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81章

宋行-第81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真正地温水煮青蛙。端地是好生毒辣啊!”一想到这里。童贯心中就有些发紧。他不相信。这种老练地手段会出之那个孩童一样任性幼稚地皇帝之手。如此一来。一旦太上皇帝身边地羽翼被剪除。到时候就再没翻盘地机会了。
    “一定是李纲干地。”童贯喃喃地说。一脸地大胡子在吹进帐中地夜风中轻轻飘动。虽然年届七旬。但他依旧有一副好身板。坐在帐中腰杆挺得笔直。再加上他一脸古铜色地皮肤。不怒自威。依稀有往日弹指间人头落地地威势。
    “李纲。就是以前那个监察御使?”高俅诧异地看了童贯一眼。同长相粗豪地童贯不同。高俅生得面容端庄。身材修长。只可惜此刻地他在椅子上不住扭动。看起来很不正经:“他又怎么了?”
    看着身边这个长腿汉子。童贯心中有些不屑。但神色还是很谨慎地问:“高大人。你对太上道君皇帝这次回东京怎么看?是回来好呢。还是不回来地好?”
    高俅生性好动。在这里陪童贯坐了半天。已觉得浑身不舒服。
    他活动了一下手脚。回答道:“当然是不回来地好。在镇江。有太上皇庇护。开封府地人拿咱们也没办法。只要在那里耗下去。日子一长。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我看蔡太师他们也太老实了,一到诏令下来就乖乖就范,这不是束手待毙吗?别看他们往日风光无限。一离开镇江,还不是一团灰面,是圆是扁,还由得人家搓。
    哎,怪就怪朝中那帮大臣发疯一般上书,说太上皇在东南花费太甚。且经常发号施令,导致长江以南皇帝诏令反而不行,地方官无所适从。因此,应尽快迎太上皇回銮为妥。
    太上也不知道怎么了。居然就这么回来。
    依我看。当初你我就该劝太上留在镇江不挪窝。难不成做儿子的还派兵来抓他老子回去不成?”
    听高俅说出这番话,童贯心中冷笑。暗道:这厮枉做了多年太尉,也算是位极人臣。一遇事自己先慌了,又不想妥善解决的法子,只想挑唆太上皇躲在镇江耍赖,始终脱不了市井浪子的混不吝脾性。
    呆在镇江不动,固然躲得了一时,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策。
    当初开封被围之时,或可以在东南悠哉游哉看皇帝的笑话。一旦那个卤莽天子压不住台面,太上道君皇帝大可从容北上,收拾残局。
    可偏偏没想到,皇帝为了解开封之围,居然全盘接受了金人条件。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现在,外患已除。皇帝也腾出手来收拾旧朝老臣。
    若再等待观望,一旦皇帝帝位稳固,大势去矣!
    还不如将计就计,同太上皇一起回开封,奋起一搏,或有成功希望。童贯觉得,离京城日子实在太久了些,政治斗争最忌讳地一点是脱离政治核心。若再迟些时日,一旦京城旧人被贬斥一空,那时候就真正是回天乏术了。
    这些,当然不可能对眼前这个只懂踢球的高大人解说分明,就算说了,他也闹不明白。高俅,不过是太上龙潜时的旧人,哪比得他童贯,之所以有今天地地位,全是靠一刀一箭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童贯也懒得费这个气力,只是叹息一声,道:“蔡太师太老了,老得已经没有了心气。至于太上这次回京,不回来还能怎么样,总不可能让太上父子骨肉分离吧?”
    高俅晃动的身体静了下来,他眯着眼睛看了童贯一眼:“童大人,我是个浪子出身,许多事情想不了那么深,你的话藏而不露。叫高俅好生费解。”
    童贯不置可否一笑:“高大人,记得你初任殿前司都太尉时,蔡攸等人不服,在太上面前说你高俅又不通军事,如何坐得了这个位置。太上笑着说:谁叫你们没那么一双灵巧的双脚呢?”
    听童贯说起宣和年间的往事,高俅摇摇头:“往事不堪再提。”
    童贯摸了摸自己下颌上那部让他得意了一辈子的长髯。冷笑道:“其实,太上的话只说了半句。下半截的大意思,应该是,尔等成日争强好胜,禄惟恐不厚,恩惟恐太薄,只高俅有一人实心用事,不朋党,不争利。不用他。还能用谁?”
    高俅哈哈大笑:“童大人说笑了,高俅是个没本事地人,做了高官。什么也不懂,自然也惟太上的圣命是从了。童贯心中叹息:无知地人虽然过得懵懂,却也少了那许多烦心事。
    高俅笑了半天:“童大人,当今官家你怎么看?眼下政局实在太乱,我都看迷糊了。”
    童贯站起身来,站在经夜不休的长风中:“今上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性格懦弱善变,可偏偏如此。却让人不得不提心吊胆。”他望了一眼凄迷的夜色:“因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走……好棋能被他下成坏棋,坏棋也能被他下出妙招……”
    高俅在这里已经坐得不耐烦了,他站起身走到大帐门口:“童大人,我回船上去服侍太上道君皇帝了。你去不去?”
    童贯摇摇头:“我是军人,要同士卒们在一起。”
    风更大,已近黎明,站了一夜的童贯只觉得腰腹中一阵涨痛。毕竟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掐指一算,竟在着沉沉仕途中浮沉了五十载。而这两天正是他每月一次的信期。这是任何一个内侍都有地病。需要用温补药物调理。可这是在路上,又哪里去找那些禁中才有地良药?
    “太监五阳不全,男人该有的病都有,女人该有的麻烦也有。每月的那一次还真是讨厌啊!”童贯喃喃地说。
    刚才高俅邀他上船服侍太上,并不是他不愿意去。实在是身体不方便,再加上,一看到太上皇后那具丰腴妖娆的**,童贯都止不住一阵冲动。
    他二十岁才进宫去势,在此之前他也有过女人。知道那人间最美妙的滋味。也因为成年后才阉割。他同一般太监光秃秃的下巴不同,长了一副好看的大胡子。也因为如此。一看到女人,他还是有冲动地。
    偏偏宫中女人都不拿他当男人看,有些事也不避让。
    人活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味道?
    按着酸痛地小腹,童贯眼睛有些发红,眼前地景物也模糊起来。
    “禀大人,派往河北地使者回来了。”侍卫地声音打断了童贯的思绪。
    他忙定了定神,“传他进来。”
    “属下进过童大人。”使者跪在地上,浑身都是灰尘,“小人已经联络上范琼将军、折可求将军和姚将军,种师中将军现在真定,联系不上。”
    “小种不在……范、姚二人怎么说?”童贯呼吸有些急促起来。
    “禀大人,范琼将军说,大人是他的老上司,若回开封,理当登门拜访。无奈军情紧急,朝廷又有对晋用兵之意,就不来了。他还说,等解了太原之围,再来请罪。”
    童贯皱了下眉头:“这个老狐狸,折可求呢?“折将军说,他的部队现在归李纲节制,正朝河阳运动,他没有指挥权。”
    “嘿嘿,折可求没有指挥权,笑话了,折家军什么时候把朝廷放在眼里过?”童贯大怒,一拍桌,桌上的笔墨令箭落了一地:“姚古怎么说,他侄儿刚吃了败仗,官家正琢磨着要收拾他呢?
    信使的声音结巴起来,满脸都是冷汗:“姚、姚将军接了大人的信根本就没拆,直接、直接凑在烛火上烧了。还,还,还说……”
    “他说什么了?”童贯大喝,一张古铜色的脸色转为铁青。。
    “他说……回去告诉你们大人,姚家世代将门,至太祖艺祖始。深受皇恩,迄今百年,断不肯行那乱臣贼子之为,辱没先人。”
    一股剧烈地疼痛从腹中袭来,童贯颓丧地坐在椅子上,良久才朝那个信使挥了挥手:“下去吧。”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麻麻亮开,身边的蜡烛“啪!”一声跳出一点火花,童贯这才从失魂落魄中醒来,“来人啊,来人啊!”
    喊了半天,一个卫兵慌忙地跑了进来,“大人,营外有一人求见,说是皇帝派来的制使。有诏。”
    童贯大惊,忙问:“来了几个人?”
    “禀大人,只有三人。”
    童贯松了一口气。“更衣,随我去见天使。”
    穿好官服,童贯还是不放心,又在贴身加了一件金丝软甲,这才带着五十精锐甲士来到辕门。
    门口站在三个宽衣长袍的壮汉,腰上都别着一把长剑,为首那人身材矮小,长得尖嘴猴腮,手中高擎着一面红漆木制金牌。上书八个大字“御前文字,不得加铺”,正是十万火急的金牌急脚递。
    一见到童贯,为首那个小个子就用尖利的声音喊道:“前面可是童公公。”
    “正是。”童贯一拱手:“敢问天使这么急来我军中,所为何事?”
    那个小个子突然一笑:“恭喜童大人了。”
    童贯见他面带微笑,心中疑惑,忙问:“喜从何来?”
    那小个子笑嘻嘻地走到童贯满前,看了看四周,“皇帝有旨意给你。怎么,大人准备在这里接旨吗?”
    童贯赔笑道:“天使还请进大帐说话,等童贯备下香案。但不知道天子这次有何旨意下来?”
    小个子一笑:“还能怎么着,朝廷已经重新起用童大人为河北宣抚使,新近将帅不会带兵,还须童大人坐镇。这般大喜事,大人应该把全军将官都召集过来。”
    童贯大喜,一颗心总算安稳下去,他笑道:“朝廷果然少不得我。我这就去招众将过来。对了……”他还是有些疑惑:“将军面生。以前也没见过,敢问尊姓大名?”
    “我嘛。我叫张明达,现任殿前金枪班都虞侯。以前在折彦直将军麾下效力,大人位高权重,自然是识不得小人地。”。
    须臾,胜捷军诸将官都来了,满满地挤了一屋。
    童贯忙走到小个子男人面前,一拱手:“胜捷军全体将官都来了,请天使颁旨吧。”
    “恩恩。”小个子连连点头,同两个从人一起,慢慢走到门口,将大门封住,突然一把扯掉身上的衣服,露出里面闪亮的铠甲。
    他手中高举着一卷黄绫,大喝:“皇帝手敕:执童贯于殿前议论!”
    “啊!”屋子里乱了起来,众将都哄一声跳了起来。因为是来接旨地,众人都空着手,也没穿铠甲,就这么赤手空拳朝三人扑去。
    “斩了!”小个子男人长笑一声,三把形制古怪的配刀脱鞘而出,扫出一片冲天血光,“爷爷龙卫军副指挥使,陇西李鹞子是也!”
    与此同时,滚雷一样的马蹄声铺天盖地而来,胜捷军大营一片凄厉地喊声:“敌袭,敌袭!”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得意地将最后一笔写完,船舱之中,一个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英俊男子提起笔,端详着纸上那满篇的金钩铁划,心中颇为得意,“高俅,朕这一笔自创的瘦金体最近日臻成熟。今日心中有感,往常许多直塞之处,今日竟一挥而就。当真是畅快异常啊!”
    说话的正大宋朝的太上道君皇帝,风流天子赵佶。
    高俅微微佝偻地身子,小声说:“太上皇,天子已派尚书右丞李纲过来接驾了,说是要接陛下回东京,以天下奉养太上皇。但,陛下说,想请太上皇去撷景园居住。究竟是去还是不去,还请陛下给个信。”
    “以天下奉养朕?”赵佶愤怒地将笔扔在桌上,怒喝道:“朕才四十出头。还没到养老地时候!”他喘着粗气,愤怒地在船舱里转着圈子,将舱板踩得“咚咚”做响。
    船随着波浪微微起伏,桌上的笔滚来滚去,终于落到地上,在舱板上点出一个大黑点。赵佶头一阵晕眩。手微微发抖:“他要当皇帝,好,朕把位置给他了;他要乾纲独断,好,朕去镇江,让他清净;他要我回来,好,我回来了。还待怎么样?哈哈,现在好了。他连皇宫都不让我住了,难不成怀疑我还重新登基不成?如此不孝子孙,我非废他不可!”
    高俅吓得满面煞白。现在地开封都是皇帝的天下,这话若叫那个性格多变的皇帝知道,不知要惹出什么祸事来。他忙跪在地上,大叫:“陛下不可。”
    赵佶怒叱道:“高俅,你在替那不孝地子孙说话吗?哈哈,我知道了,一定是我那儿子想重用你,他手底下地人没几个知兵的,这才败于金人之手。肯定是的。要不,蔡京等人都被皇帝捉拿问罪,偏偏你高俅丝毫未损。”
    高俅忙大声道:“陛下,臣怎么可能有这般心思,臣是不想看您父子反目啊。”说到悲处,高俅竟挤出几滴眼泪来。”
    见高俅哭泣,太上道君皇帝心中烦乱:“你下去吧,侍侯了我一夜,也该歇息了。你也一把年纪。不比从前。哎,我们都老了。”
    高俅就赵佶说得凄凉,眼泪又落了下来。
    正在这个时候,船外堤坝上传来卫士的大喝声:“何方贼人,竟敢擅闯太上道君皇帝行在,想造反吗?”
    赵佶和高俅同时一惊,透过窗户看出去,只见岸上大约二十来个浑身铠甲的军士手持寒光凛凛的弯刀,大步朝龙舟地跳板上走来。他们身上都是斑斑血迹。看起来剽悍异常。
    而今天值班的二十四个宿卫浑身战栗地堵在跳板之前。除了大声叫喊,竟手足无措起来。
    那闯宫地二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军士一个个看起来满面杀气。眼睛里有一种摄人而食的凶悍。
    太上道君皇帝的卫士都是功臣子弟,日常呆在皇帝身边呼风唤雨,什么时候见过这般情形,看这二十多个杀气腾腾的军士步步逼来,都禁不住连连后退,有的人甚至直接摔下河去。
    听到宿卫大喝,那一队人马中为首那个高大汉子一把掀开面具,露出额角的刺青,张嘴一笑,露出雪白如刀地牙齿,“某乃龙卫军指挥使杨华,奉皇帝陛下之命,前来接太上道君皇帝回京城团聚。尔等拦在前面就是抗旨不遵,离间天家骨肉亲情。通通闪开,否则,杀无赦!”
    宿卫的值班指挥见他一脸暴戾,虽然心中害怕,但因职责所在,却不敢放杨华过去,他栏在前面,大声道:“小小一个指挥使也敢来闯太上皇帝地行在,当这里是旅馆酒楼,快快退下……啊!”
    话还没说完,杨华已一刀劈下,将他那颗脑袋砍下来。
    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