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1章

甲申天变-第11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一个个赚钱新法子的出炉,着实富了许多人,而李四的个人威望也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李四是啥人?是点石成金的活财神。只要他说了话,不要说把西瓜保存到冬季,就是他说能保存个十年八年,人们也是深信不疑。
    “到底是啥仙方能把西瓜保存到冬季?兄弟你到是快说……”西瓜这东西在夏天也不值几个钱,最多是换几个油盐的通宝罢了。若是到了冬季,可是真正的稀罕物,价格能有多高谁也说不准。
    李四刚要开口,路丙寅却急急忙忙的阻止:“等左右没有了碍眼的人再说西瓜的事情,现在人多眼杂,说不准又被哪个吃里扒外的泄露出去呢。”
    原来马寡妇刚好路过这里。
    自从种芝的事情之后,虽然马寡妇赶紧把流传到女儿家的芝籽要了回来,并且把女儿也叫到了村里。不过对于这个寡妇,全村人都没有好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从不当着她的面前提起,象防贼一样防着她。
    李四微微一笑,大声道:“都是几十年的老乡亲了,我都信得过。我的法子本就是要大家赚钱的,说出来也无妨。这个法子不费多少力气,妇人也可用得,马家娘子也过来听听吧,兴许你用得着呢。”
    马寡妇闻得李四所言,大为感动,哆嗦着嘴唇想要说几句感激的话儿,却一时想不出说些甚么。低着头小声嘟囔:“李四兄弟信得过俺,俺也不会做对不住大兄弟的事情……”
    要想把西瓜保存到冬天,法子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土碱水煮盐,然后用这水挨个的清洗西瓜,最后把洗好的西瓜放进地窖用硫熏就可以了。后世的黑心商贩经常这么干,把经过化学处理的西瓜当大棚种植的来卖,以牟取暴利。(该方法可以极大延长西瓜的保质期,却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读者切勿模仿。)
    在李四的印象中,经过如此处理的西瓜可以保存到小雪前后。方法虽然简单,路丙寅和马寡妇却不敢起手去做,唯恐哪里做的不好出了纰漏。
    李四只好亲自动手做一次示范,直到他们二人领会了才罢手。
    “这一回又要赚钱了……“路丙寅喜的不知如何是好,颠儿颠儿的跑去地里采摘西瓜,好保存到冬天发财。
    马寡妇却没有立刻就走,而是正色对李四道:“想来大兄弟也经常听许多人说感谢的话儿,好话我也就不多说了,以后若有用得上小妇人的地方,断不敢辞……”
    正文 第九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
     更新时间:2009…9…18 9:36:01 本章字数:3070
    如今村子里人口激增,多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民。至于让这些外来人口做什么,谁的心里也没谱,问题最终还是摆到了李四的面前。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壮大实力,李四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点子出来之后就增添一条发财的捷径。
    前几天听一个从北边过来的流民说,李自成再一次到了河南,扬言要和大明官军决一死战。这个消息让李四愈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
    早就知道农民军在河南折腾的天翻地覆,一直以为李闯本人也在河南。如今才明白李自成本人早在河南转悠了个够,南下湖广之后兜一个大圈子又回了陕西老家。
    按说李自成回陕西对大明朝来说是好事,可是崇祯皇帝急于剿灭闯贼,令陕西总督孙传庭调集主力寻找闯军主力决战,务求“一网成擒全歼贼军”。
    李闯的大势已成,岂是旦夕之间可以剿灭的?何况孙传庭的军队是大明三大主力之一,若是驻守不动不仅可以使闯军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有后顾之忧,更主要的是堵截北方的建奴。
    如今的闯军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陕西和河南,有意思的是这两支闯军都高举闯王的旗号,很明显是诱敌之计。
    李四根本就不必去想哪一支闯军才是李自成的主力,历史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嘛,不管孙传庭如何作为,终究挡不住李自成的席卷。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时间。李闯灭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关键是明朝灭亡还有多少时间,建奴入关还有多少时间?能不能在建奴的屠刀落下之前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才是李四最关心的。
    明军主力有三,其一是辽东军,这支部队要防范建奴,根本就动不了;其二是左良玉的军队,奈何左良玉本人跋扈的很,朝廷很难调动的了,何况他刚被李自成打的落花流水。
    孙传庭的部队已经是大明朝能够拿出手的最后主力,决战一起,大明朝的日子就只能用天来计算了。
    每每想到这里。李四就感觉到压力空前。那种迫在眉睫地危机感有如泰山之重。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地时代。大明朝已经到了崩溃地边缘。无论出现什么样地奇迹也不可能挽回其必然灭亡地命运;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地李闯和他地大顺也比朱明强不了多少。在疯狂破坏之后如开败地昙花一样烟消云散;至于苟延残喘地南明……基本就是一个废物。
    “还有半年多。李闯就要破北京了。然后就天翻地覆地血火世界……我已经尽了全力。但是发展起来地实力只有护村队地那几十号人。”护村队地那点人手在不远地将来能起到作用吗?李四自己也在怀疑这一点。
    村民终究是村民。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到没有觉醒。即便是现在有充足地人手。也不可能训练出一支足以匹敌建奴地军队来。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看李四愁眉不展。路涧低着嗓子道:“四叔是不是在想大明朝地将来?我一直在琢磨四叔曾经对我讲过地话。现在看来。大明朝好像真地不行了。李闯嘛好似有几分霸王之气……”
    “李闯……”李四不屑地哼了一声。也不想说太多。简单地嘱咐路涧:“将来肯定是前所未有地乱世。要想在这个世道下生存下去。必须有武力为保障。现在咱们还做不了什么。只好尽最大可能地积攒钱粮。同事要把护村队弄地更大。不必太顾忌官府。我看官府不会长久了……”
    二人正说话间,堂屋里传出路丙寅的喝骂之声,紧接着就听见娥子在大声哭泣。
    “怎?你爹在骂娥子?我去看看。”
    “没啥事,四叔不必去看了。”路涧不在意的笑笑:“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白日里有个媒婆给妹子提了门亲事,我爹也应了人家,娥子那丫头也不同意。我看那家人就不错的,娥子是吃多了猪油蒙住了心窍,让我爹打她几巴掌就明白事理了。婚姻大事哪里轮到她女儿家家的做主?”
    “是给娥子提亲,又不是给你爹提亲,自然是要娥子做主的。”娥子已经十四岁,也到了嫁人的年纪。虽然在这时代说婚姻自由有点扯,不过李四素来喜欢娥子那丫头的乖巧,也不想看她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我去看看,你爹手重,再把娥子打出个好歹来……”
    见李四进来,路丙寅也不好再没头没脸的打女儿,一把拉过李四:“叫你四叔说道说道,这天底下的婚事从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娘和我都应了人家媒婆的,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轮不到你做主……”
    娥子这丫头脸蛋涨的通红,眼眶里的泪珠子还不住的往下掉,宛如梨花带雨又似芍药笼烟,见到李四就好像见到救星一样:“我爹要把我嫁给一个老穷酸,四叔救我……”
    “娥子莫泣,我先问问你爹。”李四小声安慰了哭泣的娥子,转过头来问路丙寅:“路大哥给娥子找了个甚么样的婆家?”
    “是邻村的王老爷,王家是本地乡绅大族,家业也百分丰厚,家人仆婢足供使唤,。王老爷本人也是读过书的,可不是娥子说的什么老穷酸。”路丙寅道:“王夫人丧的早,娥子嫁过去就能当家。要是以前王家才看不上咱这小门小户的呢。现在咱也有钱了,给娥子厚置妆奁,风风光光的嫁了……”
    “我才不嫁,那老穷酸都四十多岁了……”
    路大嫂苦口婆心的劝说女儿:“王老爷年岁是大了些,可人家是读过书的呢,家里也不缺钱粮。不嫁这样的好人家你还能嫁啥样的?”
    娥子气呼呼的说道:“我就是不嫁那又老又丑的家伙,就是嫁也要嫁给四叔这样有真本事的好人儿……”
    此语一出,再无声喧。
    刚才还高声长调的堂屋里立刻落针可闻。
    这些事情不过是当时许多人家都会遇到的家长里短,李四本想劝说几句,不想娥子这丫头爆出这么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
    李四脸皮腾就变的赤红,又尴又尬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从来就把娥子看成个孩子,娥子也是满口“四叔”“四叔”的叫,虽然有时候也有些亲切是举动,却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一时间还真不最多应该说点啥来打破这叫人难看的沉寂,琢磨了老半天咳嗽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小声说:“都怪我太宠你这丫头了,没大没小的说出这些话来。若是叫外人知道,还不笑话死?我可是你四叔呢……”
    “四叔有啥,那王老穷酸比四叔的年纪要大一倍都不止……”
    李四无语。
    众人亦无语。
    只有院子里的杂毛狗叫唤了几声很快就安静下去,娥子还在直眉直眼的看着李四。
    “我……我瞌睡的很,先去睡觉了,路大嫂好好的说道说道娥子,莫再打了……”感觉自己说什么也不太合适,索性找个借口退出来。
    “那个啥,李兄弟莫介意,娥子这丫头是胡乱说的……”路丙寅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急忙拿话遮掩。
    娥子还是不依不饶的大叫:“我没有胡说,你们说四叔是不是比拿个王老穷酸强的太多?”
    李四羞的满脸通红,赶紧从屋子出来,再呆下去还不知道这丫头会说出什么话来呢。
    外面正是月朗星稀的好夜色,燥热早就退了许多,微风习习沁人身骨,说不出的凉爽惬意。
    PS:诸位看官,有推荐票的顺手丢几张吧,新书不容易。正式求票……求票,求票……
    正文 第十章 老办法也有效
     更新时间:2009…9…18 9:36:01 本章字数:3809
    自从娥子直眉白眼的说喜欢四叔这样的男子之后,李四就很害怕看到这丫头。
    以前不过是把他们兄妹看做是小孩子,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如今这丫头总是有意无意的往李四屋里跑,弄的这个做四叔的更加尴尬。
    就连老路两口子见到李四也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支支吾吾半天之后总是说:“娥子这丫头李兄弟你是知道的,整天没大没小的,也是你这做四叔的太宠她,她才敢和你胡说八道,兄弟不要放在心上……”
    “没事儿,我一直当娥子是孩子呢,说些孩子气的话大家都不要当真……”弄的李四总是这样解释,好像是在图谋人家闺女一样。
    都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每次见面都弄个大红脸,好像是做什么亏心事一样。
    索性找几个人在村口起处茅屋,和那些流民住在一起,寻个借口搬出了路家。
    老路也明白李四的心思,还不是为了避嫌嘛,若叫左邻右舍的知道,还说不准会传出什么闲话呢。
    路家兄妹还是不管白天不管黑夜的往这边跑,路涧这憨小子过来也没啥,娥子过来的太勤可就不好看了。直到李四借题发挥的把这丫头训斥几次以后,才来的少了。
    不知不觉间,池塘的野荷也开的败了,路边金菊开始绽放,天气渐渐转凉。
    李四不动声色的引导富裕起来的村民大量购买粮米。
    虽然这几年的粮价居高不下,跟随李四发财的附近几个村子还是很愿意听从这位活财神的意见。
    一来是过分地依赖李四。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按照李四地意思去办事。邻近刀把村地几个村落。虽然没有得到种草芝那么暴利地营生。但是鼓捣李四弄出来地那些小玩意也获利颇丰。人们都挖空心思地打听活财神最近地动向。
    听说李大财神自己也在购进粮食。说什么也要跟风地。再说对于储存粮食这样地事情。即便是李四不说老百姓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做着。应该算是中国农民地一种天性。只不过这种天性被李四再一次放大而已。
    为了积攒最初崛起所需要地资本。李四也是绞尽脑汁。人们只看到一个又一个赚钱地路数层出不穷。却想不到这些匪夷所思地生财之道已经渐渐挖空了这位活财神地心思。
    随着时间地流逝。赚钱效应进一步放大。邻近地六个村寨已经纳入李四地实际控制“版图”。人们口口相传地李大财神不显山不露水地一步步扩大自己地影响。随着赚钱效应地凸显。以刀把村为核心地几个村子聚集更多从西边过来地流民。李四趁机大肆扩充护村队。六个村子地护村队总人数已经突破五百。
    人们参加户村队积极性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到了农闲地季节。于是就到户村队里混饭吃。还有个更加主要地原因就是秋天到了。
    这个季节正是弓劲马肥地时候。早就和建奴勾搭起来地蒙八旗就会过来洗掠。抢走大量地粮食财物不说。还会虏走大批人口。实在叫人不能安稳。
    剪大明朝的羊毛是皇太极坚定奉行的政策,经常性的抢掠不仅可以削弱大明,还能壮大自身,所以建奴对入关大抢从来就是乐此不疲。
    在今年春天时候,建奴就曾深入关内,其前锋一度到达山东,掳走六十多万头牲畜和三十多万人口,然后耀武扬威的在京城边上兜了一个圈子,大明官军竟不敢拦截。尤其是距离刀把村不足百里的密云后卫,竟然吓的主动放开关卡,直到建奴驱赶着庞大的“战利品”出了古北口之后才敢露头。
    密云后卫是京城北最重要的关隘,牢牢扼住长城的古北口,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便是掌握这这样的雄关要塞,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大明官军也不敢出战,真叫附近的百姓绝望。
    官军是指望不上的,只能依靠自己。
    尤其是李大财神出现之后,大家都有了身家,再不是以前一穷二白的清贫。几辈子也积攒不来的家业都在这里,不可能离开,只有组织力量自保。
    人们的热情上来的很快,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户村队规模空前,这是李四最期望见到的,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