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138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138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时,安排好军务,已经将要入睡的李绩接到卫士的禀报,又惊又喜,没有片刻停留就奔出了营帐,就要迎出营寨之外。
    却不想还未立临近营寨大门,就听老远处传来一声欢呼。
    “父帅安好?”
    一听到这个略显跳脱的声音,李绩心顿时放下了一半,步履也重新缓了下来,一路战事顺利,李绩心情大好,隔着老远处也凑趣笑道:“前面是哪家的兔崽子喊父帅,莫不是有胆冒充我家犬儿”
    刚刚迈进大营,就要上前拥抱自家老爹的李敬业面色一僵。
    犬儿?
    自己啥时候成犬儿啦,如果我是犬,那你不是老犬,我娘不是母……
    呸李敬业暗骂了一声,冲李绩苦着一张脸,浑身上下透露出被骂了十八代祖宗,还不能反驳的忧郁情怀,
    一旁的薛仁贵装作没看见,身披极具个人特色的白色明光凯,白色披风,白色锦羽头盔,白色衬衣,上前拱手道:“见过大帅,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大礼,还请大帅见谅。且不知大帅何时开始攻打郁督军山”
    李绩本是准备上前客套两句,却被薛仁贵的话说的一滞,随即反应过来,上前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无奈而又欣慰的苦笑道:“知道知道了,莫急莫急,青年人啊,莫不是累月行军打仗,憋了火气,今日竟如此好战,郁督军山城中此时怕有三十多万大军,仓促间,谁能克得了,一路杀戮,薛将军这脾气也急了几分。走走走,进去说话。”
    英国公李绩,从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沙场岁月走来,见识可不是常人能比,要不然也不会在后世的《隋唐英雄传》里落了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通一千年,后晓五百年的徐懋功,徐神仙。
    此时见薛仁贵心急邀战,立即深知薛仁贵秉性,不觉又调笑道:“这次定要薛延陀灭族,让天下知道大唐的兵锋是最锋利的”说完又对李敬业道:“你也要好好学学薛将军,不要整天到晚,就想着偷奸耍滑。”
    一为父,一为子,后世辫子王朝有一书名为《弟子规》,其上所言,父亲打儿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亦为孔子之言,意思是父亲打你,轻点你就受着,让你老爹出口气,以尽仁子孝心,重了你就跑,否则打伤你,是陷父亲于不仁。
    可见古时父子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甚至对立的,恰如君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本着少说少犯错,沉默是金银的“畏怯哲学”,李敬业决定——忍。
    倒是一旁的薛仁贵解了李敬业的尴尬,不禁笑道:“大帅可不知晓,来路上,小李将军可是大败薛延陀残部,斩首五万,如今郁督军山其实是不超出二十六万大军啊”
    “哦?”
    李绩惊奇了一声,侧头看了看李敬业,李敬业立马高高挺起胸膛,矜持的等待自家老头夸奖的李敬业。
    却没想李绩惊叹了一声后,就没下文了,倒是和薛仁贵一路笑声,走进了大营,让后面跟着的李敬业着实郁闷。
    李绩的大帐,早已挂好李治特地赠与的由锦衣卫绘制的阴山地图,站在地图前,李绩指着郁督军山,道:“梯真达官胆子大,以倾巢之兵南下与我军大战,却是正合了我军的心意,薛将军不负陛下和本帅之望,做了那嚣张的老儿,如今郁督军山虽不知什么情况,但想必士气必然低下”
    李绩在说道薛仁贵斩杀梯真达官之时顿了一下,看来是有意隐去了冷箭一事,薛仁贵闻言,心中一暖,也仔细的借着牛烛的烛光细看地图。
    看了半天,薛仁贵才笑道:“听说胡人自诩为狼族,那我大唐自然是猛虎无疑,一群猛虎此次必吃的薛延陀连骨头渣也不留”
    说了一句凑趣话,薛仁贵又道:“末将以为,这次大战固然要打进郁督军山,从而占领阴山草原,但郁督军山据说城高池深,还需打造足够器械,攻心为上。”
    李绩闻言笑道:“看来薛将军胸中自有沟壑,该咋打咋打,只要能打胜就一切万岁”
    薛仁贵忙道:“大帅谬赞。”
    李绩看了看天色,道:“夜已深,如今三军会师,明日齐齐北向,再做他想,快回去休息吧。”
    薛仁贵立即点头:“末将告退。”
    待薛仁贵走后,李绩道:“听说你此次大战得胜,很是了得。”
    李敬业眼睛一亮,昂起头,不在意的挥挥手道:“小意思,小意思。”
    但是那露出来的大门牙,却透露出心中的欢喜。
    李绩哼了一声,道:“你也回去休息吧,打仗的时候不要那么拼命,做将军的,临阵指挥,布大局,才是正道。”
    “得令”
    李敬业大叫的回了一声,气宇轩昂的转身走了出去,后面的李绩欣慰的一笑。
    ※※※※※※※※可爱的分界线※※※※※※※※
    而在此时,郁督军山也正在进行一场大事件。
    正所谓,蛇无头不行,梯真达官死了,曳莽被拔灼杀了,然后拔灼又步了他老爹的后尘,所以杨善游率剩下五万人窜回故土郁督军山后,赢得军心大权在握的杨善游,乾纲独断,立马立了梯真达官的侄子咄摩支为酋帅。
    虽然出兵之时三十多万大军,归来只剩五万出点头,但当初随军之人,皆是薛延陀达官贵族,所以,虽是大败,但哪怕残兵游勇,回到郁督军山后,名正言顺下,大权也未失。
    而赢得军心的杨善游自是春风得意,一进郁督军山,立马要进行册封大典,实质是给自己的身份正名,我还是薛延陀宰相,而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权宰相。
    咄摩支是梯真达官的侄子,得到大军大败而回的消息,还未反应过来,杨善游就派人来告诉自己要成为薛延陀国新任大汗,然后来人匆匆的给还沉醉在兴奋中的咄摩支穿上华服,带着她驱车进了王宫。
    薛延陀大军回来得很突然,从出发到如今前后不足二十天,谁也不敢想象,大军会败的如此之惨,梯真达官和其两个儿子,还有众多的薛延陀以及其附庸国的贵族元老也未如所料同车归来,这使留守郁督军山众薛延陀人大感意外。
    了解了详细情况的咄摩支看着风尘仆仆神色沉郁的杨善游,心中颇觉不安,想象着城外即将赶来的唐军,欣喜之心立退,巴巴的看着杨善游,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咄摩支求救的目光,杨善游心中大为满意,好生安慰了一下咄摩支脆弱幼小的心灵。
    因为杨善游等人是早晨进的城,大典在下午举行,所以志得意满的杨善游一通胡话,唬的放下了担心的咄摩支大为兴奋,午膳竟吃了七八斤熟牛肉,饱的直哼哼,但紧张担忧却是终于缓和了过来。
    郁督军山的王宫大殿中,薛延陀大半挂的上号的权贵们,全都汇聚到王宫主殿内。
    这一切,自是因为薛延陀新大汗要新鲜出炉了。
    但是唐军兵临城下,哪怕是这样理应全城欢庆的盛事,也显得随意了许多,
    牛角号声响起……
    大殿内嘈杂的声音渐渐平息,众人很清楚,号角声响起就说明了仪式即将开始。
    咚咚咚
    鼓动,着一身用丝绸锦缎缝制的羊皮大袄,略显紧张的咄摩支在杨善游的陪同下,缓缓走进大殿。
    十三四岁的咄摩支,显得十分稚嫩,殿中众人,见咄摩支走进来,但却齐齐看向黑纱罩头走在咄摩支身后的杨善游。
    咄摩支的正式出现,没有引来尖叫声,薛延陀众贵族们只是平淡冷漠的看着咄摩支这个少年,尽管咄摩支笑的很灿烂,不断朝众人挥手致意,但却得不到一人响应。
    咄摩支的笑容收敛了,他不是傻子,看得出众人并不欢迎自己这个新大王,这一刻,他能深深感觉身后那从来不见容貌的宰相带给自己的压力。
    虽然看不见相貌,但一身锦裘的杨善游出身于有“天下第一姓”的大世族崔家,那温文尔雅的气质,在一举一动中都显得卓然不群,一对眼睛透过黑纱显得炯炯有神,耿直真诚无比,但眸子深处,却隐约闪现出狐狸一般的光芒,显得诡诈老辣,但是一身丞相应有的气度,尽显无疑。
    上了大殿高台,坐在白色虎皮铺就的椅子上,咄摩支略显无措,而身后的杨善游此时却已默默地站在咄摩支前面,待殿内无人发出丝毫声音,才淡淡地说:“过午了,那么……仪式,开始吧”
    语毕,众臣散乱的单膝跪了下来,右手攒拳放在左胸上,“臣等参见大王。”声音虽大,却无波无动,不带丝毫感情。
    矜持地退后一步,杨善游也转身向咄摩支欠身行了一礼。
    然后不待咄摩支回应,自顾自的转身对众人不温不火地念道:“长生天在上,金狼神在上,两位先王辞世,我薛延陀大军大败,如今唐军兵临城下,为保我薛延陀存亡,自今日起,咄摩支继位我薛延陀汗国酋族长,但从今日起去掉可汗的称号”
    台下人没有任何人反对,甚至没有任何波动,似乎一切都理所当然,这让坐在上位的咄摩支露出一丝迷茫和失望。
    “今,受先王遗命和新王之命,以长生天的名义,杨某将继续总理薛延陀部落所有事务”
    说到这里,杨善游的言语第一次激昂了起来,声音都微微发颤。
    杨善游的话让咄摩支很疑惑,自己什么时候有过此命的,先王不是横死的吗?哪来的遗命。
    但殿下一直保持着行礼姿势的众人们,却是齐声念道:“赞美长生天,赞美金狼神,保佑我薛延陀汗国”
    这让好似旁观者的咄摩支心中凉到底了。
    新汗初登,本是天大喜事,但二十日内,连换了两任,死了两位,也就说不上什么大幸了。
    夜色笼罩薛延陀汗国,唐军兵临薛延陀郁督军山,但只有杨善游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咄摩支登上了酋长之位,却是十足的傀儡,而杨善游则第一次有了自己莫大的本钱,第一次能够掌握二十多万大军,东山再起之日似乎已经出现在杨善游面前了……
    但出奇的是,杨善游掌权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连夜派使者赶往唐军大营。
    ※※※※※※※※可爱的分界线※※※※※※※※
    第二更,老杨掌权了,求推荐啊,大战要来了,还有订阅哦,支持正版,嗯,另外也支持盗版,一切都是为了繁荣中国文学,呵呵……
第十七章开战,赳赳大唐云飞扬
    第十七章开战,赳赳大唐云飞扬
    暮春三月,该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节,郁督军山却还“草色遥看近却无”,十八万唐军在行至郁督军山之时,天空中甚至飘起了漫天大雪,天苍苍,野茫茫的,四野尽是平旷、苍凉和雄阔的荒原,不远处的地平线才刚刚跳出一轮朝阳,看的人心醉不已。
    郁督军山,又称乌德鞬山,即后世外蒙古国的杭爱山,历史上曾为突厥、薛延陀、回纥诸族的根据地。
    虽下了一阵雪花,但大草原的天空依然碧蓝如洗,阳光下的天空蓝的发亮,轻柔如风的白云,勾勒出水墨画般的静谧。
    唐军如今早已将营寨推进到离郁督军山百里处,一眼望去,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布满原野,兵甲遮蔽天空,烟火遥遥相望,大营连绵百里,而大营的正对面抬头就能看见依山而建气象森严的郁督军山,真正的算是兵临城下。
    “咚咚咚……”
    唐军十只巨大的犀牛皮皮鼓,被推出来,敲个震天响,随着这一连通的鼓声,无数散布在草原上错落有致的白色营帐中,匆忙有序的窜出无数甲胄鲜明的唐军士兵,在各级的军将的命令下排队。
    从这里就可以看见唐军的素质,绝对是整个古代军队中的翘楚,迅猛而有序,在三通鼓声后还未完结前就已结好大阵,这让站在云台上观看一切的李绩很是满意,要知道似这种十多万的大军团,一旦乱了,那可就真正的乱了,甭说白起、吴起了,什么起都不行,短时间里根本不可能调整起来。
    而如今大唐的军队指挥完全依靠旗帜,当然有时候有的将领不习惯,也会偶尔用鼓点和响箭配合一下,因此部队调动时,总体来说是迅捷无声的,这让远处郁督军山山城上的薛延陀人一头雾水,还有唐军冲出来的初始阵形非常凌乱松散,看起来似乎很缺乏组织和纪律,这多少让薛延陀人心放宽了一些。
    但不到片刻,好似魔方一样精巧,不同的站位组合,让唐军十八万大军在盏茶的功夫,牵了战马,排成了密密麻麻的十八支万人大队,哪怕战马一个个的都是并头齐列,任何人看了都会忍不住惊叹的。
    十八万唐军原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这十八万人全身都披挂铁甲。
    这种在薛延陀哪怕一般的小头领也没有的待遇,让站在十丈多高城墙上的薛延陀将领,纷纷倒吸一口冷气,早听说中原富裕,但没想到富裕到如此,倒是那些经历了长城大战的,习惯了许多,不过心中终究还是七上八下的,隐隐间竟也起了一些其他心思。
    其实薛延陀人看到的只是表面,事实上如今这十八万唐军的中层指挥官大多毕业于大唐皇家军校,连作战方法也不同于过往。
    十八万唐军,准确的说是十七万多,其中有七万多骑军,剩下全部由步兵组成,但即使这样,步兵也是有马的,只不过仅仅一匹而已。
    唐军的建制还保留原来的官衔,但军队人数却变了,按蒙古军十进位制组建,即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简单明了。
    千人队的校尉大多是皇家军校的毕业生,他们位不是最高的,绝对是前线指挥作战的中流砥柱,而万人队的中郎将或将军,不仅要出身皇家军校,而且还要由李治和一方军事大佬们商量后亲自指派才行,因而大唐所部将领都是从各地精选上来的身经百战的悍将,经过军校学习,有文化有经验有谋略,这和薛延陀军队的将领由世袭部落贵族充任,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优秀中层指战员指挥时非常灵活,经常自作主张,独力寻机歼敌,譬如来路上王三石一经发现敌情,立马主动捕捉战机,最后和郑威不死一人的斩杀了近千薛延陀残兵。
    而一个正四品的忠武将军率领的唐军万人队中,轻骑兵大概占八成,重骑兵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