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娱乐女教皇 >

第95章

娱乐女教皇-第95章

小说: 娱乐女教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电影院之后,乔青意犹未尽。他虽然古板,却在这个时候忘记之前自己对电影的诸多看法,直接向妻儿提议:“干脆我们把《三国演义》已经公映的部分都看了?”得到妻儿的首肯之后,他立刻就去买了票。这个之前还在抱怨成秋屏惹麻烦的警察,在一部电影之后,也成为了成秋屏的影迷。而在后来,步步高升的他甚至也多次为成秋屏的首映式负责保卫工作之类,倒算是和电影多少有了交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72章 断章·蔡文姬



第172章 断章·蔡文姬

断章。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她是大儒蔡邕的女儿,本该是锦衣玉食一生,如何也不会沦落到太糟糕的境地中去的。假如她不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话。

前有班婕妤辞辇修书美名,如蔡琰这般的女儿,怎能不把班超当做偶像?她自幼博学能文,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品行温良,又美貌过人。如这样的女儿,怎能不被人欣赏喜爱?其父蔡邕将她嫁予河东世家卫氏之子卫仲道为妻。卫家自卫青、卫子夫开始兴盛,也是一方豪门。卫仲道此人虽在后世声名不显,在当时却是著名的学派领袖。而卫家的英豪并不仅仅是这一位,那位教出了书圣王羲之的卫夫人就是出身河东卫氏。

门当户对,爱好相似,蔡琰与卫仲道琴瑟和鸣,很是恩爱。这似乎证明了以蔡琰的出身和条件,未来的生活总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假如不是在一年之后卫仲道就咯血而亡的话。

在蔡文姬前十几年的人生里,一切都是阳光明媚的。她是个女孩,聪颖善文却对天下大势不甚敏感,对于她来说,朝堂或者天下的一切,那些消息会从父亲的脸上体现——当董卓强行拉拢蔡邕的时候,父亲的境地很差。

除此之外,她多少是懵懂的,也是幸福的。

但她一生的悲哀就从丈夫咯血而死开始了。

因为她没有生下孩子,所以卫仲道死后,她就回到了蔡家。以蔡邕的身份地位,在汉末这其实并不太看看重女子贞洁的时代,蔡琰依旧能够嫁得很好,过得很好。然而就如她在《胡笳十八拍》中写的一样,“我生之后汉祚衰”,大汉已经风雨飘摇了,原有的能够保护作为一个弱女子的她的规则,正在崩解。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蔡邕和董卓是政敌,当天下人都厌恶董卓的时候,蔡邕的名声因此而变得更好。但是蔡邕太纯粹了,他是个大儒,纯粹研究儒学的文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可在这混乱的年代,一个简单的大儒怎么能在朝堂上好好呆下去呢?

董卓倒台了,所有人都愉快得很,说着要杀了董卓。蔡邕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董卓好歹曾经有功绩,不当杀。

是,天下人谁不知道蔡邕说的实话?可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实话都能够被人所认可的。子啊这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政治斗争只会是你死我活,蔡邕说了一句公道话,而这一句公道话的后果就是他同样陷入了死地。

蔡琰就这样失去了她的父亲。因为她在东汉末年,这个无比精彩也无比残忍的大时代!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呼啸而过。

讨伐奸臣,护卫汉室。讨董之事寥落。

她是为何会在这个时代出生?战火连天,大厦将倾,这个国家在衰退的边缘,一切都显得这样难过。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等人攻占长安。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曾经的大汉有无数精兵能够抵抗这些异族。或者说那个时候的大汉根本不在乎这些人。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这曾经是怎样的荣光?似乎永不堕落!然而,然而,为何今时今日,大汉国都都被劫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可龙城飞将的确在,无数的龙城飞将成为一方诸侯,为了一己之利你争我斗!

蔡文姬穷尽一生的想象力,也不会想到如她这样出身高贵,文采风流的女子,竟然会在战乱中被劫掠到匈奴去!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当告谁!?

若是她的丈夫未死,河东大族能够庇佑她。

若是她的父亲未死,当世大儒可以庇护她。

若是她的国家未衰,大汉之名可以保护她。

可是此时此刻,她没有丈夫,没有父亲,没有国家!

就如同其他无数普普通通的女子一般,她被劫掠到异族处。满腹诗书此时可有用?蔡家盛名此时可有用?绝世美貌此时可有用?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她一步一步背离了故乡!她一步一步远离了少女的梦!她一步一步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如何残酷!她一步一步发现自己竟然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洪流中,无力抵抗!

丈夫去世的时候,她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处于一生中的谷底。但后来父亲居然就那样死去了,甚至还背负了不少人的鄙夷辱骂。

父亲死去的时候,她想自己是真的落入了最差的境地,却未曾想过就在不久之后自己居然沦为了女奴,被驱赶向异族!

是谁说,当你处在你以为的地狱中的时候,接下来总会发生一些事情,让你陷入真正的地狱?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她知道王昭君,但无论如何,昭君出塞还有一个大汉公主的名声,而如今的文姬却不过卑微女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她是否也会像昭君一样再无归汉一日?她或许连青冢也留不下,因为她身后已经没有一个强盛的帝国为她撑腰了!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她做错了什么,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流落异族?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她罪孽有多深,怎么会远望故土,只见云烟与尘土?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她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不该生在这混乱的时代,不该身为大汉子民,不该身为蔡文姬!

而后,她成为了匈奴左贤王的王妃。

之后,是十二年在匈奴的生活。

人生有几个十二年呢?她被掳匈奴那年,尚是花信年华,而如今,眼角生纹,满面尘霜,甚至于生下了两个孩子。

胡儿。

生于斯,长于斯的胡儿。她蔡琰的孩子,却是匈奴左贤王的继承人。终有一日怕也会劫掠中原,抢夺女子,让那些她不认识的汉家女儿遭遇如她一样悲苦的命运!

莲心知为谁苦?

而十二年后,蔡邕好友曹操知道她在匈奴的事情了,因惜其才以及和蔡邕的交情,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赎回了她。

时隔十二载,她终于回到了故土中原。

“中原”。

这个词念出口的时候,心尖震颤。她早已习惯了匈奴的生活,衣着习惯也变了。但是在回想到中原的时候,那种仿佛被刺痛了心的感受……让她连念出这两个字都快不敢。

只是,她终究和自己的孩子分离了。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

谁得知?

左贤王的王妃不过是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就换走,在匈奴这里,她不过就是个货物。只是身为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她是多么依恋?但那时左贤王的孩子,怎么会被她带走呢?怎么会呢?于是有生之年,她或许终会等到自己的孩子劫掠中原的那一天,等到自己的孩子彻底变成大汉的敌人。

但是文姬归汉了。这是旁人眼中的好事,说文姬归汉,她抄录曾看过的书籍,保存了文化传承。谁能够理解蔡琰心中的苦痛?

她被曹操嫁给了董祀。

此时的她还有多少选择呢?身为这样一个被劫掠入胡甚至生下胡儿的女子。

可这样,命运依旧不愿意放过她。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

命运的苦痛早已抹平了蔡琰的所有骄傲,她曾经是云端之上美人如花,却跌落到尘埃里,卑微至此。甚至只能赤足乱发去向曹操求情,才保了丈夫一命。

是谁说红颜薄命?竟生生将她的一生概括。多少苦痛,多少辛酸,一口一口被她咽下。

大汉啊,大汉啊,为何你的光辉如此衰微?大汉啊,大汉啊,让我都失去了力气念你的名。

蔡文姬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她行走在小径上。

镜头落在她的脸上,那张风韵犹存的面孔上有岁月和苦难予以的风霜。眉梢眼角,被无数的悲哀营造。

然后镜头一分为二,另一半的画面上,出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少女蔡琰。

眉目疏朗,唇角带笑,娇憨不知世事。

谁会想到有一天她会变成如今的模样呢?谁会想到蔡文姬竟然会遇到那么多悲苦的事,经历如此惨痛的命运呢?

不过是天意弄人。

不过是因为处在了这名为三国的大时代中,于是身不由己。

她也不过是无数人的缩影,在这豪杰辈出的时代中,更多的人是苦痛的,客死异乡者,失却亲友者,国破家亡者。

蔡文姬算得了什么呢?

但她终究是在这世间走了一遭,将她的苦痛让太多人都知道。

原来,三国并不都是激昂与壮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73章 导演们的闲谈



第173章 导演们的闲谈

“我早就说过,成导就是成导!”几个圈内导演出来喝酒的时候,展青衣是这么说的。

令爱几个导演心有戚戚然。

成秋屏的《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大作。绝对的经典。

之前成秋屏在不同场合就说过了,电影这种东西,不管怎么样,第一的都是故事本身。而《三国演义》的故事无疑是精彩的,甚至是绝顶的。以为内脱胎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的缘故,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和传奇程度等等都比一些虚构的故事强得多。即使是个普通的导演来拍摄这部电影,中规中矩没有使用太独特的手法或者剪辑,但这部影片也是必然会红的。故事过硬!

不过,一个好的导演总是能够在优秀之上锦上添花。

比如说成秋屏。

成秋屏在自己的几部论述电影的专著中已经将各种基本的拍摄方式手法等等都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出来,但是一个人能够把电影以什么方式拍摄,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天赋的。成秋屏无疑就是天赋惊人的天才导演。之所以不是鬼才,那是因为成秋屏的能力还是偏向大众方面的,没有鬼才那么奇妙。

在成秋屏过去的电影中,所有人都已经见识到了她独道的分镜方式,敏锐的色彩感和线索构架方式。而威亚、特种化妆等等技术也证明了成秋屏的想象力。但是每部电影都能展现出不同的拍摄技术未免也太可怕了一点吧?简直让人高山仰止,难以望其项背啊。

就像《三国演义》中初次亮相的多重曝光技术一样,即使是这些专业的导演们,在第一次看到多重曝光之后的镜头的时候,也忍不住惊讶了。

同一个人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是怎么拍摄出来的?难道是双胞胎不成?但就是双胞胎,镜头怎么会一分为二,两边的画面都不一样呢?难道是剪辑的时候把一张胶片切成两半拼在一起来的?

不得不说,有了这样的镜头之后,有些地方的渲染力骤然增加了,就比如说关于蔡琰的情节里对比她少女时代和多年之后的面庞,其冲击力之强,当即就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女人在十余年间经历的一切能够让她转变到什么程度。而其直接表现出来的属于三国这个时代的残忍和无奈更是让人感到极大的冲击。

成秋屏并没有隐瞒多重曝光技术的意愿,所以圈子里的人很快就知道这是怎么做的了。就是把已经拍摄了影像的胶片再度拍摄罢了。而这种将屏幕分割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用黑纸片之类的东西遮住一半的镜头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分出无数小的分格,几十几百个都没问题。只要镜头能遮掩拍摄。

不过,成秋屏不会只使用这种取巧简单的方式。多重曝光技术并不是简单应用于分割镜头的。在一些需要回忆或者情绪渲染的情节上,成秋屏同样使用了这样的曝光技术,在主画面上显现出画面稍淡一点的人物活动画面,使得整个镜头呈现出主画面情节之上的人物和浅色画面人物有一定关联,推进情节的效果。

比起分割镜头的方式,这样的拍摄简直就是绝了。至少在知道原理之后其他导演都尝试着用了分割镜头的方式并且成功了,但是如成秋屏这样深层应用多重曝光技术的方式,即使大家都知道就是那样拍,但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她那种画面非常完美自然的情况。

没办法,毕竟多重曝光技术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在二次曝光的时候,新的光影色彩会影响到原有画面。如果在一开始分镜拍摄的时候没有严格设定好人物动作和时间,画面景物产生重叠交错的话,很容易就会把胶片给拍废了,因为光影重叠的效果会造成混乱。但是想要严格地规定好分镜中每一件物品的位置,人物的动作范围,时间等等,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还没有电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成秋屏是花费了大量时间来习惯并且养成经验的,现在这些才起步的后辈们哪里那么容易就能从她这里把什么都学会了?

这道理很简单,知识就摆在那里,你随时都可以学,但是能成为科学家的其实也就那么一些人。总要看天赋和付出的。

“差距就是差距,当我以为差距已经可以被弥合的时候,总会发现其实我们之间还有着远比我想象中深刻的鸿沟。”拎着酒瓶子,赵谦君无奈叹气。

“得了!就你还说什么啊!我们在场的这些人可没办法和你相比,好歹你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哪一次新的技术或者方法之类的你不是最先知道的!?”旁边一人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