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感精英 >

第299章

超感精英-第299章

小说: 超感精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纸禁令再次出台——《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未获公映许可的电影禁止以音像制品形式公开发行》。
   

第四百五十八章 网络暴力
这一纸禁令虽然并没有指名道姓,但其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这就是准备让《决战黄海》这部电影除了非正常渠道之外就别想在华夏市场上发行了。
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公映许可的电影,以往都是通过发行音像制品的方式收回成本的。这也算是给电影公司留了一条生路。可现在下达了这一纸禁令,很显然就是将这条生路给堵上了。至于这样的政策是不是专门针对《决战黄海》,这就属于无可奉告的范围了。
反正这禁令已经下发各音像出版部门了,具体怎么执行,这就要看执行者对这禁令是如何理解的了。在华夏很多事情都能用三个字来表述,那就是——“你懂的”!
现阶段《决战黄海》还在菊国参展,新天公司也没有将这部电影送审出版的动作。可这一纸禁令发布之后,圈内人都知道这就是针对这部电影的。
没多久,又有消息灵通人士将这禁令的内容和其政策指向的实质含义在网上爆了出来。这则消息就好比在已经倒满了汽油的地方划了一根火柴——网上的舆情瞬间被引爆了。
“三十六个老人,连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民族一个代表的数字都凑不足,就号称能够代表全国人民了?”
“华夏电影最大的阻碍就是这老人审片会。孔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此等老贼是为国贼!”
“明明除了少数右翼分子,大多数菊国民众都挺支持这部电影的,可在我们自己国内却又那么些人怕什么影响两国关系。我看哪真就该把这些老家伙的裹脚布拆下来洗洗了!肯定很臭……”
“最新消息:海州电影学院导演系退休教授xxx就是审片委员会委员之一,他家的住址是xx路xxx弄x号,家庭电话是xxxxxxx……”
当这些针对审片委员会的抱怨和吐槽,突然升级到人肉搜索,从第一个审片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和家庭住址电话等等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曝光之后。一股不受控制的网络暴力开始泛滥起来了。
当这些个人信息出现在网络上之后,很快这些人的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都被挖了出来。而这些负面信息也大多是真假难辨。可就是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连同那些未经证实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迅速的流传着。
不少过激的网民开始用这种各样的手段“惩罚”这些被曝光的“审片委员会成员”。有的往这些电话号码开始不断地拨打骚扰电话。有的则在网络上大篇幅用侮辱性的语言谩骂和责难。还有的根据那些地址找上门去,扔臭鸡蛋砸玻璃等等。
由于那些身份信息不少都是假的,有的甚至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和自己有过节的那些人的身份信息冒充审片委员会成员。所以这样的网络暴力很快便肆无忌惮地扩散到了很多无辜者身上。
针对这些情况,各地的警务机关适时的出面打击,不过这也只能是在现实情况下对那些上门滋事的人给予惩戒。警方还联系了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的服务供应商,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可在资讯爆炸、自媒体流行的现实情况下,这种清理对于网上暴怒的舆情只能是起到一些遏制作用,而实质上的作用并不大。
不久之后,当一篇名为《一个道貌岸然地伪君子》的帖子在某论坛上被发布了出来。这篇帖子详细地记述了某离休老干部在数十年前的政治浩劫中的一些往事。这些事情对于这位被冠以“审片委员会成员”的老干部,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据说当这位老干部的孙子从网上看到帖子,就这篇帖子的内容向老人求证时,这位老干部激动的心脏病突发,在经过了三天的抢救之后,依然撒手人寰。
这位老人的死,在网上竟然引起了一片赞叹和欢庆。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不少人开始效法这种行为。将这些老人的历史开始深挖……
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是经历过那场政治浩劫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都是很脆弱的。除了少数硬骨头的人之外很多人都讲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当然也许有些人本身就属于当时的“左派”。
在网络上曝光的事情也大多是他们正当年的时候,在那场政治动荡中的表现。有他们检举揭发同事朋友的历史,有他们自己所做过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应该说这些事情很多都是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早就被人淡忘了。有些甚至连当事人本人都已经忘了。
可没想到在这场“网络挖坟”的行动中,这些所谓的“丑恶历史”都被人翻了出来。这种掘坟鞭尸的事情是最伤人的。
据一位有心的媒体记者的统计,如今在网络上有名有姓有各种详细信息的所谓“审片委员会成员”已经多达两百多人。这个数字和真正的审片委员会成员显然是不相符的。很多人都是被连累的无辜者。而真正的审片委员会成员有些也的确被曝光了身份信息,有些则暂时还很安全。可这样的行动对于审片委员会来说的确是非常大的压力。
这些老人参与审片委员会的工作,很多都是离退休之后的“发挥余热”。可没想到却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有些人愤怒地找主管部门讨说法,要求保护。有些人则黯然神伤的提出了退出审片委员会的要求。还有些人则纷纷打电话给事件的始作俑者……
翰盛兄弟影视产业集团的董事长汪东翰出生于燕京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祖父是建国初第一批受衔的少校军官。其父亲入伍后在藏区工作多年,最终因一场山体滑坡事故而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之上。当时汪东翰才年仅五岁。他是由爷爷带大的,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里长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汪东翰从部队复员后,就进入了一家出版社任摄影记者。工作了七八年后随着第一波出国潮到了摩国留学。在摩国他学的是大众传媒专业,得了硕士学位。随后因爷爷病重,就没有继续博士课程而选择回国。
汪东翰回国的时候正是九十年代初,带着在摩国5年留学时期辛辛苦苦积攒的八万摩元回到燕京。当初他从出版社辞职去摩国留学时和原单位的领导闹得不是很愉快。回国后没有正式工作的他准备自己创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他和堂弟汪东盛一起组建了翰盛兄弟广告公司。
翰盛起步的时候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他最初选择的是做广告杂志。一本大部分篇幅都是刊登商业广告的册页。用上门投递的方式投递到各种写字楼、高级住宅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发小广告的”。每个广告很便宜,只有五六百块钱。
汪东翰后来在媒体采访时坦言他带回国的八万摩元的启动资金,按照当时的运营状况,翰盛兄弟公司,最多可以维持半年左右的时间。可后来,他在部队的一位战友帮了他一个忙,给他介绍了一笔大业务。
他的这位老战友当时在刚刚成立的华夏城市商业银行总行宣传部门工作。起初给他的业务是做一套电视宣传片。可汪东翰却在这中间找到了一个商机。
华夏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统合组建而成的。由于这个原因,当时华夏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地机构的标识五花八门,汪东翰说服华夏城市商业银行采用统一的标识,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管理。
这种整体ci设计,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在华夏却还没有过,这种不算创新的创新。对于汪东翰来说相当于发现了一个金矿。
华夏城市商业银行后来采纳了汪东翰的建议,翰盛接下了华夏城市商业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全部采取蓝标红字白底的标识。华夏城市商业银行这一单,使翰盛兄弟广告公司在ci设计领域里有了很大的名气,也赚到了很多钱。
翰盛又先后接了不少国有大型企业的ci标准化规范项目。三年后,翰盛广告公司进入华夏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依靠广告起家的汪东翰进入影视圈也纯属偶然。九八年初夏的一天,汪东翰在路上碰见了他出版社的老同事,这位老同事当时在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他在闲聊时和汪东翰提到了拍电视剧赚钱的一些“内幕”。汪东翰很快就动心了,他找来了一批人,投资拍摄了一部模仿摩国肥皂剧的电视剧《出版社的故事》。
虽然没有拍戏的经验,但汪东翰利用自己做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第一部戏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尝到甜头的汪东翰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华夏电影市场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利润空间很大,又能赚钱面对这样一个能够使得自己名利双收的产业,汪东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
作为商人的汪东翰有自己的眼光,他搭建起了一个翰盛体系——翰盛兄弟广告、翰盛兄弟演艺经纪、翰盛兄弟影视投资,此外还涉足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汪东翰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由一个“电影人”的身份走向了多元化,多元化的结果使他不得不考虑资本层面的运作。
按理说这样一个“电影圈的一哥”本没必要对只是电影圈新人的星辉公司进行打压。也没必要利用自己的关系影响审片委员会对于《决战黄海》这样一部电影的审核。可正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使得他不可避免的被拖进了这样一件事情。
当审片委员会的一些老朋友打电话给他诉苦的时候,汪东翰也意识到了《决战黄海》这部电影引发的舆论风潮,如果不加制止的话,很有可能会让自己和翰盛兄弟集团也被卷入进去。
他思虑再三之后,给自己的老朋友挂了个电话:“老关,那件事情恐怕很难再做下去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现端倪
翰盛兄弟集团如今是华夏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翰盛兄弟共投拍电影十多部,在华夏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创造了连续三年冠军的传奇神话。2003年,华夏批准6家民营公司拥有电影行业的全国发行许可证,翰盛兄弟在拿下了全国发行许可证之后又拿下了合拍片许可证。
汪东翰领军的翰盛兄弟传媒集团,堪称内地文艺界的“王牌军”。而他的目标则是要成为华夏第一个可以和摩国的时代华纳抗衡这样上千亿摩元规模的的娱乐产业巨头的娱乐产业集团。
虽然翰盛兄弟传媒集团位居华夏500强第前列,娱乐传媒业第一名。可汪东翰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电影人”,他更希望将自己定位在投资商这样的位置上。
从广告、电影、制药、马会俱乐部到投资公司,他的投资范围很广,在商场上的朋友也很多。
这两年他一直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私募、转让股权、议价转股各种方式都在尝试。在他看来一个公司要继续往前走,需要的总资本量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汪东翰和艾博集团的合作也有十来年了。如今翰盛公司在艾博集团中也有不少的股份投资,而关海也是翰盛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对于关海和雷涛之间恩怨纠葛,汪东翰也有所耳闻。但事不关己,他也不会去过问。可这事情偏偏就坏在他那个侄儿身上了。
这翰盛兄弟集团之中的兄弟,指的就是汪东翰和汪东盛兄弟两人。当初他从摩国回国创业的时候,做餐饮的堂兄汪东盛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要说翰盛兄弟的股份,最早汪东盛的投资是占大头的。
汪东盛后来得了癌症死了,其股份由其妻继承。那时候汪东翰的事业还没有涉及到影视业,公司的规模也很小。汪东盛的老婆提出撤股,其所有股份全部卖给了汪东翰。不过后来汪东翰一直也没有把“兄弟”两个字从公司名称中去掉,也是为了纪念他那早逝的堂兄。
汪东盛的老婆将丈夫留下的产业全部变卖之后,就出国了。一分钱都没有给汪东盛前妻生的汪致坚留下。当初汪致坚还在上高中,还是汪东翰可怜这个侄子把他接到了自己家。
汪致坚大学毕业之后,汪东翰原本是有意栽培他的。可汪致坚那纨绔的性格让汪东翰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不过他还是能够保证汪致坚衣食无忧的。汪致坚也一直都借着汪东翰的名头在影视圈里厮混,倒是混出了一些“名气”。
自从上次在邯江影视城准备潜规则景小寒未果,却被司徒凡一通抢白之后,汪致坚就一直怀恨在心。他弄不动司徒凡,就只能把这些怨气对准其他人。景小寒、寇文、苏纳、雷涛……这些当时在场的人都被他记在了心里。
这汪致坚心胸狭窄,但做事情到不会鲁莽。经过他的调查和关注,他发现了雷涛和关海之间的恩怨。随后又得知了寇文编导景小寒主演的《决战黄海》也是借助雷涛的关系投拍的。这下子他心里就有了主意。
他和关连生的关系也是臭味相投,算是朋友。他假惺惺地上门探望,借着这个机会他就把这部电影的事情告诉了关连生的母亲。不久后,关海就找到了汪东翰,请他帮忙阻止《决战黄海》的上映。
汪东翰在影视圈的地位和关系,让他认识了不少审片委员会的成员。通过这些人的影响对一部电影的公映审核进行干预,对于汪东翰来说这属于举手之劳。
可让汪东翰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最终会引发那么大的一场风波。如今审片委员会里的那些老朋友对汪东翰抱怨和诉苦,这已经说明这些人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了。而一旦有谁将汪东翰在这件事里起到的作用透露出去,对于翰盛兄弟集团来说,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的。
汪东翰先给关海打了个招呼,随后就给正在参加京都电影节的一位知名导演挂了个电话。
对于《决战黄海》这部影片送审被驳回的事情在国内引起的这场风波,雷涛在京都也知道了。新天公司的郑继平在业内也有不少关系,这种事情一出来,他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当时他还对雷涛说估计这事情上边很快就会有个说法。
可这上边还没说法,就已经有业内的同行找上门来了。今天参加电影节论坛的时候,曾经和郑继平有过合作的一位国内知名导演,找郑继平透了个消息。郑继平当时就听得有点惶恐不安,回到酒店后就立刻找到了雷涛。
“雷总,这件事情闹得太大了。我们如果不按照这建议去做的话,恐怕我们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呢!”郑继平是真的被许达导演所说的那严重后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