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当宋青书 >

第116章

武当宋青书-第116章

小说: 武当宋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携手走入堂中,刘伯温道:“你个臭小子,这些年功夫倒是没落下。儒学禅理又研习到什么程度了?”
    罗贯中笑眯眯的道:“恭垂先生教诲。”
    刘伯温嗤笑一声,随口问了几个当年罗贯中答不上的问题,听对方对答如流,心中暗自欣慰,又换几个较为深奥的题目,罗贯中依旧成竹在胸,答的井井有条。瞧对方得意模样,刘伯温忍不住斥道:“错了,错了!”心中却极是欣慰,抬头看了一眼后堂方向,暗道这弟子终究没让自己丢脸。
    师徒俩话叙当年,虽说刘伯温口上不饶人,但也是其乐融融。
    话过三旬,刘伯温手挥羽扇,道:“罗本,今日唤你前来,却有一事相询。”
    罗贯中慌忙道:“您有何吩咐,但说无妨。”刘伯温道:“方今天下大乱,有明主欲趁势而起,征服四夷,一统天下,拯黎民于水火,你可愿为他所用?”说着目光一凝,定定盯着罗贯中,看他表情如何。
    却见罗贯中沉吟半晌,抬头正视刘伯温,缓缓道:“您的眼光极准,贯中素来心服,只是……”刘伯温接口道:“只是……你要见上一见是么?”
    罗贯中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什么都瞒不过您……”
    刘伯温轻摆羽扇,摇头笑道:“说起来,这人你也识得。”
    罗贯中心头一动:“哦?”心中已然在暗自寻思,自己认识地人当中,有谁能堪当明主之称。声音方落,后堂便已转出一人,一袭青衫,身长八尺,眉如墨染,鬓若刀裁,面目棱角分明,俊朗无匹,抬头望去,但觉此人极具英气,只看一眼便能记住。隐隐透出一股熟悉的味道,仿佛似曾相识,但却始终想不起何处见过这样一个人。   
第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服
    且嗅檐上花,但饮杯中茶
    后院子里的檀木架上缠绕着的古藤,不老松树枝上结满的密密麻麻的松子,无不在昭示着秋的深入,生的喜悦。
    而亭台楼阁,屋舍俨然,红砖白瓦,衬着红色的枫叶,青色的松针,青黄夹杂的草坪,让人眼花缭乱之余,又目眩神驰。
    罗贯中一路走来,如梦似幻。
    他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原,却从没见过任何一所园林能做到让人工雕砌的亭台楼阁与天然生成的花草树木如此相宜,如此和谐。
    隐隐钦佩之余,心中又极是好奇,这青衫男子究竟是什么人?
    在大厅见过这位相貌气质俱佳的男子后,罗贯中大生好感,但心中却仍是持有怀疑态度。
    自古相貌佳者,未必就是明主。
    客套了两句,对方也不报姓名,只含笑注视自己,道:“铜臭之地,何堪有语高朋?请稍移步,咱们后堂叙话。”
    只这一句,罗贯中对于眼前这面貌俊朗的青年人,生出一股奇妙的感觉。说不上是“纳头便拜”那种热血沸腾,对方也不是“居高临下”,自己也不是“战战兢兢”。他曾无数次设想自己看到心目中“明主”之后的反应,或是恃才傲物,故意给对方点颜色,或是端方不苟,争取在未来的主公心里留一个好印象。
    然而,似乎在他的假想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平等”两个字。
    现在的感觉,正是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很是奇妙。
    游廊回转,山水依然。
    不多时便穿过大半个庄园。行过一弯小桥,一溪流水,一楼亭阁,后院赫然眼前。此处遍布奇花异草,芬芳满地,一舍茅草房屋,在花团锦簇之间显得颇是寒酸。刘伯温手挥羽扇,笑吟吟的欣赏着湖光山色。眯着双目瞧了一眼朗朗晴空,两下掐指,一抹笑意划上嘴角。
    肯下工夫钻研天文地理阴阳造化地,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人。
    青衫的男子一拂衣襟,手指处正是水上亭台,他脸庞上掠过一道极富魅力的笑意:“有亭翼然,一意快哉风否?”
    罗贯中听得一愣,听对方一语之间,已连用两典,不由也是笑道:“大江东去。且适醉翁之意。”语带双关,更将了对方一军。
    “有亭翼然”乃是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而“快哉风”则是苏轼词作有语。而罗贯中顷刻之间便回了一句“大江东去,且适醉翁之意”。不但答的极好,抑且大胆道破对方心意。才思之敏捷。委实堪称一流。
    他这般道破主人家心思,原是大忌。罗贯中久历江湖,自不会不知。只是刘伯温既说此人乃是明主,他心中疑虑,也就权以此语相试了。
    青衫男子微微一笑,率先步入小亭之中。挥洒袍袖,掸去桌椅之上粘着的细细灰尘,含笑点头。
    罗贯中悠悠踱步而来,四处打量着风景,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见亭中桌椅皆为上好白玉所砌,他看得极是讶异。心道:“这可是个财主啊!”
    快哉之风徐徐涌来,吹动两人衣襟散发。
    罗贯中终是忍不住了,他还从没遇到过与人在和谐状态下,从见面到现在几乎一个时辰的时间里都没自报家门的情况。但对方既然不说,他也就静静相待,但终究,罗某人忍不住了。
    他实在好奇。这样一个男子。他的姓名是什么?他又凭什么被眼高于顶地刘伯温给瞧上,盛誉之为当世明主?
    故而罗贯中一振衣袖。拱手笑道:“晚生罗本,表字贯中。不知足下尊姓大名?”
    青衫的男子极为优雅的一笑:“江湖莽野之人,何敢称尊?在下姓宋,草字青书。”心中却道:“这小子果然还是一副性急脾性。”
    听得对方这般答话,罗贯中一脸震惊之色,半晌方才回过神来,只道:“你是宋青书?”
    青书失笑道:“宋青书怎么了?你瞧我像冒充的么?”
    罗贯中细细打量他一番,忍不住笑道:“昔年曾闻太和儒侠面貌清俊,气度怡然,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青书抬手笑道:“哪里,罗……兄大才,我是久仰了的。”
    远处通览风景的刘伯温见亭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心中好笑:“罗本啊罗本,我料你心高气傲,不服公子年纪小,却得我这般赞誉,定会与他谈文论武,在武斗上,你与公子……根本没有可比性。而文么……嘿嘿。”
    果不其然,不过半刻钟,方才还在客套的罗贯中,此刻嘿嘿一笑,飞身跃起,纵到亭子顶端尖尖,这一手轻功委实极为漂亮,曲直如意,转折间浑无滞涩,却是极类武当梯云纵,刘伯温斜眼睨了过去,看得喃喃自语:“这小子悟性有那么高?我瞧是公子教的吧……”
    收回目光,刘伯温又低声笑道:“你哪里会知道,我刘某人甘心为他所用,跟他文才武功,行军布阵又有何干系?”
    罗贯中完成这一连串高难度动作,颇是得意,正站在亭顶俯视四方,志得意满时。青书自端坐亭中,拍手笑道:“罗兄好功夫,在下技拙,便不献丑了吧。”一边拍手,一边缓缓移步,每拍一下,便踱一步。五步之后,青书已然背负双手,立在碧波荡漾的流水之上,笑吟吟地望着立于亭子顶端的罗贯中。
    踏波无痕,已臻轻功绝诣。
    而这般静静站立水上,不起一丝波澜,较之踏波无痕,还要厉害的不止一筹。
    罗贯中只看得眼珠子都差点掉下,险些从亭盖上一头栽倒,好一会儿方才稳住身形与心态。只暗道:“你丫儿的说不献丑……果然一点都不丑。”
    其实这法子对其他人难,对宋青书可是一点都不困难,若有人能身兼大圆满境界的“纯阳无极功”以及“太极十三势”这等绝世神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地真气,借流水之缓慢势道,便不难立在这一碧无倾的湖水之上。
    对,这仅仅是“借势”而已。
    罗贯中,别急,更神奇的还在后头。
    青书悠然移步,踏在水上,荡起丝丝涟漪,笑道:“罗兄,下来说话吧?这般仰着头可累得很。”
    罗贯中点了点头,却不说话,只把足尖在亭盖之上一点,几下转折,又回到亭中。
    他可不敢像青书那样站到水面上去。没有人会喜欢作落汤鸡。
    故而罗某人又想拼一拼内力。
    并不是他自傲非常。而是能在他这个年纪跃过“饿虎跳涧”这一道坎地高手,偌大江湖,也是屈指可数。青书成名之时,较他还小了两岁,而“太和儒侠”扬名江湖之事,正是一举跃上以高闻名的“英雄楼”顶。
    想必,他也就是轻功厉害些。比内功我未必输给他。
    可是,罗贯中,你错了,而且错的很厉害。眼前这个人,刚出生就修炼内功,修习内功的时间绝对比你久…………而且,有时候,并不是修炼的越久,内力就会越深。
    罗贯中伸手抚在亭中石柱之上,叹道:“宋兄轻功高明,佩服,佩服。”话语间,丹田已然提上一口真气,手上运上无俦内力。
    玄门内功刚柔并济,练到高深处或刚或柔,皆可凭心意而定。罗贯中方当臻至这般境界,内力一吐,石柱上登时现出一个浅浅手印,仿佛雕刻上去的一般,掌上纹理毕现。
    要知这并不是蓄势一掌,而是平平常常的伸手一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寻常高手就是用手使劲的磨,也休想留下半分印记。
    收回手掌,罗贯中定定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两岁的青衫男子,却见他微微一笑道:“罗兄年纪轻轻,内功却练的如此高深,委实难能可贵。”
    青书轻摆衫袖,踱步而走,七步之后,乃摇头笑道:“罗兄,山色风光固然相宜,只是看久了也会生腻,咱们去别处瞧瞧去。”
    罗贯中莫名其妙,暗道对方见自己掌印,怎地没有半分反应,莫不是认输了?
    挠了挠头,眼睛一扫地上,却是大吃一惊。
    七个半寸来深地脚印印在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上,以血肉之躯生生印出这等脚印,委实不可思议。
    “造势”之法,于不可能处设形造势,以利于己,是为造势。说到底这法门基于“借势”而创,精妙处便在于青书走时轻摆的衫袖,以无伦内力生生造出下压之势,衫袖合之,遂能有此不可能之能。
    罗贯中抬起脚来,足尖用力,猛地向地板点去。
    感受到足尖传来剧痛,罗某人彻底纳闷了,便是天下第一高手张三丰,也不过如此吧?
    刘伯温冲两人挥挥羽扇,笑眯眯的道:“刘某于这湖光山色偏爱非常,便赖这儿了,公子不妨领这臭小子去腾龙街瞧瞧。”
    罗贯中心道:“腾龙,啧啧,昭然若揭么?”
    青书见刘某人惫懒模样,摇头笑笑,自领着罗贯中步出庄园。   
第一第一百九十章 秦卿
    腾龙街是常州城最繁华的地方。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通衢十里,纵横棋布,朱门万户,载道星罗。布庄米店,酒楼教坊;小摊小贩,吆喝叫卖;来往行商,络绎不绝。
    江浙一带,是青书基业所在,常州城中这腾龙街上,更是珍怪琳琅,奇宝遍地,方物毕会,商贾云集。
    罗贯中一路走来,初时还只是暗暗惊异,走到后来,却觉目眩神驰,天旋地转。
    这天涯海角的各般珍奇宝贝都聚集于此,看来寻寻常常的一个小贩,其实却身价数千两,摆出来卖的东西,都是海中珍珠,山间奇参这等自然瑰宝。
    能在这里盘下一处店面来做生意的,财力之雄,可想而知。
    来往的行人皆是锦缎华服,腰悬玉佩。随便跳出一个人来,手中的折扇说不定就提有东坡绝句,价值千金。罗贯中暗暗咋舌,想想自个儿一贫如洗,这里的任何一样奇珍都是买之不起,忍不住摇头一笑。
    他想到刘伯温含笑说的那句:“公子不妨领这臭小子去腾龙街走走。”心自思忖:“先生此语,莫不是说这些产业,都是宋青书的?”
    想到此处,望向青书的目光,已然大不相同。
    诚然,有此财力,至少招兵买马,供三千甲兵一年军饷,都是够了的。
    但三千甲兵,又能何为?
    罗贯中摇摇头。徐徐踱步,青书不时同他说几句,两人一路闲侃过去。开开玩笑,耍耍嘴皮,斗斗机锋,倒也颇是相宜。
    罗某人熟读百家之学,旁征博引之下,青书马上败下阵来。青书固然是口头上落了下风,罗贯中却感觉自己胸中十分憋闷。对方明明说不过自己,却好似总占着理也似,偏生自己还无法反驳。每一张口,瞧见青书清亮眸子,立马就说不下去,只能另换话题。
    总之罗贯中是不敢再和宋青书去比武学了,只能口头上讨讨便宜。但即便是口头上。他也没觉得自己占到什么便宜。
    他哪里知道,青书有法名曰“揽势”,无论有形之物,抑或无形之气机,都能强行“揽”入囊中。较之明教“乾坤大挪移”,还要神妙一筹。毕竟“乾坤挪移”神功练到极处,也不过夺人兵器。借势造势,又怎能强揽天地气势于一己之身?
    原本“揽势”一法,不过强揽天地大势,并无夺取有形之物的法门。而青书将夺人兵器地窍门融入“揽势”之中,却正是得了乾坤大挪移心法的启示。
    两人边走边说,谈笑风生,渐渐的,罗贯中也没了初见时地那份生疏,开始高谈阔论起来。
    让罗贯中对青书大生好感的。却是宋某人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风度怡然,即便是在被自己旁征博引的无法反驳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但让他感觉颇为奇怪的是,如果宋青书是此地的大老板,怎么走这一路。都没人能认出他来?毕竟要经营出这样一条繁华大道来。老板不和属下的诸位多多见面,是很难做到的。
    莫非……这里不是他的地盘?那先生让他带我逛这条街作甚?
    逛了半条街。罗贯中地耳朵蓦地一跳,却是有人在一家布庄内大声说话,中气之足,让人侧目。
    青书瞧他目光所及,当即说道:“这家布庄的老板,是一对兄弟。耳朵么,有些聋。”说到后来,嘴角却是划过一丝不可捉摸的笑意。
    布庄名曰“秦卿”。
    罗贯中大感怪异,继而涌起一股深深的同情,这两兄弟耳朵既聋,又要经营这么大一个店面,委实是难能可贵。
    想到此处,罗贯中忍不住欲要步入店中。
    却见一个富态的中年员外满脸笑意,兴奋之色溢乎其外,一溜小跑也似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