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305章

一品江山-第305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相公面色沉肃的听着,修炼到他们这个份上,你已经无法从表情言行,去揣测他们的真实想法。若是还用那套察言观色的法子,保准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是以陈恪也眼观鼻、鼻观心,学着相公们修炼起养性的功夫来。
    直到那舍人念完了,富相公方缓缓道:“枢相,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曾公亮点点头,沉声道:“古者出师,受成于学。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素?是以官家在三年前,复设武学于武成王庙,如今三年过去了,皇家武学院的境况却岌岌可危。朝廷需要拿出办法来,扭转颓势,望诸公以大局为重、早作决断,尽快为朝廷培养出合格的将领,以增强我大宋的军事力量!”顿一下道:“这也是官家的意思。”
    曾公亮扯虎皮做大旗,但诸公并未动容,因为在大宋朝有专门的封驳司,如果认为皇帝的旨意不妥,可以将其封还,请皇帝重新下旨。所以皇帝的旨意也不是金科玉律,若相公们都觉着不妥,那赵祯这道旨意。也就作废了。
    “诸公怎么看?”曾公亮说完,富弼对众相公道:“诸公怎么看?”
    众人对了对眼,参知政事王拱辰道:“我记得二十年前,范文正公便办过武学,却只存在了九十三天。”
    “不错。”众人点头称是。
    “当时为何会开不下去?”
    “招生情况太差,范公担心,会让敌人以为我大宋人不爱习武。从而产生轻视之心。”另一位参知政事孙汴道:“所以,才关闭了武学,改为由各地长官资助良材自学的方法。来为国家养才。”
    “可见,武学已经不是头一回开不下去了。”王拱辰沉声道:“这说明武学院本身就是个错误,用这种方式培养将才。也是不可取的。”
    陈恪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王拱辰信口雌黄、以因为果、颠倒黑白,实在是太不要脸了,可见为大宋引入逻辑的必要性……
    “武学院开办不下去,不是它本身有什么错,”曾公亮不悦道:“而是因为有太多偏见和敌意存在了!”
    “我没有敌意,”王拱辰也拉下脸道:“只是认为官学的经验,并不适合武学。诸位相公都熟读史书,敢问古之名将哪个是出自武学?汉唐之世。''纵使没有武学,也一样可以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将领,打造一支当世强军!”
    “书本上学不来带兵打仗的本领,武学里只能培养纸上谈兵的废物!”顿一下,王拱辰义正言辞道:“大宋的军官。也应该在军营中培养,在战场上成长,而不是像读书人一样,坐在学堂里念书!”
    王拱辰的这番反驳,十分有代表性,代表着大宋官员对武学的各种不待见。
    曾公亮气得胡子直翘道:“大宋开国一百年了。用你的法子可培养出什么精兵强将过?”
    “诚然没有,但那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王拱辰久在枢机,各种推诿扯皮,运用的无比纯熟:“枢相需要我一一展开么?”
    “我只问你三个问题。”曾公亮能当上枢密使,也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深吸口气,不再跟着对方的思路走:“第528章团隐隐浮现。假以时日,与文官抗衡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这样一来,似乎可以沉重打击那些将门贵胄,改变军队是簪缨世家之禁脔的现象。
    想到今年查空额时,军队中的种种不堪,皆透着末世的景象。若任由那些将门胡作非为下去,大宋朝拿什么去抵御异族的入侵?大家都要沦为亡国奴!
    富相公等人当然知道,仅靠运动式的反腐,是于事无补的。风声过后,就会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只有终结将门把持军队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的风气。
    支持武学改革,会对文官集团造成威胁,甚至给大宋带来危险。但不支持的话,军队烂透了,国家羸弱不堪,一有外战则原形毕露,亡国灭种并非危言耸听。
    两难的选择,摆在了相公们面前……
    “咱们还是听听,仲方怎么说吧。”一番权衡之下,富弼心中的天平开始悄悄倾斜。
    “遵命。”陈恪站起身,先向众位相公行礼,然后朗声道:“以下官愚见,世上一切贪腐渎职,皆因控制不力!控制不力,包括权力难下行、监督不到位、以及反馈不及时三方面。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诸位相公好好的决议,到了下面就走样。因为下面人知道,相公们难以奈何他们,所以才肆无忌惮。结果他们捞尽了好处,却害得相公们背负了骂名!”
    陈恪这番话,在一般人听来,似乎言之无物,然而诸位相公却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什么东西,可以解释长久困扰他们的难题。
    “而武学院的建立,对朝廷控制军队,绝对大有好处!”陈恪沉声道:“毋庸讳言,之前朝廷任用军官,皆出自将帅贵胄之推荐。这样的人得到了任命,也不会感激朝廷,而只认其恩主,以为自己的升迁,皆系于恩主之身,自然会将恩主摆在朝廷之前。”
    “朝廷的公器,都被将帅贵胄们用来培植私人、收买人心。长此以往,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自然衰落至极,百弊由此生焉!”顿一下,陈恪接着道:“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扭转武将们的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官职是朝廷所赐,自己的衣食俸禄是民脂民膏!他们的恩主,只有官家一人而已!他们必须要听从皇帝和朝廷的命令!”
    “而扭转武将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脱离原先的环境,接受一段长期教育。”不得不承认,陈恪很懂得说服别人,因为他总是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下手:“除了兵书之外,还要教他们《孝经》、《论语》、《孟子》、《左氏传》这些读书人的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大忠大义!”
    “假以时日,这些忠君爱国的军官,占据军中半壁江山,哪怕只有小半壁,局面都会彻底扭转。”陈恪竭力描绘着美妙前景道:“到时候,所有军队、上下内外,都置于爱官的监督下,看哪个还敢阳奉阴违、损公肥私!”
    为了让武学院涅槃重生,陈恪把节操丢得干干净净……
    不过效果那是相当的不错……
    分割
    抱歉抱歉有点晚,实在是,喝大了……十点多才清醒过来。其实没喝多少酒,就是酒量不行了……
第三三九章 秋来春早去(下)
    当天的会议并没有出结果,但是没过多久,曾公亮的《武学改制札》得以通过,并很快由枢密院牵头,会同三司、兵部、吏部,进行皇家武学院改制。
    改制后的皇家武学院,设立武学院判一名,武学同判两名,负责武学院的管理。
    之下设立马军、步军、弓军、水军、辎重、参谋六个分院,每院设武学正一员、掌本学规矩事;设武学录一员,佐武学正管理本学规矩事。
    六分院皆有武学教授若干名,掌传授兵书、武艺,及编纂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并指导阵队演习等。以文武知兵者充任,品级无定。
    武学教授之下,又有武学传授若干名,佐教授讲释兵书、兵法、军事史等训导武学生事。
    此外,还有若干职事杂官,如掌仪、直学、司书、司计、斋仆等,负责各项日常事务,无须赘述。
    其实这些改革,最好是在赵宗绩大功告成,陈恪掌握权力后再推行,这样才能让一切尽在掌握。然而如今武学院已经了灭亡的边缘,生存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时间不等人,陈恪也只能将计划提前了。
    这样的后果是,武学院的一应改革,都由相公们掌控,陈恪这个首倡者兼院判,却只能乖乖等待结果。改革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比如他的身边,被硬生生安上两名同判,这是某些大人物在跑马圈地。必然会带来矛盾和不稳定。然而人家打着分权制衡的旗号,正大光明的安插亲信,陈恪哪能说个不字?
    再比如,虽然方案大体得到通过,但最重要的一句‘非武进士不得授予七品以上武职’,被几位相公给删掉了。
    武举必由武学、武官必由武举,这是陈恪军事改革的根本所在。相公们这一下,直接斩断了链条,让陈恪的整体设计失灵。
    武举不再是武官晋升的必要条件。而只是‘重要参考’,其重要性大大降低,连带着武学的地位也大大降低。其作用也变得的微乎其微……
    陈恪对此极力反对,他数度找到曾公亮,力陈如果这么改,不如不改:“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只是给朝廷增加开支!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事情,我坚决不干!”
    曾公亮苦笑道:“仲方,你也要体谅我的难处,老夫真的已经尽力了。”
    陈恪也听说了,曾公亮这样的谦谦君子。为此事都拍了桌子、摔了茶碗。然而两府议事,并非说你官位高,就可以成为主宰。因为就事论事是不可能的,所有能利用的事情都会被摆上桌面,成为谈判的筹码。各种错综复杂的制衡之下,谁的‘法术势’运用的更好,谁才会笑到最后。
    此道第一高手,非韩琦韩相公莫属,正是他在王拱辰和孙汴的呼应下,硬生生去掉了那一条……
    曾公亮虽然是枢密使。但在韩琦这样的老牌政客面前,还是稍显无力,只能无奈就范。
    “好吧,”陈恪点点头道:“我去找官家。”
    “我劝你别去,”曾公亮劝阻道:“这是两府八相的共同决议,官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推翻。你非但徒劳无功,还会落下个藐视二府的罪名,日后如何在朝中自处?”
    “哼……”陈恪闷哼一声,别过头去。
    “仲方,你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我不像你这样失望,”曾公亮起身走到这个自己十分看好的年轻人身边,温声劝慰道:“毕竟我们这次没有失败,而是成功了,只是没有彻底成功罢了。”
    在曾公亮的坚持下,大部分的条文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武学教授不设品级’一条,就是在他的坚持下,才被留下来的。这样可以让武学院在聘请教授时更加灵活自主。朝野的能人们,在接受聘请时,也不用考虑太多虚文缛节,可以大大增强学院的师资力量。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他的坚持下,武学院采取了开放式招生,而非王拱辰主张的举荐式,这不仅让武学院的大门向全社会敞开,使有志于报效国家的热血男儿,都能得到入学的机会。
    也避免了武学院像国子监那样,沦为权贵子弟混资历的场所……但凡被权贵举荐的人选,学校轻易不敢拒绝,否则就得罪了权贵,这样的学生进入学院,必定飞扬跋扈、视规矩为粪土,彻底败坏学院风气……我反思过了,我们‘武学…武举…武官’三位一体的构想,固然是善法,但跨越太大,反对者也太多。”曾公亮给陈恪斟一杯茶道:“非武举不得授予七品以上武官,这是在要将门的命,他们能不拼命反对么?”
    陈恪终于默默点头,在这一点上,他有些失策。本想着反正已经得罪了将门,索性就得罪到底,谁知道却促成了将门投向赵宗实一方……否则韩琦没有理由反对曾公亮。他分明是在为将门撑腰……
    其实陈恪与将门本来渊源深厚,以他与柳家、曹家的关系,为赵宗绩拉拢到将门的支持,并非什么难事。不过他不愿饥不择食,因为在陈恪和赵宗绩的未来蓝图中,将门注定是要被扫到垃圾堆里的。你靠着人家获胜后,人家就成了从龙功臣,还怎么对他们下手?
    只是他也没想让这些根深蒂固、能量非凡的家伙,跟赵宗实搅在一起。他低估了赵宗实对皇位的渴望,为了胜出这场竞争,赵宗实一伙人,丝毫不管大宋的将来,会变成什么鸟样子……
    曾公亮看出他已经被说服了,遂趁热打铁道:“事情得一步步做,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其实我若死咬着不答应,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一来,整个方案都要泡汤。下次不知要何年何月,才会再次提上议程。”
    “这次,我们虽然没有建立起‘武学…武举…武官’的链条,但至少,武举必由武学这一条,算是确定了。大宋每一届武举,都会有两三千人参加,至少这两三千人,都会报名武学院吧?”曾公亮接着道:“朝廷允许你一年招生一次,一次员额五百。官家又从内帑出钱,再增三百廪生。这样一年可招八百名生员,三年后,就会稳定在两千四。国子监、太学才多少人食廪?在大规模缩减开支的背景下,足显官家和朝廷的重视了。”
    “朝廷花了这么多钱,把这两千四百人培养成才,不可能不派上用场。”曾公亮望着陈恪,沉声道:“你若能兑现你的承诺,把他们教育成忠君爱国、文武双全的人才,他们一定会改变大宋的军情!”
    “是,”听了曾相公的肺腑之言,陈恪焉能不动容,他起身拱手道:“是下官急躁了。”
    “再说,我们也没必要非得去刺激那些将门。”曾公亮捻须笑道:“不一定非得把‘非武举不武将’制度化,完全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使其变成潜规则。温水煮青蛙的难度,要比用开水小得多呀……”
    陈恪彻底服了,能从官场中一步步杀出重围、登上顶峰的,果然都不是易于之辈。就连被认为‘长于事、短于谋’的曾公亮,也有满腹机谋,只是肚子没有韩琦他们那么大罢了……
    “请相公海涵,下官总想着此次离京,还不知有没有机会再回来。”陈恪便致歉道:“所以难免太过急躁了。”
    “对了,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曾公亮见陈恪的神情恢复正常、老怀甚慰,便破例透露了一个御前机密道:“你小子因祸得福,这次不用离京了。”
    “哦?”陈恪一脸惊讶。
    “具体不便透露,你心里有数就好了。”曾公亮淡淡道:“把心放回肚子里,好好把武学院搞好吧。”说着加重语气道:“这次折腾这么大动静,为你搭起了台,要是把这出戏唱砸了,我看你哪还有脸见人?”
    “是。”陈恪讪讪笑道:“我尽力就是。”说着腆着脸道:“能不能透露一下,两位同判都是何方神圣?”
    “具体是谁还没定。”这不是什么秘密,曾公亮道:“但应该是一武官一内宦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