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贼 >

第122章

兵贼-第122章

小说: 兵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琼一听,的确是这么回事,便道:“我记下了,若是真有推选头领的那一天,我就选阿丑。”
    武安福道:“那好,二哥,这一路山高水长,你可要保重啊。”
    秦琼听了,有些动情道:“兄弟你也要保重,杨林身边有如龙潭虎穴,你要小心谨慎啊。”
    武安福道:“二哥放心吧。”
    兄弟之间,不需要太多依依惜别的话语,看着秦琼带领英雄会的兄弟们远去,武安福长出一口气。他把灭亡大隋的火种点燃起来,至于这星星之火如何燎原,就不是他所能够控制的了。
    第188章征高句丽
    大业二年山东济南府英雄会的起义并没有在朝廷中掀起什么浪花,一方面是兵部没把英雄会的造反当作天大的事情来看,另一方面是满朝文武连同皇帝杨广的心思都放在高句丽国上。
    二十万隋兵在燕云边境对高句丽的的虎视眈眈以及联合突厥一起进攻高句丽的恐吓并没有让高句丽王高元臣服,反倒激起他的脾气。杨广派去的使者陆知命被割了耳朵放回来,这对于一直认为普天之下都是隋朝光辉笼罩的杨广是个巨大的耻辱,在龙颜大怒的情形下,兵部的大臣自然不认为杨广会对济南府的区区小事有兴趣。
    就好像后世的历史学家中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如果不三征高句丽,强大繁荣的大隋帝国是否还会崩塌一样,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杨广这样一个无论在才华还是气质都具有伟大帝王资质的人物,是如何走到穷途末路一样。历史默默的把大隋带上了一个岔路口,每个人的选择都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攻打高句丽,这是使者在高句丽被羞辱之后,杨广唯一的想法。泱泱中华,堂堂天朝,物华天宝,地大物博,有长江黄河,五岳凌云,京杭运河,东西两都,文物贤才,何止亿万?四方诸国连强大如突厥也前来朝贺,只有区区蛮夷高句丽小国,藐视大隋,杨广身为天可汗,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杨素己死,杨林远在燕云,萧禹失宠被贬,朝廷总自五贵以下,都对出兵高句丽噤若寒蝉。此刻杨广怒气冲冲的坐在禁脔宝座上,目视群臣。除了宇文化及等一二人支持出兵,其他大臣想反对确不敢出头,都在犹豫。
    “你们到是说话啊?”杨广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哪里不知道群臣的想法,他瞥了眼宇文化及,萧禹被贬之后,杨广对宇文化及最为宠爱。
    宇文化及领会到杨广的意思,上前一步道:“皇上要发兵攻打高句丽,微臣认为此事刻下容缓。”
    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宇文化及却不理会,继续道:“如今天下各国都在东都朝拜皇上,这高句丽蛮夷却在这个时候羞辱我朝的使者,分明是挑衅天朝的威势。若不发兵讨伐,叫各国小窥了我朝,只怕各国会有异心。”
    此话正中杨广的下怀。高句丽地处东北,南侵百济,西连契丹,东交靺鞵,北结突厥,隔海勾搭倭国,隐然有要霸占燕云以北以东广大疆土的野心。杨广无论是从身为中国天子,要铲除这个潜在的对手的角度,还是从刚刚被尊奉为天可汗,拿下听话的高句丽开刀立威的角度,发兵攻打高句丽,都是必然的选择。宇文化及的话十分切合他的心意,杨广当即道:“许公所言极是。”
    裴矩也出列道:“启稟皇上,高句丽时常侵扰我朝东北边境,如今突厥已经降伏,四海之內,只有高句丽不肯臣服,若能擒拿高句丽王,收复秦汉时我国的土地,皇上的英名伟业,势必传播四海,功盖宇內,为千古帝皇第一人。”这一番马屁把杨广拍得十分舒服,笑道:“裴卿家言重了。”
    马屁大王虞世基哪能落在人后,也道:“皇上,如今突厥大汗正在朝中,若有突厥兵马相助,再加上我朝天兵的神威,高句丽唾手可得。到时候臣请皇上去泰山封禅,成就千古美名。”
    杨广听得喜不自胜,心道我少年时就统兵百万评定南陈,结束数百年的分裂,我又有文采,天下士子论及我的诗文,也多有赞誉之词。我兴建东都,开凿运河,臣服四方,哪个不是千秋万代的功业?只怕秦皇汉武之辈也不及我的万一。他想到这里,情绪高涨,一拍龙案道:“我意已决,出兵五十万,攻打高句丽,另征民夫百万运送补给。”
    本还有大臣想要劝诫,见杨广满面红光,知道他正沉浸在于古第一帝的没梦里,知趣的连忙闭嘴。有不知趣的则站出来说话了。
    “皇上,高句丽不可轻伐啊。”说话的是纳言刘炫。
    杨广脸色一沉道:“为什么不可伐?”
    “高句丽不可伐有三:圣天子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兵戈服人,否则失去仁义之心,就算讨伐成功,却不能收服其心,天长日久,高句丽一样还会失去,此其一也;高句丽路途遥远,气候苦寒,大军远征,补给不足,劳民伤财,胜负未为可知,侥幸获胜,也是得不偿失,此其二也;如今宇内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若动干戈,只怕有宵小匪类趁机作祟,祸乱国体,动摇根本,此其三也。”刘炫侃侃而谈道。
    杨广见有人反对,本就一肚子气,听他满口的什么“失去仁义”,什么“胜负未为可知”,什么“动摇根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容他再说下去,怒道:“大胆刘炫,妖言惑众,来人啊,给我拖出去。”
    骁果上前,将刘炫一夹,往外拖出,刘炫不死心的喊道:“皇上,若是一意孤行,只怕会有亡国之祸啊。”
    杨广更是勃然大怒,喝道:“给我把他乱棍打死!”
    刘炫被拖了出去,群臣战栗,再无人敢多言语了。于是杨广下令兵部尚书段文振制定出兵计划,又命五贵散朝后单独觐见。
    散朝之后,宇文化及等五人来到掖庭宫,杨广依旧面带怒色,一见五人就道:“大胆刘炫,竟然口出妄言,我恨不得把他九族诛灭。”
    裴矩忙道:“皇上息怒,这种鼠目寸光之徒,杀了就杀了,若是迁怒九族,只怕世人腹诽。”
    杨广点头道:“算了,不提这人。我叫你们来,是向知道你们对出兵高句丽还有什么见解。”
    苏威在朝堂上一直没说话,此时道:“皇上,高句丽地处北方高寒之地,冬季严寒不可出兵,而夏季多雨,道路泥泞,何况路途遥远,军需运输困难,若无完全的准备,还请三思啊。”
    杨广听了沉默下语,半响道:“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裴矩想了想道:“皇上,苏大人所说极是。依臣愚见,非得请突厥出兵相助不可。此外百济国和高句丽有深仇大恨,可派使者前往游说,与其联盟,两面夹击,必定成功。”
    虞世基也道:“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是实,臣请多征召民夫,加速开凿永济渠,以利运送。”
    杨广听了二人的主意,喜道:“甚好。裴矩啊,你就替朕传旨给始毕,叫他速速回国,训练一支精兵,明年春暖花开,和我朝大军一起出兵高句丽。虞世基啊,运河一事,你就拟旨去办吧。”
    裴蕴此时也道:“皇上,高句丽地处半岛,不如在幽燕之地兴建一批战船,到时候水路并举,可奏奇效。”
    杨广道:“此计很好,回头叫兵部派人去幽州,叫北平王相助,建造三百艘战船,两路进击,不愁高句丽不破。”
    君臣商量了一会,五贵自然都说的是吉利话,杨广越听越有信心,只恨冬季将到,不能马上发兵。
    “皇上,臣忽然想到一事。”裴矩道,“若是叫始毕可汗回国,让东突厥休养生息,日后只怕还是会有祸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得不防啊。”
    杨广一皱眉头,此事他也曾经想过,不过也不能把始毕常留东都。
    “你有什么办法吗?”杨广问裴矩道。
    “臣想不如找个宫女,以郡主的名义许给始毕,两国结为姻亲,安抚始毕之心。再者我们暗中扶植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可防万一。”裴矩道。
    “恩,这个办法不错,那就照做吧。”杨广这才放心下来。
    大业二年十月中,始毕可汗与隋朝隆庆郡主成婚,十月末,始毕带着隋朝的丰厚礼品,浩浩荡荡的回到了突厥草原。
    一看到秋末的草原,始毕在东都洛阳一直郁闷的心情终于缓解开来,不顾车队,带上亲随,纵马跃进草场,打起猎来。
    打了一个多时辰,始毕射死两头小鹿,兴致高昂的向车队回去,一边走一边唱着突厥的民歌。哈密措在一边听了半天,忽然道:“大汗,你真的要和隋朝联手灭掉高句丽吗?”
    始毕嘿嘿一笑道:“你说呢?”
    “隋朝暗中扶植处罗,大汗不会不知道吧?”哈密措道。
    “当然知道,汉人皇帝想用一贯的伎俩对付我们突厥,还以为我们都是傻子呢。”始毕的眼睛里,闪烁着苍狼的光芒。
    “那大汉打算怎么应付汉人?”哈密措道。
    “高句丽和突厥唇亡齿寒,咱们就算不帮高句丽,也决不能帮助汉人,到时候坐山观虎斗吧。若是中原乱了,说不定我们能拣到便宜呢。中原,可真是个花花世界啊。”始毕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感慨的道。
    这一年秋冬之际,幽州海域,隋将元弘嗣在督造战船;东都洛阳,源源不断的粮草运输而来,堆满了数十个粮仓;洛阳到北平的永济渠,在寒冬腊月依然开工;北平王罗艺和靠山王杨林的二十万大军,按照杨广的命令,驻扎在幽云之间,等候着春暖花开的发兵时机。
    一场席卷中国的大动乱,由此拉开帷幕。
    第189章人祸
    大业二年的冬天,平静中暗藏着激流。身在北平的杨林得知济南的事变,勃然大怒,虽然他奉命在北平驻扎,威胁高句丽,不能轻举妄动。可是从使者带回来的信件里,武安福还是能感受到他的愤怒。这一年雪花落下的时候,唐璧带来了武安福早就知道的消息。
    “听闻这批响马现在投靠了瓦岗山,和南陈余党翟让,董平,薛勇,吴季,张千等人勾结在一处,兴兵作乱,打家劫舍,祸害百姓。兵部已经下了命令,叫咱们明春发兵,攻打瓦岗山。”唐璧手握温酒,对武安福道。
    武安福看着窗外的雪花,半响道:“大帅,这些响马厉害的很,咱们还是保存实力为好。他们自在河南去闹,关你我何事?”
    “可是兵部催促的紧。”唐璧本也不向多事,只不过响马是从他济南府跑出去的,兵部要他帮河南收拾烂摊子,也是理所应当。
    “反正是明年春天,不用着急。过了这个冬天,也许会有变化。”武安福淡淡的道。
    北方的异动,朝廷的决心,唐璧当然知道,他并不知道武安福话里的真正含义。只得赏起雪来。雪花纷纷扬扬,静静落下,厅上暖炉的温暖让人忘记外面的寒冷,帝国在这个寒冬里,悄悄的绽放着最后的美丽。
    时光冉冉,转年的二月,没等兵部想起瓦岗山的响马来,针对高句丽紧锣密鼓的备战就已经开始了。在山东和燕云的交界处,元弘嗣的两万造船工匠已经在莱州制造了一个冬天的战船零件。海水还很寒冷的时候,工匠们就被驱赶进了海中。杨广要在四月攻打高句丽,他们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打造三百艘战船。武安福作为杨林在山东的委任者和唐璧赶往莱州前去慰问元弘嗣时,微涼的海风吹宋,带来一丝的腥臭,武安福疑惑的瞧着海水里热火朝天的工程景象,只见海水湛蓝,天空高远,海天相接之处,云朵漫漫,景色怡人。
    “少帅,山东之地多产海盐,咱们大隋半数的海盐是这里生产的。本地的贫民,多有买卖私盐为生的。官府缉拿严厉,也是山东多响马盗匪的原因。”李靖看着广阔的海域,不及欣赏美景,说起运大海对山东的利弊来。
    武安福想起程咬金就是私盐贩子,下由莞尔一笑,心想四哥也不知道当没当上皇帝。该派侯君集走一趟河南打探消息了。
    正想着,只听前面喧哗声起,一员隋将在卫兵簇拥下,昂首而来,正式宇文化及手下的红人,负责督造战船的大将元弘嗣。
    “唐大帅好啊。”元弘嗣一见唐璧,满脸堆笑,等看到武安福,更是好像熟人一样。
    “这不是武将军吗,早听说你在山东干的不错,如今一见,果然神采更胜去年啊。”元弘嗣笑道,“许公很是想念武将军,常说有机会要根皇上提及,让武将军重回朝堂呢。”
    武安福心想宇文化及早把干儿子司马德戬安排为了禁军统领,裴矩和来护儿几次三番为自己求情,都被宇文化及拦下,武安福哪里会不知道。不过他本也下想回到矛盾的中心,也犯不着跟宇文化及系的人马撕破脸皮,当下道:“那可多谢许公了,等元将军回去,还请帮我带好啊。”
    “那是自然。”元弘嗣说着官话,大家虛伪的半斤八两旗鼓相当,心里十分明白,嘴上却一点不愿缺少礼数。
    三人聊了几句,武安福和唐璧吧劳军的物资清单交给元弘嗣,元弘嗣请点一遍,一切无
    误,就要请二人饮酒,刚要起步。就听不远处海水里噗通一声。武安福扭头一看,见一个工匠倒在水里,一旁多人上去搀扶。
    “少帅,我去看看。”孙思邈这次也跟随武安福出来,医者父母心,一见有人倒下,自然而然的过去瞧瞧。
    元弘嗣一舟眉头道:“死就死了,管他作甚。”
    武安福心中觉得有些不悦,他早知道元弘嗣这人暴虐非常,待人刻薄,如今见他草菅人命,出言讥讽道:“若是死的多了,只怕耽误工期啊。”
    元弘嗣尴尬一笑,没说话。武安福也不理他,策马上前,想看看那人如何了,走到近前,就见孙思邈一脸悲愤的回头望向自己。武安福心里惊奇,下马上前凑近一看,直要呕吐出来。
    这倒下的工匠大概五十岁左右,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他腰部以下,竟然爬满了蛆虫。武安福惊骇道:“这是怎么回事?”
    一旁一个壮实一些的工匠用看破生死的语气道:“十三天没出过水,不生蛆才是奇怪。”
    武安福这才看到此人的小腿上竟然也有蛆虫,他却下去拂拭,竟已习惯。
    孙思邈恨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