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宋娘 >

第23章

宋娘-第23章

小说: 宋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如何,这到底是不是赵弘殷的孩子,宋娘有些迟疑。所以,她只是打发了耿氏先下去,便是当晚问了赵弘殷此事。
于此,赵弘殷倒是脸色难堪的回了话,是道:“那晚,我喝醉了。所以,这个孩子便去了吧。”
打掉耿氏肚子里的孩子吗?宋娘听后,只是冷笑,她能听得出来赵弘殷话里,并不是冷漠。也对,哪个男人会不在意他的孩子呢?更何况,多子多福,世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宋娘是回道:“倒底是弘殷的孩子,那便生下来吧。”
“宋娘,不必勉强,这个孩子就是根刺。”赵弘殷是叹了一声,回了这话。宋娘却是抬头,笑回道:“总是一条命,生下来吧。”若生下来,也许日子久了,这才真是变成了一根刺。宋娘宁可现在,将来一直让这根刺明晃晃的存在,也不会想这根刺入了心头,拔不出,灭不掉来着。
就因为这话,这个孩子在天福五年生出了,赵弘殷不乐意取名。便是宋娘作了主,是道:“大郎唤匡胤,二郎唤匡义,这孩子就叫匡美吧。”
美者,无暇也。
就要这等无暇,来提醒她自己,世间的人也罢,事也罢,从来没有无暇的存在。
汉天福十二年(纪元947年),大晋的石家天下,起于契丹,灭于契丹。在这一年,被契丹攻破了大晋的都城太原后,节度使刘知远起兵,占下太原。这一年,这位节度使登其为帝,建朝大汉。
也就是这一年,赵弘殷随着大朝,降了刘知远,被封了官为护圣者指挥史。但是,与宋娘的家庭相比,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的淑太妃王秀儿,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因为,这位大汉的皇帝,可不在意是否祭祀唐祠的。这位皇帝,只在意他的江山。郇国公李从益和淑太妃王秀儿,都是被这位皇帝下旨,不过一杯鸠酒,三尺的白绫。
当赵弘殷升官之时,宋娘正是时隔了七年后,又是有了身孕。却是在得知淑太妃王秀儿的噩耗后,心中不自伤神。这一年,她生下了一对儿女,一对龙凤双胎。
不同于当年的长子匡济和长女秀钰,这一回却是凤生龙死。幼子匡赞,才是出生几日便是夭折,只余下了幼女秀珏。
家里的人口多了,可护圣都指挥使空上位置,不过也够糊家罢了。所以,不同于好文的赵家二郎匡义,赵家大郎赵匡胤是准备游历天下,顺带谋一份了差事。
儿行千,母担忧。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
宋娘对于儿子匡胤的离开,不过祝福。毕竟,男儿自在天下,总归是幼鹰,也会离巢。所以,在匡胤离开后,宋娘的目光就是转回了赵二郎匡义的身上。
周广顺元年(纪元951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知远,已经故去了三年。这一年,登基有两年余的刘承祜却是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大汉的擎天之柱,枢密使郭威全家一百多口人杀得个一干二净。
自然,在人过中年后的郭枢密使,不可能还能为这等皇帝卖命了。毕竟,君视臣为仇寇,臣真能不知礼到还视君为腹心吗?
所以,郭枢密使那是在出征的途中,率军而反。最后,得高望众,得民心的郭枢密使是失了亲人后,收获了皇位。
帝国至尊啊,这位郭皇帝却没了继承人,真是天大的笑话啊。不过,好在此时,这位的养子郭荣,是荣幸的出场了。也就是这位,赏识了宋娘的儿子赵大郎赵匡胤。
当然,同样的,便是宋娘的夫君赵弘殷,也是得这位储君的亲眼。
至少,在历时五朝后,宋娘的心很平静了。这个天下还是不安宁,不过,在宋娘想来,也许她有生之年,可能看到平静下来的天下吧。
毕竟,老话都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大周朝的日子里,宋娘过得是一个贵妃的日子。她的儿子,在大周里都是一步一步的爬升到高位之上。便是她的媳妇,也是与这个新的大周王朝,结成了密密的蛛网。
若说这些年里,她的儿子们,是非常孝顺的。那么,便是庶子匡美,也是让宋娘在长久的岁月里,心平静气了。
只是,夫妻合合,儿女孝顺,总归是宋娘心底有那么一缕的不舒服。更可能是,纵使夫妻和睦,纵使往事如烟,到底回不去最初的那份感情。不过是习惯罢了,到底意难平啊。
周显德三年(纪元956年)的秋天,来得很早,也比往年冷了些。这一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宋娘一直以为还会有很久的日子时,她的夫君赵弘殷却是沉沉的睡了过去。
“你怕是累了,这一辈子,也应该累了。”宋娘当时对着闭上眼睛的赵弘殷蓦然说了这话。然后,又是叹道:“我也累了。”
可是她怎么,怎么也是无法忘记,赵弘殷在闭眼睛前,对她的话,道:“儿子儿媳孝顺,宋娘你,过好日子。。。 。。。”
而对于宋娘来说,人已经去,便是往事不可追。
当然,府里的气氛,是沉重了起来。大周的皇帝郭荣,赠了天水县男的爵位,而宋娘也是成为了男爵太夫人。
可这,对于个寡妇,有意义吗?


050 后记

生不能食九鼎,死必备九鼎烹。

在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的赵家,便是处于这样一种只能进不退的局面。殿前禁卫军,因为赵弘殷和赵匡胤父子两代的努力,那是盘根错节。就连朝中,也是姻亲织为箩网。

“还能退吗?”陈桥兵变的前夜,赵匡胤望着夜空,发出如此的感叹。而与此的开封城中,宋娘却是抬头,叹了话,是道:“大郎会明白的。”

赵氏,就是大周郭威郭太祖的当年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不管过程如何,箭在弦上已经是不能不发。所以,在周显德六年的正月初三晚,由赵家二郎赵匡义和赵匡胤的心腹赵普联手。由军中喧论开始,舆论先起。

“皇袍加身”的赵匡胤,究竟是顺了天命,还是顺了人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上了这条船的所有人,不可能再下来。所以,大军在陈桥返程,直扑都城开封。

这一年,周显德六年,宋建隆元年(纪元960年)。原任职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改元建年,后世称宋太祖。

也在建隆元年,宋娘登上了这个时代女人的最高巅峰,皇太后的宝座。

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两年,不过,比起这个沉浮不字的乱世来说,宋娘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也是笑意而去。

所以,她不会见证在到,在短短的十多年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为了天下最高的至尊之位,手足相残。

“烛影斧声”,是否是宋娘的亲生儿子,赵家二郎害了亲哥哥大郎。宋娘不会见到了。

“金匮之盟”,所以,早是冥冥不在的宋娘,更不会在意,赵家二郎是不是真得了她的谕,弟继兄位。

所谓,千古之后,都是一杯黄土。

一卷青书,凭由后人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