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场布衣 >

第662章

官场布衣-第662章

小说: 官场布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枪忽然想到,当初自己没有将宗伟阳和苏小红的事情公诸于世,也许是真对了。
几分钟后,两个人一起走出宗伟阳的办公室。
宗伟阳钻进自己的车子后,惊讶的发现,赵长枪竟然没有去开自己的车,而是随后也上了他的车。
宗伟阳虽然不知道赵长枪为什么要和他共乘一辆车,但还是没有拒绝赵长枪,在后排座上,向一侧让了让,给了赵长枪一个座位。然后才吩咐司机开车,奥迪a4缓缓的离开了县委县政府大院。
县委办和县府办的一些工作人员看到同乘一辆车离开的两人,脑袋不禁都有些转不过弯来。
在县委和县政府,赵长枪和宗伟阳顶牛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几乎够级别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佬平时几乎水火不容,今天两人这是怎么了?怎么尿到一个壶里去了?平川县的政局要变了?
当宗伟阳坐在车里,看到县委办和县府办那些工作人员惊讶的表情时,他忽然明白赵长枪为什么要和他共乘一辆车了。
赵长枪这是要给其他工作人员一个印象,两人已经重归于好的印象!
宗伟阳的脑子也有些不够用了,心中想道:“难道赵长枪真的不想和自己斗下去了?可是这家伙刚才还凶巴巴的,跟老子好像斗鸡一样”
宗伟阳梳理了一下自从赵长枪到达平川县履新后,他和赵长枪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好像先出招的都是自己,赵长枪根本就没有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并且,就在不久前,赵长枪明明已经知道了自己和苏小红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了相当的证据,让警察监视住了苏小红,可是赵长枪最终还是让苏小红离开了,并且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就算这次自己在给县医院财政拨款的事情上卡赵长枪的脖子,赵长枪也没有将那事拿出来要挟自己!
要知道,那可是赵长枪搬倒自己的最佳机会啊!可是赵长枪就这样轻易放弃了!
宗伟阳终于发现了赵长枪的一个优点,那就是赵长枪真的很有容人之量!可怜自己当初还认为赵长枪这是政治幼稚!
如果只有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才算是政治,那么赵长枪向往的也许就是这种互相包容,共同进步的幼稚政治吧?
当然,宗伟阳也没把赵长枪当成一个什么都能包容的老好人,他知道如果真把赵长枪逼急了,或者触犯了他的底线,赵长枪谁都不会放过!之前的杨伟山,臧清水等人就是例子。
宗伟阳的专用小车上,赵长枪和宗伟阳没有再争执,彼此也没有说话,而是同时选择了沉默,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宗伟阳在思考赵长枪时候,赵长枪也在重新认识眼前的这个县委书记。并且由宗伟阳,赵长枪想到了自己踏入仕途之后,遇到的几个县委书记。在心中将他们做了一下对比。
经过一阵对比,赵长枪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也正是赵长枪忽然明白了这个有趣的事情,他才彻底下定了决心要修好和宗伟阳的关系,并且试图帮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在赵长枪看来,会用人,会识人,会培养人不是当干部驾驭人的最高境界,因为这都是相对于下属说的,当干部的最高境界是,能影响你的上级,甚至是能改造你的上级!让上级领导能在下意识中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事!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理想与现实
赵长枪自从踏入官场后,经历了四个县委书记,首先是夹河市县委书记孙健。不过那时候赵长枪只是赵庄的村主任,孙健其人也不大管事,所以,赵长枪和孙健并没有多少交集,倒是和时任夹河市长的俞茵沁走的比较近,因此,赵长枪对孙健这个人并没有多少了解。
赵长枪真正近距离接触的第一个县委书记是杜平县委书记江南雨。
江南雨豪爽大方,不拘小节,经常跑到小吃摊上吃烧烤,没有一点官架子,经常和下属打成一片,这一点和赵长枪倒是比较相像。
江南雨虽然年纪比较大,但仍然将一腔热情都扑在了工作上。赵长枪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才能满世界奔波,最终将杜平县打造成了世界武术之乡。可以说,杜平县能在短时间内腾飞起来,经济总量从全省倒数第一到名列前茅,最最重要的功臣是赵长枪,但是江南雨的功劳也绝对不能抹杀。
赵长枪经历的第三个县委书记是青云县委书记孙光亮。孙光亮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是却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一心想着将青云县的工作搞上去。赵长枪能在青云县取得那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当然也离不开孙光亮的支持。
眼前的宗伟阳是赵长枪遇到的第四个县委书记,也是最具特点的一个县委书记。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复杂。直言不讳的说,宗伟阳有缺点,不是个好官,他不但养女人,而且贪污,虽然贪污的钱可能不多,但是毕竟是贪污了。并且宗伟阳迷恋权利,控制欲非常强,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性格,赵长枪来到平川县之后,宗伟阳才屡屡和赵长枪作对,想打压赵长枪。
如果不是赵长枪够强势,恐怕早已经沦为宗伟阳的附庸,或者被架空权利,边缘化了。
也正因为如此,赵长枪对宗伟阳的印象一直不好,甚至曾经想过要将宗伟阳搞下去,但是自从他从宗伟江口中知道了宗伟阳贫困的过去,以及他不幸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后,赵长枪却又对他有些同情。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赵长枪不再打算将宗伟阳一棍子打死,没有将宗伟阳做的那些烂事公诸于世。
通过今天和宗伟阳的谈话,以及宗伟阳忽然决定和自己一起亲自下去调研,赵长枪对宗伟阳的认识又多了一层。如果宗伟阳现在不是在作秀,而是想真心的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这个人身上还是有闪光点的。
赵长枪想着想着,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无论是杜平县,还是青云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基本都非常团结,很少有剧烈的勾心斗角的事情。即便是青云县的县委书记孙光亮和县长黄公伟,虽然之前有矛盾,但是最后仍然言归于好,为了青云县的发展而携手努力。
正是因为这些县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两个县的经济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赵长枪也才能在这两个县大展拳脚,取得了不小政绩,也一步步升到了现在正处级的位置。
赵长枪忽然意识到,如果自己也想在平川县干出一番事业,带着平川的老百姓共同腾飞起来,就必须要修好和宗伟阳的关系。如果他和宗伟阳一直斗下去,就会让平川县的领导班子不和。
一个县的领导班子如果不和,要想让这个县的经济取得高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想想看吧,如果县委书记和县长互相拆台,还能干成个屁的事情?
就比如现在,如果宗伟阳能同意优先发展县医院,而把迎接上级领导检查的面子工程放一放,那该是多好的事情?
“可是,宗伟阳会心甘情愿的和自己修好关系吗?”
想到这里,赵长枪不禁将视线瞥向了宗伟阳,宗伟阳正扭头看着车外呼啸而过的一排排绿化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大概也在想着赵长枪的为人吧?
车子很快离开平川县城,进入南宫镇的地盘。两车道的水泥公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是一层层好像花卷一样的梯田。辛勤的农人正在忙着将从地里拔出来的花生运回到家中。
看着辽阔的原野,宗伟阳忽然心中一动,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将花生放在地里晒干,然后再运回家中呢?运回家后,花生果直接入仓,晒干的花生秧则可以集中堆放。那样一来,赵长枪提到的为了搞绿化,而影响老百姓农收的事情不就解决了?
宗伟阳脸上露出一个笑容,他感到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钱用在新农村建设上,而不是用在县人民医院的扩建上了。
县人民医院扩建是赵长枪批得,事情办成了就是赵长枪的政绩。宗伟阳实在不愿看到赵长枪的风头压过他自己。
只要县财政不给县医院拨款,宗伟阳就能卡死赵长枪,让赵长枪威信扫地。到时候,如果自己这个县委书记再出来收拾拉摊子,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便将功劳揽到自己的头上?
“哼哼,这就是一把手的优势啊!赵长枪,就算你知道我的主意,又能怎么样呢?”宗伟阳心中不禁冷笑。
一旦涉及到权利和利益,宗伟阳的老毛病又犯了,把他刚刚想到的赵长枪优点全都抛在了脑后。
半个小时后,车子到达了南宫镇鲍家庄,司机刚打算将车子开进村子的主街道,赵长枪忽然说道:“算了,还是就把车子停在这里吧。我估计我们的车子如果开进去,再出来,可就不好出来了。”
司机老黄没说话,只是通过车内的后视镜看了看宗伟阳,看到宗伟阳点了点头后,才找了一个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将车子停好了。
车子停好后,三个人一起迈步进入了鲍家庄村。
宗伟阳一进入鲍家庄村,眉头马上皱了起来,只见原本宽阔的硬化路面两旁,到处都晒满了花生果,农户的平房顶上则晾晒着花生秧,忙碌的老百姓浑身上下都是尘土,还有人手中拿着竹耙,赤着大脚丫翻晒花生果。
这本是一幅丰收的景象,但是宗伟阳却怎么看怎么别扭,简直就是一团糟!
如果省委领导来检查的时候,看到的也是这副样子,那可怎么得了?宗伟阳入目之处,哪里有半点新农村的影子?
在宗伟阳的印象中,这里应该是道路宽敞,干干净净,对了,墙壁肯定也是相同颜色的,上面书写着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各种标语。老百姓们都穿着干净衣服在街上聊着党的好政策,偶尔在街上见到个纸片也要捡起来扔进附近的垃圾箱“不行!绝对不能让省委领导看到农村的这种面貌!我们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可是乡亲们收回来的这些花生又该怎么办呢?”
宗伟阳有些犯难了,毕竟他也不想因为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影响老百姓的秋收啊。
正在忙碌的乡亲们也注意到了赵长枪一行三人,但是他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三个衣着光鲜的家伙,只是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宗伟阳在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伯面前停下,搭讪着的问道:“老伯,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
老伯正赤着脚站在花生堆里翻晒花生,听到宗伟阳的话,马上抬起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看了看宗伟阳,然后一脸幸福的说道:“收成还好了,就是不知道今年的价格如何,如果价格能和去年持平,我今年的花生最少能收入这个数。”
老伯说话的时候,露出一口大黄牙,一看就是常年吸烟,又不经常刷牙造成的。他一边说,一边向宗伟阳伸出了一根手指,接着又问道:“你们几个是干什么的?”
大脚板,大黄牙,黑脸膛,而且衣服上面不但满是黄褐色的尘土,还沾着几片枯黄的花生叶子,说话也一点都不客气,眼前的老伯和宗伟江想象中的新时代农民出入太大了!
不过宗伟阳并没有因此就讨厌这位老伯,而是马上说道:“老伯,我们是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下来做个民意调查,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老伯听说眼前的三人竟然是县委办的,脸上马上露出警惕的神色,小心的问道:“你们是不是来阻止我们在街道上晒花生的?”
前几天,鲍家庄村两委就已经下达了通知,严禁在主街道上晒花生。但是老百姓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在这里晒花生,除了在街上晒,根本没有其他地方,所以也没把村委的通知放在心上。
村两委的干部虽然下通知的时候,措辞非常严厉,但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再说了,村两委的干部也是农民,知道老百姓的难处,看到无法阻止老百姓后,便直接放弃了阻止乡亲们在街道上晒花生,任由乡亲们随便晒了。
赵长枪看出了老伯脸上的警惕之色,于是笑着说道:“老伯,你不用紧张。我们今天来只不过是做个民意调查,没有别的意思。”
“没有别的意思?那好吧,有什么事情你们问吧。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老伯迟疑着说道。显然,他对赵长枪话并不怎么相信。
“你们为什么不等花生在地里晒干后,再运回到家中?如果那样的话,街道上就不会这么乱了。”宗伟阳说道。
宗伟阳没想到,他只不过问了一句话,竟然惹来了老伯的一通牢骚!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百姓的心声
老伯对宗伟阳的问题很有怨气,所以也顾不得有些话自己该说不该说了,噼里啪啦就是一通牢骚:
“放在地里?被人偷去了怎么办?前天晚上,李老二的花生拔出来后,放在地里没有来得及往家运,结果一晚上连秧子带花生丢了一卡车!再说了,花生拔出来后,晒个半干最怕雨淋,放到家门口,一旦晚上有雨,半夜我们就能起来用塑料布盖住了,如果在地里,深更半夜怎么去?等我们去到,花生早被雨淋透了!这可是我们一年的收成,一年的辛劳结果,如果糟蹋了,怎么办?谁来包赔我们的损失?唉,农民指着什么,不就指着这点庄稼吗?我们可不像你们这些端金饭碗的,旱涝保收!”
宗伟阳没想到老伯竟然如此抵触将花生放到地里晒干再运回家,不过他说的也的确有道理。宗伟阳还真不好反驳,于是有些尴尬的岔开了话题:“李老二的花生丢了,没有去报案?”
“报案了,可是又管什么用,警察能有空管这号事情?一车带秧子的花生,总共不值几千块钱,警察能立案破案?”老伯的话有些无奈,这号事情谁摊上谁倒霉,丢了也就白丢了,顶多跑到大街上骂骂大街泄泻火了事。
赵长枪知道老伯说的是实话,一个派出所警力就那么多,根本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成立专案组破案,到头来,老百姓只能吃哑巴亏。而一些乡村小贼也正是看准了这点,**不犯,小法不断,气死公安,难死法院。
“是这样的,老伯,咱们村是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所以县里打算在村里几条主要街道两旁建起花坛,栽上树,种上花,沿街的房子也要重新粉刷一下,这样也能让大家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老伯认为县里的这个决定怎么样?”
赵长枪直接将话题转向了他们这次下来调研的主题。
老伯迟疑了一下说道:“我能说实话吗?”
“当然,老伯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放心,不会有什么事情的。”赵长枪已经猜到老伯会怎样回答自己的问题了。他就是要让宗伟阳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