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农圣 >

第129章

大唐农圣-第129章

小说: 大唐农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么复杂的数字,你们能计算清楚?”其实李世民对于这些已经不奇怪了,他一早就知道孙府利用代数符计算数字很犀利,但萧瑀是去年下半年才回到长安担任宰相,而且平时忙于政务,对这方面的关注很少,见了这番景象,惊讶的问道。

    “呵呵,我们幸福村的粮食紧缺,为了避免浪费,才会按量派发,而且,那些人也不能白吃我们的,我大哥说了,劳动力不用,过期是会作废的,赈灾可不是白给他们饭吃。所以,他们吃了我们的饭,还要帮我们干相应的活计。”孙得寿呵呵一笑解释道。

    “劳动力不用,过期作废?”

    短短的一句话,居然让萧瑀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过往的时候,但凡国家出现大灾,朝廷就是一味的施粥,施粥,却没想过,危与机是并存的,这个时候,只要给百姓一口吃的,他们会心甘情愿的为朝廷干活,修缮城墙,兴建宫殿,开山挖掘陵等大工程,就应该选择这个时候干,反正那些粮食也是要给那些灾民吃的。

    正常年景,你让百姓来干这些活,给粮食百姓,百姓也会骂皇帝不爱惜民力,不给粮食,百姓更加会骂皇帝是无德的暴君,杨广就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不断的上马大工程,才闹的民心尽失的。

    “是啊!起初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白白浪费了好多粮食,现在却不一样了,晚上这些人都会被派出去捕捉蝗虫,两三个人一组,升一堆火,就能捕好几袋子蝗虫回来,大哥说蝗虫粉做的饼虽然没有鱼片米粥好吃,但营养一点也不差,咱们多多储备,到了隆冬时节,真正缺粮的时候,再拿出来赈济那些没有粮食吃的人。”

    目前的这些灾民,大多数是被世家门阀放出来的佃户农奴,正儿八经有田种的农夫,家里是有粮可吃的,至少秋收之前是没有问题,真正缺粮,是从秋收之后开始,隆冬为最,再之后,一直到明年秋收,田地里都没有任何产出,都需要大批的粮食赈灾了,而从隆冬开始,运河结冰,或许连道路都被大雪封住,即便是南方州县有粮食,也很难运到长安来,这个时候,才是关中百姓的生死存亡之际。

    想要应对这样的大问题,就必须得早做准备,幸福村现在无疑是在做准备,目前关中别的没有,就是蝗虫多,组织人手多捕一些,就算人们不愿意吃,给鸡鸭,鱼做饲料也好。

    “呵呵,这个赈济的法子用的好,按斤两算的话,你们村子里收上来的粮食比赈济出去的还多,让灾民提前为自己储备好了过冬的粮食。”想通了整个环节,善于政务的萧瑀呵呵一笑道。

    “若不是陛下此前下了那禁止捕杀蝗虫的命令,大哥早就下令花钱收购蝗虫了,大哥说了,就是再多的蝗虫,也经不住人吃,咱大唐百姓要是人人都吃它,分分钟能把它吃成保护动物。”孙得寿学着孙享福说这话时的样子道。

    “分分钟?保护动物是个啥?”

    一直在旁边看萧瑀和孙得寿对话的李世民也忍不住开口问道。

    “呃,分钟,是我们农门特有的一种计时方式,一个时辰,正好分为一百二十分钟,那个,保护动物,就是,快要绝种的动物。”孙得寿将自己之前从孙享福哪里得到的答案给几人说了一遍道。

    “人把蝗虫吃绝种?”几位大臣和李世民一样,下巴张的老大道。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过大哥曾经跟我们讲过一个生物链的故事,说是世间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链其中的一环,尤其是昆虫,最好还是不要绝种的好。

    比如说这夏日的蚊子,别看它吸血,它也有传播植物花粉的作用,那些靠河边的瓜果长的好,可未必就是水分足这一个原因,因为河边蚊虫多,所以,哪里的瓜果授粉很足,如果蚊子灭绝了,很多不易自然授粉的植物就会大幅度减少,最终灭绝,当灭绝的植物的种类多了,其它生物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一个接一个的灭绝掉······”

    好吧,孙得寿的毛病就是好为人师,话多,硬是用一出生物链的话题讲的众位大臣一愣一愣的,不再追着他问东问西的了,不过,他说的这话却是一点不假,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霸道的动物,想想后世八九十年代泛滥成灾的小龙虾吧!全国人民一开始吃它,结果没几年,就只能靠大量人工养殖才能供应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良久,李世民才朝大家挥了挥手道,“众位爱卿且随我去看看这幸福村到底生活着一些什么样的奇葩。”

    很快,李世民就来到了幸福村公舍后面的一溜大房子,他最先看到的是负责磨制蝗虫粉的作坊,这里有膳监司运转的模式,就是用极少数会的人来指挥大部分普通人,这些不会的普通人,全部都只需要完成一道非常简单的工序,整个制作就算完成了。

    被冲洗晒干了的蝗虫在这里最先会被磨成粉,然之后会被女工们用筛子,将硬壳,触角渣之类的筛出来,最后得到一些比面粉粗糙些的粉末,这些粉末会被压实,打成定包装封好,被筛出来的人难以食用的东西也会被加入鸡饲料中,在公社后面连排的大库房里储存好,那边已经存储了好多这种定包装的蝗虫粉。

    “朕早就听说,这蝗虫能够用以食用,可有做好的成品?拿出一些来给朕品尝一番。”李世民招过来现场一个管事的农门子弟道。

    “回禀陛下,公舍的大食堂就有,那些吃完了定额配给粮食的人如果还感觉饥饿,可以去窗口领一两块蝗虫粉蒸饼。”

    被李世民招过来的这个农门子弟叫陆小俊,才十岁左右,是陆全有的儿子,也是最早跟着孙享福学习知识的学生之一,听了李世民的话,却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的意思,只是给李世民指了条道。要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抗旨不尊,无君无父了,但对农门所教内容稍微知道个大概的李世民却知道,农门什么农业方面的知识都教,却偏偏不教视君如父这样的儒家大道理。

    是以,他只是莞尔一笑,带着大臣们朝大食堂的窗口走去。

    鱼片粥的香味隔着老远就闻的到,难得的是,每碗粥里面,还有去年冬季幸福村大批量种植,后来全部制作成装坛的大白菜,还有不少现发现长的豆芽菜。

    在大唐,别说灾民,就是正常年景,普通农妇家的吃食也很难做到有鱼片,有青菜的,这可是灾年,幸福村怎么敢给几万灾民吃这么好?

    看完幸福村的库房之后,李世民和众位大臣懂了,幸福村这是早有准备,去年他们比别人多种植了一季农作物,那些种出来的东西,大多被他们储备了起来,想到这茬,李世民突然想起自家的皇庄应该也有不少收成,他去年的时候,可是去过一道口喻给虞秀儿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都如幸福村这样储备好了,如果是,那么后面最艰难的时刻,他有不少东西能放出来赈济灾民。

    才看了幸福村的冰山一角,李世民就发觉了提前做准备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思考起了朝廷的制度起来,以往那种等问题出来,再想办法补救的模式,是不是对的?如果能够把什么工作都做在前面,那么,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更轻松有效的处理呢?

 第200章 继续参观

    聪明人陷入沉思之后,一旦想通了,往往会悟到一些惊世骇俗的道理,一年前的李世民,为了肃清吏治,就曾经陷入沉思,最后,他给所有的州县,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办事流程,这套流程奠定了贞观朝吏治清明的一个基础。

    另外,他用人,也一向以德为先,像孙享福这样专思谋利的人,之前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排在第二梯队的,因为历史上像这种利益为先的人一旦做大了,一般都会给统治者带来麻烦。

    不过这次孙享福以身试药的事让李世民对他有所改观了,贪利而不失德,这是李世民给他的新评价,一个有良知和奉献精神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蝗虫粉蒸饼并不难吃,比这难吃的行军干粮李世民也吃过不少,在接连食用了三块蝗虫粉蒸饼之后,李世民才觉得那些世家门阀系官员的话有多可笑,他若不是为了用计迷惑李孝常,怎么可能下达禁食蝗虫这样的乱政条令。

    幸福村值得一看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个临时的蝗虫加工作坊,工匠在这里的地位崇高,尤其是第一批进入孙府,后来被允许穿上印有农字衣衫的那批研发型工匠,幸福村的各种材料几乎不对他们设限制。

    很早以前的时候,孙享福就让工匠们学会了用模具制作质量不算高的管道,但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弄出焦煤,效率很差,现在却不一样了,有了焦煤,熔铁的效率变高之后,铁水轻易的就能在模子里凝固成厚薄还算圆润的铁管,至于外部形状基本一样的犁头,直接就是量产,可比原先慢慢的打制快了太多倍。

    今天,炼铁作坊里就被工匠们搬出来一根根两三米长的铁管,在铁管的两端,会用一个用咬口的钢架绞出的一圈圈螺纹,另一端,则是被锋利的精钢钩刀钩出相应的纹路,这样,两条铁管便能通过这些螺纹口相连接,这个技术是原先用来制作铜质的望远镜套筒的时候研究出来的,后来铁匠们炼出了坚韧度非常高的炭钢,用来绞钩铁管倒是没问题。

    “他们这是在干嘛?”

    李世民问了也是白问,跟着他来的几个大臣也是一脸懵。

    “来人,去长安大牢里把孙大力提出来,另外,召牧监署的孙二力也过来。”

    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各自忙自个的,没有一个懂行的人解说,李世民根本是看不懂的,还没有等到孙大力两兄弟过来,李世民就看到了一副奇景。

    在一个负责转洞从地底拉稀泥出来的铁架上,十几根铁管便被工匠们逐一连接,慢慢的下放到地上那个小圆洞里去,然之后,一个早就打制好了的圆筒形事物便被装置在了最后一根铁管的尾部,圆筒形事物里有两三片形状不规则的圆形铁片,被一根铁条穿着,铁条差不多和大圆筒等长,以圆筒边一个突出的地方做支持点,连接在一根长长的,可按压的把手上。

    李世民不懂活塞的道理,自然看不懂这些装置的妙处,这其实就是一个按压井,由于没有更好的橡胶片来做活塞,孙享福想到了用三块开口不一的铁片,这样有水从下面被压上来,就可以推起可以活动的薄铁片,从开口处涌进按压井筒里,但水想要回到地下,却会被三个开口在不再同方向的铁片重叠之后,堵死。

    大井筒上端有个圆孔,一条竹管最后被工匠们插在这个圆孔上之后,主要负责建造这个按压井的大汉于杰就朝公舍里招呼道,“端一盆引水来灌下去试试。”

    这时,一个小伙子飞快的就跑进了公舍的厨房,不一会,就端着一大盆水向这里跑了过来。

    翘起活塞铁片,水被灌进了大圆筒里,于杰开始一上一下的按压起来,起初圆筒里还有一些奇怪的声音传出来,没几下,连接着筒壁的竹管上竟然有水出来了。

    “哦,出水咯,出水咯······”

    围观的灾民们看到这口按压井出了水,欢喜的拍着巴掌又蹦又跳,幸福村的原住民对此却是见怪不怪,按压井幸福村已经打了好几口,最先用上的是公舍的厨房,后来是水库旁边的实验田里也打了几口,在村口这里打井,是因为灾民太多,原先的饮用水源供应不过来。

    “这,这个玩意怎么弄出水来的?”

    于杰连续按压了一会,等出水稳定后,就把按压把手交给了一个灾民小伙子,而这时,观看了全过程的李世民找上了他问道。

    “呃,俺也不知道,俺只知道村长把这个装置叫按压井,说是能取几十米深的地下水上来用,后来做出来了,确实能取水,而且这井水冬暖夏凉,夏日里,捧一把洗脸,整个人都清爽。”

    说罢,他还捧了一把竹管里面押出来的凉水,往汗津津的脸上抹去,一脸享受的样子。

    李世民也学着他的样子,接了一捧水,果然,那被从地下按压出来的水,入手冰凉,在这炎炎夏日里,有这凉水洗把脸,很是舒爽。

    同来的萧瑀,房玄龄等几位大臣相继接水洗手洗脸,常何更是捧着喝了几大口凉水,直呼过瘾。

    “太好了,有了这按压井,咱们关中就再也不缺水了。”

    李世民很是开心的笑道,熟悉他的房玄龄知道,他的下一句,应该是要封这个打井的于杰做一个专司打井的官了,连忙开声道,“此井虽好,但甚是费铁,只怕咱们关中百姓用不起啊!”

    闻言,李世民才想起刚才被工匠们一根根连接起来放入地下的铁管,心里盘算着,这一口井,只怕光耗铁都不下数百斤,还不说那种螺纹口所需要的工时,想要给关中各地都打上这种按压井,朝廷还真就玩不起,想到这里,李世民便表情黯然的走向了其它地方。

    幸福村发豆芽的屋子有很多间,由于需求量大,幸福村已经不避讳别人学习这种快速发豆芽的技术了,若不是幸福村周边的植被大多被蝗虫啃食掉了,村里根本不需要大热天的发豆芽来吃。

    所有人都在忙,没有人给李世民解说什么,他只是在各个房间里看了看,就悠悠然的从房间里走来出去。

    “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鼓励生产上,朕欲设一奖励机制,鼓励天下百姓研究高效高产的工具和技术,但凡有成就,以金银财锦甚至是官爵奖赏之,几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朝廷原本有这样的机制,不过这个机制基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奖励的东西太少了,几贯钱的赏金便是上限,而这个时期,任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者产出的秘方,轻易的可以让这个人赚到这么多钱,谁会那么傻,把自己的秘方技术献给朝廷?

    当然,只有幸福村在这方面比较傻,对于好多新技术,只是在最开始的阶段控制一下,后面就不管了,还会主动教被人学习,算是一朵奇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