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农圣 >

第193章

大唐农圣-第193章

小说: 大唐农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长安,万年,蓝田三县的县令,将辖区内的村庄,民户,农田数量等详细情况奏报上来,另外,三县主官在春节后,将会被组织到幸福村参观,学习房屋,道路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其三,户部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审计,预算部门,算学落后,就去幸福村学,而且还有一道死命令,明年春耕结束前,大唐钱庄的经营必须上轨道,直白点说,就是皇帝在那个时间必须要见到钱。

    其四,当然是下给全国各州郡地方官,将学堂建设,推行到所有县城的命令了,不过,光是把这封命令下放到全国,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真正全部落实建好,最快也是明年年底,甚至后年的事情,那个时候,公民制作差不多已经可以落实,朝廷也有钱聘用大量的教书先生了。

    对于这第四条,房玄龄给的建议很能解决问题,那就是地方财政先出资建,所用钱款,直接在当年的税收中扣除,这样,就避免了现在穷的叮当响的朝廷从长安拨款,让整个进程变的更加缓慢。

    其实通过拨款这个事情,孙享福又想到了朝廷税收的问题,每年各地往中央押解财税,中央往各地拨款,其实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因为这个时期交通不便,远程往返运输,损耗很大。

    而如果将大唐的钱庄快速的开遍全国,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大大的避免了。

    到时候,税收全部以金钱结算,地方官只需要一张存款单,就能向中央上缴税收,简单方便,几乎没有什么损耗。

    当然,这个构想,短时间还无法实现,大唐能写会算的读书人还太少,当官的人手都觉得不够用,何况是经营钱庄的人,在人手方面,首先就不具备全面覆盖的条件。

    另外,明朝的一条鞭法害了多少百姓,作为后世刷过不少电视剧小说的孙享福还是知道一些的,要这个时代的百姓把粮食卖了,以现金交税,已然比明朝的时候还不可行,因为市面上现钱本来就少,百姓手上没有余钱,要交税,就必须要卖自己产出的农产品,而那些掌握了金钱的世家豪强,则会因为他们手上有百姓必须要拿去交税的现金,而把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压的死死的,坑害农民,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只能暂时搁置。

    最后,就是车队的行程问题了,既然武功县令有坑害百姓的计划,那么就不止这一处村庄,对于其他一些就要揭不开开锅的村子,李世民也打算亲自前去慰问,收取更多民心的同时,掌握更多世家系官员的黑材料,真正了解地方的吏治和民情,这样可以让李世民以后制定政策时,考虑的更加全面。

 第293章 返程路上

    由于分散了一部分护卫骑兵在前面打前站,李世民一天时间,就找到了四个像双路村这样贫穷的村子,大唐,皇权连县都下不到,现在,却直接到了村,看到的,自然是一堆的问题,短短两天的时间,就让李世民知道了,愚民有多么可悲。

    世家子所用的手段其实一点也不高明,只要给这些百姓一丁点的智慧,他们也不会被人剥削成这样,难怪那些世家子会对统治者说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有无知的百姓,才能任他们剥削,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

    而在孙享福这里,李世民听到了不一样的论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断句不同,意思,竟然截然不同,世家子们,却是用一条对他们最有利的解法,在蒙骗所有人。

    李世民没有时间这么无休止的看下去,所以,一天后,派发东西救济穷困村落的事情交给了独孤谋和他带领的一干千牛卫,而少部分人马,则是随他一起返程回长安过春节。

    马车上,李世民手中的几颗棋子一直在被他转动把玩,不过,此刻,他却不是在下棋,也没有允许孙享福回到自己的马车上打盹,车厢中间的案几上,摆着随行的几位大臣对于朝廷未来五年,甚至十年规划的构想,其中,他正盯着孙享福的写的那张纸在看,这是李世民昨晚上强行下发的任务。

    “五年之内,在关中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十年之内,在全国完成新农村建设,同时开始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即,无论男女,都要上学读书,完成基础文化学业,做到消除文盲。”

    短短几十个字,却是李世民看到的,最大胆的提议,他对着这几十个字,发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呆。

    “正明,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的代价有多大,你不可能不知道,你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提议?”

    李世民将孙享福书写的那页纸提起来抖了抖道。

    这一个时辰里,他幻想过很多全民读书识字的画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虽然好的方面比较多,但他还是有些担心自己驾驭不了那么一个国度,因为他在朝廷上见过智者扯皮的事情太多了,每一个读书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他们就会自己想到的一些方法来实现,管理几百个读书人都已经很难了,管理几千万读书人,那个画面,李世民幻想起来的时候,不担忧才怪。

    孙享福一早就料到李世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在心里琢磨了一下用词才道,“陛下,您是想要国富民强,还是想要民富国强?”

    孙享福的这个问题突然问出口,车厢内的几人都是一愣,还第一次有人把这个词调了头拿出来用,然而,细细一想,他们却又发现,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是两个概念。

    汉朝,就是典型的国富民强,然而,那种强盛,都只适合短暂的存在,国富民不富,内部就容易生乱,所以,汉朝经过了几度反复,国家虽然依旧富裕,军队战力虽然依旧强悍,但还是被黄巾起义搅乱,导致群雄割据,最终灭亡。

    可民富国强这个词,到底成不成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未可知,因为此前,没有那一朝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后世,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指数,当一个国家的公民的平均文化水平高了,所掌握的致富技能自然也就多了,挣钱就更加容易了,而老百姓富了,国家是想不富裕都难,除了那些少数靠出售资源迈入发达的国家,真正的强国,无不是靠先进的科学知识。

    全民读书,认字,掌握知识,就会让知识发酵起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迈进之后产生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只有掌握了知识的人民,才是真正的强民。

    来自后世的孙享福可不会让这个朝代重蹈宋朝的覆辙,那是一个国富民不强的朝代,被别人欺负了几百年,最终灭亡,而它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当权者把一个不切实际的学说,或者说被阉割了的文化,当成了国家的根本,没有客观的看待文武,矫枉过正了。

    所以,孙享福所说的义务教育里面,可没有太多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以务实为基础,才是关键。

    “国富民强又如何?民富国强又如何?”

    李世民虽然在自己的心里想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却是更想听听孙享福的意见,车厢里的其它几个大臣也是如此,此刻都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

    “国富民强很简单,沿用前朝的那些制度,以咱们大唐现有的生产水平,以及人均可分配资源来算,也能富强个一两百年,然之后,汉朝什么样的结局,您也清楚。

    民富国强则不然,老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了,才会真心的拥戴国家,国家只有和老百姓的愿望是一致的,才会受到老百姓全力的支持,这样的国度,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承受风吹雨打的强国。

    而老百姓怎么才能富?

    唯有让他们变强。

    当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生产知识,更多的致富方法,他们就能够更从容的对抗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压力,所以,让老百姓变强,是一个国家变强的基础,朝廷即便是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打好这个基础。”

    孙享福讲了这么半天,换来的,只是一片沉默,他的这些论调,在目前来说,只能算是他一家之言。

    这个论调有成例可看么?

    有。

    幸福村就是成例。

    孙享福并不是全能的,幸福村的百姓在孙享福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就在他指引的方向上不断探索进步,研究出了很多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技术,这不是孙享福一个人的功劳,他顶多算是个指路人。

    而现在,即便是孙享福不在,他们自己也在不断的进行各种研究,这就是一种知识的发酵。

    幸福村的百姓,已经变成了强民或者说富民,这里的富,不单是指财富,还指知识的富有。

    凭借他们现在掌握的东西,可以轻易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的很好,所以,幸福村集体,能在保持自己各项研究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拿出一百五十万贯来投资渭南县的项目,这些钱,还只是他们在研究的道路上,顺手赚来的,如果用他们掌握的东西专门来盈利的话,相信用不了几年,整个国家的钱就会被他们赚去大半。光是把冶炼和玻璃工艺拿出来赚钱,就能分分钟赚一座金山银山出来。

    然而,李世民却还没有做好全国都是这种强民的心理准备,在此刻的他看来,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甚至马周几人提的发展规划,似乎更加靠谱一些。

    比如萧瑀,他提议半年之内完成公民制度,明年秋后开科举,三年之内,将一套全新的地方官员的职能,和监管体系执行下去。

    而房玄龄,则是将边地治理看的比较重,安北大都护府,玉门关外新设的几州,都是朝廷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他认为,只要没有外患,大唐的内部治理,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从今年的国库税收,和国民产出来看,明年只要关中不继续灾害,大唐的内部情况会很好,今后会更好。

    而且,他知道萧瑀会就政务规划给李世民提建议,所以,很巧妙的把自己放在了副手,拾遗补缺的位置,说了对边地发展规划的几点。

    长孙无忌则是直接说国家财政未来有多少能用于军事,三年到五年之内,解决吐谷浑和高句丽的问题,十年之内,将周边不臣服的国家全部扫除等。

    马周说的,是最符合孙享福那套富民强国思想的,草根出生的他,更加看重民生,通过对善阳发展套路的研究,他得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兴商贸,降农税应该是朝廷施政的阶段任务,三年之内,国家的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免除人头税,五年之后,农税减半,十年之后再减半等等。

    都是说的比较实际的东西,当然,只要做到他们所说的那些建议,其实就已经足够大唐雄霸于世了。

    至于孙享福说的那些,其实有些太过超前了,就跟他此前说育种育苗的事情的时候一样,李世民听一半,不听一半,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事情,还算靠谱,全民义务教育的事情,暂且搁置,大唐完全没有必要花大代价去做这样的事情,有那么多钱,给国家多练几只强军,不是更好么?

    他却没有想过,十年之后,或许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了,因为,那个时期读书的成本可能已经降到很低了。

    而国家的军力强横了,人民对国家没有相应的向心力,却未必是好事,人性都是贪婪的,掌握了军权的人一旦犯了贪心,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昙花一现,成为一段绚丽而短暂的历史。

 第294章 给虞家开辟的产业

    李世民出巡的这几天,长安人们的舆论主要围绕着两件事情。

    一是望江楼舞台上的节目,东珠在望江楼的出场频率很高,一天会演上三四场,她所带来的几首草原风歌曲,现在成了长安百姓没事就爱哼哼两句的热门流行歌曲,大家对于这个草原姑娘的认可度很高,算是初步打开了局面。

    二是袁天罡顶不住压力,向世家子们合盘托出了孙享福的渭南新城投资计划,在袁天罡的描述中,未来,以孙正明为首的望江楼股东和一些新加入的权贵们,将会集资超过千万贯,来建设这座以工业为主的新城,占地面积很可能是整个渭南地界。

    届时,这座城,将会建设很多个大型作坊,其中很多产业,是大唐从没有过的新型产业,而且孙正明在这些产业里,会无限制的追加投入资金。

    这个消息顿时让世家子们兴奋了,找着由头往孙享福家送年礼的人特别多,而回到长安的孙享福,则是第一时间就躲出去送年礼了,可不敢让什么人都跑来分一杯羹,他坑的,主要是五姓七家。

    进到虞家的时候,孙享福首先看到的就是岳父虞昶那一双幽怨的眼神,望江楼这么赚钱的买卖,孙享福没有拉上虞家入伙也就算了,毕竟孙享福当时谋划这事的时候,跟虞秀儿才刚认识。

    可渭南新城的事,居然也不拉上虞家,这样就有点不够意思了,要知道,这个投资计划,除了可以谋利,还是跟随皇帝脚步,推动国家发展的大好事啊!

    虞家在关中,也算的上是二三流的世家,家底子比秦琼这些新贵还厚,族中读书当官的人可不少,此前为了避嫌,没有去善阳拍地,就是不想给孙享福添麻烦,可除了给望江楼做下线,提供一些农产品的业务,他们在孙享福一系列的发展中并没有占到多少好处。

    一番见礼之后,孙享福被虞昶请到了书房奉茶,虞世南老爷子也在,虞秀儿则是去了后堂拜见母亲。

    不一会,等茶水上齐,书房里便只剩下他们三人了,不待虞昶开口,孙享福便率先将几个打造精致的盒子摆在了虞世南的案前。

    “此,是何物?”虞世南拿过一个木盒,看向孙享福问道。

    “此乃老花镜,由于不知道阿爷的度数,是以,孙婿让属下的人多做了几副,阿爷可以试戴一下,那一个戴上最清楚,就用那一个。”

    “度数?”

    孙享福跟虞世家解释不清楚这个词汇,便将盒子都打开,只见盒子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