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贼 >

第215章

兵贼-第215章

小说: 兵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安福的杀招己经来到。一荡开尉迟恭的枪,两支两头蛇就一前一后的刺了过来。
    尉迟恭不愧是身经百战的猛将,在这危机关头一松手,钢枪丢下,迅雷不及掩耳的抽出钢鞭,在两点寒光之间一扫。
    他这紧迫之际的一计反击,竟然巧合一般的接近了破双枪的真髓。钢鞭凌厉的击在两支两头蛇的枪杆上,顿时将两枪荡开。
    武安福一惊,手上力道一收,回枪护在胸前,狠狠瞪了尉迟恭一眼,再次欺身杀了上来
    第333章天有绝人之路
    尉迟恭失去了钢枪,手中只有钢鞭,虽然他的鞭法颇有造诣,不过两军交战,所谓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武安福的枪法本来就强悍非常,尉迟恭用钢枪尚且难以招架,换了钢鞭,更是全身都笼罩在武安福的双枪攻击范围之内。
    此刻武安福的两头蛇舞动来开,隐隐己经有了后世的太极之势,双枪画园,阴阳相济,威力怎是尉迟恭短短的钢鞭所能比拟。只见双枪的四个枪头化作四道闪烁的刃芒,往尉迟恭的身上招呼过去。
    “噗”“噗";“噗";尉迟恭的身上顿时添了三道伤口,肩甲被削去,露出一道血痕,肋下和大腿上也各中了一枪,虽然枪尖入肉不深,并不能致命,可是三处伤口都让尉迟恭的行动迟缓下来。
    尉迟恭吃痛,手中钢鞭奋力打出,想要靠着蛮力击败武安福。武安福的两头蛇却真的如同灵动的两条毒蛇,一缠一绕,便闪开了尉迟恭的钢鞭,一扭头,两支枪尖倏忽转了个身,猛地刺进了尉迟恭因为用力过猛而露出来的破绽。
    双枪两头蛇的枪尖刺在尉迟恭的胸膛的小腹的要害处,血猛地涌了出来,染红了尉迟恭的甲胄。他本来高高扬起的钢鞭再也无力砸落,颓然的从手中跌了下来,砰的落在地上。
    武安福并没有因为尉迟恭失去了战斗力而留手,尉迟恭虽然是猛将,却是仇敌,一点点的怜悯都有可能为日后带来无法预测的损害,两头蛇在手中一转,枪尖在尉迟恭的胸前腹中搅动起来,尉迟恭口中闷哼一声,再也支持不住,双眼几乎暴出眼眶,嘴一张,一口血喷出,仰天而倒,坠下马去。
    两头蛇上血花溅落,抹杀了唐最后的挣扎。
    尉迟恭一死,玄甲精骑等于失去了主心骨,翟长孙在混战之中被燕翼的劲弩射死。龙骑兵和虎卫队两面夹击,将玄甲精骑分割开来,一点点的吞噬掉。
    李世民在后面督战,看着战场上唐军处处不敌败退,虽然竭尽全力的调兵遣将,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力上的先天弱势使得在同一战略水平下唐军根本没有了任何逆转的余地。
    本来寄予厚望的玄甲精骑遇到了建立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四员大将相继阵亡的消息让李世民面如死灰,尤其是猛将尉迟恭的战死,让李世民彻底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
    “撤兵。”李世民一脸苦涩的吐出这两个字来,继续作战下去是立刻死亡,撤兵只不过会苟延残喘而已。虽然如此,李世民依然抱着最后一点的希望。
    鸣金,撤兵,唐军本来就被强大的对手压迫的没有喘息的余地,此刻听到救命一般的锣响,立刻潮水般的向着长安城退却而去。
    周军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群情激昂,在唐军身后紧追不舍。这种情况下,唐军已经失去了冷静,更因为主要的将领全数战死的缘故,使得混乱程度更加的严重,疯狂逃跑的大军之中,十中倒有二三被周军追上杀死,又有二三停再也经受不住这种压力,索性丢下武器,跪倒在地,双手抱头,听天由命去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败兵的心情了,这个时候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唐军完全变成了一堆散沙,若不快跑,落在后面,以现在的军兵士气,只怕没有人会顾及皇帝的性命。
    李世民与柴绍和长孙无忌飞马向着长安退却而去,身边是战场上唯一没有慌乱丧失队形的唐兵,也是他的贴身禁卫军,领军的大将是刘弘基和原来娘子军中李颜樱的心腹部将马三保,此刻的李世民身边,也只剩下这两个人还镇定一些,有条不紊的指挥着部曲一边保护李世民,一边向长安城退去。只要回到长安,凭借坚固高耸的城墙,至少还能支持个把月的时间。这期间,说不定就有什么变化能够挽救唐的命运。
    带着最后一点希望,众人簇拥着李世民飞奔回长安城下,马三保跑在最前面,远远的就
    高声喊道:“打开城门,皇上回来了。”
    马很快,数百步的距离顷刻就到,可是城门却丝毫没有动静,马三保正在纳闷间,城墙之上猛地冒出数十个脑袋来,一捧寒光闪闪的利箭瞄准了他,没等马三保反应过来,利箭呼啸而下,片刻之间,马三保便被射的如同一只刺猬,浑身插满利箭,惨叫落马。
    这一骤变不禁让马三保身后的李世民等人吃了一惊,局势瞬息万变,这一幕摆明是长安城里出了问题。
    “难道常何!”李世民惊怒不己,决战之前,他将镇守长安的任务交给了常何。常何当年是皇城的禁卫军统领,本是李建成的部下,后来宣武门之变他反戈一击,立下了汗马功劳,以此晋身为李世民的亲信将领。如今长安城门紧闭,还将马三保射死,定是常何出了问题。
    李世民话音刚落,又是一捧利箭射了下来,数个距离城墙比较近的士兵中箭倒下,李世民等仓皇退后几步,长孙无忌大声吼道:“常何何在?”
    城墙上现出一个人影来,正是常何,他满脸是笑,冲城下众人道:“我己经献城给大周皇帝了,各位若是识时务,还是下马归降吧,将来不失为万户侯。”
    长孙无忌大怒,破口大骂起来,倒是李世民在这危机关头冷静一些,喝问道:“常何,我待你不薄,你为何叛我?”
    常何嘿嘿一笑:“我本是河北人士,家兄和苏定方乃是挚友,你可知道苏定方刘黑闼单雄信他们几个如何能赶在你攻打洛阳之时前来偷袭吗?”
    他问的得意,虽然没说出答案,其中的含义却不言自明。李世民这才知道自己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个奸细,本来不易动怒的心不争气的猛烈跳动起来,此刻只恨不得冲上城去吃常何的肉,喝常何的血。
    可惜的是,局面己经不允许李世民做出更多的选择,退败的唐兵此刻己经来到了城下,城上一阵乱箭射下来,把那些本以为跑得快就安全的唐兵射死数十人。唐兵这才发现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一时间死亡的恐惧涌上心头,数千人一起哭爹喊娘起来,倒也颇为壮观。
    城上尽管放箭下来,城下的唐兵却越来越多,无他,背后是大周的追兵,不知城上发生变故的残兵往前涌,拥挤不堪之下,前面的人只能被挤进弓箭的射程,不少人倒霉的中了箭,直接倒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转眼被踩成了肉泥。
    周军己经赶了上来,在唐军的身后肆意的屠杀着,满地都是唐军的血流,蔓延成河。
    “怎么办?”长孙无忌急道,情势险峻,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掩身护在李世民的身前。
    李世民回首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周字旗号,唐军数万人被困在长安城下的狭小地域之间,完全被周军所围困。前面是高耸的城墙,没有攻城器械,根本无法攀登。身后则是无法战胜的敌人,这个时候任何的兵法都不管用,任何一个名将也改变不了局面了。
    “投降吧。”李世民眼神呆滞的道,他心中清楚,他的天下之路,走到这里,到头了。
    有唐兵挥舞其白旗来,不多一会,唐军的人群中就到处都是白色的小旗。看到这情形,周军也不再屠杀,纷纷停下来,向后稍微退却一点。
    惨败的唐兵队伍中间打开一条通路来,李世民,柴绍,李孝恭,长孙无忌,刘弘基等唐军残存的领袖人物策马缓缓过来,走在最前面的刘弘基手里举着个象征羞辱的白色旗子,一边走一边高喊:“大唐皇帝李世民求见大周皇帝。”
    无论是唐还是周的战士,都沉默起来,这是个决定命运的时刻,一方己经投降,另一方
    的态度将决定战争的走势。是生是死,就在一线之间徘徊。
    大周军队也缓缓的让开一条通路来,一对人马缓缓走来,当先是大将孙成和秦用,其后是王君廓和左天成,他们之后,便是浑身浴血的武安福,他的甲胄未摘,脸带寒意,在薛仁贵和罗士信的护卫下来到了阵前,和李世民遥遥相对。
    李世民一拍马,来到最前方,他的身前数尺就是大周军兵如林的长枪和钢刀,李世民淡淡一笑,似乎在嘲讽着什么,开口道:“老七,多年不见了啊。”
    “是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似乎还是头一次面对面。”武安福也穿过人群,来到前面。罗士信和薛仁贵紧紧跟随,生怕李世民垂死挣扎,再有什么阴谋。
    “你还记得那里吗?”李世民的手指向东边。
    “你是说l临潼吗?”武安福道,“怎么可能忘记。”
    是啊,怎么可能忘记,那个时候,他们都满怀着梦想,那是武安福第一次遇见李世民和柴绍。如今回想起来,当年的故人物是人非,兄弟之间在战场上拼的你死我活,若说有什么情意可言,一定是矫情了。不过真的面对面见到,回想其从前的事情,倒也有些酸楚。
    多年以来,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片土地,这个江山,如画一般的美丽,可是值得牺牲掉那么多去争取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只要是人,都抵挡不了江山的诱惑。
    第334章最后的征途
    “别坚持了,投降了吧。”武安福道,那口气似乎在说起邻家的孩子一般。
    “投降?”李世民笑了,似乎听见最好笑的一个笑话,他举起马鞭指点着道,“他可以投降,他不过是个小兵,到哪里当兵,为谁当兵,都不过是卖命而己。他也可以投降,他是个副将,投降过去,说不定还能升官发财。他们可以投降,我可以吗?既然走了这条路,难道还能回头吗?”
    武安福默然,李世民说的他能理解,若是他在李世民的位置,是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的。
    果然李世民继续道:“便是我放下这面皮投降了,难道你能容我吗?若今日败的是你,我是绝不容你的。”
    武安福心里明白,李世民这是实话。他虽然败了,可无论在智慧还是其他方面,武安福都自愧不如。若不是依靠后世带来的记忆拉拢了无数的能人为自己卖命,鹿死谁手,未为可知。就算江山在手,也是作弊所得,不象李世民,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成就今日的地位。而若不是有自己这个异数,他更加要开创一个千载之下仍让大汉民族骄傲自豪的王朝…唐。
    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无论为他找多少个理由,败了就是败了,他的天才,却也注定了他不能被容忍的悲剧。留下他就等于留下动乱的根源。为了自己,李世民,必须死。
    “既然迟早都是一个死字,我又何必坏了自己的名声呢,只可惜我还有几个心愿未了,要和你交代一下。”李世民又道。
    “请说。”武安福道。
    “这些将士,都跟随我多年。你我之间争夺天下,他们不过是利器而己,罪在我身,与他们无关,所以还望你有帝王的宽容之仁,不要滥杀无辜。”李世民道。
    武安福点点头道:“请放心。”
    李世民欣慰的一笑,又道:“柴绍,长孙无忌是咱们一起结拜的兄弟,李孝恭是我的堂弟,还有许多跟随我多年的部将,和你也多有渊源。其他的偏副将佐也不过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若能饶恕,就都饶过性命吧。”
    武安福道:“这也请放心。”他所担忧的不过李世民一个人而己,其他的人虽然各有本领,缺了李世民这个天生的领袖人才,却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还有最后一件事情得拜托你。”李世民道。
    “还有什么尽管说。”
    “我父亲如今还在长安皇宫里居住,垂垂老矣,不复当年勇,我的夫人怀胎六月,就快生产,不知是男是女。我一家的老小,还得托付给你。”李世民说到这里,眼角泪光闪烁,显然是动了真感情。
    “你我毕竟结拜一场,你的父亲我会当作自己的父亲来赡养,你的孩子我会收为义子,当我的亲生儿子一般。”武安福道,“这些你都尽管放心,今日在场众人,都是见证。我若有违背,万箭攒心而死。”
    李世民笑着道:“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世上再无可恋,我先走一步了。”
    话音一落,仓琅一声,腰上宝剑拔出来,不等他身后的柴绍等人去阻止,血溅五步……
    数日之后,被围困了数月的长安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兴盛。唐的国号自此被废除,武安福将长安设为西都,洛阳为东都,每年轮换居住。百废待兴,新的帝国如同旭日一般开始冉
    冉升起。
    除了北平府以外,武安福己经统一了南北大部分的土地。自从三征高句丽开始就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华大地,终于可以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了。
    在长安一战中战死的雄阔海,张称金等武将都被厚葬在忠烈祠里,香火鼎盛,香烟缭绕,若是地下有知,想必也会开怀一笑吧。
    李渊和李孝恭以及李家的宗师数百口被分散的送去了天下各地,当地的地方官自然会严密监视,每天奏报他们的动向。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和长孙无忌则被送去洛阳,明着说是由张紫嫣和苏凝云照顾长孙氏,实际上是把李世民的后代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免得有人拿孩子做文章。
    柴绍自从李颜樱死后便万念俱灰,此刻大唐的繁华基业毁于一旦,他便剃了头发,往临潼山去投奔当年拜下的惠泉禅师去了。其他唐将都被招安,数万残余的唐军也都被分别编入周军之中。
    至于当初恶斗之时在城中的大臣们,魏征在混乱之中不知所踪,从此不见。萧禹深知武安福绝对不会放过他,在自己的府第里上吊自尽。其他温大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被常何抓了起来。武安福一入长安就将他们释放,封官重用。几人感激涕零,自然不敢不尽全力。
    这日午后,佛隐山下热闹喧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