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632章

明朝好丈夫-第632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时日据你都在忙着公事;倒也很是辛苦;哎;倒是难为你了;本宫自会注意自己的身子;可是你也要当心;不要太操劳了。有空呢;就进宫来坐坐;本宫和你倒是得上话;权当是陪本宫吧。”
    柳乘风道声是;张皇后又道:“本宫今日召你来;是有事要问你;你也知道;这太康公主也是长大了;女大当嫁嘛;本宫就这么个女儿;一直想为她寻个如意郎君;哎……可是呢……太康公主的性子你也知晓;本宫为她操碎了心;她不领情倒也罢了;成日发孝子脾气。可是话又回来;这个女儿在宫里不但本宫宠着;连皇上也一直溺着的;总是想为他挑个好驸马;偏偏手头上也没什么人选;前些日子;本宫倒是属意那成国公的孙儿;据这个人不错;可是近几日;宫里又有人;这个成国公的孙儿也未必能好到哪儿去;所以叫你来参详参详;不管怎么;我们是自家人;大家关上门琢磨一下才好。”
    ………………………………………………………………………………………………………………………………
    第840章送到;今天起得早;早点更。(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群书院。qunyuan。
    (。。 )
第六百六十章 :有钱才有权
    。ke.OM *#    柳乘风听了张皇后的话心里有点儿叫苦;这张皇后还真有点不气;直接来寻自己做参考了
    不过话又回来;在张皇后看来;招婿的事还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皇上那边她不好多什么;至于娘家的两个兄弟是向来不太靠谱的唯一还能话的也只有柳乘风这个假女婿;至少柳乘风在张皇后的心目中是个能拿主意的人
    因此这种狗屁倒灶的事;自然就轮到了柳乘风头上
    柳乘风只得乖乖坐着;张皇后唠叨;张皇后脸上总算有了几分笑容;对柳乘风道:“其实呢;本宫现在也在犹豫;现在看来;那些勋贵之后;还真没几个品性过的去的;要嘛呢;就是品性不好;要嘛就是歪瓜裂枣;哎……你来看;本宫只是寻个驸马而已;怎么就这么难其实本宫请你来;是和你商量一件事的;本宫昨个儿看一份报纸;那报纸里翰林院近来颇有几个年轻的俊彦;这些都是庶吉士;也没有辱没了太康公主;你若是从翰林院中去挑选驸马;可以吗?”
    她这么一问;柳乘风立即明白张皇后打的是什么心思了;心里不由大惊;这皇后瞧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居然把主意打到了翰林院上头;翰林院里年轻的多是庶吉士;庶吉士是什么?那可是天子骄子;可以;任何一个都是前程不可限量;这绝不是空话;内阁大学士基本上都是庶吉士进的朝廷每三年一次科举;三年才出几个庶吉士而已;十几年下来;庶吉士也不过几十人;这几十人的身份都最是清贵;只要不犯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最次的也能混个封疆大吏运气好些直接入阁主持朝廷
    而驸马呢?按照祖制;驸马是不允许做官的;做个武官可以文官却是不成;也就是;谁要是做这驸马这庶吉士的身份也就没了;从此之后再没有了仕途;一辈子郁郁不乐;还得天天被人管着;换做是谁也不会乐意
    张皇后当然清楚这个情况;其实若是她放低一些要求;在观政士里寻驸马;或许还真有几个人心动;可是想在庶吉士里寻觅;人家肯吗?
    所以张皇后叫来了柳乘风柳乘风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张皇后就是想;让柳乘风来牵线搭桥;不管怎么;这太康公主既要及早出嫁同时又不能太寒碜;选择的对象要嘛是最顶级的豪门;要嘛就是饱读诗书的博士;就这样;张皇后还觉得辱没了自家的太康公主;怎么可能还降低要求?
    就这……也足够人为难的
    柳乘风感觉不太妙了苦笑道:“娘娘;这事儿急不来的;那些庶吉士和别人不一样……”
    张皇后道:“不一样?莫非还嫌弃公主吗?罢了;本宫也不抱怨;其实我呢也知道你的难处;牵线搭桥这种事;确实为难了你;其实本宫也就是想让你帮本宫去张罗张罗;看看有没有不曾婚娶的庶吉士;至于其他的;倒也不必麻烦你”
    柳乘风松了口气;原来只是如此……若只是这个;倒也不怕什么;庶吉士几乎都是成婚的;张皇后的这个主意只怕是要落空了
    他连忙应道:“这个不成问题;娘娘放心;我一定把事儿办好”
    张皇后叹了口气;又与柳乘风了许多话;随即道:“寿宁侯封公的事内阁那边已经点头了;想必旨意也就这几日下;他能有今日也多亏了你呢是了;到时候本宫要在宫里设一个家宴;到时候请你来吃酒”
    这消息其实柳乘风早就知晓了;忙笑道:“娘娘高兴便好;微臣一准会到倒是我看太康公主似乎近几日心情不是很好;是吗?”
    他故意把话题转到太康公主身上;主要是方才想起太康公主的话;想再试探一下张皇后的意思
    张皇后蹙起眉;道:“这个丫头;心思总是猜不透她的性子本宫是知晓的;你知道不知道;宫里最近有流言?”张皇后到流言的时候;故意别有深意的看了柳乘风一眼
    柳乘风装作一副惊诧的样子:“是什么流言?”
    张皇后道:“是两三年前;你不是牵涉进了一桩是非吗?太康公主在浴室沐浴;你被人蒙骗躲在浴房里;后来也澄清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瞧见对不对?”
    来了……柳乘风心里对自己;也不禁有些紧张起来;其实那一日若没有瞧见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该看的看到了;不该看的也都看到了只是这种事无论看到没看到;都必须矢口否认的;不是柳乘风不够英雄气概;其实就是皇上和张皇后;就算知晓柳乘风看到了什么;那么也希望柳乘风的回答是态度坚决的否认看不看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不能坏了名节;否则这皇家的脸面往哪里搁?
    张皇后这么一问;柳乘风忙道:“娘娘明鉴;微臣确实没有看到什么”
    张皇后语气平淡的道:“是;本宫知道你什么都没看到;本宫信你;可是呢;宫里却出了这么个流言;实话和你了;本宫叫人查探过;这是太康公主自己放出去的;我这做娘的知道她的心思……”
    柳乘风不禁有些心虚;忙道:“娘娘知道殿下什么心思?”
    张皇后道:“她这是想故意不嫁人;所以才传出这消息吓唬别人”
    柳乘风呼了口气;张皇后能这样想那实在太好了;他笑吟吟的道:“公主殿下其实年岁也不算大;娘娘不必急于一时的”
    张皇后冷着脸道:“都已经年过十八了;这还叫不算大吗?你休要为她好话;这事儿本宫做主了”
    柳乘风便不知该怎么接茬了;讪讪的应了一声是;随即也不知再什么;便告辞而出;从坤宁宫出来;不由吸了口气才算是定住了神;宫里的家务事倒也真够乱的;差点连自己都陷了进去;以后尽量还是少搀和的好
    他心里这般想;可是思绪又不禁飘到了翰林院;心里期望翰林院里千万别出一个未曾婚娶的庶吉士;至于到底为什么;他也不上来;话……这公主找男人;自己为什么总是有一种酸溜溜的心理?
    叹了口气;便不再什么随即想到自己袖子里的一份奏书;便打起精神;唤了一个太监来问:“早朝结束了吗?”
    “公爷;已经结束了;陛下已经移驾到了正心殿里看内阁的拟票了”
    柳乘风便飞快往正心殿去;到了殿外让人通报一声;里头便传出朱佑樘的声音:“进来”
    柳乘风快步进去;作揖行礼:“微臣见过陛下”
    朱佑樘正提着朱笔在一份拟票上写着什么;这时候抬起眸来看了柳乘风一眼;语气很是稀松平常的道:“怎么?从坤宁宫那边过来?”
    柳乘风点头;道:“是;刚刚过来;听了张皇后的教诲;想到陛下在这里便来看看”
    朱佑樘叹了口气:“她也是未雨绸缪啊;不这个;朕听;你在北镇抚司琢磨着什么事是吗?”
    他这有口无心的出来;却让柳乘风有些凛然;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实早就在皇上眼睛里;不消;这肯定是东厂那边在悄悄告密;他忙道:“是;微臣确实琢磨一些事”
    “嗯?”其实柳乘风一思考;这天下还真没几个不认真对待的;毕竟这个家伙鬼点子多;许多奇思妙想验证出来的时候都效果极好;连朱佑樘都不免有期待了;他微微一笑;道:“看;都在琢磨什么”
    柳乘风道:“挣钱”
    “挣钱?”朱佑樘撇撇嘴;将朱笔抛在御案上;收起内阁的拟票;背着手道:“你现在都已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了?现在还满脑子想着挣银子?”
    柳乘风道:“其实微臣主要还是想为国库增加岁入”
    他这么一;朱佑樘倒也显出了几分兴趣不过也只是几分兴趣而已;事实上朱佑樘已经不愁国库空虚了;这几年的国库很充实;不像前几年总是会有亏空;让人焦头烂额;所以朱佑樘对于朝廷岁入的需求不算太紧迫
    柳乘风正色道:“陛下或许对朝廷增加岁入不以为然;可是微臣却以为;增加岁入是眼下的当务之急陛下想想看;从前的时候;国库几乎没有盈余;朝廷的那点儿银子;除了偶尔赈点儿灾荒;要嘛就是给军队发点军饷;再刨除一些赏赐和官员的薪俸以及宫里的用度之外;其实也就没几个钱了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自从国库岁入大增之后;支出也增加了不少;就比如今年;朝廷修筑道路、扩编军还有修缮各处的河堤这些费用加起来;便有数百万两纹银之巨;陛下可知道这是为何吗?”
    ……………………………………………………………………………………………………………………………………
    第二章送到了;早上7点被老婆叫起来;然后码字;带着去孕检;又陪着逛街去买未来宝宝出生的生活用品;折腾到下午四点回家;码完字;整个人感觉都虚脱了;眼皮子不断打架;直接去睡了;实在吃不消未完待续)
    (。。    )
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权即将在握
    鼎天械居。。朱佑樘看了柳乘风一眼;也不由来了兴趣。艾拉书屋。26。这两年国库的数目确实是激增;可是如柳乘风所的那样;花销却也是不。
    往年的时候;一年两三百万两纹银就已算是极限;至于其他;如官员的薪俸;大多都是用实物譬如是米、面、丝绸来代替。可是这两年的花销就不同了;朝廷一年的花销高达六七百万。穿了;钱一到手之后;这朝野上下的人顿时精神抖擞;都觉得百废待兴;那些原本一直拖延着不敢修缮的河堤纷纷报上来要求朝廷修缮;遭了灾之后;出手也大方了许多;还有从前拖欠的军饷、武器更换;修筑驰道;更不必朱佑樘还下旨各处修葺学堂等各种名目的用度。
    柳乘风正色道:“直白一些来;其实就是朝廷收入越高;责任也就越大;从前不能做的事;在收入暴增之后;就可以放手去做。也就是朝廷的职能从单纯的养兵、赈灾到组织修缮一下水利;渐渐变得丰富起来;如修建驰道、更丰富军备;修筑更大规模的水利;甚至是兴建各处的学堂。陛下;所以国库的收入是多多益善才好。陛下圣明;微臣知道;陛下一直想做一点善举;名垂千古;微臣就以学堂为例……”
    柳乘风对朱佑樘的心思拿捏的很准;皇帝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朱佑樘最需要的是什么?朱佑樘是个崇尚礼法的皇帝;他最向往的是三皇五帝之治。他对读书人抱有很大的好感;这种人是最重视教育的。
    柳乘风慢悠悠的道:“陛下常;人读了书;便能分清厉害;明辨是非;格物能致知;致知能正心。微臣倒是有个主意。何不如在天下各府各县成立官学;教人读书写字;让人明白是非?若是天下人都能读书写字。这岂不是盖过以往任何帝王的功业?微臣曾经琢磨过这个事;朝廷可以拿出一项专门的银子来;下旨各县兴办官学。如此一来;一些无所事事的秀才就有了营生;可以有县衙聘请担任博士;对本县的学生进行教学;而寻常的百姓子弟;只要年满八岁;便可入学;每年呢;缴纳一定的学费。这官学的用度呢;朝廷可以出一部分。县衙可以拿出一些;再加上那些子弟缴纳一部分;如此一来;想必也够了。这些入学的暂时可以称之为学童;学童在县衙官学里学习三五之后。若是学的好;则可以进行考试;若是成绩好;则可以升入府学;朝廷在每个府设立一个学校;为府学。这府学只招募较为优秀的学童;令他们升学读书;入了府学;童生便为学生;学习三五年之后;若是书读的好;可以继续考试;进入省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聪明的学生一展才华;也可以让朝廷得到更多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寻常的子弟;就算读书未必用功;才智也及不上别人;至少在县学里能学学会读书写字;这是旷世未有的功德;若是陛下肯实施;单凭这一个事迹;只怕唐宗宋祖都要汗颜了。”
    柳乘风一席话;听的朱佑樘顿时脸色红润起来;如今到了他这个地步;句实在话;眼看自己时日无多;自觉的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够;而现在柳乘风却等于是给他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柳乘风的这个章程;可谓是旷古未有;历朝历代确实或多或少会设一些官学;可是官学多是太学、国子监之类;要嘛是贵族读书;要嘛就是收容天下最顶尖的学子入学。可是柳乘风提出的这个意见;却是让天下人都有进学的机会;将官学一直下办到县里去;让所有人都粗通文墨;还能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到府学、省学甚至是太学里读书;若是这个法子实施下去;只怕天下人都要称颂了。
    这是居功至伟的大业;柳乘风的这个意见;若是在几年前提出来;对朱佑樘来只能是个异想天开的笑话。因为那时候;朝廷连太学都养不起;连将士的军饷都不能足额发放;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得用布匹和大米来替代;这个主意;只是个空中楼阁;的难听些;简直就是个笑话。
    可是现在确实是不一样了;现在朝廷国库丰盈;每年的各种进项;若是加上聚宝楼、聚宝商行;其岁入至少增加了十倍不止;就单去年;一年的进项就过了三千五百万两;其中两千余万都出自聚宝楼;而且随着商贸的繁荣;连宫里都深信;这个数字还会增加;那么柳乘风现在提出的这个构思;确实很吸引人。
    “只是若当真实施下去;每年所需的银两大致为多少?”朱佑樘心动了;提出了这个问题。
    柳乘风直言不讳的道:“陛下;若是实施下去;大明有县城一千三百;有州府两百余个;若是这样计算的话;每个县要建官学堂;至少也需纹银三百两以上;朝廷拨出五百两;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