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诸夏 >

第73章

诸夏-第73章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半年开始施行的培养计划就格外的不一样。他联合几大家亲近的企业主和大户士绅们开始对农民佃户进行再教育,甚至是强制性的教育,组建派出一个个的工作队进入到农村,对名下的佃户们进行系统的扫盲,然后从中选出出类拔萃的灵性者组成扫盲组,将这个工作接下来、传下去,形成一种传统。
    其次进行科学化种植、科学化养殖的教育。已经稍微认一些字的农民,被迫学习新的农业种植技术,一反他们沿袭了数千年的农耕方法,添加了诸如化肥、套种、深耕、良种、土壤改良甚至是机械灌溉等内容。在看起来巨大的前期投入之下,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收获。粮食增收绝非只是一倍而已,更为难得的是收获了大量的人心。数千年来的传统使得农民们对于获得自有耕地的向往和执着已经不可动摇,任何能让他们吃饱饭、获得自有耕地的人或者势力,都会得到他们的无比的忠诚。
    这一点,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党派人士都不知道。而早就反复拜读过伟大领袖的光辉著作的陈晓奇却是理解的透透的,搞得明明白白。
    但是,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是陈晓奇没办法解决的,那就是政治能力。这一点可以说是21世纪长大的年轻人的通病,他们几乎都不怎么关心政治,更加不会玩弄政治斗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和心计,陈晓奇常常对着历史上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高手天才们望而兴叹,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就像蓄积了几千年的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不能说满大街都是吧,反正你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里,丢块砖头都能砸到几个,而且个个的水平都比他高几倍。玩不转啊!作为21世纪的高材生(有点无耻的自以为),可以搞出无数让人家想都想不好出来的发明,但这个都代替不了慢不见摸不着的政治素养。
    所以陈晓奇打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想过自己要在人家擅长的主场上面跟人家去较较劲,别别手腕子,那纯粹是找死,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杆锐利无比的长枪,去捅翻一切眼前的敌人后,被随手丢弃在垃圾堆里。
    所以他从一开始有了力量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在老家买下大量的土地,然后想出种种策略来拉拢民心,他确信凭着自己的财力和先知先觉,是没有人能在这一片地方跟他抢民心的,毕竟这时侯大家都是用嘴的,他却是用钱的,自古以来最有杀伤力的,还是经济利益啊!
    这种工作延续下去之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得而知。反正就眼前的“东亭兄、天阔”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个不可质疑的事实了。
    所以天阔的话说出来,没人表示异议,就算是有某些想法,聪明人们也是绝对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说的,这是关系到许许多多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乱说话会要人命的,甚至最可能先是自己的命。
    天阔的话似乎并没有说到实质上,但是有那个意思就行了,其实聪明如“东亭兄”在内的年轻人们怎么会不知道,他们都是相似的出身来历,能进一个组的必定是差不多的,而且也是相互了解过得,天阔怎么可能知道太深的所谓“内情”?能知道这些也就很不错了!他们可不是那些从美国回来跟大老板呆了好几年的老师们啊!
    此话题效果到了,年轻人们有了新的希望和幻想,也有了新的动力。能够凭着自己努力获得升迁,获得老板甚至大老板的认可,这就很不错了。
    另有人说道:“东亭兄,咱们做完了这里,是不是就算完成任务了?”
    东亭兄道:“是的,分派给我们的几个乡镇这就算做完了,我们招收的人数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做好了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之后,我们就能够回去交差了。”
    那人又问:“那么,其他的事情要怎么做呢?那位曲保长的事情该怎么处理?难道说要真的给他那么一个地位不成?这也太便宜他了吧?”
    东亭兄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出发前上面都说的很清楚了,这些管着一里、一乡、一镇的家伙是不可轻易动的,因为整个地面上的真正人员情况只有他们这些人最清楚,他们的职位可以说是世袭性质的,从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开始干这个了。我们的力量不足以一个村一个村的去彻底调查明白,而且相对于他们,我们这些人都是外来者,你要想让这些从来没出过远门的老板姓相信我们太难,而老板姓却已经习惯了听从这些家伙的招呼,这就是从一开始我们整个团队反复强调要跟这些人搞好关系的原因。等着吧,等我们公司的各项工作都落实下去,再过上一些时间,也许不用几年,这一切就再也不是问题了。这个先不谈了,我们先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吧。”
    “哦,好的。不过那个酸秀才呢?他怎么处理?”
    东亭兄道:“老规矩,拉回去!公司要求,凡是在乡里镇上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都要小心处理,这个齐秀才别看一副穷酸样,这些年来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的信件来往和告示诉讼之类的,都是他在干,老百姓们很信任他,而他却是那种保守不开化的典型,这种人存在太多,对我们长期的工作很不利,所以一定要给他们换个地方,换个脑子。实在不可救药的,那就不必救了。”
    这个时代,有着为数不少的开明士绅,有着无数不少的清醒者,有着为数不少的激进派和野心家,更有着不少的顽固不化的迂腐文人存在。这些人受明清以来歪曲邪传的理学和礼教毒害太深,跟陈晓奇所倡导的思想文化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信奉的很多东西远比不上北宋时期的文化,所以在历史车轮碾过来的时候,很自然就率先倒下。
    但是,这种已经流毒无穷深入人心的东西是不可能通过短暂的运动就解决掉的,后世几十年中,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改天换地的大变动,甚至是到了21世纪网络时代,全世界成千上万中思想文化的碰撞,都没能将这种余毒给消除掉,反倒是随着某些所谓名人的鼓吹推动越来越有沉渣泛起的架势。不为别的,因为这种思想文化可以维护起一个非常严格非常分明的等级制度,特别是能为一些既得利益者找到非常圆满合理的理由,可以让某些人理所当然放心大胆的去残害中下层人民大众。
    有需要就有市场。陈晓奇不一定说的过这时代任何一个此类的文人,但是不代表他干不过这些人。后世历史证明了,只是靠野蛮的推翻和杀戮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管你怎么折腾,只要有那些从高到低从核心到边缘的活的群体在,特别是他们所信奉的那一套东西写成的书籍在,这种东西就永远不会消失。
    “顶风毕业的龟孙子们,快跟着我一起向着夕阳奔跑吧!————推荐《作为一棵小草我压力很大》,调侃风格的写实类小说”哈哈,灰常不错的说!
第二十章 土匪护卫【三江推荐】
    ps:第二更了!
    所以,从一开始陈晓奇也没奢望自己能干的比现在和后世那些高人前辈更好,他有更好的手段---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他们所熟知但却是歪曲掉的东西先将他们的体系彻底摧垮,再用自己的东西填充进去,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蛮干强太多了。
    遗憾的是,在后世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问题都没能如是解决,而在21世纪前后掀起的“重读风”原本是一件大好事,这正应了中央号召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代表意义,但是好文也怕歪嘴和尚,在著名的于大师和阎贝勒这样的高才演绎下,好好的东西都给他们弄得不伦不类错漏百出。而像南老师那样的几十年来尽心竭力想要从根子上恢复文化本来面貌的人,却只能在某些学校课堂上说两句实话,出两本书,做一点实束已,想要登堂入室?门都没有!
    若非有了更加方便而且根本也堵不住的互联网存在,这股子歪风一如早期的“气功大师”们一般还不知道要吹多久,祸害多久,或者成为邪教之类的东西也未可知。一如陈晓奇这类聪明人,在二十多年后都不免受影响,更何况其他。而随着网络上仙侠修真玄奇神秘文化的兴起,修仙成道这种思潮开始出现新的苗头,满网络上大师横行,高人辈出,动不动就是通了几经几脉的。当时陈晓奇跟老道士学习的时候,老道曾哂笑的说:“他们若真是通了那么多的经脉,何至于年纪轻轻就无端病死?尽是胡扯!”
    齐秀才的命运在他自己懵然不知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决定了,类似他这种情况的人成千上万,但是无一例外的只要被画进了那个***里面的,一个都逃不了,除非陈晓奇的势力突然崩溃了。但是就算有那个可能,焉知后继者会不会借此发挥,干的比陈晓奇还狠?还彻底?这年头,就是不缺野心家啊!
    赵大宝三天之后带着铺盖卷和换洗的衣服上路了。同行的有一百多人,都是一个乡镇上出来的,这就要远赴不知道多远的济南府去寻找梦想,心中不免惴惴不已,同时也是激动和向往并存,一众年轻人之间话题也很多,联络感情互通声气,这也是为了在他乡能够相互有个照应,毕竟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一百多人中,女孩子只有十几个,这其中有死了丈夫却没孩子而被婆家开革的小寡妇,有读过一点书就不安分的女学生,有家里实在是养活不了原本要送出去换点嫁妆的大丫头,有父母双亡亲友不管的郭,反正是家里能养活的,几乎都不出来。虽然百姓人家不是什么名门大户,没有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但是一个女孩子离乡背井的去讨生活,干不知道什么样的活儿,这是不能让人放心的,就是陈大善人也不行。
    这跟从小就知道全国各地到处是打工妹出现的陈晓奇的想象结果实在是不相符啊!他原本以为就算没有一半的比利,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只有十分之一,这个结果让陈晓奇是大跌眼镜!他毕竟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自然不明白后世的“笑贫不笑娼”和这时代的人思想差距有多大。
    这种在当时的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结果,甚至是已经超乎预料的结果,对陈晓奇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由此他认定,这个读书识字计划一定要深入贯彻下去。只要那些女孩子们都读了书,不信她们还能那么安稳的在家里呆着。有些工作,是离不开女人的啊!
    没有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大客车甚至连牛车都不多的时代,一大帮人走路就得靠两条腿了。这年头成群结队的长途跋涉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是行走吃住都是一个大问题,除了军队、土匪、商团、马帮,你很难见到成群的人去远足。
    好在这一切已经在工作队的预料之中,毕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买卖了。在镇子里的时候,还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当他们走出去十几里之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就开始往外冒人,一队十几个人,全都是身穿怪异的军装,全副武装枪械在身的军人。
    这些人刚冒出来的时候,把一百多年轻人都吓了一大跳,这年头不管是兵还是匪,凡是带枪的几乎没几个好人,十几个长枪短炮齐全的大汉突然冲出来,足够将他们一百多人给生吞活剥了。
    好在这些人不是歹人,因为五位招工的先生从开始就跟他们同行,这时侯却也主动迎上前去,跟那些人的头头交谈起来。远远看起来,他们似乎聊得很痛快,又是说笑又是相互拍肩膀打招呼的,嗯,是熟人,这就好办。
    不过脑子快的转念一想就觉得不对了!不是去工厂工作么?怎么半道上就跟抗枪的扯到一块了?难不成从一开始这些人就是在坑他们?把他们骗去济南或者什么地方然后直接抓壮丁?
    对此,招工人员同样有准备,他们在跟抗枪人交涉完了之后,马上转头大声的跟他们介绍,这是公司自己组织的护卫队。眼下世道不太平,他们这么多带着行李和川资的年轻人一起行走在路上,很有可能被土匪劫财又劫人,更别说还有这么多年轻俊秀的大姑娘在里面,那纯粹是招人的勾当,别说土匪,连官兵都干胡搞!
    是自己的护卫队就好,这样说起来的话,公司考虑的还是很周到的嘛!除了安家费、旅费,连护卫都有,从头到尾全方位的服务,厉害!
    一大队轻松下来的年轻人那里知道,这些所谓的“护卫队”却是彻头彻尾正经八百的“土匪”!还是近段时间刚刚声名鹊起的大土匪!真正的工厂护卫队现在毛都没有,就等着他们这些年轻人去进行选拔建立呢!
    这些全副武装的家伙,都是黄镇山的部下!他们在进入到鲁中山区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站稳了脚跟,迅速发展壮大。有了枪有了炮有了充足的粮饷弹药,他们想不扩充都不行,这都是当土匪的最大本钱啊!有了这个就能拉拢人,拉拢人多了就能抢地盘!抢的地盘多了,那自然势力越大!这简直就是滚雪球一般的发展,要不是限于公司内部和“复兴军”内部的发展纲要严格要求,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着他们不能胡来,他们现在想要几万人都有!这年头,吃不上饭活不下去的人海了去了!
    就这样,黄镇山带出来的那几百号人从客串教官、到客串军官,再到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小股人马的头头,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他们吃掉几股较大的土匪和几十股人才凋零枪少人少的匪帮之后,已经发展到有五千人之多。所有的新晋人员被彻底打散然后在山中开辟的练兵场之中重新整训完了,他们拉出去痛痛快快的打了几场仗,首战围歼一股四五百人臭名昭著的憾匪,次战干掉用诱饵引来的数股合伙抢地盘的流寇一千五百人,然后轮战几次将莱芜周围的大股匪帮彻底肃清,最近又华丽丽的将一股子兵力相等由溃兵为骨干组成的大土匪给斩于马下!
    数月之内,大土匪“刘黑七”的名声响彻齐鲁大地!同行业者无不惊讶万分,都猜不出来这个前几个月还东躲西藏四处乱窜的狠辣家伙从哪里得来的这等本事,居然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