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变天 >

第90章

变天-第90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名小卒,孙文!拜见大人!”孙先生拱手笑道。没有寻常人物求见时地谦卑之态。 
    你是无名小卒,我算什么?哼哼! 
    “坐,看茶!”沈从云客气的一抬手,脸上没有一般官员特有的矜持和倨傲,好像是和一个普通朋友想见一般,从骨子里透出一股让孙先生觉得很舒服的随意。 
    “沈大人,恕在下冒昧,既然在下来了,有些话说的不中听的话,大人大可以当作没听见。”孙先生拱手直言道。沈从云抬抬手,客气的答道:“但说无妨,我没有拿人口舌是非,大兴文字狱的习惯。” 
    “甲午之战,沈大人大获全胜之际,受朝廷之名而停战。不知道大人作何感想?” 
    “是打还是谈,是朝廷地事情,本官只想做好分内的事情。” 
    “难道沈大人不想探究其中的根源?不觉得这是国家之耻辱,民族之耻辱?” 
    “你想说什么?想告诉我这个国家再没有人起来推翻满族人的统治,就没救了是不是?”沈从云突然冷笑着看着孙先生。 
    孙先生没想到沈从云抢先一步,把自己要说的话说了出来,不由的顿时愣住了。 
    “呵呵,不说?那我来说。中国确实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了。可是变革的代价太大的话,很可能导致国家的混乱,导致军阀割据数十年。中国地封建社会时间太长了,在朱、程理学的浸泡中时间太长了。要想改变这个国家,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你的办法,彻底的砸碎一切,然后慢慢的重建,另一个则是我的想法,用中国人最能接受地方式,自上而下的去改变。你觉得哪种方式比较合理?” 
    孙先生沉默了,好一会才抬头凝视着沈从云道:“沈大人,在下来这里,本意是打算说服大人在东北起兵,推翻腐朽的满清,现在看来不太可能了。不但不可能,在下还非常的担心,中国会出现新的皇帝。” 
    沈从云惊讶于孙先生的判断,不由的笑道:“呵呵,君权至上的观念,在中国存在太久了,猛地一下去改变他,还不如自上而下的去开化民智,民智开化之后,民主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我认为,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过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沈大人地观点,在下不敢?同,在下以为,只有美国式的民主,才能救中国。” 
    “美国建立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些松散的联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组成的一个国家,所以美国不可能有别的制度。诚然美国的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但是它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你应该知道,中国人口文盲,和老百姓谈民主,根本就是鸡同鸭讲。百姓关心的是有没有饭吃,而不是有没有民主和权利,如果连百姓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民主就是一句空话。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以其用暴力推翻满清,追求制度上的民主,造成天下诸侯的割据。还不如现实的采用一种相对平稳的制度,自上而下的进行变革,力争在二十年内完成局部的工业革命,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利益。世界一旦出现变化时,以军事手段谋求国家在世界上利益。” 
    孙先生又一次沉默了,半晌才低声道:“推翻帝制是我毕生的宗旨!” 
    沈从云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不送!” 
    目送着孙先生的离开,沈从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海外华人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撑腰,那么华人们还能为孙先生谋求推翻帝制捐款么? 
    …………………… 
    沈从云走进书房时,里面康某和谭嗣同谈的正热闹。 
    “北洋之败,辽东之失,可见洋务不过是一种畸形的模仿。日本弹丸之地,明治维新以来不过数十年。便有了与我大清朝一争长短的本钱,可见维新变法乃强国之根本。” 
    沈从云听到这里,嘴角露出阴森森的笑容,掀开帘子进来道:“说地好啊!”(注,老断的构思有点阴险,大家别瞎猜了,等着看吧。) 
    沈从云说着露出亲切的笑容,朝屋子里的两位拱手笑道:“康先生这番话。应该去对皇上说。我想皇上一定会非常的欣赏康先生的。不过康先生,您可别只会说一些口头上的东西啊,得有点具体的措施,才能打动皇上。” 
    沈从云地话说的康某人内心一阵激动,连忙从怀里摸出一叠纸张来,恭敬的往桌子上一摆道:“沈大人,这是在下对维新变法的一点想法,请大人过目。” 
    “呵呵,两位都是举子吧?会试就要开始了,这个留下我先看看。会试结束估计就能有个答复。” 
    ― 
    “沈大人对英国记者说,中国需要维新和变法,请问沈大人,您说的变法,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谭嗣同笑着插话道。 
    “谭壮飞是吧?你的问题,恐怕我现在不能回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能回答的是。变法维新是必须,至于该怎么去做,还是由朝廷来决定。当让,我还可以帮忙把你们说的话,转达天听。” 
    …………………………………… 
    李鸿藻、徐用仪、孙毓汶三人最近日子有点难过,每天进出家门都要非常的小心。这不昨天孙汶下朝回家地时候,门口叫一群举子给堵住了,打算绕到后门进去时被发现了。结果叫那群举子拿鸡蛋砸了个满脸花。 
    军机处关于沈从云的商议,总算是勉强出台了一个临时的决议,免去沈从云和谈副使的差事,革去一切职务。责成沈从云在家中闭门思过半年。 
    南书房,翁同?把军机处商议好的条程递上来后,站在一边很有耐心的等在着光绪地意见。光绪看的非常仔细,看罢后冷笑着往桌子上一丢道:“你们也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不就是说了一句要变法的话么?” 
    光绪的态度,早在翁同?的预料之中,这位年轻的君王,对沈从云一直怀有莫名的好感。 
    “皇上,变法图强是重振大清地良策,只是眼下朝野汹汹,不能不做个样子出来。” 
    “哼!朝野汹汹?你怎么不说天下汹汹?治沈从云的罪不难,堵天下都市人的嘴巴难。”光绪说着拿起笔来,沾了朱墨在折子上写道:“革职不可,闭门思过一个月可行,谈判副使一职免去。” 
    写罢,光绪递给翁同?道:“交太后御览!” 
    慈禧最近也没安生日子过,保守派的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上慈禧这边来告状,告的自然是沈从云了。虽然沈从云没具体说该怎么变法,可是祖宗之法,如何说变就变了,沈从云这哪里是要变法,是要革了满族人的命嘛。 
    光绪朱批过的折子由军机处转到慈禧这里时,慈禧看了也是连连的皱眉头道:“这个沈从云,怎么就张嘴胡咧咧。这搞不好又是一个左宗棠。” 
    前来和慈禧讨论议和一事奕听了这话,也连连苦笑道:“太后,沈从云是从西洋回来的,有这个胆子,说这个话一点都不奇怪。” 
    “皇上这个意思不错,照哀家看,还不如给他个不错的位置,打发他到下面去,既能堵天下读书人的嘴巴,有省的他在京城里碍眼。”慈禧不动神色的拿起光绪朱批过的条程,得给奕道:“老六,你看一看,觉得给沈从云放哪去比较合适?” 
    恭亲王奕接过条程看了看,想了想道:“沈从云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干的不错,这样好了,不如等议和的事情定下来后,坐实两江总督算了。刘坤一让他到陕甘任上去。这一次沈从云算是抱住了朝廷最后的一点脸面,连战连捷,结果现在反过来日本要求和了。” 
    “嗯,这主意不错。就两江吧。老六,李鸿章怎么说的?日本人都提出啥条件了?”慈禧露出笑容来,看来心情不错。 
    “张荫衡从广岛来电称,日本初步提出的条件是赔款一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否则日本将进行全国总动员,把仗打到底。李鸿章听了这个条件后,气的一天都没吃饭。” 
    “仗都打输了,日本人还敢这么猖狂?要这要那的?当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洋人是什么态度?” 
    “英国人明面上不说什么,骨子里是向着日本人的。美国人好一点,表示双方应该坐下来慢慢的谈。俄国公使私下求见的时候称,只要把辽东半岛的大连个旅顺租借给他们五十年,就支持我们。李鸿章的意思是,眼下我们占着上风,顶多给日本几百万两银子了事,其他的事情免谈。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朝鲜,日本人咬死了不松口,一定要霸着朝鲜不动地方,李鸿章的意思,坚持回到《天津条约》时的状态。” 
    慈禧面露厌烦之色道:“整天打打杀杀的,一点安生日子都过不上,还不如多赔点银子,买个消停。至于朝鲜,给日本人又怎么着?照哀家的意思,银子打发个一千万,朝鲜按照现在大家占的地方来算。至于台湾,有日本人什么事情?”
第十五章 谈谈打打
         有圣旨,只有军机处下发的一道行文,严厉的斥责了云。其中甚至用上了“置祖宗于何地?”这样的严厉措辞。大清朝以孝治天下,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祖宗规定的,都是不能变的。这很有一点两个“凡是”的味道。 
    “闭门思过一个月,上道折子自行请罪,停钦差谈判副使一职。”这样的一个处罚决定,还是由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下发的,多少有点一种大人打孩子,伤皮不伤骨的味道。 
    沈从云闲了下来,在宫里头的陪着慈禧的毓秀倒也淡定,每天依旧是陪着慈禧,说说闲话,看看戏码,沈从云的事情似乎和毓秀一点关系都没有,毓秀也没有说一个为沈从云辩解的字眼。 
    中日之间的议和在洋人的干涉下终于开始了,之前一再强调李鸿章必须去日本谈判的日本人,这会子灰溜溜的来到天津,还是伊藤博文亲自带队。 
    这么一种前倨后恭的态度,还不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结果?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想明白这个道理,那些即将迈步走进龙门,用笔墨来博取功名的举子们,自然也都是这样想的。 
    天色微明,三声炮响! 
    “开龙门!” 
    等候许久的举子们,鱼贯而入。排在队伍中的康某人,此刻不由的抬头,回望着紫禁城的方向。 
    天津广东会馆内,忙碌了几天。足足写了几万字地孙先生,整理好这几天辛苦的结果,仔细的拿针线按照次序将稿子都装订好。 
    “逸仙,你这都忙着写的什么?又是一夜没睡吧?”陆皓东笑着进来,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一副刚睡醒的样子。 
    “没什么。就是对比了一下立宪维新跟废除帝制的优缺点。中国人地头上习惯有天子的时间太长了,不彻底的砸烂帝制,还会有新的皇帝。”孙先生悠悠长叹道。 
    这话如果让沈从云听见了,肯定会感慨道:“振聋发聩!” 
    不过这份文稿摆在沈从云的桌面上时,沈从云却没有时间去看,也不需要看。立宪和民主,孰优孰劣,沈从云在过去的历史书上看的很清楚了。 
    沈从云只是拿起笔来。在孙先生送来的文稿上写下了一行字道:“试目以待!”便原样送了回去。 
    和谈开始了,伊藤博文昂首挺胸地走上谈判桌,心中无限悲愤与忐忑。战前的伊藤内阁,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发动甲午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本来是一招相当高明的棋,战争初期的连连胜利,似乎也印证了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通过战争能谋求的利益也许超乎预计也未可知。所以,在张荫衡、邵有廉到达广岛后。伊藤以全权不足拒绝了和谈。 
    谁曾想战局即将全面胜利之际,一直以来虽然也很重视,但是重视不足的沈从云和他的新军突然冒了出来,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日军的胜利如同阳光下地肥皂泡,绽放出五彩的颜色后。瞬间破灭了。 
    收到国内的电报,张荫衡和邵有廉也收拾收拾回国了,早知道就跟他们谈就是了,何必贪多呢? 
    眼下,和谈是伊藤内阁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能在谈判桌上,获得足够的利益,这样还是能消除国人的不满。帝国还是能以一种胜利者地姿态出现的,正如朝日新闻上写的那样,“在消灭清军大量有生力量后,考虑到补给线过长。在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后,皇军做战略转进,以期再战。” 
    另外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是,英美俄三国对日本的支持,准确的说是怂恿。英国人的目标是利用日本来牵制俄国在远东地发展,稳固其在长江中下游的利益。美国人,则希望中国全面的开放,俄国人就别提了,就是要日本摆出一副大打特打的架势,他们好从中渔利。 
    从另一个门进来地是李鸿章和奕,这两位主要谈判代表,内心也是非常的不安和忐忑。李鸿章还好一点,他担心的是谈判桌上万一嘴巴不严实,卖的太多,一世英名就此尽毁,北洋恐怕也要易手他人了。同时慈禧强烈的求和欲望,使得李鸿章左右为难,有点夹缝中求声生存的味道。 
    东山再起的奕,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态。宦海沉浮多年,这位当初差点继承了大统的恭亲王,实在是太清楚颐和园里面哪位的手段了。如今的奕,当真是进也忧,退也忧,丝毫都没有因为重新出山而乐的心情。 
    中日和谈的主持人,是美国公使田贝。双方互交国书后,伊藤博文盛气凌人的站起笑道:“恭亲王和李中堂作为清朝的柱石之臣,能够联袂出席谈判,实在是出于诚心。” 
    李鸿章起身冲着列席谈判的三国公使拱手后,这才对伊藤博文道:“关于和谈的诚意,我们也从伊藤首相的亲自来到中,感觉到了诚意。正因为感觉到了伊藤先生的诚意,我国自然也要以诚相待。” 
    日军在辽东大获全胜之初,日本可谓是气焰嚣张,大藏省提出索赔十万万两白银(真***是穷疯了),其战争支出也不过八千万两,海军省则提出所要台湾,后来沈从云在山东、辽东给日军来了个一杆子到底,全部给赶出了中国领土。大本营立刻开始紧急修改和谈条件,十万万两变成了一万万两,台湾则是抱着能搞到就搞到的心态,拿出来吓唬人,表示不惜继续开战的姿态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