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乡村小地主 >

第52章

乡村小地主-第52章

小说: 乡村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村子中间,把村里几个捎脚的人放下,徐寄白才叫醒齐宝,让他自己坐好了,才去赶车。
齐宝睡得有些发懵,眼神发直,半睁着眼睛面无表情的瞅着对面的两人,车轱辘硌在石子上,车身剧烈的颠簸了一下,齐宝才算彻底清醒过来。徐寄白忙探进脑袋来瞧车里的几人,齐宝忙摆摆手示意他们没事儿,叫他好好看路。
徐淼现在嗜睡,刚刚那么剧烈的晃动都没颠醒他,就只咂咂嘴,歪了歪脑袋,更往周涛怀里缩了些。
徐淼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身子了,他本身就瘦,所以肚子倒也没有多大,隔着衣裳瞅就是圆溜溜的,有见了说是个小子的,周阿嬷的意思却是可能是个哥儿。不过他们家也不挑,小子还是哥儿的,都行,都是他们老周家的宝贝。
徐淼这些日子成是能睡了,让齐宝说,就跟猪羔子似的,吃了睡睡了吃的,一步都不爱走。人家老郎中说了,孕夫还是要多走走,免得生孩子时候难产。所以齐宝一旦因为天太热睡不着了,就爱折腾着徐淼跟他一起在院子里遛弯儿,没办法,徐寄白和周涛也就得陪着一起在院子里转悠。
徐达相中的那块地,因为有周涛从中斡旋,买的很快,不过这时候家家地里都是种了庄稼的,谁也不能把苗铲了,那是要被雷劈的。所以徐寄白的暖房暂时是只能放下了,徐达和徐发两个却觉得之前那块地那么放着要是白放着,商量着也不能种庄稼了,怕是可以养些什么鸡鸭猪羊的,空着实在是怪可惜的。
这想法跟徐寄白和齐宝说了,齐宝也觉得没什么可以不可以的,乐意咋干就咋干呗,反正都是家里人。倒是周涛跟他们好生商量了一番,毕竟都是庄稼人,心里头的想法都差不多。
周涛的意思,不能养什么鸡啊猪啊的,他家虽然在半山腰上,但是却是下风口,这要是真养多了,那味道还真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他们三人商量后,觉得倒是可以养养兔子。兔子繁殖快,好养活,不易生瘟,味道也跟鸡肉差不多,价钱上也便宜一些,要是谁家办个喜事儿,需要大批买进禽类的话,自然是更愿意选择便宜一些的兔子的,味道又没差什么。
就是平时谁家来客了,不舍得杀家里的下蛋鸡也是乐意来买上一直兔子的。家里要是改善改善生活,也不吝那一直兔子钱。
他们三人越想越觉得划算,只一点,就是兔子不像鸡一样能生蛋,倒是少了一样卖钱的道儿。不过味道上又轻了许多,考量了一番利弊,还是决定要养兔子了。
这时候养兔子的大有人在,但是一般都是养其他禽类的同时一起养的,养了也多是卖给大户人家戏耍的,他们乡下人家,谁能没事儿买个兔子给孩子玩儿啊,自然还是肉兔受欢迎些。
几个人之前都没养过兔子,只在猎户那儿买了几只活兔子,都是有公有母配成对儿的,兔舍也只是简单的用石头铺、石头垒的,兔子这玩意爱刨坑,要是底下不铺上石头,怕是要挖坑跑出去的。
徐发家的喜云因为之前受了惊吓,又吸入了浓烟,所以身子一直不大好,胎像最近又不大稳,大夫给开了安胎药,仍是那句话,要静养。
徐发如今也不大敢离开喜云身边,很怕他再有了什么意外。兔子舍那边有徐达一个人就够了,徐达家的也常去帮忙,齐宝没事儿也爱往那儿转悠转悠,摸摸这只抱抱那只的,玩儿的不亦乐乎。
徐寄白的意思,要是喜欢是话,可以抱回家养一只,免得老得往这边儿跑。齐宝白了徐寄白一眼,“养这玩意干嘛,还得喂它吃喂它喝的,将来要是有感情了再舍不得吃了怎么办!”
徐寄白无奈的摇摇头,感情这还是怕耽误他吃了。
转眼就到了夏末,天气愈加凉爽了起来,齐宝就更乐意往外边儿跑了,蕨菜已经老了,之前去山里采了两回,就他们两个去的,徐寄白好生回味了一下“野外加餐”的味道,齐宝腰疼了好几天,再不跟他进山了。
倒是周涛和徐发两个去了几次,他俩的个人都想吃点儿蘸酱菜,齐宝又说老吃大葱不好,园子里的小菜也是常吃的,这两个疼自家夫郎的人就进山去给采蕨菜、鞭梢子、猫爪子。不过齐宝说了,蘑菇可以多吃点儿,但是蕨菜还是要少吃些的,说是能得什么“哀”的,不过这么些年也没见过哪个吃蕨菜吃死了的。但齐宝既然说了,家里自然还是要少吃些的。
齐宝以前做菜时候喜欢上网找做法,后来无意中发现蕨菜里含有致癌的物质,所以他也就吃的少了。毕竟农村人哪个不是每年都吃,也没见出过什么事儿,到底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不过徐淼和喜云有了身子,饮食上自然还是注意些的好。
夏末的几场雨后,天气开始变得愈加凉了起来,一场秋雨一场凉,说得是极为有道理的。这个时候,山上的蘑菇跟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一个挨着一个的,毫不热闹。
齐宝很喜欢采蘑菇,这个时候徐寄白倒也不敢真的在外面胡闹了,毕竟天气凉得很,要是真着凉了,那可就是大事儿了。何况齐宝晚上很喜欢搂住他睡,再不想夏天时候那样怕热不让他近身了。
徐淼和喜云月数差不太多,一个半月的模样,如今肚子倒是差不多大了。周阿嬷每天换着法儿的给他两个补身子,被山下的老郎中说了两回,要是补大劲儿了孩子太大,等到生的时候大的小的都遭罪,周阿嬷这才停了,不过好吃的也没短了他们。
园子里的菜已经落架了,家家都忙着留种呢,王大柱家的暖房里却还是郁郁葱葱一片。之前那一批早就落架了,这一批正是种上两个来月的,正是长叶的时候,瞧着就招人喜爱。小菜倒是不少的,小菜这一茬没了就立刻撒种种另一茬,温度够水分充足,长的非常好。
拾掇好了园子,还要收地,今年家家的地收的都有些晚,今年雨水足,都是等着天气干爽的时候才好收呢,要不收回家里该捂了。
齐宝家山地多,都种着果树呢,前几日刚运走了一批果子,还特意给上京齐家运过去不少,都是苹果、梨子、枣子这一类易保存的,虽然对富贵人家来说并不多金贵,却也是难得了。
齐宝的意思,虽然徐老爷子当初是想着拆散他们来着,到底是长辈,给齐家带去那么多东西却一件不给徐家,似乎也说不过去。徐寄白可有可无,到底在马车出发之前,吩咐说是给徐老爷子和徐家大爷一家送去,别人就不用管了。
这“别人”指的是谁,齐宝自然是明白他,他倒是觉得无所谓。给徐老爷子送点儿东西,倒也不是多么喜欢这个人,他当初还把徐寄白关在祠堂里好些天呢,甚至连个馒头都不给吃,他找见徐寄白时候,小白都虚脱了,齐宝一直都记着呢。
不过,那到底是他的长辈,还有他哥亲的关系在呢,总不能真的就断了来往。况且徐寄白与徐三爷之间的矛盾也是无法调和的,齐宝也不打算让徐寄白委屈了自己,勉强跟徐三爷和好。
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开开心心的才是最重要的。
大柳树村还是一如既往的安宁平静,陶二的判决已经下来了,陶家人本就没什么势力,钱财上也是不够递上去的,况且上边有人专门点了这件案子,小小一个平民竟然敢放火烧了两位侯爷的产业,虽然这侯爷就是最低等的侯爷,拿的俸禄也是最少的,但是那身后边儿的水可就深了。
这样的情形下,不说判得更重吧,轻是轻不了了。陶家老两口求告无门,只得跟着背判流放南疆的陶二一路往南疆去了。
齐宝并未把事情做绝,这家人家虽然实在是叫齐宝看不上,但是毕竟还有个陶勇一直对他挺不错的,怎么说也是血脉亲人,所以将流放西北充军改成了流放南疆开边。
流放南疆的人待遇还是不错的,都给分了口粮的,也都给划了土地,一年要求得种出多少粮食来年就能多得些口粮。陶二算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学问做的又不好,不能给书记官做主薄,只能下地干活。
好在陶家二老跟着去了,倒是帮着他分担了不少活计,陶二才没饿死。瞅这样子,十年八年内这三人都回不来了,陶勇在家里也能安下心了。
王大柱的暖房做的非常成功,入冬之后,暖房内烧了炭,各种菜苗在里面葱葱郁郁的长着,每次一进去,都有一种人在春天的感觉。
这个暖房,让王大柱赚了不少钱,自然的,因为烧炭,成本也高些,倒是不至于一夜暴富,也没到让人眼红的地步。
徐寄白倒是明白的,不是暖房真的赚不了那么多钱,而是因为只有这一个,虽然物以稀为贵,但是因为一个暖房所能提供的青菜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基本上也就能为一家到两家提供罢了,赚的钱自然有限。
虽然如此,辛苦钱却是能够赚不少的。何况齐宝徐寄白本就没打算用这个赚钱。


第 79 章

几场小雨下完,地里干爽了,村里人就开始收地了。齐宝家也开始收地了,不过他家地不多,还佃出去了一部分,所以也不用雇人了,家里这几个就够了。
齐宝跟周阿嬷留在家里做饭,连带照顾两个孕夫,徐达去照顾兔舍,秋天早晚温差大,中午能把人晒脱皮了,早晚却能冻死个人。这样的温度反差,兔子早就会躲到洞里去了,现在圈在笼子里,所以整个都懒洋洋的,也不爱吃食了。
徐达很着急却也没有办法,而且冬天的时候天气更冷了,兔子倒是冻不死的,但是却会影响繁殖生崽,所以徐达和周涛他们打算简单盖个茅草房,把兔子就放进去。
这事儿得等着农忙之后才能做呢,也不是急就急的来的。
九月十月忙活了两个来月,进了十一月,各家的粮食才从地里都收进仓里,辛苦了这么久的人们才终于能喘上口气。这收粮食还真是个着急的活儿,只能等响晴的天,地里的作物也是干爽的才能收,要不就收回来也容易发霉。
粮食收回来后,像是高粱、小麦、稻子这样的作物是要赶紧都收拾出来的,脱粒轧籽儿那都是精细活,丝毫耽误不得。
倒是高产的苞米好打理,收拾出一片空地把苞米铺上去晾晒,晒干了先收进苞米垛子里,等空闲时候了再一根根搓粒儿。
苞米这作物不知道是哪里引进来的,不挑地方,产量又高,百姓们多种植这个,也算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了。高粱剌嗓子,苞米碴子倒是比它能强上一些,而且苞米尚未成熟时,还能够乎着吃烤着吃,味道都是极好的。哪怕是成熟了的玉米,也能炒了加些糖精做爆米花吃,还能拿水泡软了勾芡跟胡萝卜等菜一起炒了,味道自然也是不差的。
齐宝是个极富有理论知识的人,毕竟是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不会做也会描述啊,自己再亲身实践一下,光一个普普通通的玉米,就能被他倒腾出好几样儿菜来。
齐宝家也晾了满院子的苞米,种稻子和小麦是精细活,周老爹他们忙活不过来,所以便没种,也不吝那几个钱的,到时候在外面买就是了。
什么白米香米糯米黑米的,只要有钱就能买得到,何必去费劲把火的种这个。村里的其他人家也是很少有种的,倒是小麦多一些,毕竟产量面粉算是细粮,而且产量要比大米高了不少。
每当这时候,齐宝就深深怀念一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顺便感慨掌握一项技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
就像他,不就是因为小时候去乡下看大人把桃树嫁接到杏树上去,到了这里后,他突发奇想,开始尝试各种嫁接方式。自然,这里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但是成功了一例,于他来说都是好事儿。何况他嫁接苹果成功后,确实使得苹果的产量大幅度得以提高,某些病害也都得到了控制。
齐宝深深觉得自己就是个人才啊,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虽然他不懂得怎么去研究这个杂交水稻的问题,但是他可以说一说他知道的,李君泽那里自然有能人会去尝试。反正那些专门研究这个的人必然是比他厉害的,只不过受到历史的局限性,总是没有他看得远就是了。
说干就干,齐宝第二日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都写给了李君泽。
他如今是真真的只当李君泽是朋友的,但到底他在他心中留下的记忆太美好了,齐宝难免会回味一下,虽然他每次回味时都会被徐寄白打断,齐宝怀疑徐小白就是故意的。
看看,现在他又来捣乱来了。
“小白,大夫不是叫你去烧热水么,你咋还在这儿晃呢?”
“老爹说不用我,他在厨房烧着呢。”徐寄白坐到齐宝身边,捏了捏齐宝的手,“你别紧张,就是生孩子么,老早就在县里请好的阿嬷,经验最是丰富,不会有事儿的。”
齐宝觉得他自己是没什么事儿,有事儿的那个正在满地画圈儿呢。“涛子,你稳当些,坐一会儿,这个……阵痛是哥儿生孩子时必经的么,实属正常啊,正常现象!”齐宝忙着安慰周涛。
周涛又画了一圈儿,停在房门前,“这咋还叫唤呢,都多长时间了。要不俺进去瞅瞅吧,这……这俺也不放心啊。”周涛跺了跺脚,真想直接推门进去。要不是接生的阿嬷说孕夫生孩子时阿爹在不好,周涛怕是早就冲进去了。
徐寄白给齐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你也别急也别乱,这事儿不是着急就能急的来的,周阿嬷和达子家的都在里边儿呢,要是真有什么事儿,他们早出来喊人了……”
徐寄白这话刚落下,周涛面前的们猛地被拉开一条缝儿,徐达家的冲着外面的几人喊道:“快去取热水!”
这边儿徐寄白忙动了起来,这时候周涛是完全指望不上了,整个人都扒在已经关紧的门上使劲儿往里看。齐宝看着镇静不少,但是实际上跟周涛也没差多少了,手紧紧握着拳,垫着脚儿却不靠近,整个人跟随时要侧歪倒了一样。
这边徐老爹早就烧好了水,徐寄白忙用盆装了些,烫了一圈儿,将水倒出去,才又倒了半盆端进去。外边儿喊了一声,徐达家的手脚麻利的开门接了热水,紧接着哐当一声关上了门。
周涛趁这机会往里看了一眼,床被屏风挡着,严丝合缝的,他想见的人是一个影子边儿都没瞧见。
徐寄白递了这盆水后,紧接着又递进去好几盆,顺便还倒了好几盆血水出来。血水都是倒到事先挖好的坑里面的,倒完后用草木灰盖上,又填了土。据说这血水是不好见光的,不吉利,原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