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附庸风雅录 作者:阿堵 >

第36章

附庸风雅录 作者:阿堵-第36章

小说: 附庸风雅录 作者:阿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听众听到这里,都哈哈大笑起来。
洪鑫垚接着往下掰:“晚上我再给我爸打电话,这回他可没摔手机了。我特难过地跟他讲,暑假不回去了,已经报了补习班,天天上课……”
在母亲、姐姐以及监护人的共同维护下,洪大少最终获得了回家团聚一星期,并且保证不会挨揍的优待。
洪鑫垚又把论文的事拿出来炫耀,那三人哪会把什么基教领域国学普及工程示范性成果放在眼里,象征性地祝贺一下,好在当事人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完全没在意。
接着又聊卫德礼的自行车,方思慎打趣他:“Daniel,高师兄那种车,你这一顿饭十辆都差不多买下来了,太不划算。”
卫德礼大摇其头:“破车是块宝,千金难买丢不了。”
“哈哈……”众人被他逗得大笑。这老外是越来越适应大夏环境了。
又瞎扯一阵,三个专业人士的话题渐渐正经起来。高诚实问卫德礼:“本之,你熟悉多德森的研究吗?”他称呼的是卫德礼的字。
“你是说研究西方古象形文字的多德森?”
“没错。最近想了解一些东西方象形文字比较研究方面的内容,但是你知道,在我们国内很难找到一手资料。”
“多德森的著作本来就少,而且他的观点早就不流行了……”
“能拜托你帮我找点儿多德森的原版文章吗?”高诚实说完,又补一句,“要是太麻烦就算了。”
卫德礼沉吟片刻。两人关系这么熟,又处在如此融洽和乐的场景中,拒绝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我试试,如果找到了邮件发给你。”
“那先谢谢你了,这是我的邮箱还有电话。”
洪鑫垚从那三人开始谈专业便干瞪眼。有方思慎不时给解释几句,总算强撑着没瞌睡。见饭吃到尾声,借口上厕所直接结了账。等卫德礼发现,好一顿撕扯,没想到这洋鬼子较起真来不依不饶,最后只得收他一半现金了事。
接下来的日子,方思慎过得极其平静,就连方笃之都去了外地开会,一个骚扰的也没有。当然,除了卫德礼每天一封邮件。但是,那实在算不上骚扰。
卫德礼正在抓紧暑假进行文化体验,每天骑着高诚实给的那辆破车穿街过巷,晚上总要发封邮件向方思慎说说一天见闻,再附上几张当日照片。他设备优良,技术也不错,照片拍得相当有格调,充分展示出这座大夏都城古朴典雅的魅力,就连方思慎这个本地生活多年的夏国人,都时不常产生惊艳感觉。
人说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只需一星期。不知不觉,每晚看看卫德礼的邮件,欣赏一番京城风光,便成了习惯。通常邮件正文都不长,说点儿拍摄花絮之类,这一天却密密麻麻写了十几行。方思慎细读之下,才知道这回拍的原来是黄帕斜街,也就是当初几人勇探二手车赃物市场,最终仓皇逃出的那条老街。
前几次卫德礼路过这条街都装着心事,来不及注意周边景色。最近一次路过,却意外发现此地有不少好去处,两侧胡同里保留了许多老院子,甚至还有前朝旧物。可惜改造在即,建筑上已经用白粉刷了大大的“拆”字。
卫德礼今天特地留出一整天探访流连,看得越仔细,心中的惋惜不舍就越强烈,只觉得那些残破的红漆大门、雕花石柱、青砖灰瓦、台阶走廊,处处美不胜收,情调十足。就连屋檐上颤抖的狗尾草,路面上坎坷不平的坑坑洼洼,都似乎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他这般磨磨蹭蹭逛到下午,忽然前头胡同里有人大声吵嚷,听动静竟似不下几十人。忙拐过去看,才发现是街口把头的胡同,已然拆了近半,道旁瓦砾堆积,断壁残垣支着空落落的梁檩,一片狼藉。瓦砾尽头,位于胡同中段一座大院子前,围着一大群人,有的手里抄着木棍竹条,还有的举着横幅标语,那吵嚷声正是他们在喊口号。
走近了观察询问,原来是一群艺术家和大学生在进行“拯救城市记忆”行动。热心的参与者发现卫德礼,几句问答后马上断定他不是普通的国际友人,更不是无知的围观群众,当即盛情邀请他加入。卫德礼指着旁边另一群手里抄家伙,明显不具备艺术气质的人,问:“他们也是来拯救城市记忆的吗?”
一位艺术气质最浓的男士深沉地摇摇头:“不是,他们是来追讨拆迁费的。”
“方,我和我的同志们一起坚守到晚饭后,拆迁队始终没有出现。”方思慎读到“同志们”这个词,眼皮跳了跳。
“也许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倾听反对者的声音,也许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普通民众的压力,当然,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理解了艺术家们的执着,懂得了文明的价值,因此可能换用另一种方式改造这条老街。不过,方先生说——真巧,这位先生也姓方,他说不要对愚蠢的官僚统治者抱有多余的幻想,胜利永远不会凭空到来。虽然只相识半天,我不得不承认,这位先生兼具智慧与激情,勇敢而又富于创意,是整个行动的领导者,那些年轻人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拜和爱戴……”
在邮件末尾,卫德礼这样写道:“我决定加入这项神圣的事业,为保护我挚爱的大夏文明,保护这座城市的记忆而竭尽全力。”
整封信夹杂着西语和夏文,感情充沛,看得出,写的人当时相当激动。
方思慎愣了一会儿,掏出手机准备给卫德礼打电话。想了想,还是先看看附件里的照片再说。耐着性子一张张点开,都是最常见的老街风貌。在卫德礼的镜头下,即使最热闹繁华的景象也仿佛带着一点静谧与颓废。
方思慎无心欣赏,飞快地一张张扫过。眼前突然出现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半边坍坯的石墩子上,一条汉子赤身裸体昂然挺立。他吓了一跳,定睛看时才发现并非裸体,还穿了条黑色丁字裤。那人双手高举向天,胸前用白色涂料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圈内一个“拆”字张牙舞爪,与朱漆大门上面目狰狞的“拆”字交相辉映,视觉冲击力极强。
好一会儿才看清面目,竟然有些眼熟。眨眨眼睛,再三辨认,这才拨通卫德礼的电话。招呼完毕,不等对方多言,直奔主题:“Daniel,照片上只穿着内裤的这个人,是不是就是那位‘方先生’?”
“啊,你一下就猜出来了!”
方思慎揉揉额角,顿了顿,终于慢慢道:“这位方先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我的叔父。”怕卫德礼一时反应不过来,又补一句,“就是我爸爸的弟弟。”

第〇三四章

卫德礼在那头毫无保留地表达对大夏当代著名先锋诗人、学者、自由思想家方敏之先生的滔滔敬仰之情,方思慎差点被他拐得忘了初衷。
他其实对叔父为文为人均所知寥寥,然而当年初次见面留下的第一印象太好,以至后来不论近者如父亲方笃之,远者如主流媒体社会舆论,如何评价这位在某些特定领域大名鼎鼎的前卫人士,始终没怎么往心里去。好几年没见面,但偶尔能从报刊电视上看到方敏之的身影,模样是决计不会认错的。
在卫德礼的追问下说了点儿简介,谁料对方手脚极快,当即通过网络搜索,对方敏之做了全方位概览。一边还不忘向方思慎感叹:“方,你这位叔父真了不起!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方思慎自认不懂新诗,将信将疑:“是吗?”
卫德礼语气肃然:“真正的诗人都将庸俗与丑恶视为天敌。”
方思慎琢磨片刻,道:“说的也是。”
两人你来我往,话题渐渐偏离,方思慎心底隐隐的不安却始终无法消散。临到最后,总算想起要叮嘱卫德礼一番,迟疑许久,却不知该如何启齿。他隐约听说过叔父是在安全署挂了号的对象,卫德礼不知深浅,这般掺和进去也不知会有什么影响。然而于情于理,总不可能劝对方不要参与保护大夏传统文明的活动。犹豫到快挂电话,只能郑重其事说句:“你多注意安全。”终究不放心,临时约定下次有空一起去看看。卫德礼求之不得,兴高采烈地应了。
过了两天,果然得到邀请,参加“拯救城市记忆”现场活动。方思慎不会骑车,卫德礼巴不得可以载他。方思慎直觉不太妥当,却被好说歹说劝着上了后车架子。幸亏那车实在破旧,平时载着卫德礼一名壮汉已经有些勉强,这回再上来一个,哐啷哐啷左摇右晃,眼看就要散架。最后两人转乘公车,步行到现场。
“方先生说,他们得到可靠消息,拆迁队今天一定会来。这个月底是最后期限,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方思慎忧心忡忡:“那你们准备怎么做?”
卫德礼挥舞着拳头:“向他们证明我们的决心和勇气!”
又问了几句,始终不得要领,方思慎眉头不觉拧了起来。想起叔父这么些年一直平安无事,大概自有门道,不必杞人忧天。心底十分庆幸父亲出差未归,否则肯定瞒不住,更不可能陪着卫德礼来现场体验。
老远就觉得气氛不对,胡同口围着一大堆人,却诡异地没有喧嚣吵闹之声。看客们都堵在路口,没有人敢往里走。两人紧赶几步,从人群中钻过去,才发现胡同口拉着警戒线,两侧一边站着一个穿制服的看守。
抬头往里望望,狭窄的胡同里挤满了人,壁垒分明:近处瓦砾堆上站着的,一律身穿制服,手持警棍;在他们对面横着的,看样子是本地居民,男女老少,服色各异,或坐或站。手里的家伙五花八门:板砖、棍棒、菜刀、铁锅、晾衣叉子……有的人神色紧张,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发抖,有的人泰然自若,找块青砖就地蹲下磨着菜刀,偶尔斜乜两眼敌方阵营。
而侧面四合院大红门前,列队站着的两排人,则明显文艺得多,色彩缤纷,红旗招展。在那些缤纷的标语旗帜下,方思慎认出了叔叔方敏之:一身大红T恤短裤,光溜溜的脖子上歪挂着黑色领带。T恤故意撕破了好几处,用深深浅浅的颜料染出鲜血淋漓的效果。
三方人马恰好围成一个竖着的“品”字形,彼此虎视眈眈。除了中间两个穿西装的正在打电话,没人动手,也没人说话。
方思慎跟着卫德礼抬腿过去,胡同口的制服男一直盯着他俩看,倒没有阻拦。文艺青年们瞧见卫德礼,纷纷热情招呼。方敏之疑惑地望着方思慎:“这位是……”
“叔叔,我是思慎。”
“啊!思慎……你怎么来了?”
两人还来不及仔细认亲叙旧,那边卫德礼瞥见磨刀哥,激动地掏出相机。一个穿制服的立刻冲上来,恶狠狠道:“不准拍照!”伸手便抢。
卫德礼练了几个月八卦掌,闪身便退了开去。正要开口辩驳,方敏之已经过来,指着对方制服上的四个字,一字一顿大声念道:“鑫泰地产。”回头问卫德礼,“你是要拍他吗?”
卫德礼指指磨刀哥:“不是,我想拍那位先生。”
“那你去问问那位先生肯不肯。”说罢,方敏之抱臂当胸,冲穿制服的冷哼一声:“一个地产公司的保安,就敢在公共场所禁止公民拍照。他又不拍你,你凭什么不准?你有什么权利不让他拍?你代表政府?还是代表人民?还敢抢东西,哼,你有什么权利没收公民财产?我还告诉你,这叫抢劫,抢劫!懂不懂?”
那保安哑口无言,下意识地就抬起手中警棍。方敏之大叫一声,不退反进:“卫!拍照!拍我!他打我,拍下来,留作证据!”
方思慎看得目瞪口呆,就见中间打电话的两人发现这边起了冲突,赶紧过来制止。一个领导模样的对方敏之伸出手:“方先生,你好。”
方敏之不跟他握手,冷笑道:“你不知道现在流行暗拆,不搞明拆了吗?你们鑫泰公司穿着制服来拆迁,是太愚蠢呢还是太嚣张?你也看见了,我已经报了警。你这是赶着在警察来之前动手,好毁尸灭迹呢是吧?”
那人笑道:“方先生真会开玩笑。我们公司是守法模范,从来不干违法的事。”见暂时无事,还回去继续打电话。不久,大概是得了什么指示,开始与居民中领头的几人谈判。谈了半天没谈拢,终于争吵起来,几次差点动手,如此反复拉锯了个多钟头。
盛夏的大太阳,晒得各人都是一脸蒸汽,氛围也越来越暴躁。方思慎问叔叔:“警察怎么还不来?”
方敏之冷着脸,大汗珠子顺着脖子往下淌,领带圈都湿透了:“天气太热,不方便出警,等太阳下山可能就会来了。”
方思慎忽然领悟到他这是戴枷锁的造型。担忧地望望两边对峙的人群:“万一打起来怎么办?”
“真出了人命,警察还是会来的。”
方思慎望住方敏之:“叔叔。”
方敏之看他一眼:“我们不会跟他们拼命的。我们从不提倡暴力革命和无谓牺牲。挡不住了,就撤退,努力曝光他们的暴行。”转眼看向正在争吵的居民,“这些人一样是来拆房子的,只不过在价码上意见不统一而已。他们会拼命,是为了钱,可不是为了记忆、历史、文化这些虚幻的东西。只要拿到足够的钱,恐怕他们拆得比地产公司还快。”末了小声道,“你爸爸不知道吧?以后别来了。”
卫德礼正躲在文艺青年们身后,从缝隙里偷偷拍照,忽然发问:“记者呢?为什么一个记者都没有?”
方敏之撇嘴笑笑:“你怎么知道一个记者都没有?”
一挥手,“哗啦”一声,文艺青年们站上四合院的台阶,拉起一块更大的横幅:“拯救房子,拯救记忆,拯救历史,拯救现在。”放开嗓门,齐声朗诵,把地产公司的人和居民都吓了一大跳。
“你从来不是我的敌人,
我一直想做你的朋友。
我们曾经共同住在这所房子,
坐北朝南,
飞檐拱斗。
廊前晾着孩子的尿布,
树下趴着发情的黄狗。
那时候生活多么快乐,
可惜你已经忘记太久。
你忘了
上半身除去吃喝,
还能怒吼;
你忘了
下半身除去情欲,
还能行走。
今天你再次来到我们的房子,
带着
铁、锹、
棍、棒、
和、斧、头。
我告诉你这错得多么离谱,
请看我的
旗、帜、
标、语、
和、气、球。
你从来不是我的敌人,
我一直想做你的朋友。
今天
或者是你
窒息——
用我的双手;
或者是我
倒毙——
在你的胸口……”
方思慎也被这诗朗诵吓了一跳,随即哭笑不得,又有些难受。叔叔说“挡不住了,就撤退”,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拆迁队是肯定挡不住的,房子也是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