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花间物语by浅草夏木 >

第7章

花间物语by浅草夏木-第7章

小说: 花间物语by浅草夏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了几年的哲学名著,夏沙的辩证思维得到了飞越的发展。经历过生死和时光轮回的感悟,八年来对于命运的不断思索,夏沙觉得自己的心胸比以前开阔了不少。为了眼前的可以衡量的现实利益,把无价的亲情置于危险的境地,非智者所为。

感情,是不可以考验的。

夏沙曾经有记日记的习惯,里面有隐晦地提到重生,还用自己才看得懂的特殊符号,记录了今后将会发生的大事件。现在,这些日记,都已经成了一堆灰烬。

重生这件事情,将会永远烂在心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事情的反应好得出乎夏沙的意料。

听到夏沙的提议后,夏妈的眼睛忽然亮了亮,脑中一片清明,原本的困顿颓丧,忽然潮水般退去,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一切的艰难险阻,都被自己统统踩到了脚底下。

是啊,自己怎么会没有想到呢,生活不是选择题,婆婆并不是只有住在村里和自己家两种选择啊!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困扰多日的难题顿时迎刃而解。夏妈喜不自禁,抱起夏沙,狠狠地亲了两口。

不知道夏妈怎么说服夏爸的,夏爸居然同意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在市郊的新建成的市一医院附近买了一套14om2的新房子。

这时候市政府正有扩建城市的打算,就在原本偏僻的郊区进行种种建设改造,美其名曰经济开发区。

可是那时候人们觉得市区才是最繁华的(事实也如此),有钱的谁也不愿意搬出去。虽然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买房的人却寥寥无几。政府还出台了优惠政策,号召市民们响应。郊区的商厦早就建好了,却因为没有人气而没有店铺入驻。开发区的房价可想而知。

夏爸夏妈在政府部门,这种事情也是有指标的。大家互相推诿,领导也很头疼,就差硬性分派了。

这天上班时听夏妈状似无意地提起想在开发区购房,顿时心花怒放,觉得这个下属真是体贴,看自己为难就主动替自己解决问题,真是太忠心了!

领导很满意,心情很舒畅,动用内部职权,许给了夏妈很大的优惠,不但挑的房子是地脚最好的,还有单位专用买房补贴等。

为了老人进出方便,买的是底层,生生多出十几平米,还附赠一个小花园。

知道新房子的地点之后,夏沙被震了一下,连连感叹,老妈真是有魄力!居然在这时候敢把钱投资无人问津的开发区,真是有眼光!太tmd的有眼光了!

老城区已没有太大的发展,之后本市的经济中心就会转移。夏妈买房子的小区,正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地段,十几年之后,无权无势的,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随口询问了一下价格,oh my1adygaga!简直是抢劫啊!跟后来万金难求的局面比起来,跟白送差不多!真不知道老妈是怎么搞到手的!

一天之内被连震了两次,夏沙已然无语了。其实老妈你是穿的吧是穿的吧是穿的吧……

夏奶奶得知不久之后一家人就能搬到城里的大房子里住,很满意;夏爷爷得知楼前有个小花园可以种种菜,之后还有可能托关系到附近的学校里当门卫,拿正经的工资,很满意;小姑姑得知下学期就可以到城里的学校念书,很满意;夏爸得知父母妹妹都很满意,他很满意;夏妈得知老公很满意,她很满意;夏沙,额,不用说了,她是最满意的!

家里不吵架也不冷战了,也许适当的吵架能增进夫妻感情,现在夏爸夏妈又好像进入了蜜月期……婆媳危机解决了,而且隐隐有亲近的意向,一家人前所未有的其乐融融。

摆脱了低迷近半个月的家庭气氛,夏沙的心情很好,走路的步子都轻飘飘的。

在这个时候,夏沙收到了长期投稿的《青藤》杂志社编辑的来信,询问她是否有意把近年来发表的散文出版成册。

15分离

夏沙从来不知道新书出版之前要做这么多事情。

签约,定稿,校勘……新书定名《草叶集》,封面是夏沙自己选的,清新简约,让人眼前一亮。

然后是为期三个多月的宣传造势,每期杂志的彩页上都有新书的介绍,编辑的点评,读者的反馈,还有一期对夏沙进行了专访。

鉴于自己的年龄问题,夏沙要求杂志社尽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模糊化。散文的读者群可不是小孩子,也不是什么“9o后小才女”之类的称号可以糊弄的,万一读者知道是个小屁孩写的,铁定会影响销量的,还是尽量保持神秘吧。

之后杂志社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一夜之间,在z市的各大书店强势推出。虽然夏沙用的是真名,不过全国也不止一个夏沙,大家一时也没有联想到她身上。

夏沙在《青藤》有自己的专栏,几年下来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读者群,加上杂志社的运作,在第一时间就上了新书排行榜,而且后力强劲,持续热卖,居然上了季度排行榜,成了近年来卖的最好的散文类书籍之一。

摸着出版社寄过来的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夏沙自嘲地笑笑,这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她可是心心念念想写小说来着,散文不过是偶尔为之,多是一时对人生的感悟,当初投稿时只是想着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四年了,66续续积攒下来,竟然也有出版成册的一天。

唉,可惜不是小说。若是当初投了一家大的出版社……不行不行,赶快打住,人生没有如果,要向前看,向前看!这么误打误撞地出了一本散文集,不要不知足,要感恩!感恩!

夏沙不止一次这样想着,那种又惋惜又有点窃喜,兴奋中带着点懊丧的感觉,真是太折磨人了!

对比那不幸夭折的第一本小说,夏沙觉得真是应了那句话,“很傻很天真”。自己居然没有跟出版社联系,直接找上了印刷厂,哈哈,这也太脑残了吧!你当自己印传单呐!

老爸也是,也不提醒一下,不过估计他自己也不怎么清楚吧,这种事情,果然还是要专业的人士来做的吧。

又或者只是出于一个父亲的心思,想要实现小女儿的愿望,压根没有想到,也许女儿的书真的有人喜欢看呢!

什么宣传什么造势统统都没有,就敢嚷嚷着要出书,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亏得印刷厂真的印了,说不定是老爸瞒着自己偷偷自费印刷的。那仅有的几家能买到的书店,很有可能是碍着老爸老妈的关系,才意思意思地摆上装一下门面。

回想一下当初买书的人,多是学校的同学,冲着自己学习好的名气来的;那些掏钱的大人,也基本上是爸妈单位的同事,或者小孩子的家长。

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基本上所有买书的人,都不是冲着那本小说本身来的。大家关注的焦点,只是“品学兼优的少女作家”或者之后深层次的人情往来。

这样销量都能上千,也真是佛祖保佑了!

这第一次失败,就当交了学费吧。若是以后闯出了一点名气,有别的热卖的青春小说,说不定这本书还能咸鱼翻生。

这边夏沙还在自顾反省着错误,那边又来了一个好消息。

她在《武侠》半月刊上连载的《碎玉鸣》,文笔大气中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情节跌宕起伏诡变莫测,读者反映特别热烈,编辑特别来信想要签下版权,并商量后续情节和出版发行的事情。

如果说《草叶集》是一个意外,那么这个消息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了。

夏沙以前很喜欢看武侠,不过从没打算动笔写过。她觉得自己的古言功底还是欠缺那么一些的。

在第一部小说失利之后,她难过了一阵,那段时间她拒绝接近一切言情,暂时把目光投向了武侠。

这个时候很少有女性写武侠。最流行的是金庸和古龙等大家,占据了租书屋的半壁江山。那些比较出名的武侠刊物,清一色的都是男性主角,粗犷有余细腻不足,虽然有大量的女性读者,却没有照顾到她们的口味。

夏沙的眼光已经被养刁了,在看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写一篇符合自己口味的武侠。

构思了一个大致情节,洋洋洒洒写下开篇五千字,就一发不可收,一头扎进武侠的海洋里不可自拔。

《武侠》编辑部也很给力,第一时间发现了这篇文的不同之处,给予了特别关注。《碎玉鸣》连载不到两期,就引起了女性读者巨大的反响,继而扩展到男性读者群。其实他们也很乐意尝试这种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文风。

在武侠上取得的成功很好的弥补了夏沙在言情上的失落,带给她巨大的成就感。也许她的内心深处本就向往着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吧,接下来的写作简直是水到渠成,完全没有之前第一篇小说不时出现的晦涩停滞感,写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和编辑黑猫沟通了一段时间,受到了一些构局上情节上细节上的指点,夏沙觉得自己受益良多。

这才是她一直想要的写作的生活啊!

于是,郁卒了大半年的夏沙童鞋终于圆满了。

四年级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在夏沙在小说界大起大落患得患失的时候,夏沙的亲密死党兼铁杆粉丝,我们的亲亲方瑾童鞋,悄无声息地拿了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的第一名。

全国人民震惊了。

这是天才!天才啊!!!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下一代的翘楚!是中国诺贝尔的希望!是中国社会未来的领航人!党和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她身上了……

咳咳,扯远了。

总之,不管方瑾同学怎么学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不管她怎么用自己豆芽菜的身材参加的只有高中生才能参加的竞赛,现在,方瑾已经出名了。连夏沙这个新锐作家的风头都被她抢光了。

学校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连夜召开高层会议,商量一致对外口径,务必要让哲山走出z市,走向全国!

面对媒体时,学校从容不迫地打出了新制定的宣传口号:“你爱你的孩子吗?那么就送他来哲山吧!这是天才的摇篮,是神童的孕育地!不要犹豫,拿起你的户口簿,赶快来报名吧!哲山,是您永远的选择!”

数学老师已经接受了好几场专访了,“方瑾这个孩子吧,我一看就知道,特别有灵性!我很早就发现她对数字特别敏感,就有意引导她往这方面发展……能教育这样的孩子,是我的荣幸……很自豪她能有今天的成绩,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不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虽然我经常指点她,单独给她补习……这是我身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几年了,曾经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方瑾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天才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天才的老师来引导……”

听说老师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发表了好几篇论文,《数学天才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天才学生》、《我与方瑾不得不说的故事》、《数学教育之我见》、《一个数学教师的责任》……

方瑾家的祖宗八代也被挖了出来。

“啥,你家祖上是数学大家秦九韶?你不是姓方吗,怎么会和他是亲戚?”

“你爷爷的爷爷是左撇子?听说左撇子的人比较聪明……”

“你爸妈都是大学数学教授?怪不得你数学那么好……你智商很高吧……”

“听说你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背乘法表了啊,真了不起……”

…………

事发之后,当事人方瑾童鞋一脸无辜,在路上碰到小报记者也不知道要躲开,回答问题一愣一愣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思维诡异口无遮拦,于是媒体上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解读。

有天才美少女奋斗版(夏沙就没看出来这丫头哪里“美少女”了),也有偏科丑小鸭苦读版;有科学教育成就版,也有应试教育压迫版(这个报道好有前瞻性,现在就开始抨击应试教育了);有教授父母引导版,也有无良父母逼迫版……

不管外界如何评论,方瑾童鞋依然故我,对学校里同学的指指点点诡异目光仿佛浑然不觉,连夏沙都不得不佩服她强大的神经。

用方瑾同学的话说,就是“那些人长得还不如数学题呢”……

可惜,淡定的方瑾同学很快就不淡定了。

“哇哇,沙沙,我不要去北京,不要去不要去不要去……”

这天夏沙刚进教室,就被方瑾一个饿虎扑食,忍受了半个小时的魔音穿耳,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因为方瑾这次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表现,她的父母为了不浪费她的数学天分,接受了首都某个天才少年培训基地伸过来的橄榄枝,近期就会动身北上。

原来,分别,竟是就在眼前吗。

“呜呜,沙沙,我不想去,我好怕……我不想一个人……呜呜,沙沙,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不分开……”

“……沙沙……沙沙……沙沙……”

望着眼前哭得通红的未经世事的无辜的脸,夏沙只觉得心下一片怅然。

【永远有多远?

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相遇,然后一次次分别罢了。也许几年之后,你就会慢慢把我淡忘。你会有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新的快乐,新的幸福,新的骄傲,新的牵挂。

但是此刻,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此刻,我最不忍分离的人。】

16考级

为了响应呼声日高的素质教育,z市今年颁布了一项新政策,开始实施艺术等级考试,通过的学生在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和之后的中考成绩上享受加分优惠。比如达到a级,总分上就可以净加2o分。

考试的内容不说包罗万象,也是很丰富的,几乎囊括了当时主流的各种“才艺”。当然,你要是通过了好几门才艺的考核,分数是不能叠加的,只取最高分。

2o分,在这个统考试题越来越简单化的年代,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了。这种冠冕堂皇的加分项目又不像传说中的“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之类的官家子弟专用,门槛极低,报名费也就几十块,一时间在z市大热,只要稍微有点特长的,家长都迫不及待地替孩子报名了。

班里最近也是人心浮动。稍稍打听一下,姜染报了舞蹈,方雯芸报了唱歌,杨琼报了古琴,邓文赞报了书法……

问到徐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