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71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71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淡淡然一笑,李治也没有再说什么,前世的时候,那些哈韩族们,如果到了这个时代,见到如此场景,不知道他们那颗“中体韩心”,还能不能坚挺起来。
    “小姐,这是极品的大光(缅甸)玉,光洁明亮,颜色既鲜亮又平和,精华内蕴其中,被长安很多贵公子、大家闺秀中爱玉、佩玉的人所钟爱,您手上的这枚吊坠,是我们‘周大福’,龙渊一年推出来的新产品,是有名设计师倾情打造,‘绿野之心’,全大唐限量版,只此一枚。而且请您安心,我‘周大福’珠宝店,是大唐最有名的珠宝店,信誉保证,童叟无欺,每一件珠宝首饰我们都会发相应的鉴定文书,假一罚十,切切不会有丝毫作假在里面。”
    说话的是一个近乎憨态可掬的中年胖子,一脸笑意,极具亲和力,滔滔不绝,但却丝毫不会让人厌烦,眼光更是毒辣,一眼就看出上官青衣女扮男装,当然像这样的大户人家女扮男装前来选购首饰,这个胖老板也实在见过大多了。
    没办法,上官青衣男扮女装,实在是太俊俏了点,腰若柳,脸似莲,皮肤晶莹剔透,胸前鼓鼓的,实在没有得到男扮女装的精髓,当然这也只是大家女子通常走的一个过场。
    心中一喜,上官青衣仔细打量手中的“心”型的吊坠,玉上晶莹剔透,青翠欲滴,入手温润无比,越看心中越喜。
    好男人,就要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看上官青衣毫不掩饰的喜意,李治自然知道打动佳人之心的时候到了,不要意味思想觉悟高的女人,对外物就看的很淡,相反,这些人看的不仅不淡,而且还很重,只不过,她们看的东西和她们的才学是成正比的。
    正如一个乡村女孩可能会为一千块的牛仔裤而惊叹,但一国公主却不会为数十万的一次性晚礼服而动容。
    从怀里的内兜中,掏出一枚紫漆色的玉玦,在胖掌柜面前晃了晃,笑道:“这枚‘绿野之心’,我们买下了。”
    刚才还笑容可掬的胖老板,再看到紫色玉玦时,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眉头也沉了下来,上前小心接过玉玦,仔细看了数遍,才躬身将玉玦递还回去,恭声道:“阁下持有我们天下商会最高等级的玉玦,是我们天下会的七级会员,能够为您服务,是小店莫大的荣幸。”
    “快去将玉玦包好,送给这位小姐。”转过头,胖掌柜低声对一旁精干的伙计低声叱道。
    向李治们鞠了一下躬,伙计赶紧忙活了去。
    嘴角隐现一丝笑意,上官青衣只是淡淡的撇了李治一眼,也没有拒绝。
    “来来来,让我给你亲自戴上。”
    机灵的伙计,马上把快要封进盒中的吊坠,恭敬的用锦缎包裹着递给李治,点了点头,李治移到上官青衣身后,轻轻的给上官青衣带上。
    这种场景十分经典,本来无所事事的萧大小姐,眼前一亮,也露出渴望之态,至于金喜善,不置可否的转头侧了过去。
    一丝红晕爬上脸颊,感受着胸前吊坠的重量,轻轻抚上去,抿了抿嘴唇,上官青衣露出一丝笑容,内敛、自得、欢喜而又冷傲。
    “不行,我也要,我也要,九哥,你要像给青衣姐那样,给我也戴上。”
    小丫头羡慕的挤了上来,连嘴角的芝麻粒都没来的及擦,眼巴巴的瞅着李治,楚楚可怜,眼角水汪汪,似乎李治不答应的话,就要水漫金山了。
    看着小丫头撅起的嘴,不仅李治、上官青衣笑了,就是从头到尾板着脸的金喜善也嘴角抽搐了几下,那些后面跟着的大内侍卫,或低下头或眼望天花板,身子抖个不停。
    最后的情况是,萧淑然、金喜善一人选了一件,就连身后的十几名侍卫也是各自得了一件,虽远远比不上上官青衣手中的货色,但对于普通的三口人家来说,足够十几年的花销了。
    一掷千金,富可敌国,呜呼哀哉,谁敢比我更有钱啊?
    ※※※※※※※※可爱的分界线※※※※※※※※
    一更,晚了,请原谅,第二更马上送上。
第十一章 热闹的大唐天下
    夜晚的松鹤楼,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期间更是传来一阵阵热闹的嬉闹声。
    也没有去包个雅间,直接就在二楼的大厅上寻了几个桌子,点上几碟精致的小菜,当然对于归海一刀一流的,酱牛肉、红烧肥鸡无疑更符合那群肌肉男的口味。
    “你们听说了吗,今天早晨朝会上新皇颁布的那个‘五年计划’吗?”
    “自然是知道的,才一天,如今整个长安都传遍了,我听说孔老夫子都被陛下给气昏过去了。”
    “那老头,脾气僵的跟野驴一样,之乎者也的厉害,听说到他家当家奴都要识得两个字,哼哼,规矩比皇帝老儿还大。”
    “不过,听说今天晚上就会有那个报纸出来,你看,周围这么多人,都在等这个呢,看看到底是嘛玩意啊。”
    “是的哦,是的哦。来来,喝。”
    抿了一口西域传过来的原汁葡萄酒,夹了一块水煮羊肉,美美的就是那么一口,眼角眯着,也不知道对于这些人议论,到底是个什么表态,帝心难测,不是一句玩笑话,至少上官青衣此时就猜不透,金喜善是难得猜,小丫头是根本不想去猜。
    “来了,来了,大唐第一份报纸开始售卖了,就在街头,几百位衙门的衙役,都在吆喝呢。”一个小斯模样的蓝衣小书童,还没有上楼,稚嫩的喊声就传了过来了。
    这一声喊叫,吸引了正在吹牛打屁的看客们的注意,待小童的身影出现在楼上的时候,众人的眼光同时汇聚在这个瘦削的身影上,然后就被小童高高举起,不断挥舞的所谓报纸吸引住了。
    “嗯,让本少爷来看看,这报纸是为何物?”
    大模大样的一把从小书童手里夺过报纸,一连油头粉面相的年轻人,得意的摇了摇头,打眼看起了这份很可能是大唐的第一份报纸。
    旁边的客人们,都是直直的瞅着这个年青人,一脸的好奇。
    “乖乖,不得了,不得了啊,这天下要变天了,变天了啊。”
    年轻人一脸的呆滞,又仔细仔细的看了看手中的报纸,看到青年如此,周围其他心中更是痒痒的,就在此时,其他贵公子身边的小童也带着报纸上来了,众人也终于可以一睹为快了。
    喧闹的酒楼,一时间安静下来,直到许久,“轰”的一下,全部炸开了。
    “天变了,天变了,军政分离、大唐皇家军校,还有到了辽东,不管什么人,都有五十亩土地,还发给你耕田的牛马器具,这真的假的。”
    “不仅是这样,还可以从官府免费申请一年的战俘去耕作,天啊,还有这种好事。”
    “真没想到,辽东竟如此富有,那个黑土地听说种粮食能够疯长,一亩地能够收六石左右,我们老家最肥的田也才五石到顶了,了不得,了不得。”
    “京城居然缺了这么多官员啊,报纸上说都会从那个什么天下党出,这天下党,从没有听说过啊,是干什么的啊?”
    “哈哈哈,天子门生,天子门生啊,走走走,回去跟爹说,本少爷要报那个劳什子的皇家军校,哈哈,也弄个天子门生当当,大小以后也是个将军啊。”
    李治冷眼的看着百样人面对自己计划的反应,哼哼,凡事都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等不知不觉间,再回头时,已是换了天地。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军校也好,报纸也罢,都是为了自己下面的动作服务。
    大小也是个将军?
    又是一个世家子弟,世家要有,但也不能无所限制,是该将科举提上案头了。
    “青衣,看来今夜京城很多人,睡不着啊,想必明天早上会更精彩吧。”重重的放下手中的酒杯,李治玩味的道。
    上官青衣不答,垂头沉吟了一会儿,只是抬头看向李治,不语。
    ※※※※※※※※可爱的分界线※※※※※※※※
    龙渊元年十月九日,借着第一次大朝会,李治行雷霆手段,赢得文武百官支持,一锤定音。
    筹建了第一个“大唐五年计划”,当天晚上,早就准备好的报纸,在整个长安满天飞,长安夜无眠。
    从头到尾,这一场规划改革,李治就得到朝中大臣们的一力支持,除了少部分不合作分子,被李治踢回家面壁思过,体悟君心去了。
    可以说,自从李治的第一次朝会后,挑起了这么一场大风暴,李治这个才登基不到三天的新皇,就被推到了浪尖上。
    好也好,坏也罢,一时间,天下谁人不识君。
    于是,长安城在李泰谋反之夜死去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不到数日,他们的职位就被大量无端冒出来的、或者本来官职很低的官员所取代,而这些官员无一另外,胸前都带着象征天下党的党徽,一个印着李治大头像的金玉圆牌。
    而天下各个道的领兵总管,在得到圣旨的时候,同样得到他们身后家族以及上司、朋友的信件,纷纷开始交接手上的政务,大批的天下党党员开始进入整个天下的政务系统中。
    而有心人会发现,这些突兀出现的天下党党员们,有一些人竟是一些商铺掌柜,甚至一些打杂的,不一而同,相同的是,这些人都是天下党党员,而且这些人上任后,能力都是罡罡滴。
    而遍布天下的武将们,此时也在往长安分批次的日夜兼程的赶路,参加第一届大唐皇家军校的招生,天子门生,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更何况,日后升官啥的,可必须得在军校中进修。
    一时间,短短十来日,不仅是长安城,整个天下快马能及的地方,上下内外都处在这一片风潮中。
    但就在十日之后,一则消息,突兀的出现在长安的各处,张贴出了告示。
    满篇看下来的意思就是:辽东半岛第一批五十万战俘已到关中,凡持有大唐军籍的成年男子都享有一个奴隶,先到先得。
    另外就是关于对奴隶致残致死的赔偿问题,以及奴隶的使用和待遇问题。
    劳役满十年者,将脱去奴隶身份,成为大唐子民,但不包括子孙后代。
    整个大唐都沸腾了,尤其是那些家里从军的,更是喜上眉梢,同时报纸上也开始介绍起辽东的富庶了。
    而大批的工匠和首批抵达长安的战俘,也开始在长安城外的龙首原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运动,大唐皇家军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的落成
    而这个时候的李治,却带上一干纨绔子弟,跑去玩去了,或者说是进行科学研究去了
    ※※※※※※※※可爱的分界线※※※※※※※※
    这一章,感觉情节进展的有点快,不过,下一章,会放缓的,开始正式进入休养生息,发展大唐的乐趣中,李治有段时间将做一个谐星皇帝。
第十二章 皇家的女儿不值钱
    话说李治来到大唐,发明了牙刷,让大唐百姓们牙齿更洁白了,笑容更健康,但居然忘记发明蜂窝煤,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给大唐人民送温暖的事,李治居然给忘了。
    现在想想,李治依稀记得,当初自己似乎有过这个想法,但后来忙于泡武媚娘,给忘了,再后来就一直没想起,没办法,剽窃的东西太多了。
    直到如今要辽东大开发才想起,蜂窝煤不能少,蜂窝煤的炉子更是不能少啊
    遥想前世的光荣岁月,平常人家中烧蜂窝煤的炉子那都是花样百出,移动的,单眼的,居然还有有三只眼的。
    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了,所以李治找人就是想让他帮忙做炉胆,做模具,这可是关键,模具决定煤球。
    当李治带着一干纨绔杀到王铁匠家时,王铁匠已经将模具加固好了。
    顺便介绍一下这个王铁匠,王铁匠是个伤残的老行伍,祖传一门打铁的手艺,远近闻名,但奈何年轻人建功立业之心不死,投“锤”从戎,后来退伍回来,安安心心做起了祖传的买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长安的打铁界闯出了莫大的名头。
    “王家铁铺不出,谁与争锋”
    所以当需要铁匠的时候,归海一刀第一时间向李治推荐了这家铁铺,不过据李治所知,这家铁铺其实是归海一刀大姨妈的二叔父的小舅子的七姐姐的三姑父开的,朝中有人好做事啊,做牛的商人是什么?官商,这王铁匠此刻直接体验了一把皇商的待遇。
    其实在李治的前世,很多人家早已经和蜂窝煤说拜拜了,天然气、液化气甚至无污染的电磁炉成为了万千家庭的首选,但还是有很多人依旧喜欢用蜂窝煤炉,尤其是大排档,缺了大功率的炉子,那烧出来的菜都好似缺了一股韵味。
    前世的时候,李治最喜欢平常里和三五同学到一大排档,搬来上两箱子燕京啤酒,灌上一大口,看着门前“呼呼”声窜起的火焰,师傅大汗淋漓的炒着菜,不时的还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额头上的汉,这时候嘴上要是再能裹上一口猪头肉,听着同学扯扯学校里哪个MM穿丝袜最诱人,火势哪朵野花被人采了,现在想来,这简直就是莫大的享受。
    自由、轻松,少年不知愁滋味,尽情的享受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大概就是如此吧!
    这煤炉的壳话说是要用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有妹的铁皮桶啊?
    勉强李治只好让王铁匠帮忙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竹筒。
    至于蜂窝煤,那就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李治也不清楚,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就这点基础知识,还是因为李治前世的家附近有煤场才了解的。
    至于比例,算了吧,不明白,不过总能实验,今天王大铁匠,一早就通过宫中侍卫上秉,煤球、模具都已完成,他很是期待我这位首长能够亲自莅临指导工作。
    失败是要人分担的,成功也是需要人分享的,为了突出自己在大唐发明界的贡献,和为世界人民送温暖的雄心壮志,接到人家王大铁匠的报喜,李治就撺掇一干纨绔屁颠屁颠的骑着马提溜了过来。
    李敬业一脸惊奇地看着王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