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霸主 >

第334章

三国霸主-第334章

小说: 三国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慰劳毕,曹操道:“臣托我王洪福齐天,聚兵山东,昨承恩赐,思报无门,李傕、郭汜无端,罪恶贯盈,臣有精兵四十余万,以顺讨逆,无不克捷,陛下善保龙颜,以社稷为重。”献帝刘协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曹操谢恩。

    次日进兵,离洛阳五十里下寨,李傕、郭汜知曹操远来,议欲速战,李肃谏道:“不可,曹操有数十万精兵,文官武将不知其数,不如倒戈卸甲降之,求免本身之罪。”

    李傕怒道:“尔敢灭吾锐气!左右将李肃拖出去斩了!”众将力劝,这才免斩李肃,当天夜里,李肃见四下无人,便弃了李傕,单人独马走了。

    次日,李傕军马来战曹操,曹操先令徐晃、曹仁、典韦各领三百铁骑,于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阵为圆型,李傕兄子李暹、杨定出阵前立马。

    曹操问道:“此何人也?”

    尚未有人回答,徐晃飞马而去,一刀先斩杨定,李暹大惊失色,未及出马阵敌,反而掉下马来,狼狈逃回,却捡了一条性命,徐晃斩了杨定,挽人头回于阵前,李傕军竟无人敢追。

    曹操拍着徐晃的背道:“当世之樊哙也!”

    曹操令夏侯元让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自引中军冲阵,鼓响一声,曹兵齐举,李傕、郭汜军大败,曹操亲掣宝剑押阵,连夜剿杀,勿停戈戟,星火赶逼李傕、郭汜。

    李傕、郭汜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所带军马五停去二,李傕、郭汜望西逃命,此时天下不容,若往山中落草可苟活性命,但二人却只想报仇,连夜奔回长安,重新网络兵马竟募得不下十万。

    曹操屯兵于关外,杨奉瞧曹操击退李、郭二贼必得大功,必掌重权,如何容得自己?不若奏过天子,只做追赶李傕、郭汜之名,引本部军屯大梁,看机而变,因此杨奉要去,献帝刘协阻当不住。

    此时的曹操正犹豫迁都之事。时有侍中太史令王立对宗正刘艾道:“吾仰观天文,以察炎汉气数,自去春太白犯镇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终矣,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次日一早,王立以此言又对献帝刘协道:“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天下者必魏也,能安天下者必曹姓也,当委任曹氏而已。”

    曹操闻知此时,便使人告知王立:“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随即曹操又将此事告知荀彧,荀彧道:“汉朝刘氏以火德旺天下,故两都皆兴。今主公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王立之言。他日必有王者兴矣。”曹操这才一定决心迁都。

    次日,曹操引军入武关见献帝刘协,启奏道:“东都废弛之地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臣料许都地近鲁阳,城廓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矣,可幸銮舆。臣排办已定,便请陛下登辇。”群臣皆惧曹操之势,莫敢言者,即日驾起,曹操分排车马,尽令百官迁都。

    行未数程,前面至高林,忽然喊声大举,杨奉领兵拦路,杨奉出马大声喝问道:“欲劫车驾何往?”

    曹操也不出来搭言,指挥大军围住杨奉,大军一阵厮杀,杨奉军哪里敌得过曹操的青州军,不多时便败下阵来,然而杨奉却趁机走脱,败军多半降曹,杨奉势孤,引兵去投袁术,以图安身,咱们放下不表。

    曹操迎銮驾到许都,旋即建造宫室殿宇,设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葺城廓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一切皆听曹操处置。

    曹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使,程昱为东平相,范成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牛辅皆为校尉,徐晃、典韦皆作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

第1卷:叱咤三国 第64章:第二次发飙

    第64章:第二次发飙

    咱们调过头来再说主角(书胆)左傲冉,左傲冉欲向袁绍借道河内,挥军大军过泗水关进驻洛阳,从而出潼关,得以进攻占据长安的李傕、郭汜二贼,如今左傲冉手中有刘辨,所以完全可以不用顾忌刘协的死活了!

    本来袁绍已经同意了左傲冉借道,这也是为了向左傲冉示好,两家也好罢免一场兵戎相见,但是,袁绍麾下的谋士许攸却对袁绍说,左傲冉此法乃是借道伐虢之计,很有可能会借机重新占领河内,袁绍乃是出了名的好谋无断,顾虑再三后,回复左傲冉说,只可左傲冉带少量兵马进河内,并且不可逗留,兵马限定为三千之数,时日定位十五日。

    左傲冉听完就怒了,当即就要挥兵攻取河内,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袁绍,幸好田丰、陈登、沮授三人死死劝住,左傲冉这才没有挥军河内,最后左傲冉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率红巾军过河内兵进汜水关了。

    此行左傲冉仅仅带了两名文士,那就是陈瑀、陈琮两兄弟,武将也只是带了何仪、何曼、文聘、吕旷、吕翔、张纯、沮鹄、沙摩柯、周泰、蒋钦、祖郎、管承、谭雄、李异、卢毓、韩莒子,外带小将牛刚,这牛刚完全就是见习生。

    左傲冉一到汜水关,汜水关总镇朱慈和军师兼任副总镇的崔林自然是亲自出关迎接,左傲冉本来是想在汜水关呆上一些时日,之后再到虎牢关转一下,之后再往洛阳瞧一瞧,最后在挥军出潼关进攻长安的,但是,左傲冉却得知了一件事情,就是这件事情,致使左傲冉没有了这等雅致,急匆匆的奔了洛阳,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致使左傲冉二次发飙!

    杨彪献反间计,致使李傕、郭汜大乱斗,这是左傲冉想看到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令左傲冉很气恼,杨奉因不隐瞒定投司令而助献帝刘协,促使刘协借机逃出李傕、郭汜二贼的掌控,但是潼关守将彻里吉和参军李文侯都没有把握时机出兵,反而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刘协归了曹操,还有一众大臣也被曹操迎进了许昌!

    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左傲冉无法行废立,拉刘协下马,辅刘辨登帝位,更重要的就是曹操,历史上曹操是在下天子以令诸侯后才走向奸雄道路的,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曹操就会走到左傲冉的对立面,两雄之间必有一场生死搏杀啊!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洛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十多座山脉。

    洛阳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左傲冉自从诸侯讨董卓后离开洛阳,就再没有进过这座洛阳城一次,如今左傲冉再次瞧见这座历代人王帝主所建都的洛阳,真可谓是感慨万千啊!

    不过值得庆幸的就是这座古城没有被大魔王董卓所烧毁,经过了王昌、胡赤儿、李蒙、崔勇、王方、张资等人率领工匠修葺,这座古都不仅更加的雄伟,而且异常的巍峨!

    左傲冉来到洛阳,王昌、胡赤儿、李蒙、崔勇、王方、张资等自然出城迎接,左傲冉也不和他们客气,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洛阳内的情况,原来如今的洛阳可和以往不同了,不仅加高了城墙,而且城内还有了瓮城,并且在城外还建起了一座城墙,真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不仅如此,王昌还主张收纳流民,从中挑选精壮入伍,其余的百姓就让他们在洛阳城内或是城外居住和生存,王昌的此举大大的提高了左傲冉的声望,为洛阳新添兵卒八万,新建村镇一万多个,如今的洛阳不仅没有萧条,反而蒸蒸日上。

    左傲冉知道如今的洛阳被这几个人达理的仅仅有条,心里很是高兴,口头重重的封赏了几人,休息了一日后,从洛阳新四军中抽调出了十万大军,率军向函谷关进发,怕这支军队自己调度起来不顺手,左傲冉还特意带上了王昌、李蒙、王方三人,胡赤儿暂代王昌之职。

    幽谷关守将阎柔闻听自家主公率军来到,急忙出关十里迎接,如今献帝刘协已经不再长安了,所以左傲冉也不急着攻打长安了,大军在幽谷关休整数日,再度向潼关进发,途中竟然有打着左家军旗号的大寨十余座,而且修建的都跟堡垒一样。

    左傲冉叫人细一打听才知道,幽谷关至潼关之间有左家军雄兵八万,共建十三座大寨,分由申耽、常雕、曾宣、苏顒、陈泰五人统领,靠近幽谷关一侧有大寨六座,靠近潼关一侧亦有大寨六座,正当中的一座大寨是五人平时商议军机和居住的地方。

    这五人当都是后调来的,原先此处的大军也就只有五万,但是幽谷关、潼关二处为了积攒实力,时不时的向这五人出输送一些兵员,久而久之就输送了三万大军。

    长安亦是一座古城,城墙高而坚固,根本不好攻取,左傲冉也不知道李、郭二贼有多少兵马,为了保险起见,左傲冉又从申耽、常雕、曾宣、苏顒、陈泰五人处调了五万大军,左傲冉这就率领十五万大军开拔了。

第1卷:叱咤三国 第65章:华夏十大名关

    第65章:华夏十大名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这第一大关便是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第三关乃是镇南关,镇南关是中国南疆重要关口,如今被称为友谊关,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曾称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5公里处,踞大青山、金鸡山(古称锦鸡陵)隘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镇南关是中越两国边境线上最重要的隘口。

    第四关乃是嘉峪关,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的重要关隘,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古称其为“天下雄关”,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第五关乃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第六关乃上谷关,上谷关也称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五阮关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紫荆关!

    第七关乃是苇泽关,因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此改名为娘子关。苇泽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第八关乃是居庸关,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也有一说,说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也曾赞誉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便是指的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第九关乃是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也作渝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