到了耐力的极限,无力突破德军防御。到傍晚,萨松诺夫只好认输,下令全线退却(实际上他是让部下各自逃命的委婉说法)。另一方面,连宁坎普夫吃过午饭后终于开始出援,俄第二军和第四军于下午开拔。可是近百公里的路程不是说到就到的,到次日傍晚,萨松诺夫已被吃定的消息传来,援军就不得不先考虑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