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215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215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白胡子御医胡子气的一颤一颤的,语气不善”“老夫乃皇家御医,虽不说医术不比孙道长,独步天下,但自认也是天下排得上名号的,喜脉还分不清,“哼。”
    梅竹和老御医在一旁你来我往的说话,竺寒萱却整个人愣住了,好似被人一刀劈中了骨髓,她微张着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说什么?有喜了?她怀孕了?她不可思议的看着那名老御医,不敢置信的问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也不怪竺姑娘,你有了身孕,但还不到三个月,嗯,反应这么强烈依老夫从医多年经验,说不得还是个男娃呢,竺给你第一次,自己一点都不知道也难怪,不过你的体质非常差,脉象很乱,若是不能安心静养,你这一胎可危险的紧啊。”
    二个多月,不到三月?
    竺寒萱低下头,看着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怎么可能?她竟然怀孕了?在她和那人彻夜欢好疯狂时,她肚子里居然还有一个小生命?
    “老夫为你开一贴卦血养气的安胎药,你要好好的服下,然后安心静养,切不可辛苦劳累了。”老御医安慰了她几句,就准备和梅竹出去抓药了。
    竺寒萱坐在凉亭中,仍旧是呆呆的,这些日子二哥的兵败的“喜讯”传来,然后被擒,这无疑如同巨浪向她袭来。可是没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竟然怀孕了。她伸出颤抖的手,轻轻的捂着小腹,依稀间,似乎能听到孩子那微弱的心跳。
    一行眼泪突然自眼角滑下,她轻咬住下唇,喉间含着一丝哽噎,就那么无声的落下泪来。李治,我怀了你的孩子了。我又有孩子了。
    猛地竺寒萱站起来,抢先几步拦住那老御医,恳求道:“大人,万不要告诉陛下好吗?”
    老御医抬起头来看着她,目光发直,没有说话。
    他以只是前朝一个宫廷御医的徒弟,对于宫廷中的事他师父让他牢记一句话:不听不闻不见不想不说。
    再加上老御医医术高明,又不争不夺的,凡事信奉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他活到现在,他不想隐瞒什么,譬如现在。
    “大人,我的身体我知道,这事我想亲自向陛下说,今天就麻烦大人了。”说完竺寒萱把手上一个李治送的红丫玉镯强塞给老御医。
    老御医咬咬牙,继续沉默着,过了好久,他才抬起头来,轻声说道:“今天老夫没来,姑娘切记。”
    梅竹一愣,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问道:“大人你说什么?”
    “我已经骗过他一次了。”竺寒萱的目光宁静飘渺,静静的望着那只波光粼粼的太液池:“寒萱明白,谢大人了。”说完欠身一躬。
    梅竹还是茫茫然的,那老御医却是深吸一口气,背着药箱丢头就走,等到了无人处回头看那个在凉亭中傻傻发呆的绝艳女子,衣袂飘飘的简直犹如临尘的圣母仙子,老御医将红牙玉镯毫不犹豫的丢进太液池中”摇着头喃喃苦笑:“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只能扔了去,师父啊,要是你该如何做呢。做人难啊!”说完闷头而去,脸色平静。
    夏风和煦,盛夏才刚刚冒个头,百huā幽香,暖风熏冉,远处荷叶遮天”莲huā左摇右摆的,竺寒萱心中却又一股寒气顿生,夏风中,她看起来瘦弱不堪,哪里看得出是一个怀胎快三月的母亲?
    “你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梅竹不解的看着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她自己,还是她肚里的孩子”或是当今陛下。
    夜幕降临,风有些凉了,吹动太液池边的柳技,竺寒萱在这里待了整整一天。
    ※※※※※※※※※※※※※※※※※※※※※※※※※※※
    与此同时,神龙殿中,李治穿着一身青色长袍歪坐在榻上,下面是十多名梨园歌姬”个个身着轻纱,衣衫半棵,雪白的肌肤露出大块,乳沟深陷,看起来娇嫩诱人。
    不时的”有胆大的歌姬抬起头来,偷偷的看一眼上面那个权倾天下的少年,这还是这个少年第一次招他们来歌舞。
    只可惜,李治的目光,却始终未向这边投注片刻。
    “陛下,我们已经布置好兵力”从今日起长安秘密戒严,九千精说锦衣卫和长安大大小的街头混混痞子都会关注那此行为诡异的人,一有风声马上上报。”
    “来人!”
    李治突然心烦的抬起头,对外一招手,就有禁卫走了进来。
    “把他拖下去”打二十军棍!”
    禁卫顿时架起那名锦衣卫,就要往外去,那锦衣卫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连忙请罪,可却不敢求饶,那些舞姬早已经跪在地上,吓得脸色苍白,伴君如伴虎啊。
    李治烦恼的又是一挥手拦下了禁卫,道:“说错了,赏百贯,下去吧。”
    那锦衣卫一身冷汗的跌跌撞撞的退了下去,傻子都看出来,今天陛下心情不好,就连进来的禁卫也如蒙大赦般逃了出去。
    “风声,风声……”
    李治淡淡的重复了这二个字,听不出什么喜怒,烛光照在他的脸上,好似笼了一层淡淡的金纸,他慵懒的躺在榻上,侧卧而眠,“退下吧!”下面跪着这么多娇媚的佳丽,低头碎着脚步退下。
    依稀间,李治梦到很多很多年前,也是在神龙殿中,不过那是个冬天,李治穿着一身浅黄色的裘袍,红着脸蛋槎着手,上面躺着的人换成了李世民,李治很二的朝自己父亲傻笑。
    李世民一边看奏折一边头也不回的对少年说:“沙场无父子,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利益,就是亲兄弟上了战场,也不能退缩,该杀的还是要杀。朕现在不是在给你讲仁义〖道〗德,朕是在讲历史,别的都是戏说,这才是正史,兔崽子,别扭屁股了,听仔细了你。”
    “父皇,正史孔夫子天天教,有什么好说的。”
    “少废话,反正你好好听着就对了,闷头认真学着。”
    “是,父皇。”
    “皇帝的实质,其实只有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而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五种人:首先是文臣,只会哈他们你就什么都不用做,看着你的臣子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帝国的稳定。其次是武将。”说道这儿,李世民放下奏折,郑重的对李治道:“稚奴,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对于武将你要慎之慎之再慎之,要用心去结交他们或者用心去想办法光明正大除了他们。”
    李治点点头,道:“那第三呢,有没有第三?”
    “哼,第三是外戚。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贷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哪怕有一天你醉生梦死,兵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你最信任的人也不要给,譬如你舅舅,满朝朕最信任他,可朕从来不让他掌握兵权。”
    李治依旧只是点点头,“第四就是太监。”
    李治插嘴道:“这个我知道,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世民欣慰的笑了笑,道:“至于最后,就是你自己了。”
    “我自己?”
    “朕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玉,谋士如雨,这些人朕镇得住,能镇一辈子,稚奴,你呢?要是你,你靠什么镇住他们?”
    靠文臣?自己会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
    还是要靠自己啊!
    可是,小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父亲的差距。
    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那些文臣武将等人抗衡了?
    “父皇,稚奴如果建立自己的势力不就走了”不听话,全部换了。”
    李世民大笑,道:“这个问题,朕对你大哥、四哥都说过,你大哥说,杀:你四哥说,让文臣治理,去打压武将,至于太监、外戚不给他们权力就是,唯独你说的最好,但你能做到吗?”
    小李治捂了捂自己冰冷的小脸蛋,道:“当然能,雁儿姐说她在逻些等着稚奴,稚奴有一天一定会灭了吐蕃的,那稚奴以后就建一个势力,以后大哥若是英明,稚奴就老老实实的,大哥若是胡来昏庸,稚奴就抢他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闻言干脆不批奏折了,哈哈哈大笑说“好好好,朕看着,看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你生而能言,袁天罡说你是上天注定的皇帝,朕要看看,看个清楚,去做吧。朕给你这个机会。”
    “说定了,不许反悔。”
    “君无戏言,朕倒要看看你能做出什么来。”
    那一年,公元632年,李治四岁,东突厥已灭,李世民正意气风发,文成公主初嫁了,吐蕃结亲大唐,那一年,锦衣卫初建,天下会初建。
第二十章 武家兄弟曰:娶老婆就要娶勾栏里的娘们
    武媚娘的母亲杨氏是一位安静祥和的女人,容颜依稀可见当年的丰姿,虽然半生坎坷,但较之寻常如此年龄的女人要美貌的多,套用一句俗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因为出生成分的问题,杨氏直到四十四高龄才嫁人,男人愿意娶这样年龄段的女人,很难说是因为爱,那武士瞪为商时就是一红顶商人,后来干脆弃商从政造反打天下,这样的男人注定和杨氏只有“爱”没有“情”。
    武士裴死后,杨氏以一己之力把三个如huā似玉的女儿拉扯长大,还有前夫两个仇视自己的儿子,尽管肌肤还是丰润白皙,但眉目总显得十分老态沧桑,透露出一股疲惫。
    武家算上家道中落了,尽管长子武元爽继承了周国公爵位,但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国公爷,外面的人每每看到武家门可罗雀的大宅门时,都要摇头同情的感慨一句“虎父犬子,莫过于此了”但世事变化犹如白云苍狗,谁也能想到当十四岁的武媚娘平静的对杨氏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后,这个还未长成的祸水就好像神佛保估般一夜蜕变成凤凰,飞上了高高在上的枝头,此后一路辉煌,随着李治登基称帝,也贵为大唐国母,当朝皇后娘娘呢。
    当时之人如今屡屡将昔年武媚娘陈年的话翻出来教训自家儿女子弟,抑或当作谈资引以为奇,传唱四野,可若是武媚娘就此泯然众人,怕也只是当成一句小女子狂妄之言,世事本就如此,拼搏的是名人,传唱的是庸人。
    杨氏自从进京后,就不可避免的融入了大唐的贵妇圈子里,那些恨不得天天窜门的名媛贵妇们都说杨氏有福气,没有谁不开眼的去提杨氏那中年“克夫”的旧事,昔年武士裴初死时的风言风语如今也没了,挖苦嘲讽也没了”只剩下刻意吹捧和华丽丽的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照武媚娘目前的地位和受宠程度看,这样的情形会一直延续到杨氏死的那天,算起来,杨氏确实是一个有福的女子。
    但今天的杨氏不仅很欢乐,而且很满足,脸上挂满了略显得意的矜持笑容,不仅为坐在身旁的二女武媚娘,同样也为下座立了些许微功的武元爽兄弟俩。
    武家兄弟来京前是川北利州的土霸王,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身钻石王老五生活,青楼楚馆、赌场、打猎”至于家早就当作了客栈,唯一不同于客栈的是,家不需要huā钱,仅此而已,但明面上倒也没做那有强抢民女的龌龊事,倒不是兄弟俩人品修养高人一等,而是兄弟俩心有灵犀的认为,勾栏里的娘们骚的够味,良家的尝一次就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倒也冥冥中造福了许多可能要失身在这两个禽兽手中的小白菜。
    一年前,两兄弟摇摇晃晃的从利州城的最大的销金窟晃荡回家,就看见利州城大大小小的算得上号的刺史主簿小吏们把武家堵得严严实实的,两兄弟王霸惯了,威风的冲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动了手,嚷着我妹是当今好太子妃”妹婿是太子,老子全家都是皇亲国戚,敢堵我武家的门,都他娘的不想干了。
    事后,动了手”也打了,才迷迷糊糊的听战战兢兢的利州刺史道自家妹子当了皇后,那位太子妹婿更是登基称帝,自己成名副其实的国舅爷了。
    兄弟俩早料到这一天了,但没想到幸福敲门的这么早,反应过来后”伙同着一票恶奴弹冠相庆,事情闹到这儿本算完了,但两兄弟高兴啊”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竟拉着登门庆祝的利州城大小父母官们大脚一摆,杀回妓院”将晚上劳累够了的姑娘们从床上拖了出来,高歌狂舞着,气焰嚣张的一塌糊涂。
    但最让人诟病的是,事后又将要嫖资的老鸠骂了一顿,玩了三天愣是一分钱没付,三天后收拾收拾,两兄弟带着杨氏、武顺、武丽娘绝尘而去,说要进京享福去,一时间利州城大街小巷都在唱“武家好比老虎口,元庆元爽是疯狗,勾栏窑子一声喝,老子带枪不带钞。”(自创)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忐忐忑忑的利州城大小领导也没敢上报,老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养足了精神骂了一天带一夜街后,也毫不犹豫的把这事忘了,一切好似又恢复到了往常,如果没有呈到李治案桌上那份锦衣卫密折,这事无疑就更完美了,真的忘了。
    进了长安的武家兄弟,还没有找机会去祸害长安大街小巷的水灵白菜,就被李治踢去了大唐皇家军校特地为两兄弟开的辅导班特别教育去了。
    辅导班上课的内容没人知道,只知道半年后,成功毕业了的武家兄弟依然还是那么狂妄,但不再那么惹人讨反了。依依然还是喜欢逛青楼,但记得付钱了:依然还是喜欢赌博耍赖出老千,但被抓后更有霸气了,不再提老子妹妹妹夫是谁,都是两兄弟自己扛;也还偶尔继续调戏长安街头的小白菜们,但只动嘴不动手了。
    两兄弟还是人渣一个,但已经是一个有底线的好人渣,不知何时两兄弟在外嚣张满身伤回来时,口上总不忘说:该打就打,该杀就杀,人死卵朝天,你玩不死我,我一定玩死你。
    于是讲规矩的两兄弟,却比不讲规矩前名气更大了,长安人人都知道:皇后娘娘娘家的两个哥哥是个敢打敢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