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农圣 >

第386章

大唐农圣-第386章

小说: 大唐农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啊!反正文工团的人手这两年也都训练出来了,忙完了这运动大会,妾身应该没有什么公事了。”

    虞秀儿跟孙享福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对于他的个性,自然是了解的,恐怕,也只有在田地里摆弄那些农作物的时候,才是他最充实的时候,听红梅和春桃讲述了一些在荆州的生活,她都有点想在那边住上一段时间的意思了。

    次日一大早,孙享福还没起床,王旭就携重礼登门了,什么千年的老山参,鸽子蛋那么大的珍珠,那都是按箱论的,这些东西在市场上的价值,根本无法估量,也就像王家这样的顶级世家才有这样丰厚的储藏。

    孙享福知道他送这些礼的意思,倒没有拒绝,将其请进客厅之中后才道,“王兄携此重礼登门,可是有什么喜事?”

    “不瞒正明兄,从今天开始,我,便是定襄王氏的家主了。”

    孙享福闻言,并没有多少意外,强挤出一丝笑容道,“那还真是可喜可贺,不过,你接任家主,理应是由我备好礼物,上门道喜才是啊!”

    王旭笑着摆了摆手道,“呵呵,我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短几年时间内,接任家主之位,全赖正明兄的大力支持,这礼数,也该是我向正明兄你来尽才是,况且,今日登门,我还有一事相求。”

    看了看王旭的表情,孙享福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屏退了在大厅伺候的胡姬之后,孙享福便端坐在主位之上,等待王旭开口。

    “正明兄,我以为,被程兄连夜押往善阳的那些人,应该让他们永无重见天日之时才好。”

    闻言,孙享福眉头一挑,这王旭倒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要知道,这一万多人里面,大多数人,其实只是与嫌疑人有接触而已,至少有九成以上的人,其实是清白的,王旭想要将王浩的势力连根拔除,居然舍得牺牲掉本族数千人,不过,这却是让孙享福想到了另一桩事情。

    斟酌了一下言语,他才道,“此不过是些许小事而已,回头打发他们到大漠四周种树便可,倒是另外有一桩难事,需要王兄也出一份力。”

    “正明兄可是要说王浩的事情?”

    孙享福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相信王旭他也知道了朝堂的风向,以及李世民的倾向,清除王浩的爪牙,哪里有清除他本人重要。

    片刻之后,王旭咬牙道,“王浩必须死。”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稍后,我会力谏陛下杀他,但是,如果陛下执意不肯,我也不能抗旨,届时,还请你私下里出手。”

    孙享福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王旭便懂了他的意思,赶忙回去安排。

    送走了王旭,孙享福在红梅和春桃的伺候下,穿上了整套的官服,稍后,去城外的营帐见过李世民后,他就将会带着仪仗,去西城门处,迎接使团和西域各国的代表团到来。

    大营之中,孙享福并没有见到李世民本人,他一到定襄之后,便去提审王浩了,到现在,一个多时辰已经过去了,还没有出来,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孙享福只好在议事大厅,与房玄龄等人聊了起来。

    “房相,不知是何人建言陛下,赦免王浩?”

    “这满朝诸公之中,十之七八都上表了。”

    闻言,孙享福有些愕然,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房玄龄有些无奈的叹道,“这你还看不透吗?利益。”

    “利益?”

    听到这两个字,孙享福顿时懂了,这两年,世家系的官员之所以这么安生,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大唐扩张带来的利益,所以,在大唐具备向外扩张的硬实力的时候,他们更加愿意看到大唐继续扩张,大唐的市场越来,他们从各方面,能够谋取的利益都会更多,毕竟,打下来的地方越多,朝廷就不得不让更多他们门下的子弟去做官管理这些地方,需要养活的人口越多,他们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才会更加值钱。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大唐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危机,普通百姓都能轻易的赚到比他们族人赚的还多的钱了,那么,离他们这种宗族制度分崩离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荆州几大家,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不想等这种危机逼的他们无法反抗的时候,再想办法翻身。

    所以,王浩已经和他们达成了一种共识,那便是推动大唐向外扩张,提升这些世家宗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同时,帮他们也建立像上齐城五家那样,能够盈利赚钱的产业。

    事情打了个转,又回到了原点,孙享福要面对的,还是所有世家利益集团,而这次,李世民,似乎更加倾向于继续对外扩张这条路。

 第563章 相互说服

    孙享福从来都不反对大唐的扩张,但是,他希望那是有计划,有方式,符合发展节奏的扩张,盲目的占领的后果,往往是统治时间不长,然后出现叛乱,再然后,又回归原本的样子。

    历史上的大唐,就是因为内部发展还不够夯实,对外部的控制力不够强大,导致空前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

    孙享福知道守成比开拓难的道理,所以,他在尽力的发展大唐的经济,基础建设等方面,在他看来,没有这些东西打底,大唐得到的领土即便是再多,也会很快的失去。

    “房相,陛下不会不知道像王浩这种不受控制的人的危险性吧!”

    “怎么会不知道,可是,王浩的所做所为,虽然有些极端,但在陛下看来,其本意,却并非是要祸害大唐本身,像他这样的人,想要荣华富贵的话,那是唾手可得,可偏偏,他想做事,陛下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他那不是想做事,是想搞事情,这次我们能化解定襄的危机,说白了,是凭运气,一旦让他成功,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您知道的吧!”

    闻言,房玄龄也是眉头紧皱,王浩这个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他从来只忠于自己的想法,甚至想让皇帝都按照他的意志走,这就很要不得了,不过,他跟孙享福现在说的再多,也是没用的,关键还得看李世民怎么想。

    又是半个多时辰过去了,李世民才神色复杂的从关押王浩的帐篷里走了出来。

    孙享福正欲上前开口,却被李世民伸手阻止了。

    “王浩之事,暂且不急着说,城内的各项准备,都做好了吗?”

    “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嗯,当前的要务,还是办好这次运动大会,至于王浩的生杀问题,且等运动大会之后,咱们再议。”

    “那个,陛下······”

    “朕听闻,使团和西域诸国的代表团今日正午之前便会入城?”

    “是的。”

    “那时辰不早了,你赶紧去安排迎接的事情吧!唐卿这一去三载,劳苦功高,使团一干人等,尽皆有大功于国,等运动大会结束之后,朕自有封赏,你先替朕宽慰一番。”

    “臣遵旨。”

    李世民一副不想让孙享福多说话的架势,孙享福也不好死缠着他说,反正王浩现在关着,除了有千牛卫守着,还有自家的密卫用望远镜严密监控着,不怕他逃跑,就暂且先这样吧!

    看看了时辰,孙享福急急的整顿了仪仗,去了西城门,而李世民回到了议事的营帐之后,立即召了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议事。

    “王浩此人,作恶多端,论罪该诛,然朝堂诸公之奏请,朕又不得不顾,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为好?”

    以现在李世民的权威,想到办事,哪里还需要在乎朝臣们的意见,论罪该杀之人,他却来问几位重臣该不该杀,那意思就是他不想杀了。

    “陛下,王浩此人太过危险,臣以为,不可不诛,而且,正明的心思,陛下您应该也知道,若是您强行赦免了他,只怕正明拼着抗旨,也是会杀他的,为了一个王浩,失去一个正明,不值当。”房玄龄通过跟孙享福的一些沟通,也算是比较认同了孙享福的主张,率先开口道。

    然而,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却没有急着表态,却是转头看向李靖和杜如晦,显然,房玄龄的主张,不是他心中所想。

    “陛下,臣以为,王浩当诛,不诛不足以平三军将士心中之愤。”李靖继房玄龄之后开口道。

    延津之战过去还不到两年,事情的前因后果,东征的数十万将士,可都是知道的,再有云南之战,舍龙和云南代表团,现在可是大营之中呢!因为王浩的谋划,蒙舍诏死伤的青壮高达三万余,云南各部的损失全部加起来,超过十万人,这可是血海深仇,不杀他,安南军第一个不同意,出于军心稳定方面的考虑,李靖这个建议,算是非常有力的。

    在李靖之后,杜如晦再度开口道,“陛下,王浩若死,大唐内部将海清河晏,再无忧虑,只要按照现在的脚步,潜心发展,五年十年之后,大唐之强,足以冠绝当世,您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见到三位肱骨意见一致,李世民脸色有些暗淡道,“朕也知道,王浩一死,我大唐的发展,将再无阻碍,朕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昔日孟子曾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正明,以及诸位爱卿,都是辅助朕的贤士,然而,没有国外之患,咱们大唐也还是有可能会在安逸的生活中消亡。

    是故,朕不想停下来享受安逸,诸卿可明白朕之心意?”

    你把心意说的这么明确,谁还能不明白?

    不过,房玄龄却是再度开口道,“陛下,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王浩此人所用的手段,过于偏激,非是正道。即便是成功了,也难叫人心服,此后,只怕会叛乱不断。

    而且,西域诸国之地与我大唐本土相隔万里,打下来容易,守土和治理起来,却更难,臣以为,现在的时机尚且不成熟。”

    房玄龄说完,杜如晦又接过话道,“臣附议,我大唐现有的人才,治理现有的州郡和四边之地,尚且不足,盲目扩张,有害无利。

    而且,西方诸国中,较强的几国,皆是传承日久,人口众多,非速亡之国,一旦陷入那个泥潭之中,反而会打乱我大唐自身的发展节奏,实为不智之举,陛下要三思。”

    杜如晦说完,李靖也没闲着,接过话道,“陛下,西域之地,距我大唐本土,有万里之遥,若是在这么远的地方展开大战,须得万全的准备,否则,一旦失利,则易遭受反噬。”

    李世民一边听着三人的建议,一边点头,待得李靖说完,他却是笑道,“你们三人所说之事,朕一早就考虑到了,真是因为堂堂正正的入主西域,咱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朕才会觉得,就这么杀了王浩,太可惜了。”

    闻言,房玄龄三人一愣,心中却是暗自后悔。

    王浩,肯定是利用了李世民想走捷径的心理,来说服李世民。

    果然,李世民又道,“正明一直主张,用发展民生经济的手段,自然的吸纳周边各少数民族和国家,这一点,朕是比较认同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主张的方法,是正确的,不然就不会就今日定襄,善阳的盛景,更不会有薛延陀,云南,东北诸部与我大唐一家亲的局面。

    然而,这样做,速度太慢了,对于临近中原之地,尚可,对于遥远的西域诸国,却很难奏效,如何让西域诸国的人,也像他们一样向我大唐靠过来?

    这就需要一些谋划。

    王浩今日,就跟朕说了一整套的谋划,利用西域诸国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利益诉求,集小国之兵,去攻大国,自始至终,我大唐只是陈兵边境,发展边地经济,收拢躲避战乱,或者无心争霸的小国的民众的投诚,用最省力的办法,将西域诸国的领土,百姓,纳入我大唐治下。”

    “陛下,西域诸国的人,可不都是傻子,而且,即便是要做这些事,也不该是让王浩这个不受控制的人去做,朝堂上下,还是有不少多智善谋之辈的。”李世民一说完,房玄龄就接话反驳道。

    这话,倒是叫李世民沉默了好一阵,才又道,“王浩此人,行事虽然偏激,但也只是出于他的思想主张与朕当下的治国理念不同,对于咱们汉民族,他还算是忠诚的。

    而且,他在海上有两支人马,一支约五百余人,在倭国海域,帮其收刮钱财和人口,另有一支五千人规模的大队,是以数百汉人,统领着四千多倭国青壮,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启程走海路,前往波斯海域······”

    在两个时辰左右的谈话里,王浩几乎将自己的势力,和在西域的打算,向李世民合盘托出了,他要去西域搞事情,没有军队和人手可不行,所以,他把手伸向了倭国。

    此时的倭国,是海外诸夷中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用从倭国抓来的青壮,是最容易训练成军的,所以,这支以倭国青壮为主体的军队,将会是王浩在西域搞事情的主力军,其自始至终,都会打着倭国的旗号,在名誉上,不会让大唐受损。

    再之后,王浩几乎把所有李世民所担心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只需要大唐能在海上接济他们一些粮食,军械装备,基本就可以坐等着收地收人。

    甚至,这些粮食军械,他们都可以用从西域弄来的大量金银向朝廷购买,成与不成,也不会让朝廷吃亏。

    一个看想去基本无需投入,却有巨大收益的计划,叫李世民怎么能不动心呢!

    房玄龄三人本来是想说服李世民的,然而,却差一点被李世民给说服了,差一点,那就是没有。

    思虑再三之后,房玄龄还是向李世民建议道,“正明之心不可寒,三军将士之心,更不可寒,而且,王浩此人,不可信,陛下,斩杀王浩带来的好处,可比支持他的这几千杂军要大的多。”

 第564章 入城

    不管怎么样,房玄龄有一句话,说的肯定是对的。

    “王浩此人,不可信。”

    他此前一贯主张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连定襄城聚集的上百万番外胡人,他都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