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170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170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阿史那斛勃经过一番奋战,打下一片基业,自称乙注车鼻可汗,突厥余众陆续归附,数年间便有兵三万人。
    车鼻所据之地离大唐万里之遥,西部歌罗禄、北部的结骨都与其结成聪盟。同时还不断出掠薛延陀,屡获胜利,势力因此逐渐强大起来。历史上就是这个娃率数千军跋涉千里灭了乙注鼻汗国,歼灭东突厥残部,擒获了再史那斛勃,也是一个不知天有多高的恶棍。
    后来在征高句丽、以及迎击吐蕃中,高侃都立下了赫赫功劳,《旧唐书》上赞其为“俭素自处,忠果有谋”的名将(注意这个名将)。
    按说以高侃的功劳放在其它朝代,封侯拜相自是等闲,在边疆,他打出了大唐的赫赫声威,威名远震塞外,可谁让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个将星闪耀的时代,高侃覆灭一个汗国,高句丽。叶蕃战中都立有大功,可与唐朝当时的众位名将相比确实黯淡了点,就好比今天的美国,一个将军要是打过苏联,绝对可以天天拿出来炫耀,一个将军要是打过缅甸,估计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此时的大唐太强,其它蛮夷小部又太不是盘菜,所以高大将军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高句丽三国一战而破,阿史那斛勃被薛延陀覆灭,都没高侃的份,至于吐蕃,现在高侃来了,他的最后一个机会到了。
    “准了。”李治轻笑道。
    “末将谢陛下隆恩。”
    高侃这个战斗狂人喜滋滋的退了下去,这让和他同时南来的少数名族优秀将领右骁卫大将军契毖何力,和安西都护郭孝恪有点羡慕,这先锋之位,那是有基本福利保障的啊,只要这场大战胜了,高侃当是首功,青史留美名”当然如果输了,没说的,大家都有罪,。
    李治见外面的众将拥挤看不见,便站了起来”道:“走,我们去点将台,在那里,我们在那里和所有大唐男儿们指点江山,jī扬文字,然后就在此地,在大非川与吐蕃决战!哈哈哈,走!”
    李治地姿态很倨傲”但很符合他的身份、皇帝,皇帝看似是天下至尊,无人敢逆其左右,可以享受人世间最好的美酒,住最美的宫室,享受最美丽的女人,但一个好皇帝,平时可默默无闻的”做一个心慈手软的仁君,但诸如现在,千钧一发之极,他就是全军的主心骨,他就是唐军迈向胜利背后的旗帜,他必须一个人独自扛起这面大旗,没有人能替代他,他倒了,唐军的心也就散了。
    而在另一边,武媚娘却皱着眉头,她最近的身体很不舒服。
    “武姐姐,你现在如何了,大水过后想必是受了风寒,你看看喝点姜汤有没有用,要不”青衣去找那些御医来看看。”刚刚成为小fù人的上官青衣一听说武媚娘身体不舒服,就赶忙过来了”武媚娘何许人也,一眼就看出上官青衣的不同,但心里只是无可奈何,这个坏夫君,昨夜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原来是有这等好事。
    “唉,别去打扰他了,大战来临,几十万大军的生死都压在他的肩膀上,此战关系国运,他现在恐怕连喘气都不容易,以前他不是主帅,由着他胡闹,但如今不同了,皇帝亲征若是大败,大唐自建国来建立起来的百战不败的信心怕是要断了,还是找个御医过来看看吧。”武媚娘摇头笑道。
    不得不说,武媚娘的眼光是很毒辣的,原来的历史证明,大非川自薛仁贵击吐蕃全军覆没,薛仁贵失手被擒,对唐军的自信心的打击,对士气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唐军在此后的战争中,就再也没有能恢复到之前那种所向无敌的气概和信心,但历史已经改变,未来充满无数可能,薛仁贵现在还在大漠和李绩一起册杨善游,远隔千里之遥,又如何能指挥此次大非川之战。
    上官青衣恍然,点了点头,带着点仰慕叹道:“武姐姐说的是,做皇帝也居之不易啊,陛下今年满打满算才十六岁,不到弱冠之年,比那三国周公瑾还要年轻许多,普通人家的子弟如今还在诗社里寒窗苦读,野外春游踏青,陛下却已经血染征袍,指挥数十万大军,决定一国,甚至一个数千年民族今后的气运,彼此相差,以道里计啊。”
    武媚娘闻言笑了笑,突然喉咙间又是一阵恶心,上官青衣一见,马上起身去找御医了。
    ※※※※※※※※可爱的分界线※※※※※※※※
    大非川唐军大营的校场点将台上,李治带领一干唐军文武大将们上了点将台,正在凝神东望,此时正是三月春风熏的游人醉之时,看着整个唐军大营,李治和一干文武群臣不由心生感慨。
    遥遥可见布哈河之水劈开崇山峻岭,从白云深处澎湃而来,在郁郁葱葱的广袤高原上一泻千里向东流去,那滚滚滔滔的大河水,带着大非川草原的清新,带着青海大森林的青绿,在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下,就象一条闪亮透明的缎带,温柔的缠绕着雄峻粗犷的千山万壑,竟是壮丽异常。
    远眺之下,布哈河其实是被两山夹峙的,河面狭窄,水流又深又急,河面上只临时搭建一座石桥直通,是上下千里唯一的一座石桥,从位置说,离巴彦克拉山的曰月山口不到二百里便是星宿海,西南二百多里便是祁连山脉,大非川恰恰是此交合地带,自然成为唐军的屏障与根基。
    而唐军的大营在两山一河中间的地带形成一今天然的“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山头大纛旗迎风招展,这里是唐军中军大营所在,北面前出的山头上,隐隐有战马嘶鸣,应当是骑兵右军,南面前出的山头营寨前,隐隐可见鹿角壕沟,显然是步兵左军。
    三者各自相隔二三里,中间高高耸起,四面山原地势低缓,唐军完全是居高临下,既可迅速展开,又可快速回拢,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片易守难攻的营地,想到此众人心中不禁赞叹药师公行军扎营功夫的老辣。
    “陛下,是否可以点将排阵了。”萧陵遥遥指向点将台下如同原野一般的大校场。
    “嗯,击鼓吧,大声点。”李治点头闷声道。
    “喏!”
    风不知何时”开始咆哮了,卷着大非川上的沙土,不时的打在营帐上,发出“沙啦啦、沙啦啦”有节奏的响声,平静清澈的校场霎时变成一片旋转狂怒的海洋。
    李治摇摇头,对众将道:“这青海确乃苕寒之地啊,但对我大唐却尤为重要,众文武当知晓”此战的重要。”
    明面上话虽如此,但李治心里却q已开骂了:该死的,这片高原为何就不是我大唐的呢。”
    众文武看着校场上卷起的沙土,都点了点头,心中也跟着一叹,这青海也确实是苦寒之地,那寒风就像一把把利剑在夕阳下飞舞,吹打着营帐哗哗作响”也切割着人的皮肤,凉飕飕的,直叫人心里发寒。
    萧陵下去不到盏茶功夫,四野鼓声大振,唐军大营的百面犀牛皮大鼓竟同时被萧陵叫壮士猛汉擂了起来,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人虽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由一惊,心中纷纷暗骂那萧家小子暗地里使坏。
    鼓声大作,站在十米多高的点将台上众人,看下面连绵起伏的营寨,清清楚楚,但具所有唐军闻鼓声竟都不到片刻便衣甲鲜明风驰电掣的冲出营帐,四野里一时间全是密密麻麻犹如群星的唐军”个个脚底生风,箭步如飞”如同离弦之箭,彼此间似乎在比赛一般汇聚到校场中。
    及至到了校场”所有唐军立马找准了自己平日操练的位置,昂首阔步的肃立在那里。
    那些营寨扎在远处的唐军此时也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怕自己比别人晚到,丢人,等到了校场又争分夺秒的开始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寒风吹拂,但每个人就这短短一阵动作,却都已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了。
    原来众将还为那四十万吐蕃军心中担心不已,但看到这些兵士闻战鼓居然如此群情jī昂、欢欣雀跃,顿时不由振奋不已,兵为将之胆,将为兵之hún,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惊天动地的擂鼓声还在不断响起,但校场上却已人山人海,摩肩擦踵,黑压压一片数不胜数,李治笑了,他不仅是为自己大军能有如此反应速度而自豪,更因他们现在的表现而自豪三十万大军鸦雀无声。
    刚才鼓声大起时,唐军冲出营寨,如同猛虎下山,人群沸扬、震天动地,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战士们个个都要上前奋勇杀敌,前赴后继的看的虽然痛快,但李治却面无表情,这毕竟不是真的。
    及至到了此刻李治才lù出笑脸,那震耳yù聋、还有奋不顾身的身影,都在进入校场后顷刻间消失了,那沸腾的热血也霎那间平静了下来,就连粗喘气,每个唐军也在竭力克制着,但无疑的是,这一连串下意识的表现,让人怎么看怎么令人心惊胆寒。
    李治仰望远处即将落山的夕阳,他想仰天大笑,再高唱一句“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李治的〖兴〗奋可以理解,这三十万唐军的指挥官,从伍长到将军,可全都是大唐皇家军校的学生,天子门生,换句话说,全都是小李同学军事理念下锻造出的亲卫大军,而此刻,他们即将迎来血战,那时他们将更强。
    轻轻吐出一股气,换下了皇帝衮袍,此刻的李治一身黑sè明光凯,脖系明黄sè团巾,身后也是金黄sè的披风,一头黑油油的马尾辫随风飘dàng,那稚nèn英俊的相貌却透lù出一股股惊天煞气,哪像个文韬武略的皇帝,杀人的将军嘛,分明是个书舍郎,有这么俊美的少年天子,铁血军帅吗?
    李治越众而出,寒风吹拂着他的披风,后面众文武肃立,像极了一副金戈铁马的水墨画,突然扬起手,李治声震雷霆,高喝道:“众将士可知故往今来,什么军队是最强的?”
    吼声在校场上一阵阵回dàng,天地间只剩下“最强的”在回响。
    三十万人目光全都灼灼的看向李洛,他们在等待他们皇的回答…………
第二十一章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名书楼inGL什么是最强大的军队?
    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历史课题,而且课题很大,很难有完美的答案,但战争的胜利是将领和士兵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却是毋庸置疑的,光靠一个将领或者一群没有头脑的士兵,是不能打赢一场真正的战役的。
    前世今生,无论自小听的战争故事,抑或是银幕上经典的英雄现象,李治都听了许多,也看了许多,及至梦回千年,亲身体验了一次次战事,李治的感慨更是良多,而李治不知道的是,今天他在大非川战斗前的演讲,本意是激发三十万唐军的士气,却没想,这番演讲,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生帝国迈向日不落的奠基石。
    酝酿一下情绪,感受着三十万唐军还有台上文武大臣们聚焦过来崇拜的眼神,哪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李治依然感觉到心在颤抖,他感觉自己都快被这些崇拜的目光粉碎成纳米级了,此刻血液在咆哮,嗓子也发干发痒,一口气流在喉管间就待喷薄**出。
    深吸一口气,李治浅浅的踏出一步,再前一步,估计自己就快掉下去了,李治深情的吼道:“大唐的将士们,朕自幼跟随孔颖达老夫,卢国公程知节学武,其后又成了卫国公李靖的记名弟子,文韬武略,自认皆有涉及,然当每回读到大汉朝时,曾经看到过一句话,那句话让朕热血沸腾,每一次身上对哦颤抖的起鸡皮疙瘩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一定知道,正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每回看到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时,朕都回停住,浮上一大白,悠然神往,不能自已,想那大汉存世四百余年,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即使是最虚弱的时期,依然打的敌人狼奔兔脱,不敢南顾。
    还有那东晋名震天下的北府军,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但你们知道吗,这八万北府军却只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老农,但是他们胜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每个人都舍生忘死,只要能报仇,纵死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军队,谁能及,谁能敌,哪怕雄心勃勃的符坚有八百七十万军队,碰到这样的敌手,又怎能不败。
    那些蛮夷只会疯狂叫嚣,叫嚣他们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我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据说捷报传来时,北府军统帅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可笑是却在归家时,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原来谢安也只是装平静的,他心里是狂喜的,其实狂喜者又何止谢安一人呢,朕也希望有一天,当将士们的捷报传来时,也能如那谢安道一句‘小儿辈已破敌’,然后捧着脑袋去撞断那门槛?”
    但还不是最强大的军队,知道是谁吗,是秦军。
    你们也许会问,会不服气,为什秦军是世上最强大的军队,朕今天就告诉你们,因为秦军无论是谁指挥,都可以打出辉煌的战绩,战胜敌人,当秦人听说国家要打仗时,他们不会害怕,亲朋父母也不会哭泣,每个人都恨不得手舞足蹈,就像饿狼见到食物一般。
    秦军,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灭六国,扫八荒,雄霸宇内,是我们汉人第一次扬眉吐气的时刻,兵威之猛,世所罕见。
    将士们,看看你们身上的铠甲,那是最精良的,整个天下,再没有比你们更精良的兵器铠甲了,哪怕你们一个普通小卒都拥有那些蛮夷们将军也没有的铁甲,但是历史上秦军将士打仗,你们一定不敢相信,是的,朕也不敢相信,他们全都光着身子上阵,只拿着区区一把青铜短剑,但腰间却系着敌人的人头,腋下还夹着人头疯狂的追赶逃跑的敌人,就像是饥饿的狼看见了肥美的羊羔,六国的军队在对抗秦军时就像鸡蛋碰石头一般。~你们能做到吗?”
    听到这里,无数唐军下意识的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寒光闪烁的铁甲,想象李治描述的场面,哪怕已过了千年,仍然心中升起一股凉气,好疯狂霸道的军队啊。
    “在朕看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是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乃是乌合之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