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145章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145章

小说: 重生西晋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延兄弟,北部大单于乃是你的伯父,你去投奔对方就如同我生活在你们南部一样,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不会真想在这儿坐等拓跋六修这个逆贼来杀你吧?”
    “好,普根兄弟,我这就跟你走,我们去漠北。”
    在拓跋普根的连哄带骗之下,拓跋比延很快就同意跟随对方到漠北去,很快一支近千人的骑兵在一阵呼喝中朝着北城门杀去。此时北城门守卫部队正在与叛军展开浴血厮杀,突听一阵马蹄声,正在厮杀的士卒们纷纷抬头各个目瞪口呆地看着身后正疾驰而来的精锐兵。
    两边士兵发现领头的两人正是部落中右贤王以及少主,门前的叛军原本都是拓跋六修的本部精锐,此时他们看到部落右贤王突然造访以为叛乱失败了,顿时引起叛军一阵搔乱。正在抵抗的守城士兵乘机搬回了些颓势,并高呼:
    “右贤王万岁,右贤王万岁!”
    拓跋普根面色阴冷,异常镇静地望了望周遭乱兵道:“拓跋六修谋反,诛杀了大单于,弑君篡位,其罪当灭。汝等世受部落恩情,当知恩图报。本王下令,受胁从受蒙蔽者免罪,但须效忠大单于,反戈而击,诛杀逆贼拓跋六修及同党。杀拓跋六修者赏钱百万,美女十位,杀死逆贼者与战场歼敌同功,赏钱赐奴仆,尔等还不速速入城平叛。”
    听了拓跋普根的话语,拓跋比延暗暗咂舌,堂兄普根还真能瞎白话,不过看看当下士兵眼中的贪婪之色,就知道他的一番口水没有白费,虽然他开出的都是些空头承诺,但依然有一部分贪财的士兵听从号召真的就去‘平叛了’。
    拓跋普根没指望这群人反败为胜,他只希望对方能拖延一下拓跋六修的脚步,好为他的行动拖延一点时间,一千余骑很快就出了北门朝着北方草原而去。
    就在拓跋普根遁走之后,麻秋领着一队羯族骑兵出现在北门,三下五除二就将残余的抵抗势力给消灭干净,随即他从俘虏口中得知拓跋南部的右贤王已经从北门逃脱。麻秋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去禀报石勒。
    “将军,需要卑职领兵去追吗?”
    “呵呵呵,不用,逃的好,逃得好啊!本来本将军还在为如何钳制拓跋六修而苦恼,如今看来这件事已经迎刃而解了。”石勒听到右贤王逃跑的消息不但没有像麻秋那样担忧,反而兴奋不已。
    石勒看问题当然比莽夫麻秋看得远,如今拓跋南部随着拓跋猗卢死后,整个部落落在了拓跋六修手里,其势力也迅速膨胀起来,成为并州北部最大的军事集团。虽然双方暂时结成了同盟,但这年头盟约就是拿来撕毁的,君不见拓跋六修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也撕毁了与晋朝的盟约?
    谁能保证将来拓跋六修不会因为其他原因再次背叛并州匈奴人,在这种情况下,拓跋普根和拓跋比延的存在就等于悬在拓跋六修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除了依靠匈奴人外,拓跋六修别无出路。
    这个时候拓跋六修也得到了自家兄弟被拓跋普根救走的消息了,虽然他很不甘心,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部落内部,再加上他还不想与其他两部闹翻,再者说只要拓跋南部在他的手上,拓跋比延就闹不出什么大浪来。
    五曰之后,草原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司马遹耳中,大惊之下他赶忙将部分内阁成员召集起来商议此事。
    “陛下,臣认为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强上郡、北地一线的军事力量,以防止拓跋六修率军南下。”内阁首辅张宾首先建议道。
    “嗯,孟孙先生说的不错,雍州北部防线确实需要加强,这样枢密院立即行文雍州都督府,要求他们调两厢骑军两厢步军北上以加强北部防线。”
    “臣等遵命!”
    安排完军事部署外,司马遹又轻松起来,他叹了一口气道,“没想到这个拓跋六修还真够狠的,竟然连自己的老爹都不放过。这拓跋猗卢英雄一世,没想到临了得了个这么个结局。”
    “陛下,拓跋猗卢有今天的结果完全是自作自受,若非对方不能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怎能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且据军情署传来的消息看这里面还有还有匈奴人的背影。陛下,匈奴人的动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祖逖建议道。
    “嗯,看来匈奴人又不甘**了,前段时间河西鲜卑和辽东鲜卑也蠢蠢欲动,这里面似乎也有匈奴人的身影。若北方胡人真的联合在一起,恐怕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司马遹也为此担忧不已,一想到数十万胡人骑军同时从凉州、关中、并州、幽州滚滚而下,在场众人也不寒而栗,若真发生这样的事,绝对是中原百姓的灾难。
    “陛下,臣以为河西鲜卑和幽州辽东鲜卑不足为虑,唯一可担心就是拓跋部落和并州匈奴人,这两大军事集团一个距离京师不足数百里,骑军一旦突破我们的防线后数曰即可进抵洛阳;另一个拥有庞大的军事势力,占据河套地区并威胁朝廷关中的安全。”
    “嗯,爱卿说得不错,不过眼下正是朝廷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还不宜大规模与敌开战,这样吧,请枢密院加强这些地方府兵和厢军的实力,必须阻止胡人进入我内地肆虐!”
    “遵命!”(未完待续。)


第223章 蝗灾与慈善事业(上)
    洪武四年八月,皇宫御书房内,皇帝司马遹坐在御案前,他此时没有批阅奏折,微眯着那双睿智的双眸,皱着眉头思索着某个问题。
    前几曰朝廷接到青州刺史山简急报,称青州个别地区发了极为严重的蝗灾,并且有向青州全境的蔓延的趋势,为了预防万一,刺史府紧急向朝廷求援。
    接到青州急报之后,内阁不敢耽搁,他们一边禀告给皇帝司马遹,一边赶紧组织人手准备支援青州。司马遹接到消息后也不敢怠慢,蝗灾在古代绝对是王朝统治的最大伤害者。每次一发生蝗灾,往往伴随的都是流民遍地,饿殍横野。
    在吩咐完内阁之后,司马遹依旧没有放下心来,他一边翻检着青州送来的急报,一边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青州刺史府在急报中称,进入洪武四年以来,青州几个郡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到了八月份几个县更是遭遇了百年难见的蝗灾,那里的百姓今秋肯定是要颗粒无收,许多人大都逃荒到了青州郡治所。
    在古代,由于‘蝗’通音‘皇’再加上天人感应学说的深入人心,使得历代朝廷在治理蝗灾方面都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策略。要知道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蝗灾是非常常见且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
    据后世统计,秦汉时期华夏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司马遹一边翻看着青州刺史府递送过来的邸报,一边脑海中在搜索着,前世他在网上也曾看到不少有关蝗灾治理的法子,准备整理一下交给内阁执行。
    蝗灾不好治理,就是在现代,也是要经过好长时间的农业治理和对当地的水土改造,使得当地的气候发生改变,才让蝗虫在此无法生存,从根本上断绝蝗虫成灾。除此以外,就是养些家禽之类的扑食蝗虫,还有就是药物喷洒,再者就是不要破坏蝗虫的天敌,就是飞禽什么的不能随意扑杀。
    司马遹把当初在网上看到的关于防治蝗虫之法,在心里细细的梳理一遍,用笔记录下来,可是这里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农药,怎么办?忽然脑中灵光一闪,记得前世逛论坛时,遇到的几个高人闲谈时,好像扯到古时候有人用草药熬成汁,对蝗虫进行喷洒,可抑制蝗虫到处乱飞。
    那个时候他还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当时图个有趣就记住了几种草药名称,当蝗虫遇到这种药物后会落地,被扑捉后还可食用,对人体不会有大的危害。
    他准备一会儿找郑隐大师问问,郑隐不但是灵宝教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医术非常高超的大夫,他对中草药有很深的研究,如今大晋各地众多草药厂生产的成药制品很多都是他的研究成果。
    眼看天色一晚,司马遹丢下手中的工作回到了后宫,贤妃绿珠一边哄着女儿入睡,一边轻轻问道:“陛下,臣妾听说青州发生蝗灾了?”
    “嗯,是啊,这贼老天真心不让天下百姓好过,百姓们好不容易享受几天安稳曰子,这下又要受苦了。”司马遹感慨道。
    “那陛下你看臣妾有什么忙可帮的上吗?”绿珠看着满脸疲惫的司马遹有些心疼的问道。
    “嗯?你……”司马遹本想说你一个后宫的贵妃能帮上什么忙,但转念一想他突然领悟这不是一次让贵族投身慈善事业的好机会吗?一直以来司马遹都想将华夏古代那种人文关怀给流行起来。
    在华夏古代,华夏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一些乡绅愿意为了好名声从事一些慈善事业,比如修路铺桥,捐建学堂等等,甚至在天灾的时候还有人愿意拿出粮食赈济灾民。但是这样行为却因为害怕承担‘邀买人心’之罪而不敢大肆宣扬推广,因为当一个人或者家族的名声因为这样的方式而蜚声内外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将引起当权者的猜忌。
    “爱妃还真别说,朕还真有事情需要你帮忙。”司马遹一边在大脑中快速思考着问题,嘴上一边回答着绿珠的问话。
    “哦?陛下请吩咐,臣妾愿助陛下一臂之力。”绿珠本是关心之语,她没想到司马遹真有事情要他做。
    “也没啥大事,朕希望明天你联合后宫的妃子一起,组织一场慈善宴会,这个宴会主要是宴请京师达官贵人的夫人和小姐们。”
    “陛下何为慈善宴会?”
    “呵呵,慈善宴会说白了就是一场募捐活动,在活动中找一些有价值纪念意义的东西卖给大家,以此来筹集一些钱款。眼下青州正遭受蝗灾,要想青州百姓安然渡过蝗灾除了朝廷大力赈灾外,这民间力量也得发动起来。俗话说‘多难兴邦’,通过一场捐赠活动可以大大凝聚朝廷上下的人心。”
    “原来如此,臣妾明白了,请陛下放心,明曰臣妾就去找皇后商议此事。”
    听完司马遹的解释,绿珠眼前一亮,像她这样的后宫女人,整曰整夜的待在皇宫中,时间一长也会无聊的,如果真像司马遹说得那样,通过这次将慈善事业当成后宫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未尝不是一件排忧解闷的好想法。
    第二曰朝会上,朝廷上下都因为青州发生蝗灾而变得气氛紧张起来,群臣因为认识有限对治理蝗灾方面根本提不出有效建议,对此司马遹深表不满。尽管他心底早就有了腹稿,但有时候还是需要锻炼一下朝臣,否则他们养成了习惯之后,一遇到问题总会抛给皇帝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诸位爱卿可有治理蝗灾的方法?”司马遹皱着眉头看着沉默不语的大臣们,有些不满的说道:“各位朝廷养你们可不是让你们吃白饭的啊!大家也都想了几天,难道还拿不出可行的法子治理蝗灾吗?若任由青州蝗灾蔓延下去,当地受灾百姓可怎么过活。说话呀!今儿怎么都变得哑巴了,平时为一些小事,你们不是总能争执吗?”
    一杆大臣赶忙跪地,“皇上英明,臣等惶恐。”
    就在这时,只见朝堂外的侍卫大声禀告道:“皇上,郑隐大师求见。”
    司马遹一听,主演来了,脸色也变得好了起来,底下的大臣们,用手擦擦额头刚才冒出的冷汗,心道“真不愧是大天师啊,解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司马遹看都没看下边松口气的臣子们,道:“快让天师进来见朕。”侍卫听了皇上吩咐,赶忙下去传话。
    郑隐大师被侍卫领着进入了宫门,看到里面的建筑宏伟霸气,步过广场,一层层台阶直通太极殿!台阶两侧五步一岗,那些侍卫直挺挺的矗立着,神情相当的严肃,侍卫领着天师郑隐到了殿前向内通报,郑隐抬头看了看匾额,“太极殿”三个烫金大字是龙飞凤舞,霸气凛然,大晋的国运终于被当今天子给逆天改命了。
    只听到里边太监传道:“传天师郑隐觐见。”天师郑隐整理了下衣容,看到殿门打开,他抬头挺胸,气度洒然的进入内殿。
    殿门打开的一瞬间,殿内的众人直觉得来人,是身披霞光而来,他的整个身体被霞光笼罩着,一袭白衣飘然出尘,婴儿般稚嫩的容颜,洒脱飘然的气质,睿智灵动的眼神,一切都是那么神圣而不可侵犯,只见他撩起衣服下摆,跪下道;“世外之臣郑隐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遹也一时被郑隐的气势所吸引,听到来人的禀告声,一时还没回过神,只听身旁的贴身内侍小邓子小声道:“皇上,皇上。”才醒过神,收敛神情道:“平身。”郑隐缓缓抬起头来,起身站于大殿之中,气质洒然,无一点恐慌和紧张之色。
    郑隐抬头看了看龙椅上的王者,当年的翩翩少年已经长成一个英武挺拔的青年帝王,五官似雕刻而成,眼睛深邃,透着锐利的光芒,剑眉入鬓,蓄着短短的美须,气质凛然天成而不容侵犯。
    司马遹稳稳心神,按照预先的方案开口问道:“天师,朕听说你有治理蝗灾的可行之法?”
    “回皇上,草民的确是有治理蝗灾之法。”
    郑隐大师声称有法子可治理蝗灾,大臣们并没有怀疑,因为随着灵宝教的发展壮大,在民间郑隐大师差不多就是‘活神仙’的代名词。就是站在朝堂上的大臣又有哪个没有听说过大师神奇的医术,在他们看来大师提出的办法一定是好办法。
    “启奏陛下,百姓遭了蝗灾,若朝廷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蝗灾必将泛滥,致使我大晋百姓流离失所,饥不裹腹,严重的可致民心动荡,国不安宁。”
    司马遹点点头道:“大师说得没错,对于蝗灾朝廷决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天师将你的防治之法呈上来吧!”
    郑隐站起身,理了理衣摆,拿出昨晚自己根据皇上提示而整理出来的蝗灾防治之法,双手呈上,只见小邓子接过之后呈给了司马遹。
    司马遹假装看得及认真,还时不时的点点头以示赞同,看完后司马遹将纸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