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90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90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后世,金喜善现在也就一高中生的年纪,坐上女王也不久,却在短短时间,新罗就被大唐亡国了,自己也身不由己的被那坏人掠来了大唐,做那劳什子的德妃。
    独在异乡为异客,心中的思乡之情,和那对新罗历代先王个愧疚之情,以及对新罗百姓的担心,这种种复杂的心绪,又能对何人诉说,期间都快逼得她奔溃了,更如何谈得上高兴。
    如今听了武媚娘的煌煌之言,心中无力之感更甚,武媚娘话中所表达的潜台词让金喜善感觉备受羞辱,尤其她曾经还是一国之君。
    好吧,你大唐把新罗灭了,如今却要我一个弱女子,曾经的新罗女王,为了那些亡国奴,打起精神,以后好好的陪灭自己国家的仇人。
    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不仅要让他感到精神愉悦,在床上更要尽显浑身解数,让他满意,尽情的享受自己的肉。体,想着万般花样取悦仇人,因为一切都要为了自己曾经的子民,这话说的,太欺负人了。
    但金喜善不敢反驳,自己的地位不允许自己得罪这个皇后娘娘,脑中回想着武媚娘话中的深意,金喜善却是情不自禁的心中叹出一口长气,苦啊,但是,这皇后娘娘的话尽管不好听,但所说的也对,新罗亡了,我金胜曼也不再是新罗女王了,不是了,怀揣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金喜善起身,跪倒在身下的软垫中,正色道。
    “娘娘所言,喜善自此之后谨记在心,日后必做一个合格的大唐德妃娘娘,伺候陛下,为天家开枝散叶,但喜善还请娘娘,能在陛下面前为新罗亡国百姓们求个情,不要让他们永不翻身,世世代代为奴为婢,这是喜善最后尽一次女王之责,从今以后,世间再没有新罗女王金胜曼,只剩下只剩下大唐德妃娘娘--金喜善,望姐姐答允!”
    看着跪倒的金喜善,武媚娘眼中的厉色化作一汪柔和的清水,秋波荡漾,大是满意金喜善的觉悟,或者说破罐子破摔。
    亲自起身虚扶,欣慰的笑道:“你既已同淑然、青衣一般喊我一声姐姐,那么以后就是姐妹,本宫也会一视同仁,断不会有另眼看待之意。至于你新罗百姓,呵呵”武媚娘突然掩嘴失笑起来,花枝乱颤,三女有点不解,这,神妈情况。
    笑了一阵,武媚娘才老神在在的调笑道“我们那陛下,憋了十几年,也练了十几年的童子功,如今啊,是饥渴的如同一匹饿狼,到时候你可要努力逢迎,只要得了陛下的心意,想必你新罗那些亡国之民们,陛下也不会苛待太甚,未必不会得一个好结果,只是到时却要苦了你自己,不堪雨露恩泽啊。”
    “啊!”
    武媚娘这一番话,不仅金喜善双颊红晕初生,一旁的萧淑然更是尖叫了出声,那上官青衣手却也是心尖子一颤,洒出不少茶汤出来。
    “武姐姐”
    萧淑然大发娇嗔,只是不依的凑近,晃着武媚娘的手臂,可爱无比。
    那股娇憨惹得金喜善也跟着笑了起来,气氛一片和谐。
    就在这时,画舫外突然传来武媚娘随身宫女秀娥的秉报声,武媚娘侧耳一听,脸上先是一惊,随后大喜过望,对着画舫外撑船的太监惊喜的喊道:“快快,停船靠岸,本宫要去见我家娘亲还有大姐、三妹。”
    一旁的萧淑然此时心中也是颇为高兴,暗道:“嘿嘿,碧娘那个臭丫头来了,看来本小姐今后的日子不会寂寞了呢。”
    ※※※※※※※※可爱的分界线※※※※※※※※
    “母亲、大姐、三妹,媚娘想死你们了。”
    远远看到心中无比熟悉的身影,武媚娘心中猛地涌起一股难言的襦慕之情,灵感爆发的来了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不顾皇后礼仪,快步的跑过去猛地扑入了母亲杨氏的怀里。
    “二姐,碧娘也好想你啊,啊,我也要抱抱。”
    看着武媚娘扑入杨氏的怀里,武碧娘尖叫一声,猛地从背后抱着二姐武媚娘,三人一时间抱作一团,场面很温馨很感人。
    看的远处跟来的金喜善一行人,不仅心中都是羡慕起来。
    “一段时间没见,二妹如今出落的越发动人了,也越来越有皇后娘娘的凤仪了。”
    看到武媚娘,武丽娘心头也是高兴之极,但一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她,却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赞一句,但心中的祝福却透着温柔的目光,分毫毕现的传达给武媚娘。
    “大姐!”
    武媚娘咬着嘴唇,看着打小时候就温柔若水的大姐,相比杨氏,有时候大姐更像一个母亲,在以前总是照顾着自己和三妹。
    “好好好啊,我儿如今已是大唐皇后娘娘了,为娘心里高兴啊,你爹爹若泉下有知,也足可聊以自慰了。”
    杨氏一边低下头带着一点伤感的摇了摇头,一边带着满脸欣慰的笑意,擦着眼角情不能禁流出的浑浊泪水。
    武媚娘见了,赶忙用雪白的貂皮裘衣轻轻给母亲擦拭起来,只是没接杨氏的话。
    “喂,死丫头,还记得我吗?”萧淑然背负着手,突然凑到在后面抱着武媚娘的武碧娘身后,机灵精怪的瞪大着眼睛问道。
    武碧娘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骄傲的用眼角撇了身旁的萧淑然一眼,又昂着脖子转过头去,一副冷傲决然道:“你?你是谁啊,本小姐可不认识你。”
    萧淑然一怔,随后促狭的笑了笑,背着手直起了身子,迈着八字步,还特地大量了一下小丫头独特的马尾辫,心中了然,面上却状似无人的自语道:“唉,不知谁小时候睡觉的时候滚床底了,又不知谁小时候被我家的大黄狗吓得尿了裤子,在大街上见到卖糖葫芦的就走不动路了,人家糖葫芦卖完了,买不到了,竟然趴在地上就哭‘我不依啊,碧娘不依,碧娘要糖葫芦’。”萧淑然学的小孩子的哭声,挑衅的瞪了武碧娘一眼。
    “你你你别说了。”武碧娘终于在萧淑然一连串揭短下,忍不住跳脚的恼怒了起来。
    “你不是说,不认识我嘛,天下又不止一个武碧娘,我说的是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跟你有什么关系。”萧淑然高手寂寞的拿跷起来,抱着胸,很是得意的昂头侧目俯视武碧娘。
    能不跳出来嘛,再不跳出来,丑事都被你说光了,要是传到九哥哥耳中,指不定他就不要碧娘做妃子了。
    心中,武碧娘眼珠子一转,也学着萧淑然抱起了胸,悠悠然的道:“那不知谁小时候偷偷的在家看《黄帝内经》,被人发现了,还恐吓人家,生怕别人知道呢。”
    “你你胡说,我才没有看呢。”
    感受武媚娘、上官青衣、金喜善、武丽娘突然汇聚过来的惊讶疑惑的目光,萧淑然急了。
    就连杨氏也是捂着嘴,带着点不可思议,打量着这个自家小女儿当年曾经说的在长安最要好的朋友,呵呵,果然是能和碧娘玩在一起的女娃,那么小就偷偷看起了《黄帝内经》,想到这儿,杨氏眼中的笑意更甚。
    “你你胡说,我没看,那是稚奴哥哥的,他说那《黄帝内经》是旷世经典,道家秘藏,学了之后能够腿也不酸,腰也不痛,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能帮助骨骼成长,我我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还给他了,你们要相信我,那真的不是我的书。”
    萧淑然很委屈,当年自己是被骗了才看那种淫书,真不是有意的。
    后来那本书也确实还给了李治,当然,在没人知道的时候,萧淑然又偷偷的买了一本,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这是自己一个人的秘密,不能说的秘密,如今就更不可能告诉武碧娘这个臭丫头了,所以,萧淑然很干脆的痛快淋漓的把李治给出卖了。
    听萧淑然这么一说,众女都有点呆,果不其然啊,这才是真正的陛下啊,从小就那么
    咳嗽了两声,武媚娘打断了武碧娘和萧淑然的揭短,要不然两人还不知道捅出多少秘闻,这东西私下里跟自己说说可以,但现在自家夫君的丈母娘在场呢。
    杨氏也笑了,只不过笑的实在有点勉强,那时记得陛下好像才十岁多一点吧,还还真是天赋异禀,不同于常人啊。
    “呃没想到陛下幼时竟是如此爱好读书学习了,着实可敬,可敬啊,呵呵呵”
    “嘶!”
    好冷,众女没想到杨氏竟会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超冷的笑话,一时间,场面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当然,李治此时可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丈母娘心中已经和一个活流氓等同了,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的,反正你家女儿也逃不出自己的兜裆裤之下了。
    况且此时的李治很是开心,要问多开心,嗯,就是很开心。
    ※※※※※※※※可爱的分界线※※※※※※※※
    《皇帝内经》大家看过吗,故老相传,经典的姿势啊,小妖最喜欢“虎步”了,你们呢,嘿嘿嘿淫笑中
第三十六章 如此进贡,薛延陀要和亲
    这是一年的最后几天,太极殿上正在进行龙渊元年最后一次大朝会,长安城文武百官,算得上名号全提溜过来了,但此刻太极殿上的气氛却着实有点诡异。
    坐在龙椅上,李治看着御阶下跪着的那些来自天下各道的三十多位行军大总管,脸上挂着自认为最亲切的灿烂笑容,一双修目都眯起了一条线,看不见以往犀利的瞳子,此时的李治,无论从哪副角度看,都极有后世国家领导人视察基层的和善模样,单凭着这副慈眉善目的笑容,若去经商,肯定能卖了一票人。
    这些行军大总管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但似乎换了性取向,彼此间拥有心灵感应般,一股脑全涌到了太极殿,齐齐的给李治来贺新年了。
    其中很多人,进京已经有数日,却到这时联合来请安,如今看的御阶下跪得黑麻麻一片一身甲胄的行军大总管们,很具压迫力啊,倒是颇让小李同学受宠若惊。
    虽然已经早早递了述职报告,但这些行军大总管们,还是一个个向李治报告了各道布防和兵士训练,以及军政分离的状况。
    每听一个,李治就频频点头,待见到虢国公张士贵之时,李治首次打断,笑道:“虢国公啊,说起来朕十年前下江南游玩,和老国公一见如故,后来更是有幸和老国公平僚人叛乱,如今想来却是还如梦一场啊,那时,老国公朕杀了第一个人,还是老国公教会了朕这战阵之上,不是你生就是我亡的残酷,老国公算是朕半个老师了。”
    李治这一番话如果是私下里说,张士贵固然荣幸,但对这样征战一生的老爷子来说,仅此而已,但此时当着文武百官,天下各个封疆大吏,认他为半个老师,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以张士贵的曾经沧海,也依然感到受宠若惊。
    赶忙抱拳恭声道:“陛下如此夸赞老臣,老臣实不敢当,这实乃为臣者的本份。”
    “唉”李治一脸笑意的皱着眉打断道:“老国公不必如此自谦,就说前些时候,大军远征辽东,老国公在绛州招兵,竭尽所能维持大唐远征军后勤不断,功不可没啊。你是父皇身边的诸葛武侯,如今父皇崩,你不替朕分忧,还让朕去指望谁呢?”
    李治最后一句话,轻飘飘的脱口而出,而殿下百官,那些心思灵活的一干老国公们,却全都因此心中一紧,知道肉戏来了,陛下这是在指桑骂槐,借东家说西家呢。
    大唐年间可没有什么罗贯中,更不可能有《三国演义》,虽然李治曾经想过再做一次文学大盗,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除了第一章那首明朝杨慎的开头“滚滚长江东逝水”之外,就只记得“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后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情节,实在无从写起,但这并不妨碍李治了解三国,嗯,真正的史诗三国。
    和这个时代所有世家子弟了解三国一样,孔颖达也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入手教李治三国的,而作为正史,《三国志》中的诸葛武侯可没有演义中算无遗策的光环,除了那篇显耀于世的”隆中对“,后半篇陈寿毫不遮掩的指出了诸葛武侯的很多缺点。
    例如军事才能低下,不懂得把握战机跟战术,六出祁山,却是无功而返,空耗蜀国的国力,完全不懂打仗精髓,面对大将魏延提出的奇袭计划,也是丝毫不曾理睬。
    还有攻坚能力低下,二伐陈仓已经是一大败笔了;四伐,五伐,更是败笔中的败笔,被司马懿包了圆子,所幸逃跑的功夫还算合格,溜了出来,最终却是毫无作为。
    期间用人不明,为正军心,同时也为了隐藏过错,挥泪斩马谡,连自己属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都调解不当,最后从儒家的仁义观点,揭露了诸葛亮擒孟获,侵暴南中,掠夺南中作为北伐军资。
    就连死后都不安分,遗祸徒弟姜维,为蜀汉灭亡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之一。名声不仅没有后世那么逆天,反而隐隐间竟有佞臣之相,“多智近乎妖”,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李治这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明显与之无关。
    前世李治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薛仁贵》,是根据民间传奇话本改编,里面的张士贵实实在在是一个妒贤嫉能的反派奸臣,就连大唐开国名将江夏王李道宗都成了一个阴险分子,但这一世,李治却不得不为这个老国公正名。
    这张士贵,原名唐忽,和李家这样的混血家族不同,这张士贵可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子弟,和薛仁贵算是半个同乡,同属山西人,而且颇有相似之处,同样是小张飞箭,箭无虚发。
    隋末天下大乱,本来就不怎么安分的张士贵立马竖杆子,反了,后来眼光不错,主动归顺李家。
    在李家统一天下和边境扩张征战中,当真是立下汗马功劳,靠着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建国后,被封为虢国公。
    他那女婿何宗宪,李治见过,历史上的确冒领过薛仁贵之功,对那张士贵却是不知晓,结果被很欣赏薛仁贵的李治家老头,给连降三级,随军以看后效,当然因为李治的蝴蝶翅膀,这一世张士贵没有参加征聊战役,自然没有受到其女婿的处分,仍然是大唐享誉天下的老国公之一,地位尊崇,战功累累。
    所以,李治这么一提诸葛武侯,肯定不是说他能力不行,那只有诸葛武侯最大的人生争议了,刘备死后,蜀国权相,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