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98章

甲申天变-第98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兄弟我为宦多年,官至四品已难再有进步,左都御史的位子……”李彬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在端出东林整体利益之后把自己的个人要求也毫不避讳的说了出来。
    “不就是三品御史么,太子必不吝惜封赏。”
    “太子不太子的无所谓,只要忠诚伯支持我李彬就行,想着这个位子的人可不少。”
    “行。”
    “魏大人能代表忠诚伯的意思?”
    魏无牙当时就翻脸了,拍桌子站了起来:“这他娘不是屁话是什么,我要不能代表忠诚伯会坐在这里和你扯淡?老子当着赴死军的半个家你就没有听说过?”
    “魏大人暂熄雷霆,兄弟我言语不当还望恕罪。”李彬不怒反笑,不住的赔罪,心里早把魏无牙鄙视了好几回:“果然是乡野氓夫,一句话就激的说出了实情,也就是打打杀杀的犬马而已,这天下还是我读书士人的……”
    “明天,我明天就要动手,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回去告诉你上头的人物,要不想闹出大事情来就好好收住南京守备那边……”
    “魏大人放心,韩、卢两位公公有感朝局之艰,时常恸哭流涕,对马士英早就不忿,明日城内就是闹的颠倒过来,也会按兵不动。”
    “甚好。”
    “兄弟我去了,静候魏大人搅动这宁城风云……”
    看着这位永远也不可能去河南的河南巡抚大人离去,魏无牙狠狠的把一口吐沫吐在地上,极是厌恶的说道:“什么他娘的玩意儿,就这幅嘴脸还想着闹党争,我看东林人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就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平常日里哪个不是满嘴忠义?真到了关键时刻,什么国家民族什么江山社稷,一个字儿也没有提及,统统都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且毫不掩饰这种贪婪。
    和他们的东林前辈比起来,这已经是彻头彻尾的谋求一己私利了。当年的东林风骨早就丢的干干净净,连空谈指摘也没有了。
    若说当年的东林人还有些风骨气节的话,虽然崇尚空谈党争,好歹也也是心系天下操心社稷,无论对与不对,终究还不算完全无用。现在的东林人,尤其是当权的这一票东林人,完全就是为自己的官宦前途,早把前辈那点仅有的好东西丢光抹净了。
    “都是一群王八蛋,还得指望咱们赴死军。”老神棍魏无牙把盘子里的蟹黄饼,什锦包子一股脑揣起来分给外面的几个战士:“别傻站着了,吃几个尝尝,味道不错哩……”
    第二日,丁亥,天色甚朗。
    元晖殿。
    各部、衙、监、寺官员数百,齐齐聚集,准备庆贺当今圣上选出了贤良淑德的后宫之主。
    皇后统领后宫,是母仪天下之人,自然是要左挑右选慎之又慎。也不知道选派了多少秀女,折腾了多少州县,总算选出了个陛下满意的皇后。
    册后一事,国家重典,怎么能够马虎了?
    百官云集,早准备好了诸如“民富财丰,四海雍熙”“天下太平,龙凤合兴”之类的贺词,站的腿肚子都麻了,也不见万岁出来露一小脸儿。
    直到日过半午,终于有个小宫人出来,拖着尖锐的嗓音大声宣唱:“上不视朝——”
    等了这么半天,弘光帝居然不来了,这可太不成体统了。
    有几个机灵点儿的立刻拽住那小宫人:“万岁怎又不临朝?今日可是册封盛典之日呐……”
    “万岁无暇。”
    “万岁这么忙?在做什么?”
    小宫人十分肃穆的说道:“上亲自串戏,与男女优伶合唱《楼台会》,故不视朝……”
    众人对视,皆无语。
    “年兄,你听说了没有?”都御史唐世济小声的都身边的同僚说道:“清军昨日渡江了……”
    “真的?这……可不好说了呐。万岁不是曾亲自布置江防的么?长江天堑,豫王是怎么过来的?”
    “什么天险什么江防,都挡不住豫王的大军。”
    清军渡江的消息很多人已经知晓,就在前天晚上,趁着月黑风高大雾弥漫的机会,清军唱了一出葫芦渡江的好戏。
    数不清的的破门板、烂土排,还有板凳桌椅等物,反正就是能在水里漂起来的物件儿都放到长江里,在上面升燃火光。然后在江北大放号炮,战鼓紧勒号角齐鸣,摆出一幅夜渡长江的架势。
    这边弘光帝布置的江防官兵立刻就炸了营,火炮响了大半个晚上,箭矢也放出去十几万支,据说的击沉敌船千余艘。
    等第二日大雾散去,才看到清军不多的人马渡江。
    这边的弹药箭矢早就折腾的差不多了,谁敢和清军近战?根本就挡不住清兵,弘光帝亲力亲为
    置的漫长江防立刻就崩溃。
    好几万防江的官兵根本就没有看清楚清兵长的是什么样儿,就满山遍野的放了鸭子。
    在多铎的狂笑声中,清军开始全力渡江。
    虽然已经隐隐听到了清军渡江的消息,可大伙儿心里都在想:长江可是天险,又有江防重兵,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过来的吧?
    今天各部官员都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确切无误,很多人脸上都变了颜色,赶紧找个借口转身回家准备逃跑。
    这时候,朝廷里的孝子忽然就多了起来:“诸位同僚,临来之时家中老母抱恙在身,既万岁不视朝,不敢耽搁,以免误了老母的病情……”
    “老父年迈,不敢稍离,先回了,先回了……”
    “你爹不是去年就仙逝了么?”
    “啊……是呀,这个是叔父,是叔父,先行一步,先行一步……”
    片刻之间,几百官员就走了大半,剩下三几十个继续议事。
    那些个找借口跑回家的都是傻脑壳,你要是跑路了还怎么做官?现在这个当口,离开了南京你就什么也不是。
    马士英可不能走,他这一辈子的希望都系在这个朝廷身上呢,今天要是一跑,可就什么都失去的了。
    到了这个当口,马士英反而显得更有魄力和胆气:“清军虽众,远道而来,又在扬州折损甚重,料是疲兵。我宁城各军再加京营,十数万之大军。整齐兵备背城一战,尚有可为。”
    “来人,带我去见韩、卢两位公公。”马士英好歹也算是个人物,真到了关键时候,大智大勇还是有一些的。虽说军权有和大一部分是在马士英手中,可秉承惯例,还是分别有韩赞周、卢九德两个大太监作为监军牵制。
    而韩赞周、卢九德素有抵抗的铁血之心,应该很容易就组织起南京的保卫战。
    马士英走后,剩余的一些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南京守备赵之龙终于小声道:“大清兵锋如此之急,马督真的能挡?”
    这个话题一开,可就收不住了。
    “肯定挡不住,下边的军队说是十几万,可吃空额报虚饷的事情谁不知道?能有五万就顶天了。”
    “五万?真能有三万战兵我就把脑袋输给年兄你。”
    “我看也是挡不住的,真要能挡住,也不至于丢了淮扬……”
    在这些人的窃窃之语中,终于有人小声的提出:“为今之计,只有降志夺身,才能保的住身家保得住性命。
    ”
    “真要如此,也说不得了。”
    这些人多是和清军早就有了接触,甚至投降纳款的细节都准备的妥妥当当,反正做大明的官也是做,做大清的官也是做。只要能保的住这一身富贵,伺候满洲人未必不如伺候弘光这个肥猪。
    让马士英去挡多铎吧,战死了才好,他挡大家升官发财的路子已经太久了。
    午时过后。
    杨廷麟又组织起一次“冲锋”,又一次冲到了兴善寺门口。
    这样的“冲锋”每天都在发生,就是门口把守的兵丁也已经习惯。反正里头的太子也就是冲到门口和外面蜂拥的人群喊几句话,也不可能真的跑了,大伙也就不在意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今天过来看热闹的人明显要多好几倍,三教九流的都有,都挤成肉疙瘩了还有许多人在往这边赶。
    “今天是啥好日子?社火还是庙会?”小兵回头问身后的长官。
    长官黑着个脸,没好气的说道:“屁也不是,是灶王爷钻面缸的日子。”
    “怎么今儿个这么好多的人?”
    “你小子人也乖巧,待回儿万一要是有什么事情,机灵着点……”
    “头儿,你啥意思?”小兵似乎也感觉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大对头:“是不是上头给您老人家说了什么?”
    “屁话怎这么多,你小子脑瓜子活泛一点就是了,”长官小声说道:“眼珠子长你脑瓜子上,不会自己看呐……”
    小兵仔细看着人群,确实发觉了不对头的地方。
    往日里过来看太子或者是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可都是本地的百姓或者一些读书人,了不起有几个外地来的读书种子隔大老远喊几嗓子也就算了。可今天人群中多了许多身材扎眼的大汉,这些人可都不是好脸色,死死盯着这边呢。
    “佛爷保佑,今天千万不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呐……”小兵在心里暗暗的嘟囓着:“这架势,分明是要有乱子,一会可得活泛一些。要不然这么多人一拥过来,都能把活人踩成肉饼子了。”
    魏无牙站在最里层,还十分自得的找了张坐器,眯缝着细小如线的小眼睛好似在打瞌睡:嗯,还不错,后头的栏杆子和铁链都开了锁,这出戏可就要开锣了,希望能唱个满堂喝彩。
    堵在门口出不来的杨廷麟一眼就瞅见了魏无牙,心里“咯噔”就是一下,作为赴死军的监军自然认识老神棍,仔细再看,在人群中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低声对太子说道:“殿下,赴死军的人来了。”
    “赴死军?哪里?”太子翘起脑袋观望。
    就老神棍那形象,要多显眼有多显眼,想不注意都办不到。
    “果然是赴死军的人,这是……”
    “殿下与我等困在这小小庙中,难知外界详情,”杨廷麟神色肃然,郑重说道:“忠诚伯素来对大局有敏锐的把握,赴死军前来,肯定是外界已经有迫在眉睫的大变化,这是要迎咱们出去呢。”
    “这不是要和福王公然翻脸了么?”刘理顺担忧的说道:“这可是在南京,若是与福王撕破了脸皮,后果不堪设想。”
    “赴死军这么干,局面肯定是已经到了不堪设想的时候。”杨廷麟根本就不理会怯懦的刘理顺,直接对太子道:“一会儿咱们看着赴死军的动作,一有动静立刻冲出去……”
    “万一……这可是在南京。”太子终究是怯弱了些,还真不敢和福王撕破脸皮,万一要是有什么不测,大伙儿可就没有任何退路了。
    “怕什么,”
    急的直顿足:“太子可曾记的,就在闯贼破京的时候T+着几十个护村队的壮士,就能百万贼军之中杀出。如今整个南京都知道太子的身份,料福王不敢用强。若是真的有什么刀兵之事,还能险的过当日的北京城么?”
    后面的几个孩儿兵一听说赴死军来了,赶紧从人缝里钻过来,果然见到无数个熟的不能再熟的熟人,眼里立刻冒出光来:“死狗,死狗,亲爹派人来接咱们了。”
    “我就晓得亲爹不会把咱们撂在这儿不管,”憋屈了这么多日子的死后就好像是面对猎物的小老虎一般:“一会咱们的人一上来,都跟着我往外冲,谁要是敢拦,立刻动家伙,明白了没有?”
    “明白。
    ”
    几个孩儿兵把不太合身的土黄色军装整理的熨熨贴贴,摆开架势,随时准备往外冲……
    “当此淮扬决战之际,我大明正统,大行皇帝嫡血受困于此……”杨廷麟把嗓门放到最开,大声冲着外头吼叫。
    下面的老百姓早就嚷嚷动了,一个粗犷的北方口音在大叫:“赴死军早撤过江了,带着几十万扬州正来此路上,如何安置还请太子定夺!”
    另一个声音同样是外地口音,似乎在回答杨廷麟一般也在吵叫:“鞑子大军已经过江,我宁城百姓期盼太子整此危局呀……”
    扬州决战已经结束了?鞑子都打过长江了?
    不光是杨廷麟,就是太子这样素来平和的性子也立刻就明白了事态的紧急。
    长江天险一失,整个江南已在清军铁蹄之下,大势已到十万火急关头,这个时候要无所作为,民心人望再也不可能收拢起来,大明的江山可就真要完了。
    “鞑子过江,河山大伤,我宁城百姓必首当其冲。”杨廷麟可不是危言耸听:“清军所过之处,屠城掠地,满鞑之暴罄竹难书……”
    老百姓们也多少听到了些多铎过江的消息,也亲眼看到了许多达官显贵正仓皇外迁,结合时局这么一分析,不难得出南京危急的结论。
    城外据说还有十来万官兵,可官兵是怎么个德行,大伙见天的都在看着呢。这些人敲诈地方欺压百姓个顶个儿的是好手,真要指望他们挡住鞑子,完全就是白日做梦。
    鞑子这么气势汹汹的过来,还不是图的南京繁华?还不是想要屠杀掠夺?
    官老爷们早就把油水捞的饱饱,南京丢了还能再往别的地方跑。可老百姓能跑到哪里去?
    官军指望不上,朝廷就更指望不上了,许多人都在暗中打赌,赌弘光君臣一定在三日之内开溜。
    “我敢拿我腰包里仅有的几枚铜板和你打赌,鞑子一到,蛤蟆天子一定跑的最快。”
    “也不必赌了,以我来看,这只癞蛤蟆肯定等不得鞑子来就早跑了。”
    不能给百姓以安全感和希望的朝廷,还能指望的上?
    到了今日,大伙唯一的希望也就是那支百战百胜勇猛无匹的赴死军了。
    天下第一强兵,能够义无反顾的飞援扬州,肯定不会坐视南京的老百姓遭难。当日的那个什么什么公主不也说了么“他日若有需用之处,赴死军必粉身来护”。
    在扬州大战中,宁城的老百姓也是出了不少的力气,连扬州都去救援了,就是说破了天去,也肯定会过来给大伙解围的。
    但是赴死军是太子的,现在的太子还“囚禁”在兴善寺里,怎么发出让赴死军赶来救援的命令?
    “太子乃我朝储君,国仇家恨,系于一身,今外敌入寇,犯我中枢之地。太子欲举师讨之伐之……”杨廷麟大声叫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