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公主之道 作者:南枝 >

第34章

公主之道 作者:南枝-第34章

小说: 公主之道 作者:南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中秋,当然是吃蟹,喝菊花酒,赏月,吃水果。

    长宁由宫人伺候着慢慢吃蟹,她喜食这个。

    宫人为她剥开了蟹壳,她并不要宫人再将蟹肉剔出来,便自己慢慢剔肉,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下方便有一位闺秀出列,说听闻长宁长公主琴艺乃是一绝,她愿意抛砖引玉,想之后请公主殿下弹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

    长宁将螃蟹放下,在宫人端过来的菊花水中洗了手,又接过巾帕擦手,随即又漱口擦嘴,这才朝那位闺秀看过去。

    就着月色和宫灯,只见是一位穿着茜色衣裙的妙龄女子,大约比她大了两岁的样子,身材高挑,身段窈窕,在月色下,肌肤如玉,鹅蛋脸,桃花眼,是位美人。

    长宁示意了身边的如意,如意便俯□轻声和她说道:“乃是郭相国的孙女郭榕仪。”

    长宁又看向皇帝,皇帝道:“一会儿宁宁弹一曲也不错,朕也有些日子没听过了。”

    长宁心说自己也有些日子没有练琴了,于她,弹琴只是一种闲技,花费太多精力,并不是她所愿的。

    长宁只得起身应了,又对那位郭家闺秀道:“请。”

    有这位郭榕仪带头,之后便有不少闺秀出列表演,有弹琴的,有吹笙的,有弹琵琶的,甚至还有跳舞的,又热闹又高兴。

    皇帝心情也不错,于是长宁在最后便也坐在了自己的古琴前,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开始时,尚且有点滞涩,之后便流畅起来,琴声在这月夜之中,回旋于湖水殿宇之间,高亢又悠远,引人入胜。

    一曲弹罢,长宁便起身来,对着皇帝行了一礼,说道:“皇兄,献丑了。”

    皇帝赞道:“甚是不错,朕知你有不短的时日没有弹过了,今日一听,倒还未生疏,可喜可喜。”

    说着就笑起来。

    长宁知道他是打趣自己,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说:“皇兄就不要打趣我了。”

    坐回了原位去。

    大家都看到皇帝对公主分外疼宠,这话一出,那位率先邀公主弹琴的郭氏女郎,倒有些尴尬且不上不下起来,因为公主已经有好些时日不曾弹琴了,可见不一定喜欢在此时弹琴,自己请她弹琴,虽然公主和皇帝面上都没什么不愉快,但要是心里觉得她的提议太过逾越,对她不喜,那就不好了。

    她想要再起身向公主道歉,皇帝已经说道:“朕有些乏了,今晚就到此为止罢。让诸位卿家舍弃家中同家人团聚的中秋宴到宫中来,朕深感歉意。”

    众人自是起身言道不敢,多谢皇帝恩赏让大家能够入宫来欣赏月色吃螃蟹云云。

    皇帝不再多言,便先走了,走前对长宁道:“宁宁,随朕走走。”

    长宁便赶紧跟了上去。

    而皇后还坐在那里同下方她的娘家人说话。

    看皇帝将长宁带走,也未说什么,只是和娘家人说话时声音顿了顿。

    在上清湖边漫步,人走月也在走。

    皇帝问她:“可有觉得今日哪家少年堪入你眼。”

    长宁被他逗笑了,撒娇道:“哥哥,你这是打趣我吗。难道除了慕昭,您还允许我养面首不?。”

    因没了母亲,皇帝自是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给妹妹找到最合适的夫婿的职责,但此时也被妹妹这话说得一愣,随即差点就呛到了,笑着摇头,最后却好笑地道:“若是你要养,朕没有不允的。”

    长宁于是也差点因他这话呛到了,随即笑得要直不起腰来。

    心说,我的老天,我才十四岁好吗,就讨论这个。

    两人正绕着上清湖走了半圈,便要往前面寝殿走去,有太监抬着宫轿在后面跟着,两人也并不想乘坐。

    正心情愉悦,便有一位大太监疾步跑上前来,对皇帝行礼之后,道:“皇上,枢密使王大人,有急事禀报。”

    因是中秋,所以宫门会晚些关,大约正是如此,枢密使王瀚直接到了崇政殿外等皇帝。

    长宁便和皇帝分别了,到第二天,她才知道枢密使急着见皇帝,是因为西梁老皇帝驾崩,陈王为和太子争皇位,打起来了。



☆、第50章

    西梁的老皇帝宋彦比较长寿;活了七十岁;太子宋崇周为他第四子;现在也已经四十多岁了,陈王宋崇友则是老七;据闻是一个并不受宋彦喜欢的儿子,为人暴虐纨绔,现在老皇帝一死;宋崇友不管不顾地就拉扯了一伙军将,攻入了西梁京城。

    太子宋崇周来不及登上帝位;便被宋崇友打得退出了京城,于是又召集了人马打回去。

    到此时,西梁京城里到底是谁占了上风,应是已经出了结果,不过因西梁京都距离大周京城有些距离,即使快马加鞭,传来消息也得十几天,所以大周皇帝便还不知道西梁情况到底如何。

    刘和被召进宫来陪长宁玩,被长宁留在宫里住下了。

    两人坐在榻上品茗下棋,刘和小时候长得些许胖,长大了倒是瘦下去了,只是脸上肉多,无论如何减不掉,但这也无妨,反而显得非常可爱。

    她性情柔和,或者说是反应总是慢半拍,于是什么事都不着恼。

    长宁和她在一起,感觉非常轻松,再说她除了刘和,也没有多少别的朋友,便总召刘和来陪她。

    刘和看公主殿下用手撑着脸颊,说是在下棋,不如说是在发呆,不由问她:“公主,该你了,你在想什么呢?”

    长宁被她一唤,这才回过神来,眼睛一扫棋盘,知道刘和下在哪里了,于是自己也按下一粒白子,嘴里却说:“还不是你想太久,害得我都差点要睡着。”

    刘和盯着长宁下子的地方,苦思冥想自己的下一步棋,又笑着说:“是,是,是我想太久。不过我看你不是要睡着,是在发呆吧,难道是在想慕昭公子吗?”

    刘和知道长宁和慕昭的事,女孩子之间,总会拿这个打趣的,即使对方是公主殿下,但两人是从小的玩伴,感情和亲姐妹也没差,刘和根本不怕长宁。

    长宁伸出白皙的手指在刘和的额头上碰了一下,假装着恼地道:“总拿慕昭打趣我,都没新意啦。等你家里把你的婚事定下来,看我不时时把他的名字放在嘴边笑话你。”

    刘和赶紧告饶,说:“那我怕你了。”

    又问:“那你在想什么?最近又有什么苦恼的事情吗?”

    长宁叹了一声,说:“我在想我的长姐。”

    “啊!”刘和轻轻惊呼了一声,然后语气也有些沉重了,说:“是嫁往西梁的长平公主吗,现在西梁乱了,长平公主也不知情况如何。”

    长宁点头:“是呀。前一次收到她的来信,还是皇兄登基一月后的时候。”

    长平公主嫁到西梁之后,西梁太子比她年长有二十岁,东宫里已经有数位子嗣,长平公主过去,恐怕东宫里的郡主也有比她大的。

    她刚嫁过去,时常写信回来,倒是并没有提在西梁过得多难,在一年后,她就生下了一个皇孙,于是渐渐写回大周的信就少了。

    前两年,她又生了个儿子,写信回来报喜,长宁从她的信里能够感受到她的幸福,也很为她高兴,随着回信,长宁准备了不少礼物让带过去。

    但谁能想到,现在西梁已经乱起来了,而且不知道长平公主是否安全。

    长宁满心担忧长平公主的安危,又为另外一件事而犹豫不定。

    那便是西梁乱起来了,正是大周谋取西梁的时候。

    这些日子,朝廷里恐怕也在商量此事。

    只是,大周和西梁签订过同盟协议,要是这样趁人之危,当然是不守信用,不过,这也没什么,不抓住机会,才是傻子,而且大周也有出师之名,那就是可以说不知道长平公主在西梁的安危,进入西梁想要确定此事,以保护长平公主之名而发兵,要是长平公主已经出事,那为长平公主报仇的名号也可以打出去。

    毕竟是从大周嫁过去的公主,便被西梁这般对待,谁能忍。

    但是,要攻打西梁,也存在另外的问题,那就是怕顾此失彼。

    大周对西梁用兵,北齐定然也能抓住机会对大周用兵。

    北齐的骑兵一向厉害,要是大周将兵力大部分用在西梁,定然抵挡不住北齐的大军压境。

    恐怕大周还没有从西梁得到好处,就已经失去了对北齐的防线。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要放弃对西梁用兵,那便是放弃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等西梁稳定下来,恐怕就只有后悔了。

    长宁此时也是犹豫不决。

    刘和的棋艺和她的琴艺差不多,实在没有什么悬念,长宁和她下过不知道多少次棋了,对她的下棋路数很清楚,不过因她下子慢,两人磨了半下午,才下了一盘棋。

    刘和站起身伸懒腰,说:“这下棋可真是累人。”

    长宁被她逗得笑起来,道:“难道比踢毽子还要累人吗?”

    刘和说:“我倒是宁愿踢毽子呢。只是你不愿意和我踢了而已,你是怕输给我。”

    长宁踢毽子的确不是她的对手了,便道:“那我们可以下一次棋,再踢一次毽子,这样咱们轮流赢,便没什么问题了吧。”

    刘和说:“也好呀。”

    长宁又道:“你最近绣了些什么,给我看看嘛。”

    刘和说:“绣好的没带进宫来,不过带了样子进宫来,我再给你绣个手帕,又给你做双鞋子,你想要什么花样的。”

    长宁对女红实在不精通,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坐着绣花样,不过作为公主,她也不需要有这份技艺,当初孝慈文皇后在的时候,都没有让她学,现在的新皇,更不会强让妹妹学这个。

    不过刘和的绣工是很好的,时常给长宁绣些东西,从手帕到荷包,还有鞋子,长宁有更更精美的东西可以使用,也会将刘和做给她的带在身边使用。

    长宁腻腻歪歪地拉着她的手,让她和自己坐在一起,让她把她的手帕拿出来给自己看,见到是绣的秋菊,便说也要秋菊,刘和自己的绣的是红菊,她便要□□就好了。

    两人正在那里两只脑袋凑在一起讨论绣样,外面就响起了宫女们行礼的声音:“奴婢参加皇上,吾皇万岁!”

    刘和脑袋瞬间抬了起来,站起身拂了拂自己身上的衣裳,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一下子蹿到了房间的中间去,规规矩矩地一站,随即就行大礼跪了下去。

    长宁看她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吓了一跳,因为宫里谁会这样跪呀,大家都是温温婉婉地轻轻盈盈地跪下去吧。

    随即,她又觉得好笑,随即发现笑话朋友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就忍住了,也站起了身来,拂了拂身上的裙子,往门口走去。

    皇帝并没有直接进里间来,毕竟这是妹妹的闺房,又不是他的后妃的房间,可不能随便进的。

    他清朗的声音在外间响起:“公主在做什么?”

    玉娘在外面答道:“回皇上,公主殿下在和刘姑娘说话。”

    皇帝点了点头,这时候,长宁已经掀开帘子出来了,对着皇帝笑了笑,才要下跪行礼:“皇兄!”

    皇帝已经上前扶住她,道:“别这么多虚礼了。”

    长宁拉着他进了里间,刘和跪在那里听到皇帝进来的脚步声,便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皇帝看了她一眼,道:“平身吧。”

    长宁快步走过去把刘和拉了起来,因为皇帝没有说让刘和留下来,刘和只敢偷偷看了皇帝一眼就要退出去。

    在皇帝还是太子时,她见过皇帝数次,只觉得比起是太子,倒像个书生一样,而且是个好哥哥,刘和是家中长女,可没有哥哥疼爱她,所以非常羡慕公主殿下有这么好的哥哥疼爱她,太子登基为帝后,她此时才是第一次这般近地看到他。

    皇帝穿着明黄色的常服,身材颀长消瘦,脸上带着些许倦意,但却有种迎风欲飞的感觉。

    他如神仙一般高不可攀。

    刘和这样在心中想着,她有些不舍得离开,但不得不对着皇帝行礼:“臣女告退!”

    皇帝看了她一眼,微颔首,她便倒退着走到了门帘子处,才准备转身出去,但走到门口帘子处时,却又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榻上小桌上的棋盘还没有收,依然摆着她和长宁长公主下的棋,皇帝已经在榻上座下,正嘴角含笑地看着那棋盘,又伸出手指轻轻捻起一枚黑子下在棋盘上某处,洁白的手指宛若白玉雕就一般,刘和看得几乎呼吸一滞,差点摔一跤,赶紧收敛心神出去了。

    长宁侧头看到了刘和那欢喜又惊慌的神色,心里自然便有些明白。

    这时候,皇帝已经在叫她:“过来坐下吧。”

    长宁赶紧过去坐在了皇帝的对面,也就是之前刘和坐的位置。

    榻上放着之前刘和的手帕,皇帝以为是长宁的,便随手拿了起来,轻轻抹了抹手指,又看了看上面的刺绣,说道:“这般只绣一朵菊花,倒是别致。”

    宫中的绣品,很少会有这样单一的一朵花的,因为不吉利,往往会绣得很繁复华丽。

    不过以皇帝的审美情趣,其实他不爱那些样式。

    长宁便说:“是啊。孤芳自赏,也是一种情趣嘛。”

    皇帝被长宁逗笑了,将手帕递还给长宁,长宁想了想后,居然没有接着,反而说道:“哥哥,这不是我的,是和姐姐之前掉在这里的。”

    皇帝有些许讶然,淡淡道:“是吗。”

    然后将手帕放到了一边,并不再碰。

    长宁看出皇帝对她的闺蜜没有什么意思,便不再说什么。

    皇帝看了棋盘一眼,一边将棋子分开放入那精致的玛瑙围棋子罐子里,一边说道:“陪朕下一盘吧。”

    “好。”长宁应了之后,就和皇帝下起来。

    皇帝下的过程中,本来紧锁的眉头才慢慢地舒展开了,长宁在之后问道,“皇兄是因西梁之事在烦恼吗?”

    皇帝看了看妹妹,长宁要近及笄,已经渐渐褪去了孩童的稚嫩之美,带上了少女的娇美,只是看着妹妹,也是赏心悦目的,能让他精神放松些,他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