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八十年代农妇 >

第11章

重生八十年代农妇-第11章

小说: 重生八十年代农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芸笑道:“这位同志,咱这菜市场都是有人管的,谁敢诓人。你尝尝看,要是喜欢就称点回去给家里人加个菜。”
男人半信半疑的在盘子里捏起一小刁肉,放在嘴里嚼了嚼。脸上露出微微的惊讶,果然比自己之前吃的卤肉味道好多了,满嘴的肉香味。
吞了下去,他往那肉上看了一眼,颜色也好看,“你这怎么卖的?”
“一块六一斤。”她事先也打听过了,城里的新鲜肉是一块一斤,卤肉卖到一块八了。自己这卤肉味道好,颜色正,卖一块六是很好卖的。
男人显然也对这个价格很满意,点了点头,“来三斤肉。”
一下子卖出去三斤卤肉,秦大周夫妇都很高兴,忙切了肉,打了称。帮人把卤肉装进了篮子里,高高兴兴的送走了第一个顾客。
李梅笑道:“小芸,还是你有法子呢。”
刘芸道:“也怪我准备不充分,咱明天竖个招牌,准比今天好。”广告效应还是很重要的。
做生意有一就有二,第一个开门红之后,后面的生意也慢慢来了。晚上家里都想添个菜,这卤肉味道好,也方便,价格也合算,一人称一点的,三十斤肉很快就卖完了。三人收拾摊子的时候还有人闻讯过来问,被告知已经卖完了明天一早还来卖后,就有些失落的走了。嘴里还说着,“明天得赶早了。”
三人离开菜市场的时候,晚市还没有结束。李梅看着空空的篮子,脸上一脸的喜色。“大周,咱这才一会子功夫就卖了这么多出去了,明天那五十斤卤肉不是不够卖吗?”
“大嫂说的对,早市人比这还多。”事先大家也没有想到这生意这么好,所以也没有准备多少。
秦大周开口了,“这样,明天我帮着小芸把肉送到这里来,再和你大嫂回去卤肉去。正好还要在菜市场来买生猪肉。”
“嗯,我一个人能行。”刘芸点头赞成。经过今天这事,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上辈子她做生意是跟着朋友做,生意也是一下子就几百万的大生意,所以模式和这种小摊子生意差别很大。现在来做这生意,她就有些欠缺考虑了,她必须要再好好的计划一下后面的经营模式了。
晚上回去后,王琳显得很高兴,她第一次来城里,交了新朋友,还去了很热闹的地方玩了,而且睡的房子也比家里亮堂。
“妈妈,我们可以一直在这里吗?”
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里面心里有些酸,是她没用,没让女儿过好日子。
秦大周拿着毛巾帮王琳洗了脸,“琳琳,咱们以后一直待在这里,你喜欢吗?”
“嗯,喜欢 。”王琳重重的点了头。
看着孩子满脸的笑容,两个大人也笑了起来。来了这城里之后,他们也真的不想再回去了,要更加努力的赚钱,在这里扎根。
另外一间房里,刘芸则躺在床上想着事情。她上辈子是过的比较顺的,所以这辈子看到这满是机遇的年代,就有些急于求成了。她知道这个年代里,很多冒险家都发财了,后世的企业大亨都是这个时候的草根出生。她比别人知道的更多,对成功也有了更大的渴望。但是目前看来,她到底是心急了些。货源、成本、产品、销售,这些她都要考虑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梅就起床煮卤水,秦大周就和刘芸一起去了菜市场。帮着刘芸摆好了摊子,秦大周就去买生肉了。他之前收购过猪肉,对于价格还是很了解的。菜市场里面单买是一块钱一斤,他一下子拿一百斤,跟摊主讲了个好价钱,九毛钱一斤。
挑着肉出菜市场门的时候,刘芸的摊子上已经围了很多人了。
“小芸,我先回去了。”
刘芸抬头看了一眼,“行,大哥你回去吧,我这边忙得过来。”然后继续低下头称肉收钱。
看着这生意这么好,秦大周也着急了,赶紧着挑着肉就走了,看这样子,这五十斤肉可不够今天卖的,要赶早把肉做出来,下午赶晚市。
秦大周预测的没错,五十斤肉卖的很快,上午的时候,刘芸就拿着托盘回来了。
新做的卤肉还在坛子里卤着,一阵阵香味从屋子里传出来。
李梅正在把已经出了坛子的一部分卤肉搬出来晾着。见到刘芸回来,还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卖完了?”
“嗯。”刘芸把托盘放在厨房的案上。然后帮着搅动坛子里的肉。“大哥,这肉是多少钱一斤?”
“九毛。”秦大周有些肉疼,在村里收的肉可是六毛呢,这一下子就是三十块钱啊。
“这样不成,大哥,咱一天至少能卖出一百斤肉,一个月下来,这可是多了几百块钱的成本了。”
“是啊。”李梅也觉得舍不得。
秦大周有些着急,“那咋办,咱这一时半会的也找不着便宜的地儿啊。”
刘芸转身对着秦大周夫妻道:“我想明天把这肉卖完后,咱先不急着买肉。先停业半天,咱找好了货源,省下的钱可比这赚的钱多了。”
夫妻两一想,觉得刘芸这想法是这个理。
一百斤肉,下午的时候就卖出去了五十多斤了,第二天早上三人一起去支了摊子,早市结束前,肉都卖完了。
把东西送回了家里,李梅留在家里看孩子,秦大周和刘芸一起去找生猪货源。按照隔壁邻居家指的路,离这里不远就有村子,应该会有农民养猪。
为了节省时间,两人也不节省那几毛钱了,叫了个人力三轮车就往村里去了。
村子靠近城里,环境比刘芸老家那边好很多。村里已经有好些人家盖了砖瓦房了,不过环境再好,村民们也会养些家禽家畜。
两人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终于看中了一家人养的三头肥猪。
喂猪的是个六十多岁的大妈,人很瘦,听到两人是来收猪的,忙往屋里喊了声,“老头子,有人来收咱家肥猪了。”
门里走出来一个看起来很健壮的大叔,六十多岁的样子。他的左手的袖子是空的。
他的眼睛很锐利,让刘芸感觉到很熟悉。
“你们看起来很眼生。”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着两人。
秦大周是男人,自然先开口了,“这位叔,咱是在城里菜市场卖菜的,想买你们家的猪。”
听到是城里菜市场的,大叔的眼里的锋利才退去了一些。指着猪栏里的大肥猪道:“这三头,你们看上哪一头了?先说话,少于七毛钱我不卖。”
旁边的大妈忙扯了扯那大叔,小声道“哎,老头子,上次就是这价钱,人家过年前都不买了,现在咱把这猪卖了,才好买小猪仔回来啊。”
那大叔怒了,“你个女人懂什么,上次那人明显是坑咱们,咱这好的肥猪,干啥要贱卖。
七毛钱的价格,在这个位置来说确实不贵。而且看着几头猪都很肥,少说也有两百多斤了。“咱们要是三头都要,叔能给咱便宜点不?”刘芸说话了。
“老头子,三头都要啊。”大妈激动了。扯了扯自己男人,“哎,咱要不……”
那大叔似乎也心动了,不过明显他更加坚定,“六毛八,再低绝对不能卖了。咱这猪肉吃的可比咱人吃的还好,我也没有坑你们,这一开始开的就是最实在的价格了。
这价格已经很不错了,秦大周看了眼刘芸,见刘芸点了点头,才开口道:“成,咱今天先拿一头猪的钱,后面的两头分开拿,两天来一次。”
“那咱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要来?”大妈也精明了一次。
刘芸笑道:“那咱们先付两头猪定金十块钱,要是不来,这钱就归您了。要是来了,你们把猪卖了,可要多给咱十块钱的。”
“成,这法子好。你们放心,我杨卫国可是这村里最守信用的人了,不会贪你们这钱的。”
大妈也跟着道:“就是我家老头子当年可是打过小鬼子的,这条手就贡献给了人民。”
“你瞎嚷嚷什么,咱这不是贡献,这是自愿的。”
秦大周和刘芸这才知道,原来眼前的这位大叔竟然是位老红、军。难怪刚刚看到他的眼神很熟悉,原来是和秦战国一样,都是军人的眼神。

、第十九章

买生猪都能遇到退伍的老红、军,刘芸觉得自己这运气可真好。她以前就很敬佩这些老一代的军人,他们为国家流血牺牲,没有了战斗的能力后,为了不给组织增加负担,自己回了乡下种地。
而眼前的这位大叔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种田种地,在老家过上日子了。
刘芸付了钱,又想到这杀猪是项技术活,秦大周一个人可搞不定。杨卫国一听,立马给了个建议,“咱村里就有好把式。不过他们得收五块钱的辛苦费。”
“成,杨叔,那咱借你们家这个地儿用用,您看该咋收费就咋收,成不?”
“我像是那种见钱眼开的吗?咱该咋算就咋算,我不贪你们的。在咱这买了生猪,这地儿也给你用,到时候你们给扯一两肥肉给咱抵柴火钱。”
“好叻,那就这么着。”刘芸很爽快的应了。和这么爽快不耍心眼的人打交道,就是让人舒坦。
有了赚钱的活,那杀猪的也来的挺快的,连工具都带上了。虎背熊腰的,一看就是个好把式。
杨婶见不得自己养了一年的猪被宰,躲在厨房里去烧水了。
那人手脚也利索,在秦大周和杨为国的帮助下,几下子就给解决了。把肉和内脏啥子的分清楚后,抹了脸上豆大的汗珠。
“咋样,两位还满意不?”
这肉的分的很好,猪脊肉,猪肚肉都分的很清楚。刘芸笑道:“挺好的,过几天可还要麻烦两次呢。”
然后递过去五块钱。
那人接了钱,高兴道:“那有啥,咱就是干这行的,有活计是好事。”
话虽这么说,刘芸还是给他割了一斤肉,回去给他做辛苦费。给人甜头,人家才会更加尽心尽力的把事情办的漂亮,这个道理刘芸还是懂的。
临走的时候,刘芸和秦大周又给杨卫国他们割两斤肉,杨卫国死活不接受,“组织上教育过我们,不能拿人民百姓一针一线。虽然我现在不能为咱组织效力了,但是这些规矩不能忘。”
刘芸打心里敬佩他了。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老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了这个货源,卤肉生意果然节省了不少钱。开始的时候秦大周对于那些多出来的猪头猪脚和猪内脏很担忧,这些东西占了好大的重量呢。不过刘芸却很高兴,说这些东西卤了之后更好吃,比猪肉还精贵。
秦大周夫妻开始还不相信,结果客人们尝了之后,都要买。这东西比猪肉少,自然不经卖。有的还提前预定下一次的货。见这东西卖的这么好,价钱也比猪肉还贵两毛,几人商定着去生猪肉摊子上采购回来加工带着卖。
随着口碑出去了,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好些地方的人还大老远的跑过来买。
杨卫国的三头猪很快就卖出去了。刘芸他们觉得要想货源稳定,就必须有个长期供货的人,就找杨卫国商量,让他帮忙收生猪,不管他多少钱收回了的,他们买的时候按照七毛钱的价格收。
因为手残疾了,本来就干活比别人慢点,现在有了这么个活计,一头猪的差价也能赚个十块钱。杨卫国自然答应了。并且保证收回来的猪够肥。
货源的问题解决了,刘芸他们这才真正的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意中了。他们卖的东西多了,摊子也不够大,而且刮风下雨的也不好办。提了几斤卤肉给了那菜市场的管理员,说了一番好话,那管理员才点头,允许他们自己搭个棚子做店面,不过以后要是他们不租了,这门面算是菜市场的。
刘芸他们自然同意了,与这利润比起来,棚子的花销真不算什么。
花了一百块钱,找了木工做了木头房子起来,刘芸学着后世的装修风格,让人把木头涂成了红褐色的颜色,还挂了个木制招牌,“百年秘制卤肉店”,又在档口两边挂了两个木制的对联。上联“百年传承秘制配方”、下联“ 今日迎来宾客满屋”。
人家也不会去打听是不是真的百年传承,这样一个牌子竖了出来,客人们还真以为是百年老店,更加觉得这档次上去了,买的人也从单一的工人家变成了各阶层的人士都有。
生意好起来了,三人忙的手忙脚乱的,小王琳也没人带着,虽然是八岁的孩子了,但是对于收钱卖东西这些事情也帮不了忙。刘芸也不忍心看着这孩子这么荒废着,就建议李梅送孩子去上学。
李梅听了这话,没吭声。
晚上回到家后,秦大周也提起了这件事情。李梅眼睛红了,“大周,可是琳琳姓王啊。”她也想送孩子去上学,可是她担心等孩子花的钱多了,大周和秦家就容不下这孩子了,到时候她可怎么办啊。
秦大周给她擦干了眼泪,看着床上睡着的孩子,笑道:“你说的啥子傻话,琳琳喊我一声爸爸,就是我的女儿。以前是没钱,现在咱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听了秦大周的话,李梅哭着抱住了秦大周,“大周,我李梅能遇到你这样的男人,肯定是上辈子积德行善了,呜呜……”
王琳不是城里户口,只能在一所私立学校借读。她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在一年级的班上显得很独特。不过好在孩子也不懂这些,只知道自己可以上学了,高兴的不得了,背着李梅给她买的书包,每天都是欢欢乐乐的。
孩子的问题解决了,生意也稳定了,刘芸这才缓过来一口气,突然想起,自己回来这么久还没有给秦战国写信呢。
想到那个男人外表硬汉,内心小气的性子,她头皮有些发麻,还不知道现在气成啥样子了。不过想起秦战国那个别扭的样子,她又止不住的好笑。
晚上在电灯下趴在桌子上写信。这是她写给秦战国的第二封信,内容却比第一封要多很多。
战国:
如唔。
秦战国同志,先接受我的道歉,回家后实在太忙了,所以一直没有给你回信,请相信我是在最诚挚的向你道歉。
嗯,你肯定会问我在忙什么,好吧,请听我一一道来。我回来的当天就和大哥大嫂在县城的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还在城郊租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回去和爸妈说了你的情况,然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就到城里来了。一开始还挺乱的,我承认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不过好在我很快就想明白了,并且做出了改善,现在我们的已经在菜市场门口修起了一个木屋做店面,生意好的不得了。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你的老婆很棒。嗯,别夸我,我会骄傲的。另外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琳琳终于上学了,是在城里的私立学校,因为之前大哥教他写过字和算术,所以她虽然读书晚了,还是勉强能跟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