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平安记 >

第65章

平安记-第65章

小说: 平安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楚然之事出了,三皇子被禁府中。直到齐王谋反,三皇子云慕被封燕王,如今的监国太子令其去谈判。燕王装病不出。
  事态一直很焦灼,京中各种声音,但到底主和胜过了主战,至少和齐王的战争便是如此。虽然齐王准备了多年,但朝廷对此也准备了很多年,这是一个可以相抗衡的对手,若不是齐王反了的时机出其不意,京城也不会如此被动。而青云骑却并非如此。
  对一个大家不了解的对手,当然要直接灭掉。而这其中赵家的态度却令人难以捉摸,赵家以前是四皇子一派,但是自四皇子不行后,赵家却反常得没有闹起来。这次和齐王的事,赵家一直主战,而曾家赵家和齐王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赵家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人?
  “姜家如今要做的就是低下头。”姜阁老再次强调,他心中的疑团越来越重,可是楚然当时确实是死在了五皇子府外。
  姜正执低声应了。
  姜阁老这才起身往冰心院去,那是裴氏的院子。
  裴氏在小佛堂中礼佛,听了身边人说姜阁老来了,也不过是嗯了一句。
  过了一炷香,裴氏这才走了出去。
  姜阁老见到她,半响,才道:“我知道你的气还没消。但是你该知道姜家才是我要保的。”
  裴氏冷眼看他,并不答话。
  姜阁老无法,自楚之望和楚然死后,裴氏就没和他说过一句话,无法,只得开口:“丽娘病逝了。”
  几句话说完,即便他已经习惯了冰冷,但是如这样,这厅里没有一丝活气,连呼吸都似乎能听见,他还是有几分不自在,抬眼望向裴氏。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听见裴氏干扁的声音,“你为了你的儿子害死了我的女儿。”
  姜阁老心中难受,听了这话,只得轻声,“我对不起丽娘。但是……。”
  整个姜家都在他手上,他怎忍心。
  “姜士亭,以后你也不必来了,我至死都不会见你。”裴氏站了起来,不过瞬间,她已经从一个雍容富贵的夫人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
  姜士亭想要开口,到底还是慢慢转身走了出去。
  冰心院的门关了起来。姜士亭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到里面的人了。夫妻几十年,到底还是让利益侵蚀了感情。
  姜家发生的事在越发混乱的晋国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大事。姜氏和郑城月的死传到如今的太子云宇耳朵里,也不过是几个字,“没料到死得这么快。”
  话虽然如此,但一颗心到底是落了下来。如果说这辈子最大的敌人是云慕,那么失去楚家的云慕完全不用再放在心上。
  如今朝中虽然纷乱,但终究还在他的掌控中。
  见他脸上露出笑意,正在低头看文书的谋士站了起来,“太子还是不要大意的好。”
  “俞先生放心,即便没死,也不过是两个妇人。我可是听镇国公说了,姜正炀传来消息,她肚子里已经没了楚然孽种了。”云宇笑道。
  那被他叫做俞先生的男人却不再说话,这太子的得意来得似乎有点早了。
  “先生的人还是没查清青云骑的来历?”如今云宇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俞先生笑道:“既然是人,总会有来历的。太子暂且等待一二。”
  云宇皱眉:“先生曾说俞家的消息网遍布天下。如今这人难道还是天外之人不成。”
  那俞先生道:“俞家的消息归无名堂管,自楚然死后,无名堂如今全部隐藏了,我能控制的也不过是已经暴露的那一部分。就连一直帮楚然处理堂内事务的俞从安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子义堂要重新接管整个俞家,也是需要时间的。太子若是不信我,大可以另找别人。”
  云宇一笑,向他作揖道,“若是我不信先生,楚然也死不了。只是这青云骑实在太令我费神。”
  当初若非俞华源将俞家两堂的秘密给了他,他也不能知道这么多年他和老四吃了这么多亏的后面一直有楚然的影子。若不是俞华源将京城无名堂端了,楚然也不会贸然入京;更不用说俞华源还劝了姜阁老转了风向。
  没有姜阁老说起楚然在京郊养的一批人,他和镇国公也不可能为楚然捏造了一个私养兵士的罪名,使得楚之望中了计。这一切的一切说到底还是依靠俞华源在后谋划。
  俞华源看他,“我既然为太子所用,自然会为太子分忧。只是我想问太子,当日楚然当真死了?”
  当日追杀楚然时,他受了楚然一击,后续根本没法追上去。
  云宇点头:“虽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但他身上中了六箭,处处要害,又有那么多先生的人追杀。且受了先生你那么重的一击,最后尸体面目全非,我觉着他绝无活着的可能。”
  俞华源不说话,是,以当日楚然的状态,绝对逃不出去。但是。。。。。。。。
  “先生是怀疑青云骑与他有关?”云宇沉声问道。
  俞华源沉默半响,方道,“但愿没有。”
  楚然有大量的私产,可是要养青云骑六万人马,俞华源实在不信。
  金秋十月,是晋国秋收的季节,然而今年的秋天,各处弥漫的战争像是一团火,烧得整个晋国不得安宁,而过去的这个夏天却异常的干旱,雨水更是少得可怜。很多庄稼都干死在田地中,今年的晋国处处是敗像。
  好在梧州的云湖能供养了大量的田地,所以即便是过去这个漫长的夏季,梧州人还是迎来了自己的丰收。然而丰收并不代表平安。
  人们不知道城外的兵马何时会攻进来。梧州城内人心惶惶,
  蓝天白云下,富饶的梧州城安静得不似人间城池。只有秋风卷起旗帜的声音。
  梧州太守萧安站在城墙上,三日了,城外的兵马没有任何动静,他们现在并不攻城,只有黑衣盔甲远远注视自己脚下的城池。
  梧州有六万守军,如今不过万人坚守,另五万人被守军将领沈大人领了出去。半月前,梧州就接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青云骑的劝降信。
  ?

☆、第 87 章

?  收到这样的一封信,当时沈大人大怒,极力要迎战,沈大人这人历来最是忠君爱国,有此想法也不足为奇。
  “对方如此明目张胆,你我还是谨慎为好。”萧安记得当时是如此劝的。
  但是沈大人却很是不屑,“萧大人是被传言吓坏了吧,我这辈子守在这梧州城几十年,还从来没吃过败仗呢。”
  确实,沈大人在军事上颇有天分,所以齐王反了,令人攻了六次城,都被沈大人打了出去。不得已,齐王的人马才辗转取了兴仁城,凤凰城,最终才得了燕州,据此攻向京城。
  当时沈大人也只有六万兵马,却抗住了齐王的十万人马,如今对方不过六万人,所以沈大人很有信心,他从不信那传言。
  兵家从来没有常胜将军,他觉着只要出奇兵,对方的常胜将会终结在自己手上。
  “当初齐王才用了十万人,但是当时齐王是想要直取京城,所以才没和我们周旋,否则他后面的十万人。共二十万人,我们是扛不住的。”萧安和沈大人不同,他小心了一辈子,可不能在最后这点上丧失一切。
  但沈大人几乎不听他,虽然两人在梧州,一文一武配合了多年,但到底还是有些分歧,在打仗一事上,沈大人从来就没有听过萧安的话。
  “对方长途奔袭,兵马必然疲乏,只要我侦查得当,趁他们不备之时奇兵突袭,我不信他能飞得出去。”沈大人自有道理。
  萧安想要再劝,已经被沈大人骂了出来,“你若是像其他州府一样投降,我第一个就杀了你。”
  萧安无法。
  沈大人每日里在城墙上观望,一连七日,沈大人都命人出城打听。
  刚开始时,不过都是对方到了何处,离梧州多远的话。直到一日,探子终于来报,对方已经安札下来。
  当夜,沈大人整兵出发带了五万人出城。
  萧安当时也在。
  “我十日前就已经送信去了京城。”萧安还想再劝,不如等京城来信再说,对朝廷来说,梧州也是个重要战略要地,朝廷不会轻易舍弃。
  但是沈大人听了,却很是不屑:“那帮软蛋。”
  等他们商议好来了,黄花菜都凉了。他是决不信朝廷的。齐王二十万人马,在梁州将历来以不败立于世的镇国公的梁州军打败之后,朝廷就像喝醉了一样,竟想着谈和。如此消极,导致各地乱兵四起,加上朝中那一堆案子,什么粮草,什么兵器,全他妈是一帮软蛋。
  沈大人觉着自己等不起。
  “马革裹尸,也不算太屈。”沈大人大笑着出了城。
  萧安只看到他的背影,城门一关,再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沈大人这人其实不坏,萧安想,他至少留了一万人。
  当夜,那五万人都没能回来,直到第二日天黑前,才见一队散兵驮着沈大人巧了城门,他们的后面是黑压压的盔甲。
  离城只有三十里。
  萧安令人打开了城门,将沈大人接了进来,而城门外没人追过来。
  进了城的沈大人已经没气了,沈家人哭得惊天动地。
  五万人,除了一个死去的沈大人,回来的不过十二人。
  萧安心中从未如此沉重。
  “我们和沈将军一起,包围了对方的营地,先用了火攻,营地全部起了火,沈将军才令前锋冲了进去。却不想前锋进去没多时,发现营中根本无活人。”那十二人被萧安问起如何败的。
  “没有活人是什么意思?”萧安问。
  “是假的,不过都是对方的障眼法,故意引我们去的。”
  前锋两万人全死在沈大人自己设计的火攻中。反应过来后,沈大人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令人急速后撤,找了突破口攻了出来。但不知道这又是另外一重包围,一层一层,五万人渐渐到了最后只剩一万多人。
  沈将军才见到了黑马上的男人。
  那人问他,“看来沈将军是不想降了?”
  沈将军的一生就没有写过这两个字,重重吐了一口水。
  那人笑了笑,“很好,留沈将军全尸,送他回城。”
  全军覆没。那人不过用了沈将军一个黑夜和半个白日,到了对方打扫战场时,看到活着的几人,倒是笑了,“你们愿不愿意送沈将军回去给他家人?”
  几人死里逃生,哪有不愿意的,护着沈将军的尸体回了城内。
  萧安听了,叹了口气,他敬重沈将军的气节,但是梧州城,他实在不想如那五万人一般,全部被歼灭。
  萧安问那十几人,“你们可见过那人?”
  据说见过那人的人都死了。
  那十二人点头。
  萧安有些奇怪。
  其中一人开了口,“这是对方给大人的书信。”
  萧安怒道:“怎不早些拿来。” 
  那人低头,自进了城内,就一直被萧安问东问西,哪有时间说其他。
  萧安展开书信,直到最后的落笔。
  萧安才觉着自己竟然已经瘫倒在座椅上了,全身冷汗。
  “大人,如何?”有人提醒他。
  萧安擦了擦汗,慢慢站了起来,“对方让我等五日之后投降。”
  在他这厅里议事的,都是梧州城有名的人,从官府人员到梧州的世族。
  “大人,朝廷来信了吗?”有人问他。
  萧安苦笑,送出去的信如今十几日,朝廷再快,也得半月后了。若是沈将军的那五万人还在,必定能拖得到那日。可是如今,无论如何拖,也是枉然。
  “如今要我说靠朝廷不如靠自己,难道沈将军白死?我们不如和对方一战到底?”有人建议。
  萧安看向众人。
  “好笑,现在去征兵,也不过是些散勇。能做个什么数?沈将军都死了,我们还不如早早打开城门。也少了生灵涂炭。”有人道。
  这样的提议自然又引起了一番议论。
  厅里乱哄哄一片。
  萧安皱眉,人心不齐,说到底不过都是恐惧。
  商议了半日,都没得结果,与沈将军交好的,自然都要血战;而当地的世族对此却不以为然。双方你来我往,不相上下。
  萧安心下苦笑,他曾和沈将军取笑过朝廷的主战主和之争,如今这样的事却同步发生在梧州。不过看来朝廷已经商议好了,齐王和朝廷停战,共抗青云骑,分而治之。
  萧安是决计不想让梧州人重踏那五万人命运,若是用谈判拖到朝廷派人来,想必也是个办法。
  只是三日前他送出去的信件直到今日都没有回信。但多拖一天,朝廷也许就会早来一天。
  萧安见对方不攻城,也不回应,心下生出狐疑,但到底是忍住了。
  艳阳高照,已经是最后一日。
  萧安的心越来越不安,他在城墙上,能看到城墙下越来越逼进的盔甲。
  萧安张手,想要人举旗,然而还未等这动作展开,却见一只长箭破空而来,萧安不是武人,但是战场上各种刀剑无眼也是见识过的。
  他要躲开,已然不及,萧安正要哀嚎自己的命时,那只箭却稳稳落在他脚下。只需要再多一份毫的距离,就会牢牢将他钉在此处。
  萧安擦汗。
  “大人箭上有东西。”身边的人弯腰拔起那箭,上面两封书信。
  萧安拿起,一封是他前几日写给朝廷的,一封是城墙下那人的。
  萧安的手微微抖了起来。开口要喊话,却见亲卫跑了上来。
  萧安停住。
  那人道:“大人,城内蒋老大人令人开城门。”
  萧安顿住。他说的这蒋老大人在梧州极有名气,是先皇在世时的尚书,先皇去后,蒋家一族举家搬回梧州,从此不问朝政。
  蒋老大人的后人大部分都没做官,即便做官的,也不过是梧州城内的一个同知。但梧州很多生意,粮食丝绸蒋家都有涉足,蒋家在梧州有很大的话语权。
  蒋老大人令人开城门,萧安只得下楼。
  蒋老大人已经八十了,但精神实在不错,见到萧安下楼,蒋老大人要行礼,萧安赶忙扶起。
  “老大人这是要做什么?”萧安问道,日前商议,蒋家无人前来。如今这一出,萧安不明白。
  蒋老大人看他:“大人镇守一方,为何?”
  萧安答道:“朝廷。”
  蒋老大人又问:“朝廷又是为了谁?”
  萧安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