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宿主脑阔疼 >

第159章

宿主脑阔疼-第159章

小说: 宿主脑阔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诶,学长。”苏小木应了声。

    “教授要1点30分才过来,他们也得一会才过来,你自己招呼,我还得忙一下。”谭凌说完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

    课题实验室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人忙。

    偶尔也会遇上没人的时候,以及现在这样,就谭凌孤零零的时候。

    苏小木也是熟门熟路的人,自己找了个操作台坐下。

    很快,张可跟林唐等人一块过来了。

    “呦,小木同学今天来挺早。”张可呵呵笑道。

    平时苏小木来得都算比较晚的。

    毕竟本科阶段,尤其是……本科才二年级,学业还是挺繁忙的,不像其他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学长学姐。

    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课题研究上。

    苏小木挠了挠头,腼腆一笑。

    自从林唐知道苏小木有女朋友后,明显没那么开怀了。

    都不怎么撩苏小木了。

    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

    一群人看着张可,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张可突然召集大家过来做什么。

    “今天找大家过来,是因为所有的课题前准备已经完全完成,谭凌,你先跟大家简单说一下。”张可也没多啰嗦,直接开始了正事。

    谭凌点头,起身说道。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前期所有的相关知识储备与小课题实验研究已经全部完成,包括课题实验所需的云计算平台、存储、实验参考数据……等均已准备完成……”

    “……”

    张可接过话头,“今天,我们便启动『大数据·算法、主导数据与行为模型』课题。”

    张可的话语落下后,苏小木等人都没有太意外。

    这个大课题拖的时间挺长了。

    也是时候开始了。

    不过大家都有意无意的看了眼苏小木,心里都明白张可有很大概率是为了等苏小木完成acm总决赛。

    没等大家开口,张可问道,“你们觉得,什么是大数据?”

    这个问题问出后,苏小木、谭凌、林唐等人都陷入了沉思。

    张可教授要听的肯定不是网络上的那些烂而化之的回答。

    而是他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总结。

    从生活中、从学习中、从自身经历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归纳并给出答案……

    一般看来,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同时大数据还需要特殊的技术,来有效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

    这些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ibm也曾提出了大数据的特点: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

    但,大家都不会简单的从这些概念上的东西来进行回答。

    良久。

    谭凌开口道,“我认为大数据就是数量庞大的任意数据,甚至这些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还没什么价值,扔之可惜。”

    “当然,大数据其实始终贯穿着人类的历史,从古至今的各种法例都能看到大数据的踪迹。”

    “比如连环案件分析?”林唐插嘴道。

    也不知道林唐是不是最近看柯南看多了,张口就是连环案件。

    其他几人各有回答。

    独剩下苏小木沉默不语。

    “小木同学,你来说说?”张可点了名。

    苏小木简单的答道,“说不好,我觉得大数据无非就是多维分析,最终针对的还是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大数据的理解,我们的课题只是从大数据出发,探索主导数据、行为模型的一个片段。”

    张可道。

    “大家可以通过课题,去找到每个人对大数据的新理解。”

    “硬件层面的准备基本完善,但软件层面的部署还得我们亲自来,首先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我们讨论一下,是否直接使用hadoop实现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张可的问题引发了课题实验组每个成员的意见发表。

    首先hdfs基本上是个通用的大数据分布式文件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就是用来部署在低廉硬件上的。

    包括hadoop,完全就是为了大数据而开发的程序。

    hadoop框架最核心的设计就两点,hdfs和mapreduce。

    hdfs为海量数据提供了存储方式,mapreduce为海量数据提供了计算。

    苏小木试图争取了一下,“教授,如果我们课题的时间足够长的话,不如我们试试自己实现,不借用hadoop,重新设计分布式文件系统、并行运算算法、并行处理数据库这些。”

    “这样一来,专业针对的就是课题本身的算法、主导数据与行为模型。”

    苏小木的话是有道理的,当然也是有私心的……

    ======

    2更。

 第323章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全本小说网,HTTPS://。)

    对大数据,苏小木想法一直蛮多的。//全本小说网,HTTPS://。)//

    私心是肯定有的。

    因为,大数据需要的技术基本上都是苏小木部分精通乃至非常专家,但不够完美。

    像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苏小木是部分精通。

    数据挖掘是非常专家。

    分布式文件系统这个底层非常专家甚至完美,上层就是部分精通或者不懂了。

    至于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这个简直就是瞌睡枕头。

    苏小木最近的重心基本上全部放在了存储相关的深入研究上。

    如果能利用课题研究的机会,从头到尾的根据课题需求设计全面的程序……

    苏小木有把握将自己的知识链整理出部分完美的内容。

    听苏小木这么问,张可笑了笑,道。

    “课题时间上倒是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但重新开始自主设计的话,耗费的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些?”

    话里话外的意思,不是很反对。

    甚至还有些乐见其成的样子。

    很少开口的硕二学长熊正业突然开口道,“教授,如果课题时间线拉得太长的话,我们这边可能稍微有点小问题。”

    熊正业突然开口,让张可、谭凌、林唐、苏小木都是一愣。

    但苏小木飞快的反应了过来。

    这跟华南理工大学的学业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苏小木补入的这种创新班,实行的是“3+1+x”的培养模式。

    ‘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

    具体x为2、3、4、5的哪种,由各创新班根据专业特点选择。

    比如计科本硕连读,是6年制。

    部分专业的本硕连读是7年制。

    3+1+x的具体意思是,前三年完成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本科课程。

    第四年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以及在本科期间要有至少一次出国学习经历、至少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最晚在本科三年级阶段,就必须确定学生的研究生导师。

    最后一个是苏小木的补入规则并不是突如其来也不是什么运气。

    在本科第三学期注意,也就是大二第一学期初对创新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排名后15%的学生需参与答辩,答辩成绩排在后50%的学生,原则上须转到普通班!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可以留着跟读,但不具备在本班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等等……

    然后由学院自行决定是否遴选增补优秀学生,时间同样只限于第三学期初,再之后就没了。

    在第六学期末,同样会进行综合评价,排名80%的学生可参加推免研究生,后20%的就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然后毕业。

    原则上不能推免到外校攻读研究生,但可参加校内跨学科推免资格与国际交换生项目。

    这是创新班的优待,那么普通班呢……

    普通班就很清晰了,硕士阶段必须3年。

    熊正业现在是硕二下学期,不是本硕连读,也就是说还有一年毕业。

    但是最后一年要完成的事务非常多,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等等等。

    所以,熊正业担心的是这个课题他跟不完。

    虽然本来可能就跟不完,但现在这样全部自主研究的话,可能到他离开华工这所学府的时候,都没有拿得出手的课题成绩。

    只是一小会,大家就都反应了过来。

    不只是熊正业,其实除了林唐跟谭凌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对苏小木的提议有所顾虑。

    “老熊说得这方面我也比较认可,我这边也有点怕时间线拉得太长了。”

    另外一个博士生开口道。

    张可看向一直没开口的谭凌跟林唐,“你们俩的意思呢?”

    林唐无所谓的回答。

    “我这边是没问题的,我才硕一,还准备攻读博士研究生。”

    是的,自从林唐知道苏小木有女朋友后,突然就死心了。

    然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想通了,反正突然就打算继续深造。

    谭凌推了推眼镜,“我也没什么问题,我离毕业还早得很。”

    老实说,其实博士生是有另外一种毕业的方式的……

    终生。

    苏小木没有再说话争取。

    一切都由张可来决定。

    毕竟张可才是整个课题实验组的灵魂人物。

    而不是他苏小木。

    张可沉吟了片刻,看向苏小木,问道,“小木,如果按照你的建议,所有的模块全部重新研究,你预估时间要多久。”

    “嗯,不能以你为原型当参考模式。”

    张可的话语落下后,实验室里立马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还是小木学弟6!”

    “连教授都怂了……”

    “哈哈哈……”

    “……”

    苏小木挠了挠头,“这个肯定没有个准的,虽然说我对文件系统、数据挖掘、算法这三个方面的了解非常深入。

    但我自己估计把这些模块全部重新自主研究也需要个把月了。”

    “而在这上面建立课题的模型,估计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了,怎么着也得半年。”苏小木默默算了算。

    “加一块的话,最少也得10个月了。”

    “存储是不是被你漏了,你在存储系统上的了解也不浅啊。”张可笑呵呵的说道。

    说罢话锋一转。

    “我决定采纳苏小木同学的建议,整个课题的每一部分软件全部自主研究。”

    “虽然在软件上申请专利有些难,但某些部分还是可以有知识产权的,如果我们能自主研究出一种适合课题的实验环境……”

    说到这里,张可顿住了。

    “有意见的发表。”

    熊正业笑了笑,“既然小木学弟说只需要十个月,那我没什么意见,知难而上嘛!”

    “我没意见。”博士说。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好,我来分任务……”张可大手一挥。

    “首先从最基础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开始,这部分由苏小木主导,谭凌配合,即时开始……”

    “分布式数据库这方面,由博士负责,熊正业配合。”

    “并行处理数据库由谭凌负责,林唐配合。”

    “……”

    分分钟将初始任务给安排了下去。

    然后张可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道,“好了,大家动起来,做课题呢,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

    。1

 第324章 图谋市场

    (全本小说网,HTTPS://。)

    对张可教授的安排,大家都没有意见。(全本小说网,https://。)

    哪怕是配合苏小木做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谭凌。

    一个个都在心里小声哔哔。

    “小木学弟真的太厉害了!”

    “老实说,这差距有点大啊!”

    “谭学长都没什么意见,这是真的6!”

    “acm…icpc全球总冠军的光环就不说了,小木学弟是真的强到爆炸啊!”

    “……”

    苏小木当然不知道这些。

    在张可安排完大家的课题分工后,大家就开始了忙碌。

    虽然实验室里面并不是纷乱,但大家也没那么快进入状态。

    每个人都在厘清各自的思绪。

    老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

    谭凌负责了两个部分的事务,最是忙碌。

    再加上苏小木对文件系统的理解力与实力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苏小木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

    然而苏小木并没有一开始就瞎鸡儿弄。

    凡事,都是要循序渐进的。

    “又要弄一种新的文件系统算法来适应大数据啰……”

    苏小木在心里小声道。

    新一周的第一天,纷纷扰扰的过了。

    下午五点四十分,苏小木一行人都离开了课题实验组。

    张可教授讲课题正式开始,大家一块去校外随便找个地方搓一顿。

    大家自然是没意见的。

    “我开了车。”苏小木主动道。

    张可教授也有自己的车,就连谭凌也有一辆宝来。

    总共六个人,大家一合计,就谭凌跟苏小木各自开车去。

    张可教授虽然还是很有年轻活力的,但一会就天黑了,还是别让教授开车了。

    倒是说张可教授的车是奥迪a8。

    林唐跟张可教授上了苏小木的车,其他仨坐谭凌的车。

    张可主动坐到了副驾驶,一上车就觉得这车不对劲。

    “小木,你这车……有点东西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