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当宋青书 >

第38章

武当宋青书-第38章

小说: 武当宋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无涯子、李秋水两人要创一门无物不包的绝世神功,也不过说说而已,终不能成。
    换言文坛,又何尝不是如此?几百年来,浩浩然数十万人,唯唐宋八大家独领风骚,何也?各独树一帜,开创先河,能称宗师也!
    其实天下各行各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不过皆为生计,佛说众生皆苦,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便是达到大宗师的境地,也免不了被七情缠上,不能脱身。
    “武学一道,真正能称大宗师者,从古至今,太师傅算一个,达摩祖师算一个,其他的,却仿佛都淹没在漫漫时间长河里啦!”青书周身真气鼓荡,如是想道。
    青书心中又想道:“天资横溢,优缺点并存,是奇才的最大特征,奇才本来就是一种缺欠,有优有缺,方能异峰突起。”想想又自嘲道:“或许我也只能勉强做奇才,而做不了太师傅那样继往开来、圆融无缺的大宗师吧!”
    他脑中想了这许多,但“纯阳无极功”仍是自发自动,在体内自行运转,真气愈积愈厚,缓缓散入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之中,滋养营润。
    约过了一柱香光景,青书渐觉一股热流自丹田中生出,沛沛然、暖融融,极是舒坦受用,他心中淡定,秉冲虚傲岸气机,将这股暖流向上导引。他内力本厚,经成昆一路,内息流转之际,自是更加的圆转如意。时辰不久,真气已渐渐遍布周身,到得后来,这件破烂的青衫被内气激荡,竟向外鼓胀开来。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青书已将此股热流在体内转了数遭,只觉得四肢百骸无一处不顺畅,无一处不坦荡,身子轻飘飘全不着力,仿佛凌虚浮在空中,施展“六穴返魂”所损耗的内力竟是恢复如初,还隐隐有那么一丝精进。
    他心道:“这就是太师傅说的‘纯阳无极功’的‘太虚无极’的境地么?”这“太虚无极”之境,已是“纯阳无极功”极为高深的境界,再往上便是圆满之境,纯阳无极功功行圆满,武当上下,也唯有张三丰一人有此修为。
    “太虚无极”冲淡平和,以“无为”固根本,正如道家所言的“怀抱金丹”一般,入神坐照,内力极为巩固,稳如山岳,岿然不动。唯有如此这般,方能修至“渊博似海”的圆满境地。
    张三丰一身内力稳固如山,渊博似海,抑且精纯之极,着实已臻不可思议的境地。他三十六岁内力大成之后,日日锤炼,至此时百岁,已然六十四年。便是这一甲子的锤炼,外加通读道藏,时常纵横山水,抱膝长啸,动静体悟之间,渐渐悟出的“纯阳无极功”,又岂是泛泛?
    但究竟如何,张三丰最先修习的,仍是那三四成的九阳功和玄门炼气之法结合而成的“武当九阳功”。“纯阳无极功”虽是武当派立派之基,积累真气也有非常手段,但到底根本重在锤炼,青书根骨资质悟性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修炼武当筑基内功已将内力积累到一个极为浑厚的地步,再而精修“纯阳无极功”,有菩斯曲蛇胆激发真气,乃至“龙入大海”,再至“太虚无极”,竟成张三丰二十四岁时方竟之功,足足早了他太师傅十年,精纯程度上,因有“纯阳无极功”易筋锻骨,也远远胜之。
    此刻他内力修为更上层楼,内力在量上虽未增长多少,但于质而言,却是一个大飞跃。这境界一到,青书脑子里自然而然的掠过各式各样的奇招妙式,一招一式连绵不断,衔接起来,浑然天成,毫无破绽。
    他蓦地长啸一声,衣袍一鼓一胀,纵起身来,双拳倒击,提膝压腿,一式“倒骑龙”打出,先从一套武当长拳开始。而后循序渐进,打完长拳,出招渐渐如带泥沙,掌若云霞漫漫,正是一套武当绵掌,而后又听呼呼风响,青书掌势一变,由柔转刚,浑然和谐,竟是武当高深内家拳掌“震天铁掌”,这两门掌法虽都是内家,但却截然不同,但青书交替间却浑无滞涩,显然已经融会贯通。他越打越快,胸口热流越来越暖,忍不住又是长啸出声,悠悠如龙,在整个幻阵中不住盘旋。
    青书出招越来越快,也渐渐不成章法,开始还泾渭分明,看得出这一路是“绵掌”,这一路是“长拳”,到得后来,竟是东一招西一式,只见武当派精妙招式不断在他手中现出,“震天铁掌”“倚天屠龙功”“绵掌”“虎爪手”“大行神掌”交次使出,左一招右一招,青书长发狂舞,蓦地哈哈大笑,铿的一声长剑出鞘,淬出一道雪亮精芒,忽快忽慢,“绕指柔剑”“神门十三剑”“柔云剑术”等等都一一使出,使到后来,他东削一剑,西刺一剑,似已不为招式,不成章法,但仔细看之,却恍如画圆一般,劈削撩刺,俱都凌厉绝伦,却锋芒内敛,竟而圆润无缺,仿佛间似窥太极剑意。
    好似半空中蓦地响过一道霹雳,青书蓦地高高纵起,剑出雷霆,竟带了一股孤勇之气从半空中迅猛刺下,长剑插入徒弟,竟然直没至柄。
    却听他朗声大笑道:“原来‘化势’是这般由来!”   
第一第五十七章 茅舍 
    一寸一寸将长剑拔出,收回鞘中。青书恍如拨云见日,他习练“太极十三势”已有两月之久,唯“云势”“化势”“双推势”拿捏不住,稍有不慎便有反噬之噩,所以即便圆真千里追杀,他也未曾用过这三种“势”。
    倒是其余十种“势”,在攀险峰,泅汉水之时渐渐融会贯通,脑中对那“化势”已是多有感悟。武当功夫独辟蹊径,虽然太极拳剑尚未出世,但已然自成体系,这“化势”之妙,便在于将这一体系的武功融而为一,拳脚刀剑,化成一炉。
    应用到实战之中,威力之大,可想而知。可设想出手是这类刚猛为主“震天铁掌”,下一招却化作柔劲纷流的“武当绵掌”,在下一招却化作飘逸挺秀的“倚天屠龙功”,端的令人防不胜防。
    但这也不过是小道,须知武当功夫,要旨是“借力打力”,但秉冲虚傲岸之机,“行云流水”四字,也须得做足功夫。这“化势”便好似一个大熔炉,将所有功夫一锅煮了,不时多加些“调料”进去,待得火候足了,便能炖一锅美味绝伦的武学大餐出来。
    “只不知‘云势’‘双推势’又有何奥妙?”青书心中如是想道,却是缓缓踱步,仔仔细细的打量起这“红尘炼心大阵”来。
    但见紫藤绕舍,清新自然;百花丛中,花香芬芳;荫及两间茅舍的那株大松树足有四人合抱粗,郁郁苍苍,松香混着花的芬芳,沁人心脾。此地钟神秀,何人幸有间?
    四下望去,但见百花丛外,拱茅舍之边,有乱石横亘,奇木间栽,迷雾之中,显得歪歪斜斜,奇奇怪怪。细看间仿佛九宫八卦,但却多有相异,青书心里只道:“适才只在阵中观望小虞步法,略有所悟,但此刻出阵一看,却又如雾里看花了。这大阵号称集百家之长,只怕真有些玄机。”
    回到茅舍,见除却角落放置的水粮之外,尚有一张桌一只椅一张床一只壶一张琴一只杯,不由笑道:“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不知这古墓主人号称‘六一’什么?”
    袍袖一振,洒然坐下,将那张琴横亘膝上,悠悠拨动两下,铿然音响,青书赞道:“好琴,好琴。”宋远桥在他五岁时教他弹琴,至今已近十年。张三丰、张松溪等人更是爱琴之人,青书十岁同张三丰一起闭关,也不知谈了多少琴韵秋雨之事,于琴之一道颇有感悟,是以此刻琴一上手,便能转指拨弦,声如流水。
    祖师好乐,武当派上上下下也收集了不少琴瑟铮鼓,但无论哪一张琴,都及不上今日茅舍之中的这一张。
    青书微阖双目,头颈略斜,铿铿铿三声骤然弹起,清冷孤高的曲调陡然扬上,先是孤傲清高,似乎不近人情,再而悱恻动人,纠结不休,有千种风情,万般婀娜,淅淅如细雨淋漓,幽幽若空谷泉鸣。忽地,琴音陡然拔起,犹如千军万马齐齐踏下,大河上下滔滔不休。铿然一响,韵调微歇。
    他蓦地住手不弹,苦笑道:“再弹下去,弄坏佳人妙琴,岂非不美?”起身站起,想道:“不知另一间房内,又有何等物事?”
    走出茅舍,见太阳微斜,屈指一算,笑道:“大致两个时辰过去了,不知何时才能见到那位古墓传人。”
    推开另一间茅舍的木门,走了进去,但见陈设几乎与第一间相同,只是房梁间悬了一根绳,右首多了一座书架,书架上放满书籍。
    青书微感惊奇,便欲伸手去取一两本来看看。手方伸出,又缩了回来,心道:“我此时取书观看,虽是无意,但倘若翻阅的是古墓传下的秘籍,那与盗贼何异?若让那杨姑娘误会我贪图她何等物事,倒平白让人看轻了。”
    青书伸手轻抚那根绳,蓦地纵身一跃,半空中侧身横卧,躺在那绳子上,忽觉全身一虚,便要跌落下来,好在他武功已然甚高,双指一勾,勾住绳子,借力一跃,好歹平平稳稳的落了下来。
    他苦笑道:“这功夫还真的只有小龙女一脉会么?”
    做到心无杂念,古井不波的境地,方能横卧绳上,古墓派内功独辟蹊径,性阴定神,小龙女自幼生长在古墓中,无欲无求,自然能做到。“纯阳无极功”虽同样宁心定神,但青书却做不到无欲无求的境地,换了张三丰这等大宗师来,依其气度胸襟,无物不包,或许能成。
    休要小看这区区一根绳索,天下之大,能横卧其上而不落者,委实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两间茅舍并不大,隔着窗便能看见另一间的室内,举头低头,俯仰之间,都是松香淡雅,虽是处于凶阵之中,但松树上鸟儿鸣叫,松鼠跳跃;百花丛中,蝶来蜂往,一片生机勃勃,倍显和谐。
    在屋中坐了半晌,忽觉百无聊赖,只又走出茅舍,到百花丛中,盘膝坐下,想道:“我‘纯阳无极功’已至‘太虚无极’之境,也有了八分火候,照太师傅所言,当是时候修炼‘武当九阳功’了。”
    当即缓缓闭目,脑中默想“武当九阳功”运气搬运之法,丹田中真气绵绵泊泊,缓缓运行开来,游走于奇经八脉之间。
    这“武当九阳功”乃是张三丰年轻时威震江湖的内功,三十六岁时至于大成,那时他掌力绝强,天下无双无对,江湖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对掌,由此可见,这“武当九阳功”单以威力而论,可谓天下第一。
    “武当九阳功”重在修炼丹田中“氤氲紫气”,积累内力之速,修出内力之浑厚,当为天下之冠。待得紫气大成,漫如云霞之时,以之催动掌力,便有如长江大河,一浪高过一浪,让人挡无可挡,避无可避。
    武当七侠中,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先练的都是“纯阳无极功”,而俞岱岩和莫声谷先修习的却是“武当九阳功”。
    其中宋远桥俞莲舟功力最高,张松溪紧随其后,皆因两门内功交替修炼,能有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宋、俞、张三人“纯阳无极功”尚未修习到“太虚无极”的境地便开始修炼“武当九阳功”,根基未免不稳,以后能否脱出这桎梏,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也是张三丰晚年方才臻至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渐渐完善了武当武学体系,但那时俞岱岩残废,张翠山失踪,这三个徒弟又陷入武学桎梏之中,内力进境虽快,修为却是难涨。张三丰忍不住喟然长叹,好在殷梨亭、莫声谷二人年纪尚轻,只单修一门内功,张三丰便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们,让殷梨亭将“纯阳无极功”练至六七分火候再行修习武当九阳功,让莫声谷专修“武当九阳功”至大成之后,再以“纯阳无极功”锤炼内力。
    但张三丰究竟忍不住长叹,武当后继乏人,当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唯有闭关精研出一门不世绝学,让宋远桥、俞莲舟和张松溪三人习得能得脱桎梏,跳出***,传承武当绝技,从而流传后世,方乃大善。
    也是宋青书生得逢时,学武之时武当武学体系已成。抛却他自身的根骨精奇、悟性不凡不说,他修炼“纯阳无极功”时,不过一年前事,却能练至这等境界,和奇遇机缘固然分不开,但究竟在于他将武当筑基内功练得精深无比,修炼起“纯阳无极功”来事半功倍,又有张三丰亲自指点,修炼起来如何不快?
    如此一来,张三丰见武当后继有人,又仿佛看见希望一般,便郑重其事的告诉青书,要他将“纯阳无极功”练至“太虚无极”的境界,再修炼“武当九阳功”。其实以青书内力之纯,早可修炼“武当九阳功”,至如今方练习,实是张三丰谆谆告诫之功。
    青书缓缓行功,搬运了几个周天,“武当九阳功”凝成的“氤氲紫气”渐渐汇在一处,缓缓往天灵涌上,他白玉一般的脸上紫气一闪,大喝一声,百川汇海,在头顶百会穴处汇集不到一刻,便带着无与伦比的势道直冲而下,全身仅剩的一条未通的督脉顷刻之间便被打通,他忍不住又发出一声长啸,丹田之气缓缓吐出,周身毛孔无一不畅,仿佛被无形之力冲击,他身遭数株花草一片狼藉。
    自此,武当一派,除却张三丰、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和张翠山五人,又多了一个打通任督二脉的高手!   
第一第五十八章 入墓
    忽听得一声清澈到让人心疼的声音悠悠叹息:“宋公子神通精进,委实可喜可贺。”
    青书悚然而惊,回头望去,但见阵中缓缓走出一个黄衫女子,约摸十六七岁,肌肤白腻,明眸皓齿,神色淡定,飘然若仙,陡然间让人有惊艳之感。
    但青书却是震撼之情远远超出惊艳之感。
    要知青书内力深湛,耳聪目明,便是成昆也休想瞒过他耳目。想当初在朱家密道之中,以韦一笑轻功绝世,都险些被他发现。但这女子出现的无声无息,毫无征兆,他修炼玄功到紧要关头,内力鼓涨伸缩,浩大之势,犹胜平常,周围风吹草动,便是一只蚊子飞过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但却愣是没有听到见到这女子如何到来。
    他直身站起,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唱了个诺道:“武当弟子宋青书见过古墓传人。”
    那黄衫女子福了一福,算作还礼,嘴中却道:“贵派祖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