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40章

宋行-第240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
    一想到剽悍地女真人。李乾顺就有些畏惧了。他愁闷地看着外面地雪花:“杨华究竟想要什么。难道真要灭我大夏才甘心吗?”
    王师信最近颇得皇帝信任。他着急地说:“陛下。现在新招募军队已经来不及。银川平原已经完全落入杨华手中。兴庆府唯一地指望就是沙州、甘州那边地军队。可那边地瘠民贫。只三万可用之兵。而且。路途遥远。等勤王大军赶到。路上所费钱粮已经足以拖垮河西几州。臣所畏惧地却是。一旦沙州军抽调回兴庆府。吐蕃和回鹘人趁机入侵。一旦沙、甘两州不保。我等那才是真地没退路了。”
    “援兵没指望。打又打不过杨华。难道我大夏国真地要亡了吗?”李乾顺悲戚地叫了一声。宽大地儒袍使劲一挥。带起阵阵凉风:“朕自从三岁登基。十六岁亲政起。兴文教。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自问德行无亏。老天为何如此待我?”
    听到皇帝地悲叹。王师信也泪湿沾襟。他哀号一声:“陛下啊。其实。我党项地衰弱始于我族进兴庆府。放弃游牧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这么多年来。我党项人已经从弓马娴熟地猎人变成了农夫。又如何是河东强盗地对手?”
    “难道朕真的要答应杨华把银川平原和河套平|让给他吗,难道朕真的要弃祖宗陵寝于不顾吗?”
    “陛下,如今之计只能死守。”王师信说。
    李乾顺摇头:“守,又能守多久,终究还有破城的那一天。”
    “倒是未必。”王师信安慰立乾顺,说:“我城中还有七万士卒,二十多万百姓,不缺人力。而现在已经进入隆冬,河东军攻城不易。只要我们拖延上三五个月,一旦陕西局势恶化,杨华就不得不退兵南下了。关中牵动宋朝政局,天承朝和建炎朝势在必争。河东军主力全被我牵制在兴庆府,自然也没有力量经略关中,杨华若再不南下,关中将不可收拾。”
    听王师信这么一说,李乾顺有些振作起来:“如果那样,倒也可以守上一守。”
    王师信连连点头:“不但如此,河东军全力入夏,河东老巢必然空虚,女真人未必没有去太原拣便宜的想法。当然,就算女真不去山西,而是一心攻击河南,太原也未必安生。臣听人说,建炎朝河北统制管王彦的军队刚被女真人剿灭,残部已经逃入太行山区,
    杨华地地盘。王彦这人素有大志,是建炎朝少有的绝对不会甘心就此失败,必定在山西征丁征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旦王彦壮大,盘踞河东不走。杨华就有得头疼了。因此,臣以为,杨华这次围攻兴庆府,最多坚持三两个月。到时候,后院失火,必定引军而去。如此,兴庆府之围也就不解而解了。”
    听王师信这么说,李乾顺舒了一口气:“王爱卿,如果这样,守也是上上之策。我兴庆府城中有三十万军民,不缺人丁,守上半年一年不成问题。”
    “可是陛下……”王师信欲言又止。
    “王卿有话请讲。”李乾顺心情变好,苍白地面孔上带着一丝微笑。
    “是……有一个难题。”王师信吞吞吐吐地说:“城中存粮不足啊!”
    “什么?”李乾顺有吃惊,声音大了起来:“王卿,你上个月不是还对我说城中军粮足够吃到来年五月吗?如果节约点用,支撑一年不成问题。”
    王师信满头热汗水:“陛下,个数目出了点问题。京城存粮每年秋季新粮入库的时候都要补充,并将往年存粮更换掉。今年因为秋粮被杨华抢割,没征集到足够数目,所以,户部就拨下一笔款子,折合粮食数目上帐。”说着,他便将事情地来龙去脉一一同李乾顺说了。
    “啊!”李乾顺脑里嗡地一声。户部那群人的猫腻他有所耳闻,却没~到这些家伙居然如此胆大。
    原来,今年秋粮因为被东军抢劫了,致使内存粮不足。于是,京城粮价飞涨。户部地官员见此良机,将往年存粮一一卖出,赚取差价。只等河东军退,再买平价粮补上。而西夏的制度和政府运作模式同北宋一个模样,户部的税赋有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势。在征收实物赋税的时候,官僚们怕麻烦,直接收取货币。
    ,京城粮库里铜钱倒是不少,粮食却看不到几颗。
    “户部官吏该杀!”李乾顺呆了半天,悲愤地大叫起来。
    “陛下,:在首先是要稳定京城局势,不可再生事端啊!”
    李乾顺叫了半天,这才颓废地问:“城中粮食还够吃多少天?”
    “只够吃到二月。”
    “这么说来,我们还能守两个月。”
    “不,还可以守一年。”王师信咬牙道:“陛下,我们应该立即征收城中余粮。京城尚有三十万军民,若将民间余粮全数征收,足够七万守军吃年。”
    “不。”李乾顺大叫:“城中百姓都是朕地子民,朕怎么忍心看着他们饿死?”
    “陛下,国破在即,空谈妇人之仁何用?”王师信大叫。
    “不,此事绝不可行。”李乾顺摇头。
    “陛下……”
    “不,绝对不可。”李乾顺对王师信说:“王卿,即日起,你接替李良辅做朕的宰相,总领京防务。”
    “臣不愿做这个宰相。”王师信摇头:“除非陛下答应我的请求。”
    李乾顺:“王卿,朕绝不会让我的子民饿死的,此事休要再提。不但如此,涌进城中的二十万百姓来的时候仓促,定没有带粮食。朕将打开仓库,赈济灾民。”
    王师信面色已经彻底没有一丝血色,他厉声大叫:“陛下,粮库的粮食供给守城军队尚且不足,还拿什么赈济灾民,又能赈济几天?”天啦,二十万人,也许用不了一个月就足够将兴庆府吃垮了。
    君臣二人正要再说,一个内侍慌慌张跑进来:“陛下,陛下,河东贼又开始攻城了。
    ”这才打断了他们之间地争执。
    王师信脸一板:“慌什么,河东军又不是第一次攻城。”
    内侍一脸热汗:“河东贼这次攻城阵势好大,光投石车就架了上千台。超过五万人从东南北三面同时进攻,士卒们都快顶不住了。”
    “啊!”王师信吃了一惊:“这么厉害!”他也不再坚持,立即向李乾顺一拱:“陛下,臣马上去城墙上指挥防御。”
    杨华这次进攻规模空前强大,直打了一天一夜才结束。王师信在城墙上呆了一整天,这才将河东军打退。
    兴庆府毕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河东军也是可恶,居然征发夏地民夫攻城。这一仗双方死伤惨中,西夏守军付出了两千多条生命地代价。而河东军则损失了六千民夫。
    看着填满护城河的那些光头尸体,王师信知道此战虽然给了河东军很大杀伤,可死的却全是夏地党项百姓。真正的河东军却没半点损失。
    他可以想象杨华得意扬扬的表情。城中守军是死一个少一个,而占据了整个银川平原地杨华则可源源不绝地将民夫送上战场。
    “杨华,你这个屠夫!”王师信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尸体,牙齿都要咬碎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令人恼火的攻坚战
     更新时间:2009…10…31 18:51:22 本章字数:3656
    府的坚固超乎杨华的想象。
    因为缺乏攻坚的经验,因为对攻城战下意识的恐惧。为了攻打西夏国的首都,他已经做好了物资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此之前,杨华就在城市周围挖掘了大量的工事,并筑起长堤,牢牢地将兴庆府围住。这一招也是银术可当初在太原使用过的锁城法,事实证明是相当有效的。且,在围住西夏国都的同时,杨华早早地从太原调来万千三父子和一千多名工匠,制造了大量的器械:云梯、冲车、鹅车、楼车、投石车、床子弩……但凡能够想出来的,都使用流水线的方式大量生产。
    因此,在发起总攻击的那天,一千一百具对重式投石车同时发威,将兴庆城砸得满是豁口。剧烈的轰击声持续了两个多时辰,传到了十里之外。
    这一次天崩地裂式的炮击将兴庆城外的人头大小的石头全丢城去,到实在找不到炮弹的时候,河东军这才发出一阵排山倒海式的呐喊,推着花样繁多的器械朝城上攻去。
    这个时候,西夏的都城已是一片火海,到处都是被火油罐点着的火头,黑色的浓烟高高腾起,一片末日来临时的景像。
    因为舍不得将主力精锐投入到战场上去,杨华这一波攻击使用的是两次大战时加入河东军的俘虏兵。这些士兵中的精锐都被抽调补充进了主力部队,剩下的十万人战斗力低下,平日里只当民夫和辅兵使用。
    这些俘虏兵人数虽多,可战斗意志却不强。尤其是面对嫌兴庆府这样的坚城时,更是一触即溃。
    猛攻了一天,西夏人固然损失惨重,但俘虏兵也阵亡六千,若不是有都督战队维持秩序,这些家伙只怕还真要暴动了。
    这个时候,杨华才后悔起来。若他趁城中西夏守军被投石车砸得晕头转向时,第一时间派出主力部队,没准就真攻进城去了。而现在西夏人好象已经回过神来,防守起来有板有眼,给攻城的河东军很大杀伤。
    当夜,负责都城防御的西夏国新任宰相王师信突然打开城门,夜袭俘虏营。他大概也发现杨华手中的俘虏兵秩序混乱,是个软柿子。
    在遇到王师信地夜袭之后。俘虏营一片大乱。成千上万人相互践踏。疯狂地朝后逃去。若不是有长堤阻挡。河东军还真被他们冲乱了。
    好在夜色深沉。大家都是一阵乱战。王师信也不敢恋战。骚扰一夜之后便退兵回城。
    第二天。杨华忙着收束部队。只能暂停攻击。这一夜地混乱使得俘虏军有损失了三百多人。超过四千民夫被踩成重伤。好在河东镇地三支主力部队都驻扎在长堤后面。也没任何损失。
    俘虏军和民夫们地混乱让杨华很是头疼。花了一天时间。杀了一百多个民夫头。这才恢复了秩序。
    第三天。攻势继续。
    这一战乏善可陈。双方都互有攻守。在城墙上反复拉锯。到下午地时候。西夏守军固然死伤惨重。杨华这边也损失了两百多具攻城器械。战场上火光冲天。积雪地大地被成千上万双脚一踩。已变成一汪烂泥。只城墙上有红有黑。到处都是流淌地热血。
    杨华在长堤上站了半天,看得无可奈何,到下午的时候,雪停了下来,太阳也出来了。温暖的阳光晒得他们几乎睡了过去。
    这一天唯一地亮点出现在后世北京时间下午四点,见河东镇的俘虏兵攻劲,王师信突然打开城门,率一万西夏精锐军队杀出城来。
    敌人的反扑早在杨华的预料之内,他已经在各方布置下主力军队监视。
    王师信运气很差,他刚一出门就遇到了李鹞子的游奕军。一通冲杀之后,西夏军被斩首两千五百,余部混乱地逃进城去。若不是党项人的瓮城阻拦,还差点让李鹞子尾随着杀进城去了。
    这一次轮到李鹞子倒霉,他的骑兵甲在瓮城和城门之间被暴雨一样矢石一通轰击,死伤惨重,只能无奈地退了回来。
    俘虏兵和民夫死再多杨华眉毛都不会眨一下,可今天也算是他倒霉,居然丢了一百多骑兵,这样的失败让杨华气得眼睛都红了。
    当夜,他也不休息,一狠心将龙卫军步兵军团捧日军和天武军也投入战场,猛攻了一夜。可就在几乎要攻上城墙地手,城墙上突然倾倒下无数盆已经熬化的铅汁,并有无数炮车和床弩同时开火。
    杨华没想到敌人居然还在城墙上隐藏了那么多的器械,见三军实在挺
    ,只得下令让两支部队退了下来。
    这一夜天气冷地人手脚麻木,天亮的时候,杨华看见屋檐下挂满了冰凌。前线的消息传回来了,三支主力兵团各损失了两百多人。这可都是百战精锐啊,听到这个消息,杨华几乎吐出血来。
    俘虏军和民夫损失也大,又牺牲了一千多人。
    更恶劣的消息传来,赵明堂病倒了。他本就有肺痨,在雪地里督战一夜,肺病发作,咳得满口是血,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去看病的郎中回来对杨华说,赵将军身体实在太虚弱了,已经不适合上阵作战。而且,夏地地气候比太原湿润,估计他也有些水土不服。现在,只能将赵将军送回太原去。
    还未打下兴庆府就已折了一员大将军,杨华几乎陷入狂怒之中。冷静下来之后,他给赵楷写了一份奏折,保举赵明堂为殿帅府太尉。让他专一做这个所谓的“国防部长”,不再带兵。
    老赵是河东军的缔造者之一,若再让他在战场上呆下去,难免不病死沙场。
    一想到赵明堂的身体,杨华禁不住撒下几滴眼泪。
    赵明堂一走,军中诸将都在猜测龙卫军将由谁率领。
    最后,杨华自任龙卫军统制,将赵明堂的陌刀军交给了吴麟。
    赵明堂地离去激怒了杨华,休整数日之后。十二月十一日,他发动了五万多俘虏兵猛攻兴庆府。可是,令他想象不到事情发生了,俘虏兵再次崩溃。乱军散布在兴庆府各县各州,劫掠地方,大量百姓被这些曾经的西夏士兵屠杀,大量地村庄被焚毁,银川平原一片大乱。
    迫不得已,杨华只能暂停攻击,调动军队镇压叛乱,一口气斩首两千余级,这才稳住局势。
    其间,李乾顺也曾经派使节出城和议,因为双方的条件距离太远,自然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这一段时间地城市攻防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为了拿下西夏国都,河东军什么办法都用尽了。穴地攻城、步炮协同、火攻土垒,到最后还使用过人海战术。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
    杨华主力军团损失千人,俘虏军、辅兵、民夫损失一万四千。兴庆府中的守军因为战斗力低劣,加上兴庆城面积实在太大,正规军不敷使用,便征召了大量百姓上城防守。血战半月,军民死伤达惊人地三万之巨。城中也不过三十万人,一下子死了三万多。可以说家家带孝,户户停丧。
    “他娘的,这仗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