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29章

1926之崛起-第329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这些人不仅枪法都十分精准,还极善格斗,在密林中和人高马大的苏军短兵相接占有明显优势。往往上百的苏军追击只有三十多人的一个小队的特种大队的队员,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后,苏军就损兵折将地灰溜溜地撤回来。
    在山区,利用有利地势,一个旅能和苏军的一个师野战硬抗两到三天
    这个消息,让远在太原的宋哲武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心里也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
    因为宋哲武有前世关于二战的记忆,对于强大的苏联红军很是忌惮,战前他很担心自己的部队无法在正面战场上和苏军硬顶。可是在接到李文田和楚溪春的报告后,他已经不再担心了。既然野战可以顶住苏军的进攻,有着坚固工事群的库伦,就更能挡住苏军了,只要库伦不失,他就有信心挫败苏军这次对北蒙的入侵,取得抗击苏军的胜利。
    当然,这个胜利是肯定要建立在巨大的伤亡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宋哲武是有心理准备的。
    从东线这几天作战情况来看,苏军和第四路军的伤亡大概有一比二多一点的比例。第四路军的伤亡,百分之九十都是苏军的密集猛烈地炮火和成群的飞机轰炸下造成的。
    让宋哲武感觉很奇怪的是,苏军的武器和技术兵器应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至少在陆军上是如此。而且,苏军的许多将领的战略眼光和战役指挥能力还很有独到之处,甚至有一些人还堪称具有世界级水准。可是,不知为什么,苏军的步兵战术水平却一直十分落后。
    比如,苏军进攻时特别讲究拉成一字排开的散兵线进攻,士兵在进攻时都是直着身子,端着上了刺刀的莫辛纳甘步枪步枪向前猛冲。对于这样的战术,只要防守一方在苏军炮击过后还有足够的火力,挫败苏军的进攻很容易。
    和中路、东路的进攻相比,西路苏军的进展最为顺利,他们没有经过任何战斗,甚至连中**队都没有看到过,就在开始进攻后的当天,占领了北蒙西部重镇木伦。当然,木伦也是一座空城。
    木伦,这个时期在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称为城,因为它不但没有城墙,甚至连砖木结构的房屋也几乎没有,仅有一座喇嘛庙是砖木结构。不过,庙里的喇嘛早就没有了,乔巴山时期,喇嘛们都被迫还俗或是逃往新疆、青海。
    居住在木伦地区的居民以蒙族人和哈萨克人为主,虽然蒙族人只有几千人,可哈萨克人却有两万多人。这里的人住的都是壁桁式的木架帐篷,居民基本都放弃了游牧生活,转为农耕。
    为了坚壁清野,这里的居民,都被紧急转移到木伦西南几百公里外的乌里雅苏台安置。动员这里的居民迁移仅靠北蒙自治政府是不行的,这些哈萨克人不仅十分彪悍,还有他们自己的组织,他们的首脑叫加尼。卡西莫夫。
    加尼。卡西莫夫原是哈萨克汗国一名政要的小儿子,早年毕业于沙皇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曾积极参与1917年建立阿拉什自治共和国建国活动,并在阿拉什自治共和国建国担任政府部长,和白俄关系密切。21年阿拉什自治共和国被苏联政府强行解散,国土并入苏联后,卡西莫夫带领部分部族逃到木伦。
    自三零年一月,苏联开始强制实行集体化以来,发生了大饥荒,苏联政府派出了大批工人党员组成的工作队下乡征粮。硬性规定,每家必须交出多少粮食,交不出粮食,工作队当场就可以写判决书,把全家拉出去枪毙……
    感谢“爱哎呀”书友的月票和“70生人”书友的打赏。
    更多到,地址
第四百八十六章抗战伏击(一)
    交出赖以活命的粮食,意味着饿死;不交规定的粮食,就会被工作队枪毙,而且是全家枪毙。wWw;
    由于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让饥寒交迫的哈萨克人又被迫逃亡了许多。
    这些逃亡的哈萨克人,大部分跑到了新疆,少部分跑到了北蒙西部山区。
    北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可是生活状况要好一些,温饱还是能保证的。而且,伪蒙政府对于西部山区,暂时还难以完全掌握。
    乔巴山时期,伪蒙政府也曾派人来这里搜铺过逃亡人员,可是都被卡西莫夫遮掩过去,甚至还和伪蒙军发生过小规模武力对抗。现在,卡西莫夫在木伦的哈萨克人中的威望极高。
    宋哲武收复北蒙后,得知卡西莫夫一直在谋划恢复阿拉什自治共和国,让宋哲武不由动了心思,便指示魏广惠对其进行扶持。
    宋哲武知道,苏联推行集体农庄制,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年都会饿死许多人。据说这一时期仅哈萨克斯坦就饿死150万人。因此,宋哲武还让魏广惠资助鼓动卡西莫夫号召哈萨克人逃往北蒙,这让卡西莫夫和木伦的哈萨克人对宋哲武十分感激。这次,组织这两万多哈萨克人顺利人离开木伦,多亏了卡西莫夫积极配合。
    西路苏军并没有在木伦停留,而是在木伦留下一个师和一个坦克团的苏军,外加一个伪蒙骑兵团,设立了在北蒙境内的总兵站后,由两个军组成的苏军西路部队就以每天40多公里的速度急行军,再次向东南方向开进,他们的目标是库伦。
    从木伦到到鄂尔浑河有400多公里远,如果西线苏军按这样的速度前进,那么10天之后,也就是9月12日左右,西线苏军就会到达鄂尔浑河预设的伏击战场。
    可是,因为苏军的侦察机天天在库伦以南100公里范围内频繁侦查,给第四路军的西线部队运动造成了很大妨碍,不得不进行夜间行军。
    这个距离,也是从苏联境内乌兰乌德和维德里诺两个机场起飞的飞机的最远作战半径。
    为了不暴露作战意图,傅作义指挥的西线部队不得不在苏军飞机的侦查半径外下车步行,以至于现在还没有达到预设战场。大概也要在10天后,傅作义指挥的张亚飞和孙蔚如的部队,以及他自己的三十五军才能到达鄂尔浑河一带,根本来不及事先准备伏击战场。
    鉴于这种情况,宋哲武在和陶蓉商议后,急电李文田,命令李文田要想办法迟滞西线苏军最少五天以上。但是,又要求李文田不能对西线苏军进行强行阻击,以免让苏军产生戒备。
    宋哲武的这个命令,可是让李文田很费了一番脑筋。由于参谋长楚溪春在温都尔汗指挥东路防御,李瑞芳率领山地师主力在西部杭爱山中掩蔽待命,李文田苦思冥想了半天,才想到完成任务的办法。在和参谋长楚溪春、山地师师长李瑞芳进行几番电报磋商后,李瑞芳领命进行部署。
    在西线苏军又顺利前进了200多公里到达大塔米尔后,从木伦到前方的运输线拉长到了近300公里。
    因为西线苏军的运动路线过长,为了保证对西线苏军的有效充足补给,远东特别集团军把所能收集到的卡车大部分都交给了西线苏军。
    北蒙西部虽然都是山区,可是河谷众多,河流的流域又都很长。特别是北蒙河谷有一个特点,就是河谷都很宽阔,河流两侧都是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宽的连片的草原,要不就是相对低矮的丘陵。因此,虽然没有像样的人工修建的公路,可是,除了个别路段需要经过工兵简单修筑,多数路段卡车和坦克通行起来并不困难。因为这时是枯水期,有的路段卡车直接就可以在河道中行进。一天之内乘车运动100公里是很容易的事情。
    杭爱山北麓的一段河谷。
    这里是一片典型的北蒙河谷草原丘陵地貌,一条宽阔清冷的河流从河谷中间缓缓地流过,平缓低矮的丘陵和河谷两侧的草原,同北方的平坦草原一样,都长满了半人高的青草。
    九月时节,在中原还是草长莺飞,秋高气爽的大好时节,可在蒙古高原的北部,这时气温已经下降了不少,尤其是夜间,气温已经到了零下。因此,这里的牧草已经开始有些发黄。
    这里的草原上,到处都长满了一米左右高度的狼针草,它是针茅属科,又称长羽针茅或狼针茅,在北蒙主要生长在北部。
    在后世,针茅在内蒙已经很少见,因为有针茅的草原牧草长势都非常好,而且表明这里的草原没有出现退化迹象。而后世的内蒙,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违背自然规律,盲目扩充牲畜数量,使草原超量承载,多数草原退化都很严重。
    之所以有针茅的草原牧草都很茂盛,这是因为狼针茅秋季成熟后,具有硬尖和长芒,会刺伤牛羊和马匹,牧民们在秋季到来年的春季期间,是不会把牲畜赶到这样的草原放牧的,这让草原有了很好的恢复期。
    其实,这个时期,北蒙的草原并不存在某一区域牛羊过多,让牧场负担过重,使草原逐渐退化,甚至沙化的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北蒙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经过太原行署迁移来的灾民已经有二百多万,可是他们新建的居住区都在很少有牧民的北蒙西南部,那里主要是山区、林地、湿地和戈壁附近,他们在那里修建城镇、建设水渠、开垦耕地。
    即使有少部分汉族人新建的村镇占有了少量的河谷草原,可是他们也都不放牧。
    虽然汉族人也是养了大量的牲畜,可是他们并不是散放,而是按照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农委会的指导,实行圈养的新方式,饲草也是种植的紫苜蓿。
    圈养不仅可以饲养更多的牲畜,还不会危害草原的自然生态,在同样面积的草原上,饲养的牲畜也要更多。
    卓仁和楚风领导的自治政府农业厅,虽然也想推行圈养方式,让亩牧民们尽可能的在一定范围内定居下来,可是牧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几千年以来养成的游牧习惯,因而没有推行起来。
    如果不算这新迁移来的汉族灾民,北蒙以蒙族为主的各民族总人口不足八十万,除去少量定居农耕的人,以放牧为生的还不足60万,饲养的牲畜只有300多万头。在北蒙200来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足两头。因此,这一时期,北蒙的草场植被保存的都很好,与后世的那个沙尘暴策源地相去甚远。
    此刻,这片总长有三十多公里的河谷中,除了潺潺的流水声,以及微风吹拂半人高的长草发出的阵阵沙沙声,再无其它任何一种非自然的声音存在。
    不过,如果是细心的牧人,还是能发现这里有一些与往日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往日在这片肥美的草原上出没的成群的警觉的黄羊,现在已经失去了踪影。
    在河谷的中间地段,这里是这条河谷中最宽阔的地方,东西宽度足有五公里,一百多米宽的清澈的河水差不多正好从河谷的中间流过,两侧的河滩十分平坦。
    从河滩再向两侧延伸出去,地势缓缓抬高,并有许多水平高度仅有几十米的小丘陵,再远处,则是连绵不绝的群山。
    距离河滩500多米远的一座丘陵,从远处看,丝毫看不出一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如果顺着在长草遮掩下几乎看不清路径的小路走上山顶,就会发现,在山丘的棱线后,覆盖着很多伪装网,在对空伪装网下,12门草绿色涂装的80mm迫击炮一溜排开,静静地蹲伏在那里,炮口一律指向河滩。身着草绿色军装的炮手们悄无声息地在各自的炮位上待命。
    这正是山地师留在敌后的那个团的第一营的阵地。
    接到宋哲武的很有些棘手的命令后,李文田和楚溪春、李瑞芳商议的结果是,在不进行正面阻击的条件下,要想拖住西路苏军的前进脚步,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西路苏军的补给线,断绝苏军的后勤供应,没有了后勤供应的西线苏军,是绝对不敢再向前移动半步的。
    而留在敌后的这个团,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这个团接到的命令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断西路苏军补给线五天。
    根据侦查,西路苏军一个由120辆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在一个营步兵,外加一个t…18坦克连的12辆坦克的押运下,昨天从木伦出发,今天要经过这个西路苏军曾经经过的河谷,向前方运送弹药给养。
    这个河谷早已被留在敌后的这个团侦察过了,是个伏击的好地方。
    为了避免被经常出现的苏军侦察机发现,昨天傍晚,全团才开始从山区运动到河谷里构筑伏击阵地。
    山顶上,有一座伪装的极好的十分低矮的小型掩蔽部,一营的指挥所就设在这里。
    营长史泽波和副营长王德焕两人,此刻,正举着望远镜通过长草遮掩的观察口,在观察着一营的伏击阵地的情况。
    再次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
    更多到,地址
第四百八十七章抗战伏击(二)
    高高的个子,让体态匀称的一营长史泽波显得有些瘦弱。wwW、史泽波放下望远镜,有些得意地说:“部队掩蔽的都很好,老毛子就是从他们附近经过,也很难发现。”
    因为第四路军去过满洲里参战的人,都习惯称呼苏军为老毛子,特别是东北籍的人员更是老毛子叫的不离口,以至于,现在第四路军里几乎已经完全认可了这个叫法。
    副营长王德焕只有二十出头,是天津时就在第四路军的老人,才调来史泽波这个营不久。
    王德焕很是敬佩地说:“早就听说营长带兵和训练都很在行。我还听说,营长在国民三军当连长时,被奉军一个团包围了一天,奉军兵力十倍于你,可最后还是被你率部突围而出。”
    史泽波很是自负地说:“一支部队要想能打,除了士兵技战术要过硬,还要指挥官指挥得法。奉军的武器装备虽然很好,在国内堪称一流,士兵的身体素质多数也不差,可是他们多数军官都没脑子,越高级的军官越是如此。再有一点更是东北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他们的战斗意志不强,甚至可以说东北军要比关内的任何一支部队的战斗意志都要差。”
    王德焕点头,赞同地说:“你说的不差,否则中东路事件时,几十万东北军也不至于要我们总司令亲自出手。”
    史泽波看了看王德焕又说道:“不过,我倒是很佩服咱们总司令练兵。我在国民三军当连长时,就很注重狙击手的训练,战斗中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本以为凭着这一手准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