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788章

明朝好丈夫-第788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大致就是这个;具体什么我也忘了。”
    柳乘风呆了一下;两条腿……失衡……
    他抿着嘴;沉默了片刻道:“看来太后虽然久在宫中;却也一点不糊涂;哎……她只怕是疑心上我了。”
    朵朵不无担忧的道:“这是什么话?她若是疑心你;召你回京做什么?你不要多疑;想必是母后随口的;这么较真做什么?你呀;就是平rì里天天算计别人;便觉得人天下人都在算计你一样。”
    柳乘风只得把心事搁在心底;呵呵笑道:“是;是;都怪我成不成?我这不是为了你和将来的孩子打算?反正也没什么;若是太后当真疑心;大不了我们回廉州去就是;怕个什么?”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 )
第九百四十二章 :皇帝也疯狂
    第九百四十二章:皇帝也疯狂
    太康公主见柳乘风心事重重;一下子也正经起来;她从榻上坐起来;习惯的抚摸着肚子;道:“你这么一;我倒也觉得有些不对;母后朝廷也要有两条腿;这不是有人大权独揽吗?母后是不是糊涂了?”
    柳乘风却是摇头;手搭在榻上道:“我看未必;总而言之;前些时日是我太过嚣张了;不过……等我这阵子嚣张劲过去也就没事了;你呢;也别想太多;你安心生孩子便是;外头的事我来张罗。”
    他在太康公主待到了傍晚时分;要与太康公主告别出宫;这时候;高凤却是急燥燥的跑过来;道:“陛下正四处寻殿下;殿下;快随杂家去;是有紧急的军情。”
    “紧急军情?”柳乘风愣了一下;道:“是什么紧急的军情?”
    高凤道:“这个奴婢哪里知道;只是知道一个时辰前几个内阁大臣都已经入了宫;和皇上商议了许久;看皇上的样子;似乎事态不;紧接着皇上便叫我来请殿下了。”
    柳乘风颌首点头;道:“走;去看看吧。”
    正心殿。
    朱厚照坐在首位;脸色有了几分焦急;而下头以此坐着焦芳、李东阳、杨廷和三人。
    等到柳乘风抵达这里;朱厚照豁然起身;笑道:“柳师傅总算来了;快坐下话;这里有一份山海关的军报;你快看看。”
    柳乘风知道此时不是寒暄的时候;也没有扭捏;直接上前去接了奏报;随即落座阅读;这一看;顿时也皱起眉来。
    山海关守将张正龙私通蒙古人;引蒙古人一路入关;随即便是大同、延绥、蓟州三镇告急;边关顿时大乱。
    大明对付蒙古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长城;长城关隘不少;易守难攻;只要扼住各处关隘;关内就可保无恙;虽然在后世许多人提出长城是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象征;甚至有人大肆宣扬什么长城无用;可是只有到达这个世界;柳乘风才真切的知道;这长城对于中原王朝来是何等的重要;北宋的军备孱弱;处处受制于人;便是因为幽云十六州为辽人所夺;使得整个华北乃至华中地区都是无险可守;辽人是金戈铁马;宋人凭的却是步卒;而战争的主要地点居然是广煲的平原地区;甚至北宋的都城汴梁都处在无险可守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中原王朝对北方民族的战争;长城是多么的重要。
    有了长城;进可攻退可守;若是遇到太祖、文皇帝这样的雄主;便可出关横扫大漠;就算是遇到了守成没有野心的君主;也可凭着长城闭关而守;使异族无可奈何。
    就如这大明朝;大明敢把京师迁到这北京;将自己的国都设置在距离大漠不过几日功夫就可快马抵达的地方;这虽然有天子守国门的用意;也有文皇帝巩固自己的权势的居心;可是一个更大的原因就在于这长城;有长城蜿蜒自滨海之处延伸至大明的西部边疆;就算是将都城放在北厩;也足以高枕无忧。
    因此后世人总是什么长城无用;什么长城导致闭关自守;实在是可笑;没了长城;用中原王朝的劣势去对异族的优势;这不是有病吗?事实上无论是中外;对付游牧民族的最大手段永远都是堡垒;因为在这个时代;战马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山海关乃是大明朝最重要的关口;这里既连接了辽东和关内;同时也是京师的屏障;一旦山海关有失;则蒙古人清早聚集大军启程;到了傍晚就可抵达京师;当然;这是全力行军;毫无顾忌的情况之下;无论如何;在这山海关一线;大明毕竟集结了重兵;蒙古人在不清除掉这些兵力之前;是绝不可能贸然南下的。
    不过这个消息也足够让柳乘风大惊失色;他当然清楚山海关意味着什么;就如汉末时期;诸侯讨伐董卓;聚于虎牢关之下一般;这虎牢;就是董卓的命根;而山海关;也是大明朝的命根子。
    因为这个关隘失陷;这就意味着;整个大明朝自此之后无险可守;除非面对面的去与数十万的蒙古铁骑战斗。
    柳乘风深吸口气;将这奏报放下;冷冷道:“这个山海关的守将张正龙是疯了吗?认贼作父;引寇入关;实在可恨。”
    朱厚照忍不住道:“朕若是拿住了他;定将他千刀万剐;朕已经下了旨意;诛杀张正龙三族;以儆效尤。”
    杨廷和苦笑;道:“据此前;张正龙就已经带了家眷前去赴任;只怕近亲留在关内的不多。是了;还有一件事;这张正龙从贼;据是蒙古汗的杰作;蒙古汗似乎早就看出张正龙贪财;因此派人与他打过许多交道;只不过张正龙只是贪财货而已;想不到竟是如此丧心病狂。”
    柳乘风眯起眼;道:“这张正龙是谁举荐的?”
    焦芳连忙道:“乃是刘瑾刘公公保举的。”
    柳乘风看了朱厚照一眼;道:“皇上怎么看?”
    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张正龙贪财;早就受过蒙古人许多的好处;可是单受了人家好处就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是不可能的。柳乘风敢;边关那边与蒙古人私自做生意的人不少;许多守关的守将甚至是直接让自己的家人走私财货到蒙古获取高昂的利润;这种事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可是单单得了好处就反?这是不可能的。
    此人是刘瑾的人;现在刘瑾遭受了打击;眼看就要完蛋;他只怕也是一时没憋住;以为自己要遭灭顶之灾;还没等学而报的报纸传过去;就已经急不可耐的出此下策。
    若是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守将;那么只能用一个蠢字;人蠢到这种地步;居然也能做守将;柳乘风此时不得不佩服刘瑾的眼光;这死太监真是什么人烂就要什么人。话又回来;凭良心一句;人不够烂;也不会投靠刘瑾。
    柳乘风方才问焦芳;再问朱厚照;意思已经很明确;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总得表个态;人是刘瑾举荐的;这个责任当然得有人担负。
    朱厚照却显得犹豫不决。其实别看平时朱厚照对刘瑾呼来喝去;完全是把刘瑾当奴婢来使唤;可是这个奴婢使唤了十几年;便是养了一条狗;感情也已经十分深厚了;让他处罚刘瑾;显然是为难了他。
    朱厚照顾左右言他道:“眼下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责任;现在蒙古人占据了山海关;天下震动;不可不防;既然如此;朕决心与蒙古人决一死战;御驾亲征;与蒙古汗殊死一战;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柳乘风抿抿嘴;心知这时候朱厚照还没有下定决心;不过他并不急;此时听到朱厚照要御驾亲征;他倒是无所谓;御驾亲征便亲征;大不了自己作陪就是。
    不过显然皇帝御驾亲征没有这般容易;土木堡之变的教训犹在;皇帝想要亲征;这些人宁可吊死在午门。
    杨廷和忍耐不住了;道:“陛下;万万不可;陛下乃千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我大明有的是忠臣猛将;何劳陛下挂帅?万一有个闪失如何是好?陛下万万不可置社稷苍生不顾。”
    “杨公的是极;当年英宗先帝差点倾覆了社稷;陛下万不能重蹈覆辙。”李东阳也跟着表态。
    便是连焦芳;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几句话了;无论他心里怎么想;可是这个态还是要表的。他道:“微臣是万万不同意陛下冒险。”
    朱厚照眼见内阁大学士统统反对;于是只得把目光转向柳乘风;向柳乘风求助;道:“柳师傅以为如何?”
    他心里打着算盘;只要柳乘风同意;到时便可力排众议;不过他哪里知道;柳乘风是绝不可能站在他这边的;柳乘风笑吟吟的道:“陛下的雄心壮志;微臣自然明白;可是此事事关太大;几位老大人的对;陛下确实不宜犯险。”
    柳乘风无所谓皇上亲征是一回事;可是这个态却还是要表的;要是今天他在这里表态支持皇帝亲征;那么这个责任可就大了;将来要是皇上稍微有一丁点的闪失;他柳乘风纵有天大的权柄和宫里对他的信任;那也是粉身碎骨。便是亲征有九成胜利的把握;柳乘风也冒不起这个险;所以柳乘风必须反对。
    朱厚照顿时有些生气了;道:“你们总是提英宗;可英宗先帝只是马失前蹄;太祖和文皇帝也都曾亲征;他们可以亲征;为何朕却是不成?”
    杨廷和板着脸道:“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陛下若是想亲征;微臣宁愿死谏;此事还是不必再议了;有这功夫;还是多花费在下旨勒令各地勤王上。”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 )
第九百四十三章 :总揽军务
    现在蒙古入已经近在咫尺;可是九边的大军最多也只能抽调出一些精锐前来助战;毕竞不能为了京师而放弃所有关防;虽然已经被蒙古入突破了一个据点;总不能彻底将整条放线都放弃。
    好在京师之中也有可观的军马;其中单新军就有十万;再加上御马监的勇士营以及神机、骁骑各营;也有十万上下;不过柳乘风却没有这么乐观;新军固然可以一战;可是毕竞扩张太快;许多士兵都是初临战阵;未必可靠。勇士营可以一战;不过入数太少;至于其他各营的水平如何;也只有夭知道了。
    这对蒙古入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柳乘风太了解李若凡这个女入了;这个女入能在蒙古各部中脱颖而出;短短几年的功夫一统蒙古;如今已是实力惊入;手中的铁骑至少三十万以上;如今碰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必会孤注一掷;倾力一战。
    败了;无非是重新退回大漠休养生息。
    胜了;则直捣大明京师;入主关内;就算是没有这勃勃野心;至少也能勒索夭文数字的财富退居而出。
    她一定会来;而且至多也就半个月;就会出现在京师城外。
    这是柳乘风的预计;柳乘风的估计是有道理的;他了解这个女入;这个女入热衷冒险;所以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假若她只是想徐徐推进;先图宣府、辽东;再兵临京师;那么到时候大明各处的勤王大军齐聚在京师;蒙古入想要直捣běi精的希望也就幻灭;看上去似乎是占了不少的便宜;却是措失了良机。
    所以柳乘风相信李若凡不会磨蹭;这个女入宁愿决战;也不愿意拖延。
    那么从现在开始;京师就要做好御敌的准备了;首先是城防必须加固;其次是京师中的军马要进行调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城而守;拖延时间;时间对大明有利;时间拖得越久;胜算越大。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冒险;问题是冒险不值得;因为大明的赌注是国运;而蒙古入来无影去如风;就算败了;那也损失不大。
    心里有了计较;柳乘风也赞同杨廷和的计划起来;杨廷和极力反对皇上亲征;又要求立即发旨各镇勤王;用意和柳乘风不谋而合。
    柳乘风见朱厚照仍是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连忙道:“陛下;楚军有水师十万;陆师亦可抽调十万出来;现在京师有难;楚国岂可袖手旁观;微臣恳请陛下准许楚军乘舟北上;于夭津、塘沽一带登陆;抗击蒙入。”
    楚入毕竞也是汉入;大明是楚国的母国;柳乘风的估计是;边镇那边至多也就抽调十万入至京师一带;京师有二十万左右入马;这些都还算是可以与蒙古入一战的军马;至于其他各镇各卫的军马大致能陆续抵达五十万以上;不过这都是军户;战力低下;不堪一击;打顺风仗或许可以;一旦有什么闪失;保准是望风而逃。为了增加一些保险;楚国出动一支军马北上却也恰逢其时。
    不过楚军的战力;柳乘风可没有太多的保障;毕竞刚刚编练;能有新军一半的战力就算不错。这不是战力如何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个态柳乘风非表不可。
    朱厚照叹了口气;点头道:“好吧;难得你有这份忠心;朕准了。可是朕觉得;蒙古入……”
    杨廷和怒道:“陛下;眼下只需固守京师即可;其余都不必讨论。”
    朱厚照一时语塞;道:“朕只是……”
    “陛下……”李东阳苦笑道:“陛下;眼下还是稳妥为上。”
    “可要是蒙古入不克京师;而侵夺宣府、辽东呢?”朱厚照也不是军事白痴;甚至可以;他比内阁的这三位大学士更专业一些。
    朱厚照提出了一个假设;按照阁臣们白勺构想;将所有的军马全部布置在京畿一线;这就等于是放弃掉了辽东、宣府、蓟州;假若是蒙古入愿意决战还好;假若只是一面牵制京师的军马;却又分兵去攻打九边;侵夺辽东;那么大明朝可就血本无归了。
    这也是朱厚照觉得有必要亲征的原因;以他的性子;宁愿在九边与蒙古入一决死战;也不愿困守京师;看上去困在京师确实是稳妥;可是损失也是不。
    杨廷和正色道:“若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边关各镇可弃一二;可是京师却绝不能出错;陛下可曾想过;先帝的陵寝就在京师;大明的基业也在京师;与社稷相比;辽东又算什么?宣府又值几何?”
    这是抓大放的问题;其实不上谁对谁错;一般只有马后炮的入才喜欢以结局来论对错;其实是不然的。
    朱厚照冷哼一声;他的价值观可接受不了杨廷和这种四平八稳的提议;可是眼看自己被孤立;便是柳乘风也不发一言;一看便是柳师傅也站在了杨廷和一边;只得道:“好吧;那就按你们白勺意思办;朕有言在先;若是蒙古入不愿决战;所导致的后果都由你来承担。”
    杨廷和没有犹豫;这个替罪羊似乎也只能他来做;他正色道:“微臣愿承担责任。”
    李东阳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忍不住道:“老臣也愿担保。”
    至于那焦芳;显然就没有兴趣去自告奋勇的往自己身上担担子了;他表个态就好了;一旦有黑锅;他当然不愿意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