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413章

化工大唐-第413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稣街背啥训氖濉⒙疟车难
    不仅陈晚荣沉浸在回忆中,哥舒翰他们哪一个不是回想着当日的血战呢?程晓天终生难忘的多玛一战,他以五千轻骑兵与吐蕃数万大军追逐的场景。怒江一战,他处于不利境地,正在危急时刻,哥舒翰率领的重装步兵赶到,兵士们身着重铠,手持陌刀,一个接一个的从怒江上冲了过来。他们手中的陌刀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好象一面硕大的镜子。
    炮火轰鸣、刀光闪烁、鼓声如雷,呐喊不断,尸积如山,鲜血流淌,这些战场上的情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只要是个人,处地那种情况下,就会操起武器厮杀!
    陈晚荣的回忆为嘹亮的歌声打断,马军引吭高歌:“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今日告功成?”陈晚荣心里嘀咕一句。
    只听骑兵们往下唱道:“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破阵乐本来是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之后,百姓相迎于道,将士们便用旧曲填新词,唱起了《破阵乐》。流传极广,成了唐军的军歌。唐太宗登基以后,命专人整理填词,才有《秦王破阵乐》的问世。
    这曲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如虹,具有惊天动的威势,让人看得热血如沸。几百面大鼓擂动,鼓声如雷,声闻百里,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等到鼓声停歇,歌声消失后,整个玄武门寂静一片,没有一个人说话。
    虽然没有人说话,他们的激动却是写在脸上,人人兴奋不已,好象刚刚从生死交织的战场上下来那般心神激荡。
    陈晚荣目光所及处,只见叶天衡紧紧的握着手中的拐杖,握得太紧,手都发青了,好象他手中握的不是拐杖,而是武器似的,就差朝人劈下去了。
    不仅叶天衡如此表现,就是张德铭他们谁个不是如此呢?
    “大唐万岁!”蓦地,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响起,出自万千人之口。
    “大唐万岁!”陈晚荣他们跟着高呼,就是睿宗也是振臂呐喊。
    玄武门这一喊就不得了,以玄武门为中心,“大唐万岁”的呐喊声急剧向外扩张,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都市,再加上外国商人、使节、唐军的驻军,往来人口,那是一百好几十万之众。
    一声“大唐万岁”出自百万人之口,那声势不是亲历者不能说清楚,大地在颤抖,浮云停止了漂移!
    一声接一声的呐喊声响起,整个长安***了!
    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停歇下来。
    “鸣放鞭炮!”睿宗下旨。
    紧接着,鞭炮声响起,以玄武门为中心,乐游原、曲江之滨,城里城外,处处可闻鞭炮声,处处可见鞭炮的闪光。
    阵阵鞭炮声中,传来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大唐万岁!华夏万岁!皇上万岁!”
    三个万岁里,虽然把皇上万岁放在最后,不过睿宗依然是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当皇帝的感觉真是好!尤其是给万民景仰的那种感受太过奇妙了!
    “火把!”睿宗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发抖。
    玄武门下的骑兵手举火把飞驰而去。他们用手中的火把点燃别的火把,别的火把再点燃其他的火把。一支一支的点燃,以玄武门为龙头,一条火龙迅速向远处蹿去。
    只一会儿功夫,长安就为一片火光所笼罩,照耀如同白昼。
    庆祝仪式达到最**,接下来,就该是赐宴了。
    睿宗旨意一下,所有人离了玄武门,赶去赴宴。
    赐宴的地方是在大明宫麟德殿。大明宫前面是朝会之所,和大臣处理公务的衙署,后面是内庭,是园林区,主要是举行宴会、观乐舞的场所。
    陈晚荣虽是睿宗跟前的红人,也没有来过内庭
    他第一次来到内庭,看着花海石山,大是惊讶,早就T3庭最是美丽,是大明宫的精华所在,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比起想象的还要好得多。
    麟德殿夯土砌筑,四壁铺砖,南北长一百三十米,东西宽八十米,规模宏大,足以容纳上千人。
    一进麟德殿,陈晚荣吓了一大跳,麟德殿里的陈设富丽堂皇,不入此不知帝王生活之豪奢。陈晚荣知道睿宗是一个很俭朴的人,吃饭也没什么过高的要求,过得去就行了。有时候,睿宗一顿饭比起富商家也是有所不如。
    转念一想,这也很正常。这是皇家宴会,自然是要气势、富丽、豪奢,要不然,不能显出皇家气派。
    宫女、内侍穿梭来去,引着进殿之人入座。陈晚荣给安排在军器监一边。这次吐蕃大捷,军器监很是露脸,一是他们造出了应急武器火炮,更重要的是还出了一位良工出身的将军,就是陈晚荣。
    陈晚荣名扬天下后,人们一提起陈晚荣,总是免不了来上一句“陈监军可是出身军器监呢!是大唐的良工!”
    老百姓的认可与赞扬,是叶天衡他们视陈晚荣为军器监旗帜的原委所在。
    军器监的人都在一起,正要就坐时,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内侍匆匆赶来传达睿宗的口谕:“叶天衡为大唐奔波数十年,劳苦功高,该坐军器监首席!”
    谁坐首席,军器监的人还不清楚么?用得着睿宗发话?这是安的什么心思?
    “我?我,我坐首席?”内侍一传达完,叶天衡惊讶得下巴都砸中脚面了。
    军器监陈晚荣是头,他到来后,对军器监的推动有目共睹,按理,应该让陈晚荣坐首席才是。也不知道睿宗是怎么想的,居然要叶天衡坐首席。
    “叶大师,快请坐!”陈晚荣扶着叶天衡入座。
    叶天衡既是高兴,又有些承受不起:“小友,这首席本该你坐,可是,老夫这……”
    要陈晚荣跟着军器监,而不是跟着将军们,陈晚荣想不通道理。再有叶天衡这事,陈晚荣恍然,睿宗又在耍花招,还是一个让人叫绝的手段。
    睿宗这是在有意雪藏陈晚荣,不让陈晚荣的风头太过,故意安排的。
    今天,太子给陈晚荣牵马,再有太子给介绍凌烟阁将军一事,早就让群臣认为陈晚荣是睿宗跟前的大红人,还是留给李隆基的人,这是信任无比。
    睿宗也是这么想的,当然,帝王做事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印象已经造成了,要是睿宗再示以恩宠,那么陈晚荣势必更惹人注目,风头一上来,有些事就不好办了。是以,睿宗决定给陈晚荣降降温。
    先是要陈晚荣跟着军器监,不跟着将军们,已经让众多大臣猜测不已。再有这事,那些原本想要巴结陈晚荣的大臣就在打鼓了,睿宗有意压他这毛头小子,我犯得着再巴结他么?
    想明白道理的陈晚荣心中暗赞睿宗高明,手段非凡。
    朝局之中,皇帝骂的人、压着的人未必就是不受信任,给皇帝捧着的人未必就能得到重用。是捧是压,得根据需要来决定。
    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事情,郭虔瓘给睿宗捧得很高很高了,亲自给牵马,还让他画影凌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了,何必舍不得那点荣誉呢?
    睿宗还没有说,郭虔瓘已经明白了,他是肯定赋闲在家了,已经告别战场了。
    陈晚荣心想睿宗既然如此安排,何不来个锦上添花呢?笑道:“叶大师,你安心就坐就是了。寇大师,刘大师,来来,你们坐这里,挨着叶大师坐。”
    “陈将军,我们哪能坐这里呢!”寇义兵和刘怀德忙着推辞。
    陈晚荣不去理他们,按着他们坐了下去。二人不明究里,坐下去后有些局促,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在他们心目里,陈晚荣坐这里才最合适,他们坐是僭越,很不自在。
    陈晚荣呵呵一笑,在刘怀德身边坐了下来。军器监的其他人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
    陈晚荣今天很抢眼,不少大臣在注意他,看他不仅没有坐首位不说,还坐在第四位,不由得大是惊奇,更有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按道理,陈晚荣是军器监的头,他不坐首席还有谁能坐?睿宗那道口谕明里是在抬举叶天衡,其实是在压制陈晚荣,要他们不惊奇都不行。猜测多端,在所难免。
    只是他们不明白睿宗的本意,徒费心思罢了。
    陈晚荣的用意很快就得到睿宗的赞赏。当睿宗进来时,群臣站起身相迎,陈晚荣看见睿宗的目光看了过来,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抹笑容虽然很淡,群臣还以为是睿宗心情好。陈晚荣却知道,这是睿宗对他的安排很满意。
    睿宗本就是个谦恭之人,陈晚荣如此安排,既合他的愿望,又体现出尊重叶天衡他们这些老一辈的敬意,睿宗还能不满意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七 怒斥倭寇
     更新时间:2009…10…1 12:01:49 本章字数:6966
        参见皇上!”所有人起身见礼。
        睿宗一脸的笑容,扫视一眼,这才道:“免了,免了,坐吧!”
        “谢皇上!”
        睿宗走到座位前,坐了下来,陈晚荣他们这才坐下。
        陈晚荣进宫之前虽是吃过晚饭了,闹腾这一阵,仍是有些饿了,看着桌上的美食,发出诱人的香气,陈晚荣心想总算可以吃喝了。目光淡扫处,只见不少人看着面前的佳肴吞口水,不是馋,应该是饿了。
        睿宗没有动手,谁也不能吃喝,人们眼巴巴的望着睿宗,最想听到的就是他下旨吃喝。然而,在人们的期待中,睿宗却是兴致大好:“叫他们进来!”
        “还有谁?”陈晚荣有些不耐烦了。现在祭五脏庙才是天理。
        “万国使者朝天子!”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居然忘了这节,陈晚荣一拍额头,不由得暗中叹息一声:“如此大捷,列国使臣必然要来朝贺。这可是三百多位使者呀,一一朝见,一人一句恭维话也要费很多时间。
        这一折腾下去,真不知道闹到什么时间呢。还好,我吃过了,那些想空着肚子来多吃御宴的人要倒霉了!”
        目光一扫,只见不少人有些不耐烦,明显他们来之前没有吃饭,是想趁这机会多吃点御宴,陈晚荣有点捉狭的想:“慢慢等吧,有你们受的了!”
        今天大家都高兴。不妨再找点乐趣!
        一阵脚步声响起。三百多位使节身着奇装异服。依次进来。脸上带着亲切地笑容。好象这不是唐朝地胜仗。是他们地国家打了大胜仗似地。一副喜悦难禁地模样。
        陈晚荣一双眼睛在使节身上溜来溜去。心想:“哪个是小鬼子?奶奶个熊。小鬼子猖狂一时。在唐朝是恭敬还是猖狂?那个肯定就是。一身地鬼子气息!”
        目光落在一个身高不过六尺。细瘦身材。手捧礼盒地使节身上。这个使节旁边地使节一身太阳色。明显来自热带地区。怎么看怎么象印度瘪三。陈晚荣很是不爽地想:“印度瘪三高傲自大。想吞并中国地藏南地区。在唐朝是温顺还是谦卑呢?”
        “参见皇上!”使节拜伏于地。双手高举礼盒。
        睿宗也不知道是心情太好。还是有意为之。笑容满面地打量着密密麻麻跪了一地地使节。就是不说要他们起来地话。
        “要他们跪,一直跪死!”陈晚荣眼睛盯着一身鬼气的使节,心里大是赞赏睿宗所为。
        过了好久,睿宗终于说话了:“起来吧!”
        “谢皇上!”使节们恭敬得好象见到老祖宗似的,虽是站起,头也不敢昂起,低垂着脑袋,毕恭毕敬的站着,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陈晚荣看在眼里,心中感慨不已:“要是现代的中国有这样的威风,让列国俯首称臣,那该多好!唐朝之所以让后人景仰,光是这威行列国的威风就让赞叹不已了。”
        “倭国使者!”睿宗点名了。
        那个一身鬼气的使者颠儿颠儿的出列,跪在地上,声音有些颤抖:“外臣小泉一郎参见皇上!”
        睿宗打量他一眼,问道:“近来倭国可有动静?“
        “嗨!“小泉一郎恭敬得象哈巴狗:“皇上垂询,外臣不敢不答。国尚好,只是,敝国仰慕中华上国,还请皇上赐予敝国医书、农书、佛经、技艺之书……”
        一口气说了一长串名目。
        “贪心的鬼子!你怎么不说把唐朝搬到倭国去?”陈晚荣很是气愤的想。
        当时的倭国落后,没有历法,技艺远远不如唐朝,一切都在向唐朝学习,就是倭国的文字也是吸收了汉字的长处而创造。
        鬼子的倭刀就是学习了唐朝横刀技术,变横刀直线刀身为弯月刀身,一直流传到现在。《大衍历》诞生后,东传倭国,倭国使用了一百多年。
        倭国落后,一切都得靠唐朝,所谓的遣唐使,所谓的进贡,说到底,就是要从唐朝输入先进的文明。
        这些东西不过是历来的例行事,遣唐使一到,礼物一送,文明的名单一开列,唐朝皇帝就满足他们的要求。睿宗点点头,就要答应小泉一郎的请求,陈晚荣急忙站起道:“皇上……”
        睿宗看着陈晚荣,很是意外,问道:“晚荣,你有话说?”
        陈晚荣点头道:“皇上,列国所请之事,臣有点看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说吧!”睿宗兴致甚好。
        赐附属国于书籍,是例行之事,历来就没有人进谏过,群臣很是意外,打量着陈晚荣。
        应一声,陈晚荣道:“皇上,倭国使者所请,万万不可准许。”
        “哦!”睿宗兴趣更高了:“晚荣,这可是历代的规矩,有何不可?”
        “皇上请想,正因为历代所赐不少,臣以为不能再赏赐了!”陈晚荣的话足以把明白人绕糊涂:“大唐创建百年,自从太宗皇上以来,赏赐给倭国的医书、历书、农书、技艺之书难道还少了吗?他们为何还要讨要?说到底,就是贪心不足!他们想学到华夏的文明与技艺,然后再回过头来打大唐。”
        小泉一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