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贼 >

第8章

兵贼-第8章

小说: 兵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武安福怒斥三个恶少,一直怕他再重蹈从前复辙的孙成三人才松了口气。不过看他又起身走向床上那少女,三人的心又揪了起来,直到武安福道:“这孩子也怪可怜,这么小年纪就在妓院厮混,迟早会被不齿之徒糟蹋的。我赎她回去吧。”
    虽然有可能被误以为残害幼女,武安福还是把那刚被凉水浇醒的女娃娃赎了出来。这么一闹腾,喝酒嫖妓的心思也没了。众人约好改天再聚,各自回家去了。
第十三章 瓦口之变
    一路上问了小女娃出身,才知道她本是河南人,因遭遇水灾家里的地都被淹掉,被狠心的爹娘卖给人贩子,一路转卖到这里的。听说武安福赎了自己,女娃倒也乖巧,不住的道谢。武安福问起名字,知道她叫小凤,觉得这名字实在土的掉渣,便道:“你以后就叫吉祥得了。”转念一想这个名字也不见得有多时髦,自嘲的笑了。
    黑暗中一声娇笑,武安福听出是女人的声音来,心念一动猜到了大概。
    “你猜?”两个声音响起。
    奶奶的这么好?武安福的口水立刻就下来了。听声音就知道两女都在床上,看来花花公子调教的好啊。刚才在妓院看着几个风骚的头牌就欲火中烧,为了装正人君子没好意思下手,如今美女在床,合法合理,哪还忍的住。“刚才是哪个美人撞了我的头,我要罚她。”笑着把身上衣服扯下来,武安福摸了进去,床上立刻爆出两女的惊呼,一时满室春光。
    第二天一大早,武安福捂着腰起了床,看看还在熟睡的两女,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身体那样虚弱了。若是这种春宵持续几个月,只怕铁打的金刚也要瘫了。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武安福还是决定少来这种一王二凤的游戏:明是怕消磨自己的王霸之心,暗是身体的确吃不消这样的盘肠大战。
    满足了多年来生理上的饥渴,武安福觉得神清气爽,先跟管家武喜说了吉祥的事情,让他照顾一下,然后招呼下人把马牵来就要去大营,刚走到门口,就见武奎武亮身披重甲脸色铁青的也要出门。
    “爹爹早,叔父早。”武安福行了个礼,看他们神色不善,又问。“这一大早,谁惹你们了?”
    武亮眉头紧锁道:“瓦口关昨夜被突厥打下来了。”
    “啊?”武安福一惊。这半年多来,不但忙着训练燕云十八骑,他也在研究这个时代的山川地理,军事要冲,虽然总懊悔上辈子不学无术闹的如今看起古代的文字头昏脑涨,不过有孙成赵勇讲解,他也对天下形势有了些了解。至于北平府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瓦口关是北平府西北面的屏障,平日都有两千兵马驻守,防御严密,那里乃是阻隔突厥进犯燕云十六州的必经之地,是以筑成要塞把守。如今瓦口关被夺,难道是突厥打算进犯大隋的预兆吗?想到突厥的进犯也许是自己扩充实力的机会,武安福忙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武亮叹了口气道:“我们正要去大营点兵夺关,你也一起来吧,路上再告诉你。”
    一路上武亮简单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武安福才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人愁眉苦脸。
    原来隋朝和突厥已经保持了数年的和平关系了,突厥将军红海率领的一支骑兵驻扎在瓦口关北四百里的一处牧场,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突厥和隋朝的商人每逢初一十五两天都会在瓦口关前设立市场,交换商品。突厥人用皮毛珠宝药材马匹换取汉人的食盐茶砖丝绸布匹,这本来是互利互惠的好事,可偏偏就有人从中作梗。瓦口关的守将薛宝贪婪无度,向两边商人强索贿赂。突厥商人不从,结果七天前的市集上,薛宝借口突厥商人中有奸细,抓了十几个商人,杀了数人,所有财物全都没收。这一下激怒了突厥将军红海,他暗中策划报复,终于在昨夜突袭瓦口关,杀了薛宝。如今瓦口关已经被突厥占领,一万突厥骑兵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向北平府进发。这薛宝本是武奎武亮的人,是他们一力推荐去瓦口关把守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难怪他们着急恼怒。
    来到军中大营,帅帐里罗艺罗成父子早在等候。一看到武奎武亮进来,罗成嗓子里哼了一声,显得十分不满。罗艺面寒如水,等武家三人行礼之后,冷冷的道:“你们推荐的好人选!”
    武奎武亮心里有愧,不敢言语。罗艺又道:“瓦口关是我北平府抵御突厥的第一要地,如今已经失陷,若是突厥骑兵长驱直入,你们说该怎么办。”他语气凌厉,咄咄逼人,武亮心一横道:“我愿领精兵一万前往夺关。”
    罗艺冷笑道:“突厥大将红海武艺高强,部下一万突厥精锐骑兵,你能夺下关来?”
    武亮无语,他的确没有任何把握能够和红海骑兵抗衡。突厥人擅长骑射,夺下瓦口就意味着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北平府北方的平原地区。在平原上,隋兵是很难和突厥骑兵抗衡的。想到这里武奎武亮一头是汗,心想若是真的被突厥兵打进来,威胁北平,罗艺一本奏上去,就算有杨林这样的靠山,只怕也保不住九族的人头。他两人又惊又急,斗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此事我还是上报朝廷,请皇上定夺吧。”罗艺道。武奎武亮脸如土色,若真的上奏,一切就都完了。
    “王爷,小将有不同的看法。”正在武家兄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节骨眼,武安福发话了。他一路上也在琢磨这事,武家若是因为这事获罪,轻则丢官,重则杀头抄家。这可是武安福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此刻虽然心中也无把握,但他仍然要搏一搏。
    “哦?你能有什么看法?”罗艺根本没把武安福看在眼里,只有罗成饶有兴致的问道。
    “王爷所说的确不错。红海乃是突厥大将,弓马娴熟,手中一只铜人威猛无敌,不过他勇则勇矣,未必有智。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胜机。突厥骑兵的确厉害,人马众多,不过他们若轻骑来袭北平府,我们可坚守不出,骑兵战阵冲杀厉害无比,攻坚守城则不行,无论他们是进攻还是防御,只要不两军正面交锋,把战场放在狭小的地点或进行城市攻防战,骑兵的优势就丧失殆尽。这是胜机之二。红海夺瓦口关是为了报仇,如今仇已经报了,而瓦口关无粮无人,对我们大隋来说是镇守边陲的重要关口,对于突厥来说则一点用处也没有,长久坚守无利可图,率兵冒进,未必得胜。如果我猜的不错,瓦口关对于红海来说不过是个鸡肋。既舍不得放弃,留着又烫手。敌轻之我重之,他们不会为了关口拼命,我们可以,这是胜机之三。有这三个理由,小将并不认为瓦口关很难夺回。”武安福侃侃而谈,开始罗艺并不在意,听到后来,武家兄弟眉头舒展开来露出喜色,罗艺也表情凝重。
    武安福说完,目光炯炯的望向罗艺,他这半年多来除了练兵也和孙成学了不少兵法战略。本来后世看的小说听的评书就多,对这些打打杀杀早有了纸上谈兵的认识,如今经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说起话来竟然也有条有理。
    罗艺心中的确很想借这个机会搞跨武奎武亮,不过朝廷对他的听调不听宣一直放心不下,不然也不会派武奎武亮来监视。即使这次他们获罪杀头抄家,朝廷也不会对北平事务袖手旁观,必有新人来继承。何况瓦口关这种重要的要塞被夺,罗艺也脱不了干系,真要上奏,不见得就有好果子吃,因此罗艺也有些犹豫。此时听了武安福的分析,也沉吟起来。武安福看罗艺神情松动,又道:“我父亲叔父和王爷共事多年,感情深厚,若是王爷能在这危急关头帮上一把,大恩大德必然不忘。”
    罗艺听了,紧绷的脸放松下来,斜眼望向武奎武亮,两人再也顾不得杨林的密令,扑通跪下道:“还请王爷可怜啊。”
    罗艺盘算厉害得失,终于下定了决心问武安福道:“你可有把握夺回瓦口关?”
    武安福一抱拳道:“只要王爷借我白银万两,丝帛百匹,珍宝一箱,明日日落之前,小将必夺瓦口关回来。
    此言一出,帐中四人眼睛齐刷刷望向他,大为惊异。
第十四章 飞夺瓦口关
    不是不给大家加精华,精华在周二就加光了,所以只好请大家等待下周了,对不起。
    突厥大元帅红海冷眼看着眼前的隋朝使者,慢慢打开手中的单子。
    “这么点东西就想换回瓦口关,当我们是叫花子吗?”红海啪的把单子摔在地上,瞪起铜铃大的眼睛。
    小后羿孙成赔笑道:“回大元帅,这礼物已经不少了。”
    “回去告诉罗艺,所有礼物增加一倍,不然就等着我们突厥大兵打进北平府吧。”红海恐吓道。其实隋朝居然派使者来赎而不是打瓦口关已经让红海十分的欣喜了。这两天来他一直十分为难,若是占据瓦口关的话,毕竟这是隋朝用来防御突厥的,对无心南侵的突厥来说军事意义并不大。而若是直接进攻北平府又没有足够的兵力深入,何况红海也有些忌惮罗家父子,退回北地又不甘心。正犹豫中北平忽有和解的意思,红海早已经心花怒放,不过既然北平示弱,红海没有理由不敲诈一把,因此才有这么一说。
    “元帅息怒,我家王爷在我来前已经吩咐过,这礼物实在不能多了。不过他送给元帅‘个人’一点礼物,还请元帅验收。”孙成特地着重了“个人”两字。红海心中一喜,忙道:“罗艺倒也知趣,拿过来我看看。”
    孙成递上单子,只见上面罗列了数样珍宝和五千两白银。这可是笔不小的财富,比起要钱没有要石头一堆的瓦口关自然是诱惑的多。红海顺手把单子塞进怀里,觉得敲的够多了,悠然道:“既然这样,就请你们的使者明天午时来交接吧。”
    第二天正午时分,听说一支二十几人的队伍来到关前,红海忙下令打开关门。看着十几头骡子背上的筐,红海的眼睛都亮了。他笑容满面的把使者请到关上,一看除了昨日的孙成以外还有个青年人。红海望了一眼也没在意,随身亲兵在两人身上检查一番,示意没有武器,他心里戒备去了大半,傲然道:“礼物可莫要差了。”
    那青年道:“将军不必担心,北平王除了礼物,还有一副中原画师的山水画要送给将军,此画有百年历史,十分珍贵。”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副卷轴来。
    红海早知道中原文化的好处,平素也附庸风雅弄了不少中原的字画,听说还有这种礼物,眉开眼笑道:“快拿过来。”
    青年道:“这画有三个妙处,小人愿意为将军讲解。”说着走上前去,在红海面前慢慢展开卷轴。只见那是一副巧妙的山水写意,青山中细雨微斜,一群鸟儿在林中徘徊,画意盎然,意境悠远。孩子道:“这一妙在于以雨意风,二妙在于以闹意静,三妙在于……”话说到此时,青年展开最后一点卷轴,赫然露出一把匕首来。红海正摇头晃脑假做高雅的听着妙处,只见寒光一闪,青年已经把匕首抄在手中,冰凉的刀刃正顶在脖子的血管上。红海惊出一头冷汗,一动也不敢动。
    “这三妙就在于突厥笨蛋不知道中原有个图穷匕现的典故。”那青年正是武安福,他巧计得逞,哈哈大笑道。
    武安福发难之时,跟随他一起来的孙成也动手打倒一个卫兵夺下兵器。而关下护送骡马的众人也都一起发声喊空手偷袭,顷刻间打倒十数人,抢下兵器冲上关来。这些人正是久经训练的燕云十八骑。
    “你们想要怎样?”红海垂头丧气的道,一看对方众人的身手他就知道大势不好,如今被人挟持,只求能保住性命就好。
    “很简单,一命令你的军队撤出瓦口关,二把抢劫来的财物全都留下,三写一封信向大隋皇帝赔礼道歉。”武安福道。
    “我若是照做了,你们就放了我?”红海心想地盘钱财都是抢来的,还就还吧,自己降书也写过十七八封,道歉信就更无所谓了。只是担心对方会不会守信用放了自己。
    “当然。”武安福道。
    “不会骗我?”红海兀自不信,被这些人骗了一次,他可不想上第二次当。
    “你在我的刀下,不由得你不信。”武安福手上一用力,红海本也是个武将,性子刚硬,被他这么胁迫,刚想说两句场面话,就看武安福的眼睛在自己下身瞄来瞄去,一脸的不怀好意。只觉得浑身凉飕飕,想到有种叫做太监的人,顿时魂不附体的道:“我答应,我答应。”
    突厥军本来还要反抗,可主帅一降,他们也只能放弃。不多时万人部队把财物丢下,从北门撤退出瓦口关。武安福看差不多了,打了个手势,孙成在关上燃起马粪,很快南边地平线上出现了北平府的军队,武奎武亮率五千精兵风驰电掣来到关前,一看武安福果然已经控制了瓦口关,大喜过望。
    来到关上,武奎看见红海,想起这两日的担惊受怕,心中恼火,抽出剑来就要杀他。武安福忙阻止道:“爹爹不要。”
    “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武奎怒道。
    武安福把武奎拉到一边道:“爹爹不知。突厥兵就在北面不远,若是杀了红海,他们知晓后一定会来报复,我们军队刚进关内,立足不稳,不应该冒险。而且红海此人就好象一只老鼠,爹爹叔父就是抓老鼠的猫,若是老鼠没了,猫还有好日子过吗?”
    武奎听了转怒为喜:“我儿说的对。就依你。”
    武安福好言安慰了红海一番,临送他出关又嘱咐人送上一筐东西道:“这里面是三千两白银和珍珠二十颗。给将军当个盘缠,还望将军不弃。”
    红海没想到活命之余还有进账,千恩万谢。临别时问清楚了武安福的名字,连赞三声英雄这才离去。他回去之后吹嘘自己英勇不惧,北平府众人敬重英雄,送他财物返回。突厥军中即使有人不信,看他带回的财宝也都再无疑惑。
    红海一走,孙成问武安福道:“将军饶他也就算了,为何还送他财物?”
    “他这一次来瓦口关,若是什么都没得到,还受到这样的侮辱,必然恼怒,日后骚扰不断,岂不麻烦。如今得了财物满足了贪婪和面子,必然对你我有愧,不好意思再来烦扰。这么便宜的买卖,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