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150章

宋行-第150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杨华大叫。
    那一团黑色在空中盘旋良久,突然化着无数火星从天上落下来,绚烂得如同流星一样。原来,这群雀鸟在空中飞翔半天,脚上的火杏终于被引信点燃,化成了一团烈火,雨点一般朝太原落来。
    “是流星雨吗?”杨华痴痴地看着这难得一见的奇景。他悄悄地在心中许下一个心愿:“苍天有灵,若你真能听到我的乞求。那么,请你,请你可怜可怜我,让我回到现代,回到妈妈的身边吧!求求你……”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座院子里,某人也悄悄地低下头,为自己的将来许愿。
    上万只飞鸟真正被点燃的也不过一千来只,还没等到被烧死的鸟儿落地,火已经熄灭。不过,即便做好了妥善的防备措施,城中依旧冒起了几处火光,引起了一阵骚乱。
    金人见到城中火起,派出了一支千人队攻城。无奈赵明堂早有防备,两军在黑夜里一通乱战,直到天明时才两下罢斗,不提。
    火杏战术到最后变成了一场笑谈,反为城中百姓增加了不少肉食。在这段时间里,杨华天天吃红烧麻雀,直吃到反胃为止。
    很快,完颜宗翰就不耐烦在太原同杨华磨下去,一声令下,大军拔营起程,沿着井陉口一路向东,去与真定的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汇合。
    宗翰不愧为一员名将,五万人节节退却,次第抵抗,竟然没给太原军留下任何追击的机会。
    而河东军这段时间消耗极大,也失去了追击的兴趣。
    太原之战算是真正的告一段落了,短时间之内,山西总算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正文 第二百一十章 王贵
     更新时间:2009…9…18 17:14:54 本章字数:3764
    “禀杨侯,这里就是完颜希尹的大帐。”王纳骑在一头小叫驴背上,恭敬地说。
    “军统司的人搜索过了吗?别像刚才去宗翰大帐时那样一无所获。”杨华说。在他身后还跟着太原知府张孝纯和监军黄彦节。远处,几个侍卫正在警戒。
    说句实在话,杨华现在还真拿王纳没有办法。杀又不是,放也不是。杀了吧,这么高级别的金国大官说杀就杀,震动实在太大。放了吧,王纳又说,路上不太平,要等宋金两国之战告一段落再说。否则单身一人上路,碰到乱军和流民,死得不要太快。
    现在,这个家伙就厚着脸皮在杨华这是吃白食。
    古松:“正在检查。”
    围困在太原的金国大军终于撤退了,城中的戒严也解除了。因为走得匆忙,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带走,遍地都是散乱的帐篷和器械,还有大量死去牲畜,满城百姓都跑出来拣洋落,不少人为争夺一顶帐篷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提着刀子干仗。
    至少那些死去的牲畜,更是上好的食物。
    这些破落什物杨华自然瞧不上,刚开始时还曾经想过派人打扫战场,可看到太原百姓如此激动,他觉得自己不该扫大家的兴,就闭上眼睛不管了。战争,有的时候还是能够带来好处的。只有让百姓尝到甜头,才有参军的积极性。
    现在,金国大军已经撤退,未来半年之内应该不会再来山西给自己找麻烦。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如何管理地方,北宋很快就要灭亡,未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治理好太原。以此为河东军的基地。
    杨华:“张大人,冬小麦何时下种,我那里还有不少种子粮。需要就说一声。”
    张孝纯,“这天看着就要冷下去,也该播种了,如果你那里有种子自然最好不过。但有一点比较麻烦。”
    “你说。”
    张知府道:“现在地太原地广人稀。土地有地是。可有一点。这些土地都是有主人地。至少主人都在这一年地战乱中死地死逃地逃。我们去动人家地土地。将来主人回来如何是好?若将土地分下去。如何分。都值得考究。”
    杨华:“不管了。太原附近地良田全部没收。按照军功分配给军中士卒。以前地地契一律作废。”
    张孝纯偷偷地抹了下冷汗:“这么做是不是动静太大了些。”
    “不怕。将来原来地地主回来让他来找我。大不了赔他些钱。”杨华知道张知府在顾虑些什么。这次若要土改。牵动太大。若传到东京。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弹劾。可现在朝廷已经被金人打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神来管太原。再说。路上可都是金兵。朝廷政令能不能出开封都成问题。山高皇帝远。咱自然可为所欲为。现在地太原已经被连续一年地大战弄成一片焦土。再不耕种。来年大家都要喝西北风了。
    张知府叹息一声:“也只能这样了。事急从权。现在地太原一府总共也没几万人。其中大多是妇孺。要想来年不至于饿殍遍野。还得靠河东军地精壮劳力。”河东军现在虽然名义上只有五千。但加上辅兵和实际控制地壮丁。至少在两万以上。要种地必须靠这群劳动力。太原又是座军镇。看来。不军屯是不可能地了。
    而军屯你总得给军人一些好处吧,以军功授地倒是一个好法子。
    张孝纯也只能答应杨华以官方地名义分配土地,签字画押,把新的地契分发到士兵们手里。
    一个正在搜索希尹大帐的士兵突然发出一声欢呼,手中捏着一卷纸片大叫:“禀杨侯,找到北奴机密文件了。”
    杨华接过来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这是什么?”
    “女真文字。”王纳笑眯眯地将完颜希尹正在创建女真文字一事同杨华说了。
    杨华冷笑一声将那卷纸撕碎了:“女真蛮夷也想邯郸学步,可笑!“
    一阵风吹来,漫天都是雪白的纸片,沿着起伏的大地飞扬。
    “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古松小心地问。
    “哪里都不去。”杨华叹息一声:“我们留在太原过冬,身为河东军统帅,没有朝廷军令,我是不能离开这里的。未来几个月风云动荡啊,诸君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古松又道:“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还请杨侯示下。”听古松这么说,张孝纯面色一变,这是同他也有关系,古松现在提这个不是在打自己脸吗?
    杨华叹息一声:“此事怪我,赵明堂有功,若不是他,太原起火,我军危也!传我令,奖励赵明堂良田一百亩。”
    “是。”
    听杨华这么处置,张孝纯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杨华接着说:“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按律当斩。不过,考虑到他功勋卓著,事急从权,就打他二十军棍。”
    “是。”古松正要离开。
    杨华又叫住古松,“你去对赵明堂说,我叫小陀螺长得也不算丑,就给他小儿子了,找个好日子先把婚事定下来。等小陀螺满十六岁就嫁到他们赵家。”
    古松一笑:“老赵这二十棍值了。”
    杨华转头对张孝纯说:“张大人,下来之后还有一事想麻烦你,因为要军功授田。太原城附近的土地要重新丈量检视,还得在城东开出一快空地用于建设新城,码头、集市都要重新建造。你是太原知府,精通地方政务。这事情还得请你领衔,我让虞允文和高昌来协助你。”
    张知府心中欢喜:“如此甚好,新城一但建成,利国利民,张孝纯敢不用命。”
    “黄公公,你看这么安排可好……黄……”杨华扭头看过去,却见监军黄彦节正带着他那群小鸡在草地上玩耍。黄公公来太原时带的那群小鸡已经长出大羽,跑得满地都是。
    在阳光中,这个小公公哈哈笑着,大叫:“小陀螺回来,别踩着我的小鸡。”
    而小陀螺则张开双臂在草地上奔跑。
    杨华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两个孩子!”使来了。”回府之后,杨志忙跑过来。
    “啊,宗大人送信过来了,现人在何处?”杨华有些惊喜。
    “正在签押房等候,我这就去传。”
    “不用,我自去见他。”
    送信地是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汉子,整个人看起来飞扬跳脱。但他呈上了那封信地双手的虎口上却满是老茧,显然是个有经验地军人。
    杨华接过信看了看,宗泽的信很简短,大意是:“宗望地大军正在围攻真定,身为河北义军都总管,他有救援真定的职责。无奈磁州乡军战斗力差,装备也差,因此,暂时只能等先训练好士卒和准备好器械之后再说。如果杨华这里还有军饷,不妨先借上一些。另外,因为要训练部队,没多少合格军官。问杨华能不能派几个人过去帮训练一下队伍。
    杨华本担心宗泽不顾一切地率军去真定,他那两千散兵游勇遇到宗望地六万大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看他信上的意思,宗大人也没兴趣去以卵击石。如此,杨华就放心了。
    老宗有的时候其实挺精明的。
    想到这里,他放下信微笑着看着那个年轻汉子:“宗大人要多少军饷?”现在太原的府库都被杨华全盘接收,又从银术可和娄室那里抢得大量财物,现在的杨华富裕得很。
    那个汉子目光游离,好象正好奇地看着杨华,听杨华问起忙回答说:“禀杨将军,宗大人说了,如果您手头有钱,先借一万贯。”
    “呵呵,一万贯,没问题。不过,这么多钱千里迢迢运去磁州很是麻烦。这样,全部折合成黄金,加上添头,一共一千两,你带着也方便。”
    那汉子大喜:“如此就好,谢谢将军。”
    “好的,你先下去歇着,明天我安排人马陪你回去。对了,宗大人要我派多少人马过去?”
    那汉子摇了摇头:“不知道。”
    杨华一笑:“这样吧,我派三十个军官过去帮宗大人训练士卒。下去吧。”
    “是。”
    那汉子被杨志带着退出签押房,一出门,他笑嘻嘻地一拱手:“敢问大哥尊姓大名,可否讨些酒食来吃。”
    “我叫杨志。”杨志虎着脸说:“要吃东西管饱,但我河东军有军法,任何人不得饮酒。我叫人给你送一斤羊肉过来。”
    “王贵多谢杨大哥。”那汉子不以为然地拱了拱手,悄悄地撇了撇嘴,腹诽:不给酒吃,这是什么道理,换老子是河东军士兵,早反了。这次且要看看这杨华有什么出众之处,年纪轻轻居然做到节度使,踩狗屎了。还有那个宗大人真是糊涂,有我和鹏举兄弟二人在,自可帮他练出一支强军来。却为何要舍近求远,跑太原来请人。实在是……太瞧不起人了!
    他本有些摸摸河东军的底,可一住进驿站,却发现有些不对。
    这驿站的戒备也太森严了些,而且,驿站的人看起来也颇为奇怪。自己的一举一动好象都有人在监视,这也太过分了点吧?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原一日
     更新时间:2009…9…18 17:14:57 本章字数:7575
    驿站的人很客气,不一会杨志就叫人送来一条羊腿,因为没有酒,王贵草草吃了两口就睡着了。第二日一大早,驿站的驿卒又送来热腾腾的热面汤。王贵昨天晚上吃的羊肉还没消化,这一大钵面汤一吃下去,撑得有些难受。他本是一个武人,习惯每早锻炼,便提了腰刀到院子里,想练一套刀法,消化一下积食。
    可一到院子里,却发现这东西有些窄,他的刀法本大开大阖,感觉有些施展不开。那个在旁边看了半天的驿卒这才说王将军若真要打熬筋骨可去较场,那地方宽敞,也有许多器械。河东军很多士兵都要去那里出操的。
    听他这么说,王贵心中欢喜。既然那地方是河东军的较场,去那里正可看看河东军日常是如何训练的。他这次来河东除了送信,还对杨华的部队有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想看看这支部队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居然得到宗大人的推崇,还要从这里借军官过去帮助训练部队。这让他和非常不服气。
    驿卒给王贵指了指方向,说距此一里地有一个较场,正好位于太原府衙门的大门口。杨华的亲兵每天早晨都会在这里升旗和操练。
    说到这里,驿卒抬头看了看天,说现在去正好,若再迟上片刻,就看不到热闹了。
    现在已是秋末,亮得迟,天还没有完全亮开。远远望去,整个太原还没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只城墙上有一串灯笼远远闪烁,映照着巍峨而饱经风霜的古老城楼。
    “升旗?”王贵有些疑惑,这是什么东西。本打算再问问那个驿卒的。可那人说,你去了就知道,别耽搁了。
    “好。我去了。”王贵提着一口腰刀,走了一里地,却见杨华的府邸前好大一片广场。
    虽然来得早,但广场四周还是来了不少百姓,总数约在两百左右,都瑟缩着身子站在校场周围。看他们一脸地兴奋。就好象是来赶一场盛大的庙会。
    王贵心中好奇,这军队的操练有什么好看地,值得这么早过来凑热闹吗?
    正要找一处宽敞的地方舞一套刀法,却见周围的百姓一阵骚动,有人小声地喊:“来了。来了。”
    “都安静。”
    “什么来了?”王贵心中疑惑。忙问身边那个百姓。那人急忙竖一根手指在嘴唇上:“嘘!”
    王贵抓了抓头:“搞什么鬼。怎么了?”
    话音刚落。突然听得远处一成长长地呐喊:“立正!”
    沿着声音看过去。却见。西面站着一群整齐地军队。人数并不多。只五十人模样。为首是一个军官。军官身后跟着两个手捧红旗地旗手。再后面是一队如同豆腐块一样地队列。
    再看那些士兵。高矮胖瘦都是一样。面色也地表情庄严而肃穆。这五十人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地。看得久了竟然有些头昏眼花。如同看到了一队正在移动地雕塑。
    所有人身上都穿着一件亮如镜子的胸甲,手上端着雪亮地陌刀。在军官的号令中同时立正。发出铁甲所特有的巨大的轰鸣声。
    “好整齐,好威风!”王贵抽了一口冷气。
    “齐步走!”那个军官突然抽住细长的指挥刀。向前一劈。
    整齐的小鼓敲响,五十人踏着鼓点同时向前推进。铿锵有力的脚步敲打着地面,大地在微微的颤抖。
    五十人虽然不多,可这样一支完全由钢铁所包裹的军队一旦动起来,如同一只目露凶光地野兽,缓慢而不可动摇的向前推进。
    一刹那,王贵只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