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30章

宋行-第30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道:“陛下,臣身为陛下的亲征行营使。既然是亲征行营,手中便得有兵有将。可陛下想来也知道,禁军已全军覆灭,城中健勇又都是新募之兵,守城尚可,退敌却是不能。若要退敌,还得靠各地勤王兵马。臣想问陛下,各路大军是否归陛下的亲征行营节制?”
    李纲这一句正说在要害上,随着各路兵马的陆续到来,开封城下已经云集数十万大军,几乎集中了整个北中国的所有军队。但各军战斗力参差不齐全,若不拧成一股绳协同配合,却给了金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果能够将所有兵马统一整合到亲征行营,方能做到军令如一,步调一致。而且,如果能够拿到指挥权和后勤调配权,军中即便有别有用心者,有李纲看着,也翻不起大的波浪。
    并且,如果将各路军马都归李纲节制,大军是否入城自然也变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言可以决之。
    此言一出,杨华对李纲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不可否认,古人的政治智谋比起现代人还真是高上了一个层次。举一可以反三,进一步看三步,想不佩服都不可以。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杨华心中却不是个滋味。都被敌人打到京城门口了,自己人还在相互猜忌相互提防,而不是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即便是一代名臣李纲也不能不这么做,想起来真叫人憋气呀!
    皇帝:“当然,你是朕的亲征行营使,代天子以伐蛮夷。军队不归你节制,就是不归朕节制。”说到这里,这个老实的年轻人狠狠地将手拍在桌子上,“不归朕节制,究竟想归谁节制?”
    这顶帽子大得吓人,众将都骇得面色发白,齐声道:“陛下说得是,臣等愿听李相调遣。”
    听到这话,皇帝脸上的阴霾终于散开,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笑眯眯地看着众将之首种师道,说:“种卿,这次退敌老将军立下了大功,朕心甚慰。”说着就朝身边的内侍递过去一个眼色:“宣旨吧。”
    “皇帝手敕:京畿两河宣慰使种师道即日起任同知枢密院事。此喻。”
    种师道此刻虽然被升了官,脸上却看不到半点喜悦,只淡淡地说:“臣谢恩。”
    见小种神色恬淡,皇帝心中突然有些不安。不过,他很快恢复过来,提起精神看着杨华。
    内侍又大声宣旨:“封龙卫军指挥使杨华为右武大夫,殿前金枪班指挥使。”
    杨华心中咯噔一声,暗叫一声不好。若真进了皇帝亲军,自己固然要同龙卫军那五十名嫡系分开。龙卫军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只要杨华一走,那五十来人估计会被编入李纲手下的守城部队,然后在靖康二年时被金人大军消灭。赵明堂、古松、李鹞子、梁红玉……所有的人很快就会被这空前的大劫难中被历史的洪流吞噬了。
    昨日的英雄及红颜转眼变为一捧枯骨。念之让人不寒而栗。
    更可怕的时,只要做了那个指挥使,自己以后就没有再上战场的机会了。如此一来,两次开封大战他也只能在旁边看着发呆,根本就没有机会从这座危险的城市逃出去。
    禁卫军,禁卫到黄龙府去了,那才是最大的惨事。
    老子可不想陪赵家的两个倒霉鬼皇帝去当金人的奴隶。
    事关切身利益,再不容杨华多想。他猛地跪在皇帝面前,“陛下,臣杨华不愿奉诏。”
    大殿之中非常安静,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杨华。右武大夫,官秩五品。看起来虽然不大,但北宋军官品级都不高,除太尉和节度使为一品外,五品以上的军官并不多。六品已算是高级军官,也就是说,只要品秩一过六品,就有单领一军的资格。
    殿前金枪班指挥使虽然只带一百人,可这一百士兵可都是功臣勋贵子弟,日常做仪仗兵使用,也不用上战场。虽说带不了几个兵,可这些勋贵子弟的人脉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加上有是皇帝的亲军心腹,历练两年,放出去便是一方大员。
    看得出来,皇帝有重用杨华的意思。一来,杨华那日在宣泽门血战时的悍勇给皇帝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且,他又是何灌的嫡系,也就是皇帝的嫡系。
    刚听到这个任命,众将心中都暗道一声:走运的小子。
    可没想到,杨华却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个任命。
    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皇帝面色大变,这可是对他权威的挑战,他猛地站起来,“什么?”
    杨华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竭力装出一副悲伤的模样:“陛下,非是臣不愿做这个指挥使。可臣这一走,龙卫军就散了。龙卫军一散,我禁军也就散了。臣本为一粗鄙武夫,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我深受何灌将军大恩,没何帅的栽培,臣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头。何帅已经走了,但禁军不能亡。陛下,看在何帅为过捐躯的份上,看到他一颗赤胆忠心的份上,给我们禁军留个名号吧。臣不愿呆在城中什么也不干,还请陛下恩准,派我上阵杀贼吧!”说着话,杨华心一横,学着电视剧上的那些明清大臣们的表现,将脑袋狠狠地朝地上撞去。
    只撞不了几下,满头都是热血迸出,再加上他大声的哀号,顿时将众人都惊住了。
    宋朝知时,君臣礼仪尚未像明清时那样严格。赵宋养士百年,臣子的待遇也是极好。而且,当时的士人都还延续着唐朝官场中士大夫坐而论道那一套。见了皇帝心中也不怵,该说就说,该闹就闹。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即便是历史上的大奸臣李邦彦这样的小人,见了皇帝也不是一味的卑躬屈膝。甚至还闹出过同徽宗皇帝在宫中大吵,最后爬上大树死活也不下来的闹剧。
    很多时候,北宋的皇帝同臣子的关系更像后世公司中的董事长和部门经理。在臣子们看来,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要治理这个世界,但靠皇帝一个人是不成的,还需要与士大夫同心协力。
    到后来,蒙古军南下,崖山之后,汉民族最后一丝血气蹈海而去。
    至于清朝,奴化统治之下,大臣们已经蜕变为皇帝家里的奴才。除了磕头三呼万岁之外,已经不能做事了。
    因此,当众人看到杨华从辫子戏中学得的这一套,都被他满面鲜血和满口的大道理给惊住了。
    连皇帝也被他感动得泪流满面,一想起何灌的死同他死活不放禁军入城有关,年轻的皇帝声音哽咽,猛地站起来走到杨华面前,一把将他扶起。感叹良久才叹息一声:“何灌有你这样的部属,可见其为人。朕有负于他,朕有负于他啊!”
    几点热泪落到地上。
    连李纲也热泪沾襟,大声说:“好,好,我大宋有这样的热血男儿,何愁北奴不灭!”
    正文 第五章 张邦昌的邀请
     更新时间:2009…9…18 17:09:10 本章字数:2798
    杨华拒绝了皇帝封赏,一心要上阵杀敌的事在开封城里传来了。。有回想起那日血战宣泽们是的战绩,事情越传越是玄乎。很快,杨华在开封人嘴中变成了一个身高一丈,手持百斤铁棍,每顿能吃两斤白米饭的猛人。
    城里人都说杨华这人不忘本,为了保留何灌的禁军骨血,竟然不顾自己的前程,大有古人之风。
    于是,不断有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这座园子。
    与此同时,杨华的工作也安排下来了,依旧保留起龙卫军指挥使一职。至于龙卫军,因为人数实在太少,虽然保留编制,却已无法使用,只能暂时放在城中休整。据说,亲征行营有意给杨华补充人马。
    按北宋时的编制,一军应有兵马一千五百人。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编制,按照军中的潜规则,根本不可能给个实数。一千五百人,枢秘院先要吃五百空额,兵部又扣五百。真正能派下来的士卒有五百就算不错了。
    当然,一军指挥也可以吃掉两三百空额。因此,一军有个三百人也属常见之事。因此,如果在太平年月,杨华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有一千来人马仅仅停留在纸上作为影子部队而存在。
    上头吃空额是上头的事。杨华还没那份闲心再从中吃上一笔,再说也吃不到几个钱。国家都快要完蛋了,朝廷的军饷也不那么靠得住。还是手头有握有大量的精锐来得实在。
    正式确定龙卫军的番号之后,做为中央禁军硕果仅存的一支部队,杨华很不客气地跑去找李纲要人。李纲手头人马也是紧缺,安慰了杨华几句,双手一摊说要人一个没有。当然,空白告身可以给他一些,以方便他招兵买马。
    李纲身为皇帝亲征行营使,手上握有大量空白委任状。现在的开封,能用之兵本就不多,加上漕运断绝,给养也是困难。可以说没钱也没人,能给杨华的也只有朝廷的大义了。
    杨华本打算在磨上一阵嘴皮子,可李纲为人刚正,一身正气,自己那点小算盘一对上他,不知怎么的心中便先怯了。讷讷几声,只得要了一大叠委任状回去了。
    送杨华出来的时候,李纲一张脸显出一种不健康的苍白,想来这几日劳累过度所至。今日,更多的勤王军队云集开封,无数将军都跑去找他要钱要粮,将他累得几乎吐血。
    形势总的来说对北宋是有利的,随着各路大军的到来,金兵已处于被反包围的态势。只要将时间拖延下去,金兵长途奔袭,一但粮草不继,自然就会退去。
    因此,时间对北宋是有利的。
    不过,金兵拖不起,宋军也拖不起。江南的漕运的船只已经有五天没出现过了。城中已经陷入粮荒。可以说,双方都在硬挺。
    李纲也觉得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好几次都招集众将商议同女真人决战一事。可众将都说金人势大,我军远来,补给不足,士气低落,若出击只怕会败。
    种师道身为军中第一人,本以为自己能做这次开封战役的主帅,却不想做了李纲的副手,心中也是恼火,自然不赞成出兵。
    看到小种的态度,西军诸将自然以他马首是瞻。
    如此一来,李纲的出击计划自然是无疾而终了。
    这一切,杨华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对李纲那日不放自己入城逼自己血战一事非常不满,可这并不能减少杨华对李纲的尊敬。换位思考,那日若自己是李纲,身边又是皇帝。在西水门码头被大火烧毁,金兵即将攻进城来的当口,自然是要命龙卫军将缺口堵上。这么一想,杨华也理解了。为将者,当以大局为重,心慈手软要不得。
    送杨华出来后,李纲握中杨华的手,叹息一声:“杨华,我知道你一心恢复禁军,可眼前的情形你也上知道的。行营缺兵少粮,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这样,兵你自己去招,我这里出个手续便成。也免得被上头克扣,无法凑够实数。不过,汴梁子弟大多浮糜,不是当兵的好料子。等此间事了,你可去秦凤路招些健儿。”他叹息一声:“杨华,那夜你可怪我?”
    杨华心中有些感动,忙道:“李相说哪里话,没得折了末将的草料。相公一心为公,我哪敢有怨言。”
    “那就好,那就好。”李纲叹息一声,“兵你自己招,军饷我是拿不出来的,不过,工部制造坊里还有些军器,若你要,我出文让你去选。”
    杨华大喜:“如此就多谢李相了,末将这就过去看看。”
    他现在手头人马不多,可铠甲都因接连大战已经残破。再说,未来战场上,宋军面对的可是金人的铁骑,因为缺马,步兵对上骑兵,几乎没有赢的可能。所以,要想在未来的战场上不至被人一击而溃,只能靠先进的武器装备。
    老实说,宋军的步人甲的确精良。可有一点,实在太重了。标准的步人甲重四十九斤,身体弱一些的人一但穿上,连走路都困难。再说,这种铠甲还有一大弱点,太长太大,下摆直接拖到膝盖,如此一来便制约了步兵的机动能力。
    最讨厌的是,步人甲固然坚固,大刀砍上去也不过是一个白印,可并不能防穿刺。再说,女真部队中装备了大量比如狼牙棒之类的重武器,被人家直接砸到身上,铠甲就算再坚固,也不顶什么用。
    铠甲是一方面,武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按说,宋军对付敌人骑兵最可靠有效的手段是用重甲士兵压阵,辅以弓弩杀伤。因此,宋军中弓弩手比例极高,已达七成之巨。
    可问题是,杨华手头只有五十人,就这点人马再搞多兵种配合毫无必要,反形不成战斗力。还不如弄一个单一的肉搏部队出来。
    这五十人可都是见个血的老兵,若给他们坚固的盔甲,合适的武器。一拉上战场,至少是一支可怕的突击部队。
    从李纲那里拿了一大叠空白委任状后,杨华急冲冲地跑回院子,准备将众人找拉商量一下该用什么样的武器和什么样的盔甲合适。
    刚一回去,头上因为磕磕出的伤口又开始流血。梁红玉见了“哎哟!”一声,忙上前替他换药,一边埋怨,一边说,“古松赶从张邦昌那里过来,说是要请你过去做客。”
    “古松总算联系上张邦昌了,却不知为何转了性子?”杨华觉得奇怪。
    “现在正过年呢!”梁红玉笑道:“你也知道他和古松是同学,大过年的,两同学虽然身份相差悬殊,可关系却是密切。你又是古松的上司。搂草打兔子,顺便请你过去吃顿饭也属寻常。”
    “你才是那只兔子呢!”杨华一笑,心中却有些疑惑,古松和张邦昌同窗聚会,却请自己过去,这事情却显得古怪。
    但是,他本就想同张邦昌接触,这么个大好机会摆在面前,自然是不肯放过。
    正文 第六章 两下不斗
     更新时间:2009…9…18 17:09:12 本章字数:4164
    在西水门大战之后,金兵也试探着攻击了几次开封。。可城中兵马在李钢的主持下守得甚紧,加上开封城墙坚固,金兵的几次攻势无疾而终。最让完颜宗望恼火的是,每当金兵一动,围在他们周围的种师道等人也跟着动,即便西军有装腔作势的嫌疑,未必肯出力死战,但也不得不防被他们城里城外夹击的可能。
    随着宋朝各路勤王军队的陆续到来,金兵陷入了不尴不尬的境地。
    首先,金兵的包围圈子越来越小,兵力不断收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